投資什麼能趕上通貨膨脹且最為保值?

涼齊子


我自己是銀行上班的。自己有一定的存款,然後我來說出我這幾年如何通過投資來抵抗通貨膨脹。

投資股市是所有人門檻最低的一種投資方式。但是90%的人都死在了選股票上。

我給大家分享一個案例。曾經就有人做過一個假設,如果一個人他20年不變,一直只有這一家公司的股票,假如這家公司是銀行股,那麼20年之後現在是什麼狀況?

答案是,資產翻了十倍最少。

這個問題很簡單。有99%的人都沒有辦法,持一家股票20年不賣。

更加有很少的人,買一家股票還是銀行股。

所以說對於現在的人來說,股票選擇藍籌股,其實更多的就是跟著這家公司一起成長,特別是國企。基本上永遠不可能再倒閉的些企業。

可以可以可以多多瞭解藍籌股。

你投資自己才是最大的抗風險。

一個人最大的失誤就是在學習的年齡選擇了放縱。

最近網絡不是很火的一句話,就是你沒有辦法賺超出你的認知範圍之外的錢。

如果你賺到了因為運氣的原因,那你在不久的將來也會自己不停地。敗掉。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你仔細思考一下,看看多少富人,他失敗了之後他自己還會再爬起來。

窮人他沒有辦法去學習,因為他們從根本上就不願意去學習。更多的時候他是花錢去享受。

寫在最後的建議和總結。最大的通貨膨脹就是自己不停的退出,社會在進步,你不進步那你就退吧。

不停地學習新的技能和知識,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嗯,這個才是抗風險的最大的保障。


暖男財經


1.首先是黃金。俗話說:盛世古董,亂世黃金。黃金是抗通貨膨脹最好的品種,歷史對金價有重要影響的是扣除通脹後的實際利率水平,扣除通貨膨脹後的實際利率是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實際利率為負的時期,人們更願意持有黃金。

2.房地產.通貨膨脹有區分二種,溫和膨脹和惡性膨脹。一般處於通貨膨脹溫和狀態下會促使大量資金流入房地產,刺激房價.以歷史房價走勢來看,房地產是長期走牛的投資產品,當然地點時機投資很重要,一線城市的市區中心依然是好選擇.

3.股票和基金,高風險伴隨著高收益,專業人士在這個領域依然可以戰勝通貨.初學者依然還小資金學習,當持續盈利的時候也是財富為你打開一扇大門之時.

4.時代個人愛好收集,這類等值財富的東西比較多與散,主要是看個人興趣愛好:郵票(猴票創造過數個億萬富豪),貴州茅臺(解放年的茅臺千金一瓶難求),稀缺普洱,比特幣(當初一起玩的小夥伴懂止盈都買了上保時捷,堅守的鬥士負債累累)。

5.古董名人字畫。首先你得具備一定的古玩知識,財力和魄力,這樣才能辨別古玩的真假,縱觀歷史,越是時間越久越稀有的做值錢,作為一個增值的產品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老梁說信用經濟


首先很多人肯定先想到房子,筆者投資上海房子也賺過一些錢,但是很負責任的說,過去二十年買房子是遠遠跑贏通脹的,但是未來二十年一定不是房子!除了政策,人口週期也是!

那麼投資什麼,長期能跑贏通脹呢?

彼得林奇的答案是長期持有股權類資產,因為持有債券類資產,長期看是要跑輸通脹的。

達利奧的答案是債券和股票,加上商品的一個組合,略微動態調整,長期看,每年都有穩定的收益,而且基本上是高於通脹的,這就是達利奧很有名的橋水基金全天候投資策略。

兩位大佬都對,彼得林奇認為短期股市的波動不用恐慌,熬一下就過去了,達利奧覺得,長期看,加入債券和商品,可以有效撫平收益的波動,即使在金融危機,股票類資產短期出現巨跌的前提下,債券資產和商品(黃金),能產生有效的收益,對沖股票下跌的虧損。

很多投資者認為這是美國的情況,咱們股市不是十年沒過三千點嗎?

筆者要在這糾正兩個概念,第一,中國股市到底跑贏了通脹嗎?答案是,是的!

