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第七場中,蒙曼老師提到“黃狗”。有出處嗎?

柯南的喵喵


蒙曼老師的原話是:“青鳥是古代著名的使者,與古代的鴻雁、鯉魚、黃狗都是一樣的。”青鳥,蒙曼老師解釋過了,是傳說中西王母的使者。鴻雁傳書,出自出自《漢書·蘇武傳》中“蘇武牧羊”的故事。鯉魚,古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中就有記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後人往往把書信稱為“魚書”。也有古人常將書信結成雙鯉形或將書信夾在鯉魚形的木板中寄出,所以雙鯉魚成了書信的代稱。

“黃狗”作為信使,是出自《黃耳傳書》的典故。

晉之陸機,畜一犬,曰"黃耳"。機官京師,久無家信,疑有不測。一日,戲語犬曰:"汝能攜書馳取消息否?"犬喜,搖尾。機遂作書,盛以竹筒,系犬頸。犬經驛路,晝夜不息。家人見書,又反書陸機。犬即上路,越嶺翻山,馳往京師。其間千里之遙,人行往返五旬,而犬才二旬餘。後犬死,機葬之,名之曰"黃耳冢"。

歷史上真正將“狗”作為文學描述的主角,是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這一時期的志怪小說中,保存有大量的與狗相關的怪異故事,最為著名的當屬《述異記》中的《黃耳》這一篇。通篇雖然字數不多,但對“黃耳”的形態刻畫的栩栩如生,並將“黃耳”通人性的特點著重描述。此篇小說中對“黃耳”的描述顯然為藝術創作,虛構的產物,但故事可信度高,流傳甚廣,甚至被後世收入史書《晉書·陸機傳》,從那以後,黃耳傳書便作為一個固定的典故保存下來,成為傳遞家書的象徵。

不聞黃犬音,難傳紅葉詩,驛長不遇梅花使,孤身去國三千里,一日歸必十二時。

王實甫的元雜劇《西廂記》第五本第二折:

不聞黃犬音,難傳紅葉詩,驛長不遇梅花使,孤身去國三千里,一日歸必十二時。

張生離別鶯鶯後,感嘆身邊既無黃犬,又無梅花使,難以傳遞自己對鶯鶯的思念之情。

這裡的“梅花使”指的是驛使或傳遞友情的信使,而“黃犬”指的就是黃耳傳書中的“黃耳”。

作為信使的黃犬,還有蘇軾的《過新息留示鄉人任師中》詩中那句:"寄食方將依白足,附書未免煩黃耳。"而蘇軾的另一首詩《江城子·密州出獵》也有關於黃犬的涉及,但意義卻又不同。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節選: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而這裡的“黃”就不是作為信使的“黃耳”了,而是黃色的獵犬。

秦相李斯因遭奸人誣陷,當他被腰斬之時,念念不忘的是一個叫上蔡的地方,他對兒子講:

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這裡的“黃犬”和“左牽黃”如出一轍,都是獵犬的意思,不過,“上蔡東門黃犬"成為後世為官遭禍,抽身悔遲之典。

綜上所述,蒙曼老師提到“黃狗”實為信使的象徵,最早出自《黃耳傳書》的典故,後世也有各種詩作有所涉及。在信息交流變得很方便的今天,我們彷彿能夠想到,在沒有網絡的年代,文人墨客的筆下有一隻黃狗穿梭在時間和空間中,讓他們變得不再寂寞。


深沉的海



《中國詩詞大會》第七場中,蒙曼講“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時,說到青鳥是古代著名的使者,與古代的鴻雁、鯉魚、黃狗都是一樣的。

對於鴻雁、鯉魚可能觀眾還比較熟悉,而黃狗有什麼出處呢?


