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到底是詩的成就高還是詞的成就高?

半世飛仙


1.作品成就的高低實為質量和影響的高低和大小。從數量上講,雖然詩有四千餘首,遠遠超過詞的數量。但被後人欣賞、記住的也只哪麼幾首的幾段。如:《飲湖上初晴後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惠崇春江晚景一首》:"竹外挑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等。而他作的詞,每一首寫得都是那樣的情真、意切、動人,絕大多數被人喜歡、背誦、傳閱,甚至到愛不釋手的程度。如:《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江城子.密州出獵》、《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等。尤如唐詩人張若虛,雖只有一篇《春江花月夜》,但孤篇能壓全唐。

2.從質量上比較,顯然他作"詞"下了更深的功夫,所以也更精彩。無論引經據典還是創新,都能恰到好處,象《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丙辰中秋》等,都能成為後人無可超越的經典。


福榮


詩和詞的區別!

一、題材內容的差異

1、詩詞的題材內容也有很大差異。詩在題材上比較偏重政治主題,以國家興亡、民生疾苦、胸懷抱負、宦海浮沉等為主要內容,抒發的主要是社會性的群體所共有的情感。

2、而詞在題材內容上的一個顯著特色,就是以描寫男歡女愛、相思離別為主,抒發的大多是作者個人的自我情感。

二、語言特色的差異

1、詩是一種典型的語言藝術,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2、而詞卻是一種典型的精美語言藝術。繆越先生曾經形象地把詩詞語言特色比喻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園亭。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詞因為題材多關乎女性,故而詞的語言也帶有女性化的色彩,更加輕靈細巧、纖柔香豔。

三、起源不同

1、詩源於宗教。還有一種形式,起源於勞動。原始人一面勞動,一面發出單純而有節奏的呼叫,以忘卻勞動帶來暫時的痛苦和振奮精神,協調動作。

2、詞是一種抒情詩體,是配合音樂可以歌唱的樂府詩,是唐宋時代主要的文學形式之一。唐宋詞是中國文學發展的新階段,是唐宋文學的一個光輝成就。(出處百度知道)

從以上觀點再結合蘇東坡的個人履歷,就能看出來,蘇東坡當時的是詞的極盛期,並且他作為豪放派的詞代表人物,他還是壯詞的奠基人。

北宋中後期蘇軾大力提倡寫壯詞,欲與柳永、曹元寵分庭抗禮,豪放派由此進入第二階段即奠基階段。當時學蘇詞的人只有十之一二,學曹柳者有十之七八,但豪放詞派畢竟肇始於此。

南宋詞論家王灼說蘇軾作詞“指出上天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張炎《詞源》將“豪放詞”與“雅詞”對舉。沈義父《樂府指迷》說:“近世作詞者不曉音律,乃故為豪放不羈之語,遂借東坡、稼軒諸賢自諉。”上述諸條都可印證此說。

所以胖哥認為蘇東坡在詞的成就上要大於詩的成就。典型代表《念儂嬌•赤壁懷古》,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以上就是胖哥對於本問題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祝願大家心情愉快,身體健康,心想事成!謝謝您的閱讀。





胖哥按摩


回答: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居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文、賦、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蘇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非凡的成就,就一種文體自身的發展而言,蘇詞的歷史性貢獻又超過了蘇文和蘇詩。蘇軾繼柳永之後,對詞體進行了全面改革,最終突破了詞力“豔科”的傳統格局。

蘇軾最經典的十首詞:

1.《定風波》2.《水調歌頭》3.《蝶戀花》4. 《滿庭芳》

5.《臨江仙》6. 《西江月》

7.《蝶戀花》8. 《臨江仙》

9.《念奴嬌》10.《赤壁懷古》。

蘇軾一生所作詩詞盛多,但詞 的成就高於詩作。








碧海藍天193978532


唐詩宋詞,在中國文學史上,宋代是詞的巔峰時期。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赤壁懷古》、《老夫聊發少年狂》、《十年生死兩茫茫》等詞作,都是曠世之作,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耕讀齋


蘇軾到底是詩的成就高還是詞的成就高?