中國股市過去的年化回報,平均每年超過17%!

甚至是超過美股的!

很多朋友不理解了,不是十年還在三千點嗎?怎麼可能每年17%呢?

其實,這是一個數學問題,大家看美股漲,看的是美股的指數漲,美股指數的設計機制是,只去市值前幾十的公司,不是全部公司。換句話說,像特斯拉,天天漲,它的權重就越重,它越漲指數就越漲。像福特,如果一直不漲,就會被剔除指數。所以美股是,一萬個股票裡邊只要有一百個漲的,指數就是漲的!這就是大家看美股天天漲的原因。

上證不是,所有股票都在裡邊,把兩桶油剔除掉,上證現在也在四千五上面,哪來十年不漲呢?

第二個問題就是,為啥股市回報每年17%(萬得全A指數過去年化回報就是17%),大家還覺得賺不到錢呢?

因為A股的波動太大了,而散戶又喜歡擇時,下面這個表告訴大家,A股持有時間越長,獲得正收益概率越大,持有時間越短 虧損可能性越大,一般持有五年以上,基本都是正收益的。

而看散戶,不管是基金的發行量,還是股市的成交量,都告訴我們,散戶總是在最低點,最悲觀的時候,拼命賣,在最高點,最樂觀的時候拼命買的。

解決辦法,要麼就是定投彼得林奇那樣的基金,用攤平買入成本來解決擇時的波動,要麼長期持有達利奧那樣的均衡型基金,讓像我們這樣的基金經理幫您解決這個問題。



鄭宇光


這個問題提的比較有代表性。

因為我本身就是金融科班出身,所以針對這個問題來簡單普及性回答一下。

首先我們要知道,投資最重要的是什麼。重中之重,本金的安全。投資沒幾天對方捲款跑路了,哭的心都有。所以一定要看哪裡監管,才能把錢投資出去。作為科班出身,我只相信國家監管的金融機構。可能是因為看到太多的傾家蕩產的錢被騙走吧!

其次,我們心裡所能承受最大損失是多少。既然是想趕上通貨膨脹,就希望收益多多益善。一萬變一千萬的案例我們不奢求,但是一年收益400%,200%的,我們才高興。對不。

但是高收益必然代表著高風險。想都不用想,收益和風險成正比是經濟學的恆定理。

或許你會說,有些人拉我投資的時候,告訴我他們的產品收益很高,沒有風險。遇到這句話建議大家直接扭頭就走。因為但凡合法的國家監管投資行業,絕對絕對不允許說沒有風險這句話。非但這句話不能說,還要充分的進行風險提示。說白了,告訴你,你去投資理財有虧錢的可能性。但是別忘了,也有賺錢的可能性啊!

現在我們才能開始討論投資什麼進行理財。我們要知道,雞蛋不能都放在一個籃子裡。應用起來,自然是投資要多元化。

其實整篇文章關鍵的只有這句話。

投資多元化。

但是解釋起來卻累死人。

投資中,房地產首先淘汰。

高價位,而且有價無市。

簡單說,房地產投資的最佳年限是2000-2010年,賣出最佳年限是2011年之前。

在2010年的時候,我們有2個客戶聽從我們的意見,在一個月之內,一個賣了7套房子,一個賣了8套。價格是11000-13000元每平米之間,地點,福建省省會,福州。時至今日,福州的房價也始終徘徊10000-15000元每平米,但是你賣一套房子,都能累死你。更別說多套房子。注意,我說的是住宅,而且是成交價。你非要標價10萬每平米,賣不出去,不在參考之內。

說實話,春江水暖鴨先知,各種具有金融屬性的走向,金融業的人肯定先知道。就像賣水果的提前知道該進貨什麼水果。

這個問題,我給大家講一個與本題無多大關係的案例。2010年的夏天,我們接觸了一個福建省內比較大的羽絨服批發商。一起吃飯的時候告訴我們一句話,今年會是個冷冬,大家可以都儲備點羽絨服,有多少賣多少。當時誰都不敢相信啊!因為好幾個暖冬,再說哪裡懂服裝行業啊!結果那年福建的冬天差點沒凍死我。出去拜訪客戶回來的路上實在凍的不行了,半路拐彎買了件打折的羽絨服,後來在淘寶上查了一下,還行,沒買貴。那年的冬天太冷了。以至於這個事直到今天還記憶猶新。

