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丹心映使命:資陽雁江迎接派出所所長周義不畏生死戰“疫情”

【人物小傳】周義,男,漢族,資陽人,1983年7月14日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2003年入警,二級警長警銜,現任資陽市公安局雁江區分局迎接派出所所長,歷任民警、副所長、所長,曾先後被上級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三次、優秀公務員五次、優秀所隊長。

“陣地”距家15公里,他大年三十進入戰位336小時沒有挪過窩;晝夜安全巡邏檢查,他每半小時一次風雨無阻雷都打不動;面對隔離觀察難點,他創新“微信療養思想工作法”減壓化解顧慮180多次;面對危險不畏懼,他主動請戰留在崗位戰鬥到底;長時間的值守,他眼袋變黑下垂得像窗簾的幔子;送飯時鐵門反彈,他左手食指被擠壓破鮮血直流仍堅持為觀察人員發放飯菜……

他就是資陽市公安局雁江區分局迎接派出所所長周義。

鐵血丹心映使命:資陽雁江迎接派出所所長周義不畏生死戰“疫情”


特殊使命敢擔當 一聲令下就出徵 關鍵時刻共產黨員就是要衝鋒陷陣

2020年1月24日,時至大年三十(除夕),到處都在掛燈籠、貼對聯、聚團年,喜慶傳統的新春佳節。

但“搗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悄然升級,全國各地疫情升溫,川東資陽的雁江區也吹響了防控阻擊戰鬥的集結號。

晚上19時許,剛帶隊從寺廟檢查疫情歸隊的迎接派出所所長周義,塵土未卸,熱茶未喝。突然,褲兜裡的手機響了,滿以為是家屬催促回家吃團年飯的電話。結果掏出電話一看,原來是雁江區副區長、公安分局局長盧高峰打來的電話。

想必局長今年又給基層民警送祝福了,但一接聽電話卻是一道指令:上級決定在雁江區某鎮建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密切接觸人員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分局黨委決定請你們派出所馬上安排一名責任心強、工作經驗豐富、甘當使命重任的民警去執行這次值守任務。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那到底選派誰去執行這次特殊而艱鉅的任務呢?

派出所當時還有尹宇恆和徐琨林兩名年輕的民警在崗值班,周義考慮到:大家都是共產黨員,可我自己是黨員幹部,關鍵時刻就是要衝鋒在前。把安全留給戰友,危險扛在自己的肩上。

隨後,周義向分局政委王華報告:為上疫情前線執行任務,在崗值班的三名黨員都主動向黨組織申請,要求去參戰搶任務、擔重任。鑑於危險性高、值守時間長、任務特別繁重,周義還是果斷決定自己打頭陣,小尹和小徐打配合和接應。

鐵血丹心映使命:資陽雁江迎接派出所所長周義不畏生死戰“疫情”


晚上20時許,周義安排好所裡的工作,戴上口罩和警用裝備,揹著行李包進入疫情醫學觀察點,執勤戰鬥在自己的崗位上履職盡責。

精準把脈找心結 對症下藥解難題 善打思想工作仗再硬的骨頭全啃下

我是“正常人”沒有病?為啥還要把我隔離觀察?這是進入疫情醫學觀察區域每位群眾的一塊心病,如何讓他們心中懸著的石頭塵埃落地,給社會帶來一片祥和安寧,這是周義所長從派出所進入“疫情”醫學觀察點,工作值守、吃飯、走路、睡覺,甚至上廁所都在冥思苦想的一個問題。

為打消他們的思想顧慮,減輕心理壓力,消除緊張情緒,主動、自覺地接受隔離醫學觀察,周義把平時做群眾思想工作的絕活,充分發揮在做好“疫情”工作的實戰中,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020年1月28日晚上,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王某密切接觸他的外公外婆,被送到醫學觀察點。剛來時面對陌生的環境,人生地不熟,連個打招呼的人都沒有。一下車都想轉身回家。心想結婚幾十年都是形影不離,一聽說要分房隔離觀察,老倆口都不樂意了,情緒十分激動,不管工作人員怎麼說、怎麼勸,就是不進隔離觀察房住,鬧著要回家。

