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戰“疫”黨旗紅之急先鋒】系列報道②“開足馬力生產,我們責無旁貸”



長城網廊坊訊(記者王成應)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廊坊市的廣大企業積極響應,春節期間緊急復工,開足馬力生產,全力馳援和保障武漢物資供應。在生產過程中,廣大黨員骨幹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和帶頭作用,在最關鍵、最需要的時刻,彰顯出了作為一名共產黨人的責任和擔當。

【廊坊戰“疫”黨旗紅之急先鋒】系列報道②“開足馬力生產,我們責無旁貸”

天雅公司加班加點生產馳援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的箱式房屋。記者 王成應 攝


【廊坊戰“疫”黨旗紅之急先鋒】系列報道②“開足馬力生產,我們責無旁貸”

天雅公司馳援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的箱式房屋散裝材料。天雅公司 供圖

  “我是公司領導,也是黨員,必須帶好頭”

  1月31日18時30分,文安縣工業新區。在位於該新區的廊坊天雅橋隧設備製造有限公司(簡稱“天雅公司”)生產車間,記者看到生產線正在忙碌地生產。

  “疫情發生後,我們公司接到了1500套箱式房屋的生產任務,其中1000套緊急馳援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天雅公司董事長張松說,從大年初三下午開始,公司加班加點,四天半時間完成了保障武漢的1000套箱式房屋生產任務。“這要放在平時,這麼短時間根本生產不了1000套。”

  天雅公司是國內一家裝配式集成房屋專業製作商,2012年底從北京遷到廊坊市文安縣,年生產能力3萬套標準箱房。“這是特殊使命,不能有半點閃失。”張松說,“我既是公司領導,同時也是一名共產黨員。我們必須全力以赴,責無旁貸。”

  任務就是命令。天雅公司接到指令後,馬上組織動員生產。然而,由於正處在春節放假期間,員工都放假在家休息。一些員工在心理上還對疫情存有恐慌,一時間召員工回公司上班難度比較大。

  “我必須帶好頭,往前衝。”於是,大年初一晚上10點半,張松在公司微信群裡發了一條信息,他問員工:“誰願意和我一起去武漢。”他發完信息後,沒想到馬上就有員工回應。在張松的手機上,記者看到許多員工主動請戰返崗上班,表示願意到武漢一線去。

  “我們公司共有5名黨員,連續4天半時間堅守在生產一線。”天雅公司總經理任栓柱說,在大年初二晚上,公司就派出黨員骨幹帶隊,連夜趕赴武漢研究房屋安裝方案、進場時間及施工人員等。

  今年57歲的任栓柱,是一名有著30多年黨齡的共產黨員,他在公司主要分管生產、技術和質量。大年初二,他接到任務從保定老家回到公司後,馬上召集人員,組織完善技術方案,帶頭投入到緊張的生產中。直到裝完最後一車產品,看著貨車駛離公司前往武漢,壓在他心裡的石頭才算落了地。“從大年初三到初七晚上,我一直在車間盯著,產品質量不能出現任何問題。”任栓柱說。

  在公司領導的堅強帶領下,公司黨員骨幹和全體員工並肩作戰,保質保量完成了生產任務。從初三起,天雅公司先後組織160餘名員工奮戰在生產和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一線。

【廊坊戰“疫”黨旗紅之急先鋒】系列報道②“開足馬力生產,我們責無旁貸”

三河市誼安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黨員骨幹何敏傑堅守一線,帶頭生產。記者 王成應 攝

  “我是黨員骨幹,必須作表率”

  在疫情阻擊戰中,各種應急醫療保障和供應物資的生產,離不開公司黨員骨幹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

  2月1日18時許,記者驅車走進了三河市燕郊,在三河市誼安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公司呼吸線工程師何敏傑正帶領同事在車間調試新生產的呼吸機。

  何敏傑告訴記者,他從1月19日回到保定老家休假,原本想和家人熱熱鬧鬧過個團圓年的,但在1月21日接到公司通知後,就主動放棄休假返回到公司生產一線。“剛接到通知的時候,我也在考慮是否返崗,但最終還是選擇了返回公司。因為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必須作表率。”何敏傑說。

  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三河市誼安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馳援全國各地的生產任務是400餘臺呼吸機,其中馳援湖北武漢等地200餘臺。該公司董事長助理李凱介紹,從1月21日開始生產呼吸機以來,每天有80多人奮戰在生產一線,24小時不間斷生產。

  “我們每天有5名黨員堅守在生產一線,沒有一點怨言。”何敏傑說,生產過程中,公司員工共同喊出“擔當社會責任,致敬逆行者;支援抗擊肺炎疫情,點贊誼安人”的口號,大家凝心聚力,共同完成公司交給的這項特殊使命。

  而在天雅公司,黨員骨幹也帶頭衝鋒在生產第一線。1月31日18時許,在該公司牆板軋板車間,記者見到呂賀錦正在組織生產。“我作為組長,必須帶頭堅守崗位,因為我是黨員。”他說,車間有3名黨員,從大年初三開始就堅守在一線,生產線全天候運轉,最多的時候軋板車間40多人共同奮戰,每天生產牆板1000多張。

【廊坊戰“疫”黨旗紅之急先鋒】系列報道②“開足馬力生產,我們責無旁貸”

三河市誼安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緊急生產呼吸機。記者 王成應 攝

  “我要入黨,做黨旗下的一粒火種”

  在連續兩天的採訪中,記者發現,在各公司的有力組織、各黨員的感召下,各條生產線形成了一股強大的生產力量。許多年輕員工紛紛向黨組織靠攏,表示要寫申請書,“火線”入黨。

  “我每天跟著何敏傑工程師在一起工作,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影響著我。我要向他看齊,等完成生產任務後,我就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三河市誼安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員工李祥說。在生產過程中,李祥積極追求進步,主動放棄春節休假,生產中事事爭一流,成為公司的入黨積極分子。

  “黨員在抗擊疫情中不懼艱險,衝鋒在最前沿,深深鼓舞著我。”天雅公司正帶領員工在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現場安裝箱式房屋的銷售經理張飛雄,親眼目睹了廣大共產黨員衝鋒陷陣的情景,“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我想成為黨旗下的一粒火種,帶領更多的員工走在前面!”

  “在疫情形勢最嚴峻的時候,我看到共產黨人不顧自身安危,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全力馳援武漢,阻擊病毒感染,深受感動。”天雅公司員工劉洪志說,公司接到馳援武漢的任務後,他第一個就報了名返崗上班。“我夢想成為一名共產黨員,以身作則,奉獻自己。”

  “我們公司共有300多名員工,在這次緊急馳援中,公司許多年輕員工經受住了考驗。”張松告訴記者,“我要把公司黨支部成立起來,為更多有夢想、有追求、想做事的員工搭建成長平臺,為公司培養更多優秀的黨員骨幹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