好了,言歸正傳。

設計好最大虧損承受範圍,我們才能規劃自己投資的方向。以200萬為例,一般是100萬作為低風險低收益的投資。例如保本型基金。

剩下的100萬,其中50萬作為股票投資,或者股票私募投資。最後50萬可以嘗試一下期貨投資。

說白了,不管股票還是期貨,風險也是均攤。

我有一個建議,大家準備投資的時候,建議多投資一下各種私募而不要去自己操盤。給大家講一個內情,股票也好,期貨也罷,私募都是研發團隊,高級的有自己的研究院。我們私人的那點東西,等著被收割吧!研究力量不夠。

如果是百萬以下的理財,建議只做基金和股票,不要碰期貨。因為你最多隻能配20萬資金給期貨進行操作。自己操作還行,給私募就別想了。因為一個期貨私募連20萬資金都能接的話,實力太低了吧!

我說這段話的意思是想告訴大家,什麼自己侄子操盤股票,自己的外甥做期貨,給拿點錢去做一下之類。放心,基本上有賠無賺的。

最後,給大家兩個投資類分析的最重要的方法。1、投資收益的穩定性超過暴利性。2、越大資金的收益越低。

比方說,有的私募收益近期是200%,那我們更傾向選擇往年收益在20-30%之間的。老牌子更讓人相信,不是嘛!

越大資金收益,越困難。比方說100萬變500萬很容易。1000萬變5000萬試試,非常的難。有人要說1個億的資金都很容易翻翻,收益能有多高多高。告訴各位,想都不用想,直接拿棍子打出去。

5元錢買付手套到工地搬磚,賺了100元,收益是20倍。5億變20億,難上加難。王思聰可以做到,那是因為他背後的頂級操作團隊。

資金大了,一定是團隊操作,團隊操作!!!

投資,向來不是固定的分配比。要根據資金多少進行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具體分配考慮。這是每個金融業的人,對客戶資金最起碼的尊重。

至於網上那些什麼金融領悟資深作者,什麼股票領悟優秀講師等等等等,直接哈哈一笑,推出去說聲再見就完了。都是唬人的。屁都沒有還妄稱專業。也就只能騙騙外行行。


dailutoo


所謂的通脹,簡單的說,就是國家發行的貨幣,超過了經濟增長所需要的實際貨幣,這樣錢多貨少,導致物價上漲比較快。在過去的40年,物價上漲的幅度及整體趨勢較為平穩。而在過去20年,因為房價處於黃金20年的快漲階段,所以常規物品價格沒有體現出實際應該增長的幅度。但如果房價不漲,貨幣卻保持以前那麼高的發行速度,或者是貨幣發行速度遠遠超過經濟實際增長速度,那麼通貨膨脹就會很快來臨。從長期來說,房價是看漲的。這個可以從歷史經驗來驗證。美國100多年以來,房價是總體上漲幅度,速度超過通貨膨脹的。所以短期之內房價不漲,並不意味著長期保持穩定不漲。

房地產總額達到65萬億美元規模,要想拉動這麼龐大的市場,需要的資金量越來越大,即使是穩住都需要巨大的資金量投入,要想漲對後續的資金量要求會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居民負債已經達到極限超90%,即使大家還在繼續看漲,但是卻把六個口袋掏空了,已經無力再去應對高房價繼續上漲的胃口。房地產過去一直是貨幣超發的蓄水池,但是今天這個蓄水池已經水滿則溢,風雨飄搖的股市也難以吸引資金大舉入市,所以不排除現在部分社會資金既沒有流入房市,也沒有流入股市,而是選擇囤積通貨。

所以個人觀點如果想實現個人的資產保值的話,錢多的話可以考慮大城市的地鐵學區剛需房,畢竟大城市的人口一直是淨流入的。錢少的話可以購買股市中的代表著中國的核心資產,類似平安茅臺之類搞長線投資,絕對能實現保值增值的需求。