正在隔離區安全檢查巡邏的周義,得知這一情況後迅速走過來安撫老倆口,周義說:“這種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靠空氣和口沫傳播的,一旦傳染上是非常可怕,甚至命都難保。”

“別嚇我們,我身體又不發燒,健健康康的哪來啥子怪病?”老人家說。“這種病潛伏期最長可達14天,讓你們來隔離醫學觀察,是黨和政府對你們的關心,有病治病,無病通過了觀察期檢查確診無誤後就可以回家了,並且這裡是免費管吃管住,除了換洗衣服自帶,住房一人一間配套設施、生活用品齊全。”周義解釋到。

但老人家還是有些不信:不用買菜,燒火煮飯,當真有那麼好嗎?周義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看見老人家火氣稍降,大夥一塊把倆老送到住房。一看這麼好的住房條件,倆老說話的口氣變軟和了。為防止肺炎傳染病交叉感染,周義把倆老口分別安頓在,中間隔了一間房的兩頭房間住下。並反覆叮囑老人,隨時注意戴口罩,勤洗手、不串門、不打堆,夫妻間面對面說話保持2米距離,儘量呆在各自的房間用電話交流,防止傳染和交叉感染。

鐵血丹心映使命:資陽雁江迎接派出所所長周義不畏生死戰“疫情”


看見周義警官對他們那麼和藹關心,老人家拱手作揖感激地說:“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警官同志對咱老百姓的關心。”

為解決老人的後顧之憂,周義協調鎮政府和村組領導,由村上派專人為老人家照管好家裡飼養的牲口,吃了“定心丸”的兩位老人,從此安下了隔離醫學觀察的心,在也沒有出現過思想波動,每次送飯到隔離區,兩位老人見到周義臉上都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鐵血丹心映使命:資陽雁江迎接派出所所長周義不畏生死戰“疫情”


細微之處下真功 做實工作贏點贊 千方百計想辦法把困難解決到心坎

“千招萬招,能解決問題,就是實招。”這是周義在觀察點叫響、做實、見效的一句工作口號。贏得所有工作人員和醫學觀察人員的拍手點贊。

王某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後,他的妻子和3歲的小兒子也來到了醫學觀察點,因為孩子對觀察點提供的飯菜吃不習慣,餓了就哭鬧,加之小孩天性活潑好動和四處串門,影響了隔離觀察。他的母親為此感到心煩意亂和犯愁,甚至出現情緒失控,出現抱怨心理和帶孩子回家居住式隔離觀察的想法。

周義在值守工作中瞭解到這一情況後,一邊給孩子母親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時還講明瞭黨的政策、相關的法律法規的規定,讓她清晰地認識到隔離觀察的重要性,以及不參加集中隔離觀察可能帶來問題的嚴重性和危害性。

與此同時,周義又通過派出所這條線,千方百計想辦法,協調聯繫上了她家所在的街道辦事處,將孩子平時在家中玩耍的玩具、穿的衣服褲子和吃的奶粉奶瓶等,及時的送到了醫學觀察點。使孩子找到了在家生活、玩耍的感覺。

看到周義和工作人員細緻入微的關心、關愛和照顧,看見孩子有吃、有喝、有玩的,也不哭不鬧和到處跑動串門。“鬧心事”得到了解決,他母親也不垂頭喪氣犯愁了。還主動打電話給周義說:“周警官我們不走了,還是呆在這裡觀察檢測。”從那以後,孩子母親一見到周義,打心底有說不完的感激之情,便以鞠躬的方式以表致謝。

