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年前,1 場義舉,3 首歌,今天依舊溫暖著我們

自從武漢疫情開始以來,陸續有許多音樂人制作了公益歌曲來為武漢加油。

更有許多平臺邀請到了一眾明星合唱公益歌曲,意在為災區人民祈福,祈禱早日戰勝疫情:

由四川電視臺聯合優酷、海秀娛樂共同發起,《危機先生》全組演員和四川臺主持人共同演唱公益歌曲《我們一定會勝利》;

35 年前,1 場義舉,3 首歌,今天依舊溫暖著我們

由中國文聯、中國視協、中國影協、中國音協共同組織,包括成龍、譚維維、陳建斌、黃曉明在內等幾十位影視音樂工作者,共同創作了「文藝界抗疫主題曲」《堅信愛會贏》。

35 年前,1 場義舉,3 首歌,今天依舊溫暖著我們

愛奇藝組織兩百多位文藝工作者,共同為武漢唱響《讓世界充滿愛》。

35 年前,1 場義舉,3 首歌,今天依舊溫暖著我們

其實,「群星合唱,為公益發聲」並不是在這次危機中才出現的。

回顧過去,你會發現每個時代每場困境,都會有一批人站出來聚在一起發聲。

不過有許多歌,都隨著困難的消除而漸漸被我們遺忘。

唯有這 3 首來自 35 年前的歌,多年來每有困境出現,都會再次被我們唱起。

上世紀 80 年代初,當世界各地都在蓬勃發展的時候,有一個大洲卻遭受著地獄般的折磨。

那時的非洲正逢嚴重的乾旱,足足 3 年沒下過雨的土地寸草不生。

再加上連年的戰火內亂,有 700 萬人因為飢餓骨瘦如柴,數以千計的人民已經死去。

35 年前,1 場義舉,3 首歌,今天依舊溫暖著我們

「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在我們看來有些陌生,甚至有些戲劇化的詞彙,卻十分符合當時非洲人民的生活狀態。

35 年前,1 場義舉,3 首歌,今天依舊溫暖著我們

災民對於政府提供的糧食和衣服趨之若鶩,因為那是他們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35 年前,1 場義舉,3 首歌,今天依舊溫暖著我們

35 年前,1 場義舉,3 首歌,今天依舊溫暖著我們

只是政府提供的糧食實在太少,許多災民不得不在泥地裡收集散落的稻穀,才能勉強撐下去。

35 年前,1 場義舉,3 首歌,今天依舊溫暖著我們

一些人還在苟延殘喘地活著,另一些人已經走向死亡。

這個只有 3 歲的小女孩,因為飢餓而死去的時候,可以清晰地看見她身上的骨頭。

35 年前,1 場義舉,3 首歌,今天依舊溫暖著我們

在當地採訪的 BBC 記者曾「慶幸地」對著鏡頭說出:「今天死亡的人數不算多,只死了 37 人

」。

在這片土地上,平均每 20 分鐘就會有一個大人或小孩死去。

這些逝者的屍體被布料纏緊放在空地上,其中還包括一位母親和他 2 個月大的孩子。

以上的資料,均來自一位 BBC 記者在 1984 年的報道。

他本希望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號召全世界的國家政府一起伸出援手。

沒想到當他時隔 4 個月後再返回非洲時,仍是一如往昔的生靈塗炭。

不過,當他再一次報道非洲災情的時候,一位不知名的英國歌手注意到了這則新聞:鮑勃·吉爾多夫

他希望通過「寫歌義演籌款」的方式來進行募捐。

後來,他和朋友米奇·尤爾共同寫了《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他們知道現在是聖誕節嗎?)。

