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私立醫院會對公立醫院造成多大沖擊?

姜芸芸


私立醫院,除了坑人騙錢它們能為社會做什麼貢獻,看看它們在災難面前的表現,它們就是這個社會的毒瘤,應該徹底拆除取締它們


81192請返航


我認為私立醫院對公立醫院的衝擊肯定是有,而且未來還會更大。


我國私立醫院的辦院宗旨主要是為了賺錢,而且很多時候是為了賺快錢。所以我國的很多私立醫院發展的並不好。私立醫院大多數集中在男科、婦科、整容科,而且這裡面有很多亂象。其中收費問題和亂治療問題是最突出的兩個問題,也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不滿。這個例子就不用我多舉了吧,比如大學生去割包皮,結果被忽悠來做陰莖延長術,導致在手術檯上死亡。還有就是婦科,亂治療宮頸糜爛。


另外,另外一部分高端私立醫院針對的人群主要是一些富裕人群。這些醫院收費昂貴,病房、診區修的非常漂亮,服務質量極高,全程美女導醫陪同,提供咖啡、茶和各種飲料、水果。一般的掛號費在七八百到上千元,治療費用也是公立醫院的三倍以上。

患者就醫體驗非常良好,不需要排隊,不需要待床,不用看人臉色。

不過,窮人是享受不起這種高端私立醫院的。


最後,短時間內,私立醫院的人才、整體技術還比不過公立醫院。但是某些專科醫院,現在已經非常厲害了,人才和技術已經處於行業先進水平,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患者到這些私立醫院就診。比如北京的三博腦科醫院就是民營醫院裡面的典範,水平很高。在15年前,就是2004年,三位我國著名的頂級神經科學專家欒國明、於春江和石恩祥從公立醫院辭職,創辦了北京三博腦科,之後天壇醫院麻醉學專家王保國也加入該醫院。這些頂級醫療專家從公立體系跳出來自己創辦私立醫院,成果非常好。


所以,未來,私立醫院會更加多,也會佔據更多市場。當然,是好好搞的那種私立醫院,不是那種為了賺快錢騙病患錢的那種私立醫院。


人體探索者


從長遠看,私立醫院最終肯定會消滅。從當前國家本意看,發展私營醫院,目的是想利用社會資源解決看病難的問題。殊不知,民營醫院就是衝著賺錢來的。高價挖人才,高額宰病人,把高成本轉嫁給病人,造成了看病越來越貴。特別是一心為了賺錢,大處方、大檢查、小病大醫、無病亂醫的現象比比皆是,越來越讓老百姓苦不堪言!像這樣的狀況,在社會主義制度的背景下,你說會長久下去嗎?放眼長遠,民營醫院的生命力可想而知!


魅丫力


有公立醫院以來,私立醫院都是鑽政策空子吃飯,不好吃,完全靠買辦發財。


萬物唯數


未來的私立醫院不會對公立醫院造成衝擊,我是一名省級三甲醫院的醫務工作者,退休後又在私立醫院工作數年,大家可能對醫院不是很瞭解,一個三甲醫院它的造價成本很高,醫療設備,都是很昂貴的,各科室的技術人員成本更高,一名好的專科醫生沒有十年以上的臨床經驗,是不能夠獨當一面的,個別專科要求更高,他需要豐富的臨床實現經驗,還要不斷的更新理論知識,緊跟世界最先進的醫療技術,還要開闊眼界,到世界先進的醫院學習進修,各科室的人才都一樣,需要有大量的患者,去積累經驗,各科室協同發展,不是有錢就可以開醫院,私立醫院只是可以解決一些常見病,私立是以盈利為目的,發展滯後,好的醫生也不會跳槽去私立醫院,因為他沒有醫生髮展的空間,和鍛鍊機會。這就是本質的區別。


美麗草原石平


還真不好說,照著目前的改革來看,將來私人醫院潛力很大,公立醫院編制取消,對很多大夫的吸引力就會明顯降低,私立醫院一般挖人才靠的什麼?就是高薪,公立醫院晉升職稱方面有優勢,別的估計沒啥了。私立醫院以後會越來越正規,現在都有很多的醫生集團,比公立醫院還專業。高端設備上面,公立醫院進個設備要層層審批,從申請到東西進來少了半年,多了一年。私人醫院不同,今天要,兩三天東西都能給你拿來,關鍵還便宜。醫院100萬進的設備,私人拿估計30多萬搞定。等等等吧,以後可能就是公立醫院裡面牛人都被私人醫院高薪挖走了,公家醫院留下的可能大部分都是相對技術差點的,公立醫院費用低保基本醫療,私人醫院費用高但是提供更好的醫療和服務,就是和國外學的那樣。


貓肚子裡養魚107755151


不是私立、民營醫院衝擊公立的問題,是公立醫院會逐漸減少,以至於最後消失的問題。

政府是不適合經營醫院的,應該取消所有公立醫院,直接解散可以,賣掉也行。政府只幹三件事,就可以把醫療管好:

1.做醫患間的裁判,不做運動員;

2.看住醫保資金的花費;

3.醫療財政支出補助貧困患者。

漂亮!

