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唐宋名篇”中的“中國夜鶯”

中國夜鶯

迪裡拜爾,世界著名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歌劇表演藝術家,芬蘭國家歌劇院終身獨唱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國內各項重大聲樂賽事評委。她是被全世界讚譽為唱響世界的“中國夜鶯”。

她在歌劇舞臺上成功塑造了幾乎囊括了所有花腔女高音的重要角色,她還與世界著名指揮家及交響樂團合作過不計其數的音樂會,足跡遍佈世界各地。

迪裡拜爾 | 走近“唐宋名篇”中的“中國夜鶯”

九十年代,她被世界著名歌劇導演蔣卡羅·德·莫納柯聘任為德國波恩國家歌劇院的獨唱家。隨後,兩次贏得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尼爾松設立的大獎———瑞典最佳歌劇演員獎。2003年獲中國唱片社金唱片獎和最佳表演獎。2016年榮獲第十五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表演獎。

迪裡拜爾 | 走近“唐宋名篇”中的“中國夜鶯”

迪裡拜爾哈爾濱大劇院獨唱音樂會

在她身上可以冠以很多修飾詞。可以說她是民族的,她把民族唱到了家;可以說她是中國的,她走到哪裡都要說:“我的老師在中國”;當然,也可以說她的世界的,她被瑞典和芬蘭譽為“國寶”;可以說她是神奇的,她精通意大利、法語、英語、芬蘭語、瑞典語等五國外語;你也可以說她是質樸的,多年之後,她堅持回到祖國,她說她有這個義務;可以說她是美麗、驕傲的,奧巴馬訪華,就是她獻上《一杯美酒》;也可以說她是堅強、堅毅的,旅居國外,她穿越了孤獨、跨越了困苦,甚至吞嚥了生死;你還可以說她是性情的、多情的……但是,歸根結底,我們應該說她是真實的,單純的,純粹的,此刻,中國夜鶯已經涅磐歸來,再度唱響的不僅是中國驕傲,還有中國神話。

堅持用“裡”字 付出就是一種美麗

迪裡拜爾曾說,她這個名字在維吾爾族語中是“美麗”、“給予”的意思,如果從字面意思上來說,翻譯成漢語這個名字應該寫成“迪麗拜爾”,不過,迪裡拜爾說現在這種寫法是她自己堅持的,因為感覺上跟“給予”更加貼合,她說付出其實就是一種美麗。不管是付出的美麗,還是真實的美麗,在我們面前的迪裡拜爾確實是美麗的,不眩目,但很真實的美麗,然而就是現在這個美麗的女人,當年同樣美麗的女孩卻因為身材的嬌小差一點和藝術道路失之交臂。

迪裡拜爾 | 走近“唐宋名篇”中的“中國夜鶯”

迪裡拜爾哈爾濱大劇院獨唱音樂會

迪裡拜爾的身材相對於大多數維吾爾族女孩來說,確實是太過“小巧玲瓏”,所以,當年無論考哪兒都被拒之門外。迪裡拜爾坦誠地告訴我們,她放棄過,跑去“上山下鄉”,不過,不知道是陰差陽錯,還是命中註定,迪裡拜爾在完全無意識的狀態下闖進了新疆自治區歌舞團,當了三年的學員,師從於郭凌弼老師,也就是這三年給迪裡拜爾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迪裡拜爾 | 走近“唐宋名篇”中的“中國夜鶯”

迪裡拜爾《唐宋名篇》演出現場

為了保有迪裡拜爾與生俱來的維吾爾族演唱方法,新疆歌舞團特別組建了一個五人黨組,由黨組掛帥對迪裡拜爾的生活和各方面進行特別調配,甚至還專門為她調來一個鋼琴伴奏老師,找到一架鋼琴,這在當時的社會和經濟條件下並不容易,到今天迪裡拜爾回憶起來仍然感到慶幸而感動。

時刻不能忘 “我是中國培養出來的”

改革開放後的國門打開,給了迪裡拜爾更為曠闊的演唱空間,1984年的米·海林國際歌唱比賽讓迪裡拜爾這隻中國夜鶯振翅飛出了國門。她被瑞典、芬蘭大使贊為的“國寶”,她被樂評人封為“水晶之聲”,她唱遍了全世界有音樂的疆土,可是,走到哪兒她都要特別強調,自己“是中國培養出來的歌唱家,我一站在那兒,他們都說她的老師在中國”,這應該是迪裡拜爾最大的驕傲。

迪裡拜爾 | 走近“唐宋名篇”中的“中國夜鶯”

《唐宋名篇音樂朗誦會》演出中的迪裡拜爾與肖雄

成名多年,迪裡拜爾仍然單純地保持著她的直爽和率真,她說:“我一回國他們都說,一寫個什麼東西,什麼旅歐、旅美,我特別不愛聽這樣的話,我就是迪裡拜爾,我的簡歷的第一句,永遠是我是中國自己培養出來的歌唱家,我確實在外邊一個老師不認識,所以不是說我不願意去學,我有問題我回國。”

迪裡拜爾 | 走近“唐宋名篇”中的“中國夜鶯”

鳳凰涅磐,從此永生,夜鶯再三涅磐,不為永生,只為歌唱。迪裡拜爾回來了,為了她的歸屬感,更因為“我是我們國家自己培養出來的歌唱家……經歷那麼幾十年的在外面的奮鬥,我把自己現有的和我在國外學到的,我在那邊的經歷,我再帶回國來,我們應該有義務去培養我們的下一代,我們的下一代就是祖國的未來,這個很重要……”


《但願人長久——中國唐宋名篇音樂朗誦會》

2020年1月3日 榮歸京城

迪裡拜爾 | 走近“唐宋名篇”中的“中國夜鶯”

驅動文化傳媒出品

演出簡介:

《中國唐宋名篇音樂朗誦會》以其濃烈的文化內涵傾倒無數觀者,自1999年首演至今,二十年長演不衰,已在包括港、澳、臺在內的幾十座城市演出超過百場。
與以往音樂會“詩文加配樂”的形式有所不同,本臺演出的音樂是由十數位活躍在當今嚴肅音樂創作領域的作曲家,包括顧冠仁、葉小綱、莫凡、趙季平等人以詩詞文句和朗誦者的聲音為素材專門創作的音樂品,力爭做到詩與樂渾然一體,最終形成一種完整而新型的藝術形式。

表演藝術家喬榛、肖雄、瞿弦和、張凱麗、迪裡拜爾、袁晨野、康莊、蔡浙飛、呂中、宋春麗、張晶等人在指揮鄭小瑛帶領的交響樂團的伴奏下朗誦中國唐宋時期最有代表性的詩詞文賦,這些作品多為大眾所熟知,風格各異、形式多樣,既有充滿憂患的《岳陽樓記》,又有歷史感極強的《長恨歌》;既有借景抒懷的《蜀道難》,又有傷時憫人的《琵琶行》;既有悽婉哀慼的《釵頭鳳》,也有曠放豁達的《將進酒》……此外百名天真學童為觀眾誦讀千百年來一直作為蒙學經典的律絕名句。

觀眾們將隨著美妙的聲音,與朗誦藝術家一同“邀明月至花前,引詩情到九重”,在一聲聲蕩氣迴腸的千古絕唱中,開啟一次美的旅程。

演出節目單:

迪裡拜爾 | 走近“唐宋名篇”中的“中國夜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