其實黃狗就是字面理解的黃色的狗,在古代也經常有人會養,有的養來打獵、有的養來看家、有的養來當寵物。而在古詩詞當中,黃狗出現的頻率真不少,正如蒙曼所說,它是一種使者。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秀才名叫張打油,喜歡吟詩作對,但是自己的才學不高,所為的打油詩也是由他而來。有一次下雪的時候,他做了一首詠雪詩“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整首詩並沒有太出彩的地方,但是卻也以黃狗襯托了雪的白淨,將人對雪的一種情感傳遞出去。


宋朝的時候,詩人宋尤袤寫過“青蠅為弔客,黃犬寄家書”。看得出來,是把黃狗當做送家書的使者。蘇東坡的“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這也是把黃狗當做一種抒發情感的使者。


回過頭來,再說《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第五季由於主持人由董卿換成了龍洋,因此讓很多觀眾感到失望。畢竟,董卿伴隨著《詩詞大會》走過四季,而且董卿的文化底蘊和端莊大氣是龍洋難以比及的。不過,雨天卻認為換成龍洋,也並不一定就不好。


而且《中國詩詞大會》重要的是什麼?那就是其中講解的詩詞的魅力。通過節目,讓更多的人喜歡和學習古代詩詞,把古人那種美的追求和想法傳遞出去。這麼看來,主持人為只是一個錦上添花的作用,更主要的還是選手和點評嘉賓。尤其是通過點評嘉賓,把原本觀眾並不理解的詩詞解讀出來。往往是簡簡單單幾句話,就能讓觀眾切實感到其中的美。

一定要記得,不要把《中國詩詞大會》當做比賽類節目來看,這是文化類節目,欣賞詩詞、學習詩詞才最重要!


雨天論娛樂


蘇東坡的老師王安石有一次寫了兩句詩,“床前聞明月,黃狗臥花心。”蘇東坡看到後責問老師,王安石沒回復。後來蘇東坡去了四川,秋夜明月高照,有鳥鳴叫不停,東坡問之,人曰鳴月鳥,有一種蟲子最愛臥在花心中,人曰黃狗蟲。蘇東坡這才悟出王安石“床前聞明月,黃狗臥花心”是對的。


瑯琊愛書法150147155


中國詩詞大會,期期都看,為越來越年青的後生們點贊!但深感,美中不足!即皆為學舌之故,而無創新之雅!恍如厚古薄今?應該多鼓勵創新,讓多創作佳句,好詞面市,才能讓詩詞歷久彌新,而非高山仰止!有道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匯入東海驚世界,有如大鵬展翅翔!


吳勇2516


蒙曼老師把提到的鴻雁、鯉魚、黃狗並列,事實上這3種動物都可以代表著古代的信使,其中鴻雁應該我們都十分熟悉了,自古有鴻雁傳書一說。鯉魚,特別是雙鯉,也代表著信使,比如古樂府中的《飲馬長城窟行》有描述:“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李商隱在詩中就有“雙鯉迢迢一紙書”。

至於黃狗,比較著名的應該是宋尤袤的:“青蠅為弔客,黃犬寄家書”,雖然這裡黃犬不是黃狗,而是一種昆蟲,但是從字面意思看,一般理解為黃狗也很正常。另外還有陸機的黃耳傳書了,大意是晉初大詩人陸機養了一隻狗,名叫黃耳,陸機對黃耳開玩笑說:我很久不能和家裡通信,你能幫忙傳遞消息嗎?不想這隻狗竟搖著尾巴發出聲音表示答應。陸機就立即寫了一封信綁在黃耳的頸上,黃耳不僅把信送到了陸機的家裡,還把家人的回信帶了回來。後來為了感謝”黃耳”傳書之功,它死後,陸機把它埋葬在家鄉,村人呼之為“黃耳冢”,這裡的黃耳,也是黃狗了。


多多娛樂卦事


對不起,小可沒有看《中國詩詞大會》等文學類節目,不知道您說的“黃狗”的前面和後面是什麼?所以可能回答得不對,如果不對,還請原諒。因為實在沒有必要去看那些LOW到骨子裡的詩詞節目。