截至2019年2月底,全國公立醫院11960個,民營醫院21165個。與2018年2月底比較,公立醫院減少319個,民營醫院增加2185個。民營醫院總數已是公立醫院的1.77倍。


潘發明3


私立醫院對公立醫院的衝擊,未來只能越來越大。這已經是一個可以預見的事實。

除了大型三甲醫院還能負隅頑抗之外,其他的中小規模的公立醫院,將大幅度受到市場嚴重的擠壓、用戶的排斥。

為什麼?因為服務質量差!

現在越來越多的私立醫院開始挖公立醫院的牆角,除了大量的投入資金購買頂級設備之外,還會把公立醫院的主任級別的人,用高薪來納才。

試想一所醫院有好的設備,有好的醫生,那麼患者就可以相對完全信賴了,跟醫院可能關係不大,醫院在這個角度看,不過是一個場所。

尤其對於一些慢性病,常見病和一些康復治療的項目,私立醫院將具有巨大的優勢,一些婦產醫院雨後春筍般的湧起,也說明在這個領域私立醫院也有很大的市場競爭力。

一些公立醫院的管理者,已經意識到市場的信號,開始提升服務品質,向私立醫院學習取經,這個在市場上會有收效,消費者也會買賬。甚至在一些公立醫院就診的患者,可能會因為這種與之前不同的一種就醫感受,會質疑這個醫院是私立的嗎?

公立醫院的管理者開始向市場妥協,從正能量的角度去分析,他們開始更注重患者的感受和就醫體驗,開始從自己的管理漏洞和缺點上下刀子,找毛病,調方向,做調整。

當然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遇到一些危急險重的疾病,可能涉及多科室的會診,涉及到醫院的整體救治和學術能力,所以這樣的疾病或者是症狀,還是應該選擇公立醫院,大型三甲醫院為好。


遼瀋名醫


持私立醫院會對公立醫院造成很大的衝擊觀點的人,基本都不是搞醫院管理的專業人員。我接觸的醫院管理人員認為私立醫院很難對三甲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形成衝擊,理由如下:1、三甲醫院不說專業硬件投入是個天文數字,就算某個大財團可以投資個三甲醫院的設備與場地,但人和知識不是花錢就一定能買來的。三家醫院人才和相關知識儲備那是幾十年的積累。我們南京有個很大的民營醫院,是臺灣財團投資的,政府能給的政策都給了,運營了10來年,每年都鉅虧。為何?硬件很棒,面上的服務一流,就是醫療技術跟不上,越做口碑越差,越虧越留不住人。2、民營醫院不是做慈善的,是要掙大錢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總體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是國家基礎民生託底工程。從長久來看,民營資本是不可能做這塊的,要求他們做也是不現實的。有利可圖時,他們會蜂擁而上,鑽醫保體系的空子,大肆侵吞社會公共資金,一旦政府反制,他們發現無利可圖,他們又會在一夜之間如潮水退去,把一地雞毛留給社會。其實大家不妨研究下臺灣民營醫院的過去與現狀,前車之覆,後車之鑑。3、現在的公立醫院,盈利能力不是唯一的考核目標,甚至都不是非常重要的考核目標。如果私營,那盈利能力一定是投資人的唯一目標。如果醫院大規模的搞民營,這些醫院的管理者院長會是誰?會是普羅大眾的你我嗎?不是的,絕大多數一定還是那些原來公立醫院的院長們。當他們面臨的考核目標是盈利能力的時候,他們會怎麼做?其實從動機上說,真正想民營的是他們,尤其是那些從公立醫院退休的院長們。普羅大眾,談民營醫院,想民營醫院難道是想割肉喂鷹嗎?


雲自飄1


私立醫院如果佔到一定的比例,對於公立醫院和整個醫療體系的影響恐怕是負面的。

  • 人才:優質的醫護人員會離開公立醫院,去私立醫院就職,尤其是年富力強、有過國外學習和進修經歷、有影響力的醫生,他們的離開會使得公立醫院的醫療水平嚴重下降。

  • 病源:有經濟實力的病人會流向私立醫院,使得公立醫院的收入大大減少,形成惡性循環,倒黴的最終還是患者。

從患者的角度可能會增加就醫的經濟負擔,如果去私立醫院的話,醫保很少支付,很貴的醫療費用就得自己支付。公立醫院也可能向私立醫院學習,利用各種辦法多收費,而患者在公立醫院所接受的醫療服務則越來越差。

美國醫療系統主要是以私立醫院為主,但美國人主要是靠商業醫保,因此能夠支付得起私立醫院的費用,公立醫院數量少,政府補貼起來也容易。中國人是全民醫保的形式,很難支付得起私立醫院的費用。比如去私立醫院看個病,掛號費就幾百上千的,對普通人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如果私立醫院發展起來,導致公立醫院進一步虧損的話,國家不管是多補貼還是少補貼,最終是全社會買單。

中國的私立醫院還有莆田系的模式,這種醫院唯利是圖,不管患者的健康甚至死活,它們的存在就不是對公立醫院的衝擊,而是一個巨大的醫療黑洞和陷阱了。

在現有的情況下,還是應該主要扶持、改善、理順公立醫療機構,對私立醫療機構不應該大力扶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