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後,全世界都在慶祝,為何韓國卻是一片哀號?

玩的就心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發佈終戰詔書,向日本全國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受降代表外相重光葵和日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來到駐紮在東京灣的密蘇里號上正式簽字投降,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也標誌著自七七事變以來八年全面抗日戰爭,自九一八事變以來14年抗日戰爭和自甲午戰爭以後臺胞50年抗日正式結束。對於當時的國人來說,日本的投降是頭等大喜事,為了慶祝抗日戰爭的勝利,全國實行放假三天,舉國狂歡。




幾家歡樂幾家愁,有高興的自然也有會悲傷,聽到裕仁天皇宣佈投降之後日本國內一片哀號,大批日本人聚集在天皇宮門外失聲痛哭,其中還有的人高呼對不起天皇,為天皇的未來擔憂。陸軍大臣阿南惟畿身著天皇御賜的襯衣,然後用軍刀剖腹自殺。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韓國人的反應比日本人更加激烈。日本自1910年正式佔據朝鮮半島以來,大肆掠奪朝鮮半島的資源、掠奪朝鮮半島的勞動力、徵集大量慰安婦,為其侵略戰爭服務。按理來說,日本的投降和倒臺,朝鮮半島理應彈冠相慶全國慶賀,然而韓國人不僅沒有慶賀,反而是一片哀號,甚至有大批韓國人自殺“殉國”。



之所以韓國會出現這種奇葩的反應,主要是日本的同化工作相當的成功。

1910年,日本帝國和大韓帝國正式簽訂《日韓合併條約》,正式吞併韓國,實行殖民統治。佔據朝鮮半島之後,為了在精神上完全征服韓國,日本遂實行內鮮一體,鼓吹日韓同族。而為了在心理上和文化上徹底同化韓國,讓他們認可自己日本人的身份,日本可謂下足了功夫。

1.對韓國輸出日本文化和歷史,抹殺和汙名化韓國本土的文化和歷史,強調韓國曆來遭受別人的奴役和統治,藉此抹殺掉韓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2. 將日語定為韓國的國語,強制推行日語教育,並讓全體韓國人更改日本名字,不改日本名字,則無法進行日常的上學和工作。對於大人而言,改個名字影響可能並不是特別大,然而對於可塑性非常強的孩子來說,產生極為深重的影響,隨著歲月的增長,韓國年輕人對日本的認可也逐漸加強。

3.實行軍國主義教育,從小就對韓國娃娃大力灌輸日本天皇至上,鼓吹為天皇而戰,甚至為天皇而死。


當然只是單純的壓迫是不可能從心底裡征服韓國人,所以日本統治韓國期間,對韓國也做了一些好事,大力興建鐵路醫院學校等基礎設施,客觀上促進了韓國的社會發展。小學的數量從1910年到1943年擴大了40倍,從1910年的100所到1943年4271所。人口數量從1910年的1300萬到1942年的2500萬,差不多增長了一倍。識字率也從1910年的10%到1936年變成了60%。

就這樣,經過了幾十年的統治,絕大部分韓國人已經從心底裡認可自己日本人的身份,認可他們也是天皇的子民,所以心甘情願的接受日本統治,積極參與日本的侵略擴張行動,併為之鞍前馬後,手裡也沾滿了中國人民的鮮血。據統計,二戰期間,韓國人參與日軍數量為24萬,相當於10個師團,其中最出名的自然是朴槿惠的父親朴正熙。


1940年,朴正熙以日本名字高木正雄考入偽滿洲國軍官學校,1942年,朴正熙就讀於東京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44年朴正熙畢業後到關東軍齊齊哈爾635部隊擔任見習軍官,同年正式被日軍任命為陸軍少尉,後由於鎮壓抗日武裝有功,被其上司提拔為陸軍中尉。所以當日本天皇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以後,韓國人有此反應並不奇怪,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也是自己國家的滅亡,自己國家的皇帝即日本天皇未來也堪憂,他們又如何不哀號。


龍武驍衛


日本投降後,全世界都在慶祝,為何韓國卻是一片哀號?