並通過各種方式邀請到了以菲爾·柯林斯為首,共數十位當紅藝人以「Band Aid」為名共同錄製這首歌。

這首歌一經推出,就在全球收穫很大的反響,最終單英美兩國就賣出了 320 萬張。

35 年前,1 場義舉,3 首歌,今天依舊溫暖著我們

與此同時,身處美國的著名歌手,也是人權倡導者哈里·貝拉方特被英國歌壇的這項義舉所打動,也想創作一首屬於美國歌手的公益歌曲。

這一想法獲得了許多人的支持,其中包括了流行天王邁克爾傑克遜。

當時非洲受災的消息也牽動著邁克爾傑克遜的心,因此他和另一位美國歌手萊昂內爾裡奇決定合寫一首歌。

這首歌就是大名鼎鼎的《We are the world》(四海一家)。

整首歌完成所有創作只花了 4 天的時間。

1985 年 1 月 28 日,邁克爾傑克遜在全美音樂頒獎典禮(美國重量級的音樂類頒獎典禮)結束後,臨時號召了共 45 位歌手來到洛杉磯參與錄製。

只花了一個晚上便錄製出了這首《We are the world》。

35 年前,1 場義舉,3 首歌,今天依舊溫暖著我們

後來,這首歌共籌集了超過 6000 萬美元的善款。

其中 90% 被用於非洲的生育控制、糧食生產等方面,剩餘的10%被用於解決美國本土的飢餓、無家可歸人民的問題。

有了這些善款的幫助後,包括農業、漁業、林業在內的非洲 70 多個生產產業開始好轉,包括莫桑比克 、塞內加爾、毛利塔尼亞等多個國家受到了救助。

35 年前,1 場義舉,3 首歌,今天依舊溫暖著我們

兩首單曲推出後產生的轟動效果,遠超最初倡導人吉爾多夫的預期。

於是,他又開始策劃一場盛大的義演活動,渴望為非洲災民籌集更多的善款。

震驚世界的「Live Aid」(拯救生命)演唱會,由此而來。

35 年前,1 場義舉,3 首歌,今天依舊溫暖著我們

這場演唱會在英國倫敦和美國費城同時召開,共持續 16 個小時。

參與陣容除了原本為兩首公益歌曲演唱的歌手們,還包括皇后樂隊、鮑勃·迪倫、保羅麥卡特尼(披頭士)、麥當娜、U2 ……

可以說這場演唱會彙集了超過 100 位的世界巨星,其中不乏許多「名垂世界流行音樂史之輩」。

35 年前,1 場義舉,3 首歌,今天依舊溫暖著我們

最終,這場演出向 140 多個國家播出了實況,總共吸引約 15 億的觀眾收看,共籌得 8000 萬美元的善款。

比起許多政治家喋喋不休的遊說,和沒完沒了的國際會議討論,這場演出足以證明了「音樂也有改變世界的能力」

35 年前,1 場義舉,3 首歌,今天依舊溫暖著我們

不過,這場演唱會除了影響到非洲人民的生活,還影響了在大洋彼岸的中國音樂人們。

當時的許多臺灣音樂人,受到這場演唱會的啟發。

正巧,「1986 年」是聯合國規定的「世界和平年」。

羅大佑、張艾嘉等臺灣音樂人便以「世界和平」為主題,創作了這首《明天會更好》。

參與演唱的歌手共有 60 位,他們分別來自臺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不同地區、隸屬於不同唱片公司,其中包括了我們非常熟悉的李宗盛、蘇芮、蔡琴、潘越雲、費玉清等等。

35 年前,1 場義舉,3 首歌,今天依舊溫暖著我們

而和臺灣隔海相望的大陸,也有一群音樂人被這些歌點燃著熱情。

1986 年,只有 22 歲的郭峰十分不滿當時關於「流行歌只能表達小情小愛」的論調。

所以在被《We are the world》和《明天會更好》所鼓舞后,寫下了《讓世界充滿愛》。

郭峰邀請了當時還沒有名氣的崔健作為領唱之一,還請到許多當時流行樂壇的歌手參與錄音。

《讓世界充滿愛》錄音完成後,在文化部門的支持下,在首都體育館舉辦了一場名為《讓世界充滿愛》的大型音樂會。

35 年前,1 場義舉,3 首歌,今天依舊溫暖著我們

這是文化部門第一次對流行音樂的破例,足以見得對這首歌的認可。

那年錄製音樂會的時候,首都體育館座無虛席,共一百位華語歌手擠著公交、騎著自行車,趕去表演。

這首《讓世界充滿愛》成為了內地第一首群星合唱的公益歌曲。

時隔多年過去了,流行音樂的發展在全世界都蒸蒸日上,越來越多的公益歌曲層出不窮。

但在許多災難發生時,人們還是常常唱起這 3 首歌來鼓勵彼此。

1993 年,在人民大會堂舉辦了一場「減災扶貧創明天」的義演。

以譚詠麟和梅豔芳為首,共幾十位香港大陸的歌手同臺演唱《明天會更好》。

35 年前,1 場義舉,3 首歌,今天依舊溫暖著我們

1998 年,我們遭遇了特大洪災。

為了「抗洪賑災」,包括劉歡、田震、那英、韓磊在內的 20 多位歌手,連夜錄製了《讓世界充滿愛》。

2004 年印度洋發生海嘯。

中國有 50 多位歌手發起了「愛心無國界」的籌款匯演。

匯演的主題曲《愛》,沿用了《We are the world》曲譜,並由知名音樂人小蟲進行了中文版的填詞。

2008 年,汶川發生 8.0 級大地震。

在「5.12抗震救災」的募捐晚會上,周華健、謝霆鋒、容祖兒、林俊杰、張明敏同臺獻唱了《明天會更好》。

35 年前,1 場義舉,3 首歌,今天依舊溫暖著我們

2010 年,海地發生 7.0 級大地震。

美國共 85 名歌手進入錄音室,為海地錄製了「25 週年特別版」的《We are the world》。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版的 MV 中,保留了邁克爾傑克遜在原 MV 中的影像。

算是致敬這位在前一年剛剛去世的「世界流行天王」。

35 年前,1 場義舉,3 首歌,今天依舊溫暖著我們

2020 年,武漢肺炎肆虐全國。

再次有百位藝人共同唱起了那首《讓世界充滿愛》。

回看過去的 30 多年,感觸良多。

有許多曾唱著這些公益歌曲的藝術家已經離開了我們;

一場場的自然災害從不曾寬容對待這個世界,它們反覆證明著我們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擊;

一次又一次的「人禍」本是警告人類的貪婪無知。

可闖禍的人大都難以悔改,卻連累許多無辜的人受盡折磨。

世界從不像我們期待的那樣和平,但我們永遠都在為和平奮鬥。

35 年前,1 場義舉,3 首歌,今天依舊溫暖著我們

時代雖在更迭,歌手也會離去,但愛與音樂卻能超越時間、國界與災難。

這些音樂的出現都源自愛,最終也都化作愛遍灑世界各個角落,溫暖了一代又一代人。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音樂改變世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