河南平凡哥


投資自身學習提高和子女的教育不僅保值還會一直升值。

自身的學習,能力的提高。

大家也都知道,如今不是靠蠻力和運氣就可以掙大錢的時代了。新時代的我們如果想掙錢需要有超前的遠見,自身有別人沒有的能力。這些與眾不同的特點從哪兒來?最常見的也是最簡單方法就是學習和進修。

娛樂圈中眾多明星成名後都依然去北影或者北郵進修,也有很多去國外進修的。最典型的莫過於《仙劍奇俠傳》的演員胡歌,在出名後選擇了急流勇退,去進修;在出車禍後更是覺得沉澱自己,成長自己。《武林外傳》的小貝也在成名後選擇隱去,拿到了上海戲劇學院的碩士學位。《武林外傳》中呂秀才的飾演者喻恩泰更是在成名後選擇去讀書,拿到了中央戲劇學院的博士學位。俗話說:好飯不怕晚,這些人在飛黃騰達之時並沒有坐吃山空,而是去給自己充電。

很多人也都瞭解一個叫做總裁班的班級,國內包括清華北大在內的很多大學都有開課,各大企業的管理以及高層每年都會花幾十萬去上課。我們也都知道每個大企業都有自己的企業文化,他們對員工也有培訓和學習,有的公司還會輪流讓一些管理層出外學習交流幾個月,這些都是為了什麼?只有一個原因就是:老闆們都知道對教育和培訓的投資就是對公司最有效的提高方式。

如果說對自己教育培訓的投資是對當下的投資,對子女教育的投資就是對未來的投資。都知道孩子是每個家庭的未來,也是祖國的未來。國家也越來越重視教育,進而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對貧困大學生的資助都是在大力扶持國家教育。越來越多的家庭也越來越重視教育,一二線城市的家庭每年花在孩子上學和課下補課的錢恐怕不低於每人每年20萬!更有甚者過百萬都很常見,因為出國交流和學習費用非常高,但他們都很捨得,這些環境出來的孩子和農村孩子相比,價值肯定不在一個檔次。

如果說“總裁班”和明星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太遙遠,我身邊的朋友有自己創業的,一年收入三四十萬。和他聊天的時候說到,他在做電商的同時自己買各種網課學習電商運營、PS、office、C++編程和網站的設計等等,他一直非常支持把錢投資在學習上。

如果說這些還不夠明顯,都知道一級建造師和註冊會計師這些證書吧?都知道考取證書後意味著一年最低多拿幾萬的工資,其潛在的價值更是無法估量。建築行業只有具有證書資質的一些人才能管理或者參與一些項目,項目結束的分紅往往比工資都要高。

看到投資的問題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想到投資房子或者黃金,我覺得都是目光短淺的表現。黃金或許能掙錢,但只是些蠅頭小利,掙錢也都是憑運氣。炒房這幾年並不看好,前些年那些炒房者是都掙了好多人,可總歸不能一輩子都炒房吧?這兩年房價大趨勢一直在跌,這個時候再去投資多餘的房產,怕是不太明智的行為。

我覺得最好的投資還是在自身的學習,能力的提高以及孩子的教育上。您覺得呢?歡迎留言。


建聞君


首先要承認大環境好,你的投資才會更容易成功,也不那麼費力。

那麼例如在大環境一般甚至不好的情況下,建議保守點,銀行自發的穩健型理財,一般收益4個點左右,這樣理財相對穩健。其次如果對靈活性有要求的話,一部分資金放在餘額寶這種貨幣基金裡,收益不超過3個點,勝在流動性好,操作方便。如果想尋求長期的,那麼可以買買國債,安全係數高,但是記住自己的資金要多元化配置,理財產品期限上實現錯配,保證日常生活和應急的流動性要求。

如果,大環境很好的情況下,例如股市如果行情不錯,那麼你可以買點混合型或者股票型基金,基金相對於股市來說,比較適合於沒時間盯盤的人,你需要做的是選擇寬指基金去做做定投,再選擇一些股票型或者混合型基金去拉高整體收益,所以例如今年科技、醫藥、新能源等主題的基金比較受到投資者青睞,近一年來漲勢也喜人。當然,如果行情不錯,可以投入一部分資金到股市,選擇一些估值低但是有成長空間的潛力股,與時間做朋友,又或者是一些T+0的操作,也會有一些意外驚喜,但是需要記住的是投資有風險,股市更是一個蘊含著機遇和危機的市場,需要你有一定的金融基礎,敏銳的市場洞察力,以及強大的心理素質。