這件事是韓國人心中的痛,別看韓國現在和日本勢不兩立,領土問題、慰安婦問題、參拜靖國神社問題等等,鬧得很兇,當年日本投降時,韓國人可謂是一片哀嚎,原因很簡單,韓國已經被日本殖民多年,把自己當日本人了。

先舉個例子,韓國前總統朴槿惠的父親朴正熙,日本姓名為高木正雄,1940年,他就是以日本的姓名考進了日本控制下的偽滿軍校;1942年,又去東京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攻讀本科,1944年畢業後,被分配到偽熱河省偽滿洲國軍第八團任少尉;1945年1月,在“清剿”抗日武裝力量的戰鬥中,被晉升為中尉;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後,朴正熙的第8步兵聯隊拒不投降,並槍殺蘇軍聯絡員,1946年,被國民黨軍統遣返回國。

他曾向日本國寫了一封表忠心的血書。朴正熙寫道:“我身為日本人,以精神與氣概,義勇奉公,一死報國的決心報名當軍官……有為日本國獻身之覺悟。”僅看這份血書還以為是個日本狂熱分子寫的,但沒料到是個日軍“殖民”下的一個韓國人大作。想不到吧,朴槿惠的父親居然如此忠心耿耿。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朴正熙回去後卻一路平步青雲,直至登上了總統寶座。

其實,朝鮮半島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中原王朝的附屬國,隨著清政府日漸羸弱,日本的逐步強盛,中日甲午戰爭之後,清朝被迫放棄了朝鮮宗主國的地位,1897年朝鮮國王李熙稱帝,改國號為”大韓帝國“,需要注意的是”大韓帝國“幾乎包括整個朝鮮半島,和現在的韓國並不完全是一個概念。

朝鮮獨立只是日本吞併朝鮮的第一步,1910年在日本的策劃下”大韓帝國“和日本正式簽訂了《日韓合併條約》,其中規定”韓國皇帝將朝鮮半島的主權永久讓與日本“,至此日本獲得了夢寐以求的通向大陸的跳板,開始對朝鮮進行長達三十多年的殖民統治。

日本人的殖民統治被美其名曰”皇民化運動“,他們強迫朝鮮人學習日語,使用日本文字,取日本名字,使用日本的禮儀,從1910年到1922年,韓國的私立學校由2000多所銳減到600多所,絕大部分學齡兒童被剝奪了學習機會。而日本人支持的公立學校,一年級的教科書中寫道:“天皇陛下,是我國的最尊貴者。天皇陛下,治理我國”;二年級的教科書寫道:“當今天皇陛下,對本土人民、朝鮮人民和臺灣人民皆愛之如子。”

同時,“統監府”逼迫百姓每天朗讀《皇國臣民誓詞》,即:“吾等乃大日本帝國之臣民”、“吾等齊心協力盡忠天皇陛下”等內容。

經過多年的奴化教育很多朝鮮人被同化心甘情願加入日軍,參與所謂的”大東亞聖戰“,在日軍中有專門的”高麗聯隊“他們作戰勇猛,同時也和日軍一樣無惡不作,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日本侵華期間,日軍的韓籍士兵就有近40萬,佔日軍侵華總兵力的16%,日本投降後,被國際法庭定為乙級戰犯的韓籍人就有148名,其中23人被判處死刑。

當然,日本的確是把朝鮮當作自己的國土對待的,除了進行政治控制和文化滲透之外,還每年提供了大量的經濟援助,發展朝鮮的經濟,日本控制朝鮮和後來控制中國不一樣,他在很多資金和政策上都給予朝鮮相當大的扶持,並且也非常注意收買當朝鮮當地的勢力,所以幾十年統治下來,日本在朝鮮的統治相當的穩固,在朝鮮也擁有了一大批順民。

所以,日本投降後,全世界都在慶祝,韓國一片哀號也就不奇怪了,當然,對於韓國來說,那段歷史是一段喪失反抗精神的屈辱歷史,是不願提及的。


葛大小姐


1939年,23歲的韓國人朴正熙(朴槿惠父親)想參加“偽滿洲國軍”,為此他向日本國寫了一封表忠心的血書。

朴正熙寫道:“我身為日本人,以精神與氣概,義勇奉公,一死報國的決心報名當軍官……有為日本國獻身之覺悟。”

僅看這份血書還以為是個日本狂熱分子寫的,但沒料到是個日軍“殖民”下的一個韓國人大作。朴正熙為了讓自己更“日本”,將名字改為高木正雄。

朴正熙後來如願來到齊齊哈爾做了“二鬼子”,日本人對他的表現,評價是“果斷處理對抗大日本帝國的破壞分子”。

其實二戰時期,來我們這像朴正熙這樣的“二鬼子”不少。其所作所為比真鬼子還壞,欺負起手無寸鐵的老百姓毫不手軟。


正是因為“惡評如潮”,在東京大審判中,才出現了148名大韓籍的乙級戰犯,其中23名因罪大惡極而被判處死刑。

至於說日本投降後,某國是否“一片哀嚎”,這個並不清楚。但從“二鬼子”的表現來看,應該確實有這種人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按說日本都戰敗了,像朴正熙這種標準的“韓奸”,理應受到必要的懲罰。

