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線有愛!城陽戰“疫”不讓任何一個困難群眾掉隊

“疫”線有愛!城陽戰“疫”不讓任何一個困難群眾掉隊

各街道“藍馬甲”代辦人員第一時間上門,解決困難群眾所需代辦事項

“疫”線有愛!城陽戰“疫”不讓任何一個困難群眾掉隊

困難群眾心理危機線下干預分隊

“疫”線有愛!城陽戰“疫”不讓任何一個困難群眾掉隊

社區指派專人定點定人服務於困難家庭

  大眾網·海報新聞青島2月8日訊(記者 張茜 通訊員 王作巖)疫情防控期間,針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特殊困難群體自身防控能力較弱的現實情況,兜住兜牢其基本生活防線和生命安全的底線,確保城陽全區城鄉困難群眾生活安定、思想穩定,確保困難群體“零感染”,攜手順利度過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從戰“疫”打響之初便成為城陽全域抗疫作戰的重點之一。

  開通緊急救助綠色通道,最快當日完成辦理

  據瞭解,目前城陽區共有低保、特困等困難家庭1900餘戶,人員2900餘人,其中殘疾家庭佔到近一半。困難群體獲取信息渠道窄、調動社會資源能力弱,在防疫攻堅戰中處於弱勢,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必須讓困難群體防控工作“跑”在病毒前面,才能真正築牢其群防群控的陽光生命線。

  為打響打好睏難群體疫情防控阻擊戰,城陽區制定了“四級聯動、三線合一、四員貼靠”的“434”基本戰法,即充分聚合區級、街道、社區和社會組織防控力量投入戰鬥,構築困難群體宣教線、防控線、幫扶線三條作戰主線,實現社區工作人員、照料護理人員、“藍馬甲”代辦人員以及海鷗服務隊等社會志願者全員全面貼靠式服務,確保責任明確、反應及時、保障有力,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處置,並積極開展走訪慰問、專項幫扶、送溫暖活動,滿足困難群眾在抗擊疫情期間的基本生活需要。

  “民政工作關係民生,連著民心,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在貫徹“434”基本戰法的同時,我們第一時間開通了綠色通道,3000元以下的緊急救助由各街道從臨時救助備用金中支出,3000元以上通過綠色通道最快當日就可以辦理完成併到位。”城陽區民政局社會救助科負責人石少坤告訴記者。戰“疫”打響後,城陽區民政局迅速成立1個臨時黨支部、養老院和社區防疫兩支黨員突擊隊以及社會救助、慈善會、婚姻登記3個黨員先鋒崗,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全員下沉至街道、社區和困難群體家中,通過電話、微信、上門等多種方式,瞭解排查低保對象、特困供養人員等重點救助對象的照料服務和疫情防控情況。

  針對困難群體中的殘疾人,城陽區殘疾人聯合會也與區民政局、各街道殘聯、各社區打起了“配合戰”,並暫停了殘疾人證窗口辦理,實施電話、網上殘疾人證重新評定申請服務。“我們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和抗擊疫情先鋒隊,依託各街道殘聯積極發揮社區網格員隊伍作用,對殘疾人困難需求全面排查,做到不落一戶,不漏一人。”區殘聯相關負責人表示。

  線上線下累計心理救助困難群眾超700人次

  “家裡還有什麼困難的,還有什麼需要的隨時跟我說。”2月5日,東田社區民政主任廉秀娟又一次來到社區一戶低保家庭中,為其送去蔬菜、雞蛋、麵粉以及口罩等生活和防護用品。“對於困難群體來說,物質幫扶是一方面,心理關愛更重要,特別是在目前的特殊時期,聊聊天談談心有助於緩解緊張情緒,一旦發現特殊心理需求我們將第一時間上報。”廉秀娟說。

  困難群眾的心理救助,是城陽區社會綜合治理的一大特色。在民政部公佈的2019年度全國社會救助創新十佳案例中,城陽區《心理救助,播撒陽光,點亮困難群眾心靈的小桔燈》獲評民政部十佳案例第一名,填補了青島在全國社會救助創新實踐獎的空白。在此次戰“疫”中,“小桔燈”這股“橙色力量”再次發力,為及時、高效、妥善應對困難群體可能發生的心理危機事件起到了關鍵作用。

  “我們總是說扶危濟困,我們也一直在扶危濟困,但與之前相比,此時的困難群眾是最需要扶危的,這個危主要不在物質生活,而是在精神思想,在於內心。值此特殊時期,更要做到讓困難群眾困而不危,時刻有情有愛有關懷。”石少坤介紹,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困難群體心理承受著不容忽視的壓力,為此城陽區成立了心理服務領導小組,集結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心理諮詢師和專家,可為困難群眾提供24小時在線服務、熱線服務和線下服務三種心理救助服務。“截至目前,已為困難群眾78人提供在線服務,接聽熱線服務困難群眾520人,線下服務困難群眾132人。”石少坤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