蘇軾(1037年1月8日一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文縱橫恣肆;詩的題材廣泛,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特色,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作開啟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不羈,與歐陽一修並稱“蘇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善墨竹、怪石、枯木等。

他的著述繁多,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巜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巜古木怪石圖卷》



蘇軾在詞作上的成績是巨大的,就一種文體的自身發展來看,蘇軾在詞作的歷史貢獻上又超過了他的詩和文章。蘇軾自柳永之後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豔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地位改變成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詞史的發展方向。這就是蘇軾對中國文學方面的發展起到了創造性的作用。


蘇軾對詞的變革,主要是根據他詩詞一體的詞學觀念及他“自成一體”的創作主張而來的。自晚唐、五代以來,詞作被視為“小道”,因為詞作主要是配音律為歌而創作的。柳永也是寫詞的大師,推動的詞作的發展,但是他並沒有提高詞作的文學地位,而蘇軾首先在理論上改變了詩尊詞卑的觀念。他認為詩詞同源,應屬一體,詞為詩之始,詩與詞雖有外表上的差異,但他們的藝術本質和表現功能應該是一致的。他總是將詩和詞相提並論,但他提倡詞應該是“自是一家”的主張,因此,他的詞作水平在宋代是最高的,而且也對後世有極大的影響和指導作用。


綜上所述,雖然蘇軾在詩、散文的成績都很大,他被被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一家佔了三個,這也是一個文學上的奇蹟)。但是蘇軾的詞的成就是最最高的。


崑崙之柏瞧歷史


蘇軾開創北宋豪邁詞風,詞高於詩。



舊時斜陽


詞比詩成就更高。

我就是因為蘇軾的《念奴橋·赤壁懷古》喜歡上蘇軾這樣一個滄桑老人的。

大將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蘇軾的詞,不論內容和形式,都那麼不拘一格。有時放筆直書,便成為“曲子中縛不住”的“句讀不葺之詩”;有些從內容上看也頗為平凡。正如泥沙俱下的長江大河,不是一道清澈流水。但正因如此,才顯出江河的宏達氣勢。

讀蘇軾的詞,雄渾蒼涼,大氣磅礴,昂揚鬱勃,把人帶入江山如畫、奇偉雄壯的景色和深邃無比的歷史沉思中。融景物、人事感嘆、哲理於一體,給人以撼魂蕩魄的藝術力量。



鈿車寶馬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如果非要說哪個成就高,詞略勝一籌。簡析:

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科長帶你去旅行


詞的成就高。

宋詞豪放派的代表,蘇辛並稱。

最經典的詩詞有《水龍吟·雁》、《陽關曲·中秋作》、《水調歌頭·暱暱兒女語》、《浣溪沙·旋抹紅妝看使君》、《念奴嬌·中秋》、《念奴嬌·赤壁懷古》、《蝶戀花·春景》等。

1蘇軾著名的詩詞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蝶戀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

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

遊蘄水清泉寺,

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

松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

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2蘇軾的經典詩句

1、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蘇軾《西江月》

2、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蘇軾《望江南》

3、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蘇軾《臨江仙》

4、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蘇軾《臨江仙 送錢穆父》

5、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蘇軾《鷓鴣天》

6、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蘇軾《自題金山畫像》

7、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8、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蘇軾《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9、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蘇軾《行香子》

10、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蘇軾《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

詩比較有名的有《題西林壁》《望湖樓醉書》


霞客行人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蘇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種文體自身的發展而言,蘇詞的歷史性貢獻又超過了蘇文和蘇詩。蘇軾繼柳永之後,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豔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

蘇軾對詞的變革,基於他詩詞一體的詞學觀念和“自成一家”的創作主張。自晚唐、五代以來,詞一直被視為“小道”。柳永雖然一生專力寫詞,推進了詞體的發展,但卻未能提高詞的文學地位。而蘇軾首先在理論上破除了詩尊詞卑的觀念。他認為詩詞同源,本屬一體,詞“為詩之苗裔”,詩與詞雖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別,但它們的藝術本質和表現功能應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將詩與詞相提並論,由於他從文體觀念上將詞提高到與詩同等的地位,這就為詞向詩風靠攏、實現詞與詩的相互溝通滲透提供了理論依據。



獻詞一首: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