詩詞文章裡的“黃狗”有六種解釋

其一、秦朝丞相李斯(以及他夢想中的田園生活),李斯被趙高陷害傳而被腰斬,行刑之前,李執對他的兒子李由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其意就是我想和你牽著家裡的黃狗出城門遊玩,這樣的日子恐怕是沒有了。

這個黃狗傾向於權貴人士在受到挫折或屈辱之時對平淡生活的嚮往,比如韓退之《石鼓歌》“當年何人佐祖龍?上蔡公子牽黃狗”這裡說的就是李斯。

類似的例子還有王寂《題中隱軒》“一朝禍起遭鞭杻,卻思上蔡牽黃狗”,顧瑛《白雲樓》“芒碭長途斷白蛇,上蔡東門嘆黃狗。”

一般而言,這種“黃狗”一旦和“出遊”、“上蔡”、“東門”、“白蛇”等組合在一起的時候,便是隱居,幽居,閒適之意。但是,這種用法更傾向於求而不得,也就是說,人在朝堂身不由已,想平安卻得不到平安之意。

其二,黃色皮毛的狗。大多用於田園詩,鄉間事等。比如“尋跡,定是詠家老黃狗,即打殺之。”比如《水經注》“縣有猩猩獸,形若黃狗,又狀貆純。”

其三,(黃色的)獵犬。比如李攀龍《捉搦歌》“何不結伴日沽酒,出臂蒼鷹使黃狗。”最出名的就是蘇東坡《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這裡的黃就是黃狗。

其四,形容低劣廉價之物。比如梅堯臣《十一月十三日病後始入倉》“狐裘破不溫,黃狗補其皮。”這一句是有典故的,源自《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狐裘雖敝,不可補以黃狗之皮”。出塞詩。

其五,好像也指地名“黃狗灘”(還有一個地名叫黃狗什麼來著,但小可是東北人,所以不知道在哪裡,也懶得找)

其六,有一詞為蒼黃,有人分解為蒼狗,黃狗。並附加以歲月變遷之意。比如“白雲蒼狗”,蒼狗可以形容春天,秋天便是黃狗。

以上答案,總有一個是精準對應的吧?如果沒有,頂樓下之人的回答!

於2020年2月6日補充:

感謝@柯南的喵喵提示是書信之意,典故出自《晉書》,原文為“初機有駿犬,名曰黃耳,甚愛之。既而羈寓京師,久無家問,笑語犬曰:“我 家絕無書信,汝能齎書取消息不?”犬搖尾作聲。機乃為書以竹筒盛之而系其頸, 犬尋路南走,遂至其家,得報還洛。其後因以為常。”

即陸機家養了一條狗,叫黃耳。陸機把家書系在它脖子上,這黃耳犬便尋路南走一直到家,此後竟然經常帶家書往返,時人奇之。

如果這樣,那麼蘇轍那首詩的“黃狗”就得更改一下了。

蘇轍《題王詵都尉畫山水橫卷》有一句“解鞍駿馬空伏櫪,寄書黃狗閒生犛”


亦有所思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綿帽貂裘,千騎卷平崗。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饒強711


黃狗就是字面理解的黃色的狗,在古代也經常有人會養,有的養來打獵、有的養來看家、有的養來當寵物。而在古詩詞當中,黃狗出現的頻率真不少,正如蒙曼所說,它是一種使者。


曉之以禮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這個是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

黃就是黃狗,打獵用的!

還有就是打油詩,

江山一籠統,

井上黑窟窿,

黃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腫。


大道至簡金喜良


黃狗的出處比較有名的就是這個詩:

唐 張打油《詠雪》

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

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其實黃狗在我國詩詞中的典故還是挺多的,有李斯的東門之嘆,有陸機的黃耳傳書。宋尤袤有詩曰:“青蠅為弔客,黃犬寄家書”。古人寫詩喜歡用典故,詩歌的美感並不是力求真實,而是一種意境。開個玩笑,假如說典故里寫癩蛤蟆好,後來的人寫詩也會寫癩蛤蟆的典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