“光說不做是假把式,動之以情才是真把式。”周義長期以來以這句話為工作的座右銘,激勵自己幹好本職工作。

細微之處見真情。68歲的陶某(女),進入醫學觀察點,因為長期生活在偏遠的農村,平時在家都是用柴火燒火做飯和燒開水。對一些家用電器根本沒有見過用過。

2020年1月31日晚上,當她來到醫學觀察點,想燒點開水喝,但對電水壺這個鐵疙瘩寶貝,還沒有真正用過。當她把自來水參到水壺裡,插上電源線就去欣賞電視節目。等到半個小時過去了,她準備去到開水喝,結果水還是冰涼的。新水壺標籤都還沒有拆,怎麼就壞了?這讓她感到納悶,都看傻眼了。

又怕弄壞水壺,她又不敢東搬西扭。口渴十分想喝開水,就急著在樓道上不停的大喊:周警官。聽到有人喊,正在大門口巡邏檢查防控安全的周義心想:是不是出大事了。他沿著喊聲快速跑過去問:有什麼需要我幫助的嗎?

陶某說:“燒水壺壞了,插上電半天水都不冒熱氣。”周義用隨身攜帶的電筆一檢測有電。那是哪裡的問題呢,他東瞧瞧西看看,原來是一個細小問題,水壺上不起眼的一個電源小開關按鈕沒有打開造成的。

問題得到解決,這讓陶某茅塞頓開。藉此機會,周義舉一反三把房間的電器使用說明反覆的給陶某講了三遍,還教會了她一些安全使用知識。周義雷厲風行、細緻如微的工作姿態,讓陶某佩服,都快高興得合不攏嘴了。

當看到電熱水壺開始冒熱氣,陶某和周義都開心地笑了。

探索創新值守法 工作效率成倍升 微信療養思想工作法得到推廣運用

周義特別愛學習,愛動腦筋鑽研問題。

不僅業務精湛,管理能力強,而且工作非常細心、對人熱心、服務周到,還特別善於在實踐中探索總結方法拓展工作思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增強了打贏阻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作戰防控實戰本領。

27歲的女隔離觀察人員周某,在成都一互聯網公司工作,開始來到醫學觀察點,思想總是難以轉彎想不通。她認為給已確診患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黃某同坐一趟,從成都到資陽的動車,回來好幾天了自己也沒有發燒和咳嗽的症狀,自己也在網上查了,可以居家隔離,沒有必要到集中點隔離觀察。

思想不通,疙瘩不解,人就可能會走極端,為“疫情”阻擊戰埋下禍根,後果不堪設想。

當週義在醫務人員口中得到這一消息後,立即找到了觀察人員周某的電話號碼,在通話中徵得她的同意後相互加了微信。在通過17分鐘的電話思想溝通無果的情況下,周義換種思維方式,採用微信思想交流溝通法,對她的思想進行分析破解,如果自己感染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將會1傳10,10傳100,100傳1000……極大地危害性社會,危害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周義又採取“微信療法”,通過長達212條微信的思想博弈,真正讓周某澄清了思想上的錯誤認識,懂得了來隔離觀察阻擊病源,愛自己就是更好地愛別人的深刻道理。思想的疏通,最後,周某打消了僥倖心理,放棄對抗隔離觀察,主動要求留在醫學觀察點,接受檢查測試。

通過這件事情的成功處置,他探索出的“微信療養思想工作法”,被推廣到其它隔離觀察點形成實戰作戰能力,有效化解疫情隔離區疫情醫學觀察人員思想矛盾50多起,得到上級領導的肯定表彰。

個人小九拋腦後 國事民事舉過頭 全力以赴打贏這場沒有硝煙阻擊戰

2020年2月2日中午,在給觀察人員送飯時間,周義的左手食指拇不幸被反彈的鐵門擠壓破,當時鮮血直流十分疼痛。為了不讓觀察人員的飯菜掉落在地上,他咬緊牙關克服疼痛,使勁護著飯菜。

鐵血丹心映使命:資陽雁江迎接派出所所長周義不畏生死戰“疫情”


當時,看見周義食指的鮮血不停地往下流,還死死地護著飯菜,等待著觀察人員一個個來領走。有的人員見狀說:“飯菜等會來發,趕緊找醫生先包紮止血。”