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朴正熙回去後卻一路平步青雲,直至登上了總統寶座。


像他這種背景的人,都能攀登上人生巔峰,足以說明當時的韓國人對某些歷史,是沒有多大心理障礙的。

也由此可見,經過50年的“同化”,該國人的順應性要遠遠大於反抗性。雖然這並不代表全部,但至少可以推測出這種人不在少數。

總之,傳言中的“一片哀嚎”、“破腹自盡”等等,雖然沒有確鑿的依據,但可能也不完全是謠傳,畢竟“二鬼子”的表現與血書擺在那。



花木童說史


日本投降後,韓國社會一片哀嚎,從本質來說,是因為這個民族早已經被日本文化同化了35年。

(全智賢主演的《暗殺》,與其說是反抗日本侵略,不如說是清算韓奸)

前段時間熱播的韓國電影《暗殺》中,韓國的抵抗派和投降派鬥爭很激烈。到最後投降派被清算時,他說了一句話“我那時哪能想到,韓國的抵抗也能勝利啊!”

的確,當整個民族沒有勝利希望時,徹底淪為他國奴隸,就成了最理性也最普遍的選擇。所以,當說起那些為日本人服務的朝鮮族人民時,也不能直接說他們就是韓奸,很大程度上也是不得已。

從1910年日韓合併,到1945年日本投降,朝鮮人當了35年的日本人。這35年的過程中,太多韓國人把天皇當成自己的偶像和精神寄託,太多韓國人拿起武器參加了日本的大東亞共榮活動,甚至還有很多韓國女人積極踴躍報名參軍當慰安婦。

這裡必須要說的是,日本軍隊的慰安婦中,包含三個層次,高級軍官使用日本籍慰安婦,中級軍官用朝鮮慰安婦,下級軍官甚至較有錢的普通士兵用中國慰安婦,沒錢的士兵只能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日韓慰安婦因為有語言交流功能而價格更高,另一個方面則是這些日韓女人自願參加,基本沒有反抗行為。

事實上,日本的境外殖民地,韓國並不是最早的,臺灣比韓國還要早15年,但是臺灣社會對日本的抵抗一直就沒有停止過。可以說,日本對臺灣的殖民統治,遠沒有對韓國的那樣成功。

(韓國人眼裡的二戰,韓國佔領大半個中國,把日本變成殖民地)

背後的原因很複雜。歸結起來大概有三點:

1,韓國長期建立封建王朝,體制化的社會結構,更容易被征服。而臺灣,從鄭成功收復臺灣才開始大規模開發,1895年日本侵臺後,臺灣的高山土著居民明顯比平原漢人反抗烈度大。

2,韓國距離日本很近,長期受到日本文化影響,接受日本文化比較容易。歷史上,日本幾乎是稍有實力就開始入侵朝鮮。唐朝時剛剛脫離原始社會的日本就開始入侵朝鮮,結果被唐軍暴揍一頓老實了。明朝時,剛剛完成統一的日本又一次入侵朝鮮,被明朝軍隊暴揍一頓,又老實了。

3,日本對朝鮮的征服,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韓國國民接受程度更好。從甲午戰爭開始,韓國成為日本保護國,原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擔任韓國總督,是典型的對韓溫和派。只可惜,伊藤博文被安重根刺殺,日本最後一口吞了韓國。

(一手促成日韓合併的刺客安重根)

令人脊背發涼的一件事是,九一八之後,日本又出現了一個伊藤博文式的侵略者,那就是石原莞爾。石原莞爾是東條英機的政敵,長期被排擠,如果石原莞爾長期統治東北四省,恐怕中國東北繼承了第二個韓國了。


歷史知事


自1910年《日韓合併條約》簽訂開始,李氏朝鮮500年的國祚至此斷絕,朝鮮國民從此被冠以了“半島人”的稱呼。

奇怪的是,對於朝鮮族這樣一個有著3000萬人的民族,卻在直至1945年二戰結束的35年間,除安重根刺殺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尹奉吉炸死陸軍大將白川義則,以及金日成和李承晚分別在境外組織抗日武裝外,基本很少聽到其他反日活動。

甚至於當日本戰敗投降的消息傳來,籠罩在整個半島的不是國家光復的喜悅,反倒是如同被亡國般的一片痛哭哀嚎,其中還不乏自殺結束生命者。

由此可見,日本對朝鮮人的皇民化教育,可謂是荼毒至深!