所以說跑贏通貨膨脹並不那麼難,保值增值是投資的核心和價值,所以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


Mayst


通貨膨脹,那你最好選擇貴金屬,首選黃金,有貴金屬中的黃金才是保值的,這裡所指的規定是黃金,並不是黃金首飾,而是投資中的黃金,看看世界各國的稱呼,都唇有大量的黃金,為什麼?黃金才是硬通貨,黃金才能體現出的價值,在這時候才能顯現出來,從人類的漫長髮展史上看,最終黃金都是最保值的,這是不變的道理



LD輝哥


我認為回答你的問題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提前購買。

如果預期商品要漲價,那麼趁現在還不算貴的時候,提前多買一些,可能是個不錯的選擇。

比如,如果擔心糧食漲價,可以多買幾袋米;擔心豬肉漲價,可以多買幾斤豬肉;擔心油價上漲,可以多加幾升汽油。但這種方法,要求你能準確預測什麼東西會漲,而且多買其實也買不了多少。

第二、投資股票。

如果糧食、豬肉、油價漲幅較大,那麼相對應的上市公司業績會相應改善。通過投資相關行業的股票,分享上市公司的盈利,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從歷史幾次通脹經驗來看,漁業、食品飲料、採掘幾個行業大多有較好的表現。

第三、配置黃金。

黃金是應對通脹較好的途徑。但近期由於美元指數持續上漲,對黃金價格形成壓制,短期黃金價格難以大漲。但考慮到美國經濟復甦已持續近10年,且近期美聯儲加息有所加快,或許美國經濟將在不久之後“盛極而衰”,現在可能是配置黃金的“黃金時點”。

第四、增加養老金配置。

通脹是財富的消滅器,跑贏通脹是大家投資的基本追求。從歷史表現來看,A股中長期回報豐厚,但短期波動較大,投資者難以“買定離手”。那麼,強迫自己增加養老金配置,讓機構幫你賺“長錢”,也是跑贏通脹的不錯選擇。


阿豪918


在通脹增大以及房價不上漲的情況下,最適合普通人抵抗通貨膨脹的資產就是指數基金,尤其是選擇優質的指數基金,然後選擇定投3至5年,這樣的投資方法是完全可以抵抗通貨膨脹的,並且效果還不錯。

其他的資產對於廣大是普通人來說,沒有比定投優質指數基金更好的抵抗通脹的效果,比如銀行定期存款雖然可以抵抗通貨膨脹,畢竟還有3%-4%左右的利率,但是卻始終無法跑贏通貨膨脹,在比如信託,雖然可以跑贏通貨膨脹,但是門檻在100萬,普通人很難達到要求。

為什麼我會推薦定投指數基金呢?

我在很多場合都推薦大家定投指數基金,甚至對於廣大的民眾來說,買指數基金比炒股更好,收益率更高,而且操心還少。

要知道,很多股市大佬都不一定跑贏指數收益率,更不要提普通的股民了,即使股民可以一時跑贏指數基金,但是長期來看還是會敗給指數基金,從平均收益率上看,指數基金依然非常好。

不僅如此,指數基金還可以避免個股風險,股市經常會有各種各樣的黑天鵝事件發生,比如樂視爆雷,康得新爆雷等等,所以選擇某一隻股票有很大的風險,但是指數基金就不一樣,一隻指數基金由許多股票構成,即使某一隻出現黑天鵝,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實際上其他還有很多的資產可以跑贏通脹,比如創業,投資貴金屬,投資藝術品等等,但是這些投資要麼門檻高,要麼需要很好的技術水平,要麼需要對市場信息足夠了解,作為普通人,也難以琢磨,而指數基金就極大省去了這些,成為較為合適的投資方法。

所以推薦大家選擇優質指數基金定投,就可以跑贏通貨膨脹,如果你在某方面的投資非常熟悉或者瞭解,也可以投資用來抵抗通貨膨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