周義卻強忍著疼痛微笑著說:“沒事,等飯菜分發完再去找醫生。”一句簡單樸實的話,讓原本不願接受醫學觀察的張某,感激得流出熱淚,透過口罩低言細語地道了一聲:周警官,我認識你,你像在派出所一樣對咱老百姓那麼好,我們還有啥怨言和理由不好好呆在這裡隔離觀察呢。

“為人民服務是我們警察的宗旨,你們的滿意就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只是像每位警察那樣做了我應該做的事而已。”周義說

直到飯菜分發完後,周義才找到醫生包紮傷口。

當時醫生就有點“火”了,抬高嗓門毫不客氣地對周義說:“我們都是來救人的,這麼大的風,周警官你不及時來包紮傷口,萬一得了破傷風咋辦,恐怕想為黨為人民工作的機會都沒有了。”

周義說:“沒那麼嚴重吧!我只想到的是天氣太涼,如果不及時將飯菜發放到位,怕大夥吃不上熱騰騰的飯菜。”

這就是周義,這就是一位基層民警在危難之時,博大的為國為民崇高情懷。

“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大是大非,無論危險安全,作為一名民警,時刻都要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擺在首位高舉過頭,個人小九九拋在腦後。”這是周義每次派出所民警輔警出征執行任務必講的一句話。

他說得好,自己也做得更好。

2020年1月24日,當區公安局黨委決定,迎接派出所派一名民警到醫學觀察點執行任務。

入警10多年來,因為忙於工作,周義從來沒有在家吃過一次完整的團年飯。唯一一次請假回家過年,一家人剛端起飯碗準備吃團年飯,就接到單位馬上出征到外地抓“逃犯”的命令。警情就是命令,他堅決執行。給家人用飲料舉杯說了一句祝福語,就放下碗筷回到了單位。

特別是今年春節,他和妻子兒子爽約,一定回家一起過個團圓年,陪家人吃團年飯,一起看春晚。大年三十那天,他的妻子和3歲多的小兒子,早早起床到超市購買了年貨,一起從早忙到晚,做好一大桌菜就等周義下班回來團年。可沒想到一等、再等,熱菜變涼都熱了好幾次,兒子都餓得問媽媽好多次,什麼時間可以開飯了。

左等右等,妻子的電話響了,一看是丈夫周義的便對兒子說,你爸爸打來的,肯定是快到家了。但一接聽電話,才判若兩人,周義趕到疫情醫學觀察點執行任務去了。電話裡只聽到周義在不停地向妻子和兒子說:“對不起,又失約了,疫情結束後回來補起。”

雖然,有些傷感,他的妻子淚水只能往肚裡咽。但她還是堅強地向自己的丈夫周義表白:“既然選擇了當警嫂就選擇了奉獻,你乾的是利國利民的大事,我和兒子都為你感到驕傲,你放心地工作把,老公加油。”妻子的一席話,像寒冬的聚火盆溫暖了周義的心,也成為了周義在危險的疫情戰場上,工作前行的動力。

1月25日,局長盧高峰、政委王華考慮周義在疫情觀察點,連續奮戰了15個小時,叫副局長郭周揚打電話給周義派人去輪換他休整。

但周義早已決心已定,給郭副局長回覆了短信:從1月24日到1月25日,我在點上執勤,接觸的都是密切接觸者,因為他們接觸的那個人可能斷定是患病者,只待確定。為了兄弟們的安全,我申請,還是我一個人一直守下去。

局長、政委為他的壯舉所感動,批准同意了他繼續戰鬥的請纓。到目前為止,周義已在疫情防控觀察點,奮戰了14天沒有下過崗,依然堅挺守護在自己的戰位上打好阻擊戰。

2月6日,周義在與妻子視頻時,用詩歌回答了妻子回家時間,詩歌是這樣寫道:

這場疫情有點深,有些指數還在升;決戰阻擊到關鍵,全國上下一條心;嚴防死守保打贏,人人都在表決心;要問夫君何時歸,待到疫情結束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