日本對朝鮮人的同化政策,首先從控制朝鮮王室和拉攏貴族官僚精英階層開始。

中日甲午戰爭清朝戰敗退出朝鮮半島後,王室上層以明成皇后為代表,試圖引入沙俄勢力抗衡日本,惹得日本駐朝公使三浦梧樓一不做二不休乾脆策劃了對明成皇后的暗殺。

上層反對派被鎮壓,緊接著日本便開展起了用金錢、爵位收買的籠絡活動,還大量安排朝鮮原精英階層的子女與日本貴族通婚,首先在血統上形成日韓合併的既成事實。

比如李氏朝鮮純宗的弟弟英親王李垠,便被撮合與日本皇室出身的梨本宮方子結婚。

同時,日本通過掌握壟斷教育,極力將朝鮮半島本土文化加以抹殺。在學校裡,青年們接受著官方語言日語的教學,從小被灌輸對天皇的忠君愛國思想,就連家族姓氏、飲食習慣、生活方式也日復一日往日本化方向固定,培養出年輕一代的“新皇民”。

李氏朝鮮自明太祖朱元璋開始,就奉行“事大主義”的外交政策,歷經明朝、滿清500多年,並未形成現代國家獨立的民族主義思想。因而,在日本的殖民同化教育下,當時很多朝鮮人都逐漸認可了自己“日本人”身份的現實。

待這批人走向社會,日本當局狡猾得從中挑選思想親日且又學業優異的人,將他們填充到政府、工廠、銀行等中上流階層,通過耍弄“以朝制朝”的殖民手段,鼓勵更多的朝鮮人與日本妥協合作。

此外,日本還在半島各地開展現代化建設,廣泛修建鐵路、電站、橋樑、馬路等基礎設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著朝鮮人的生活條件,消弭他們的反抗心理。

因此,第二、第三代朝鮮少年與本民族的感情逐漸淡化,觀念上也更傾向於自己是個“日本人”,甚至是在軍國主義思想的灌輸下培養了很多“忠君愛國”的朝鮮籍日本人。

這裡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韓國前總統朴正熙。在二戰結束前,他更為人所知的名字叫做“高木正雄”,是就讀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高材生,畢業後還曾服役於中國東北的偽滿洲國,沒少幹"清剿"抗日武裝的惡行。

像朴正熙這樣的朝鮮籍侵華日軍,在二戰期間多得數不勝數。據說在鬼子的隊伍裡,那些沒有戴鋼盔的就是朝鮮籍日軍。

朝鮮人在日本人跟前雖然是二等公民,受盡歧視和虐待,但他們到了中國卻自認為具備“日本人”的優越感。

偽滿洲國建立後,實行所謂的漢、滿、蒙、日、朝“無族協和”政策,在這期間大量朝鮮人在關東軍的庇護下來到中國東北,搶奪當地人的土地田產,充當奴役中國人的二鬼子幫兇。當時流傳下來的“高麗棒子”叫法,指的便是替日本人為虎作倀的朝鮮人。

可見,在日本涵蓋教育、文化、經濟、民生等全方位的“皇民化運動”下,持續長達35年之久的殖民統治,在當時的朝鮮人內心中造就了極強的“日本認同感”。

這股認同感莫名其妙得強烈,以至於當日本戰敗投降時,許多朝鮮人竟然學起了日本人的武士刀精神,搞什麼自殺殉國,當真是奴性十足、愚昧至極!


劇透歷史


在關於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的記憶裡,那一天“韓國一片哀號”甚至“韓國人紛紛自殺表忠心”的說法,至今長期流傳,也叫許多歷史愛好者大惑不解:遭受日本五十年殖民統治的朝鮮半島,真對日本法西斯這麼“死忠”?

▲日本天皇裕仁宣佈投降

對照真實的歷史事實,這類說法,乍一看出入很大。

在日本宣佈投降前,那時的朝鮮半島,還歸日本的“朝鮮總督府”管轄。而在1945年8月15日前,得知“要投降”的日本“朝鮮總督府”,也立刻陷入了一片鬼哭狼嚎裡。這群日本人,倒是沒有“殉葬”的覺悟,反而生怕“朝鮮半島人民難以抑止的報復行動”。為確保能安全跑路,“朝鮮總督府”還放下身段,哀求那些朝鮮半島“親日派”出面維持秩序。沒想到這幫人也紛紛躲貓貓,就怕沾上個“日”字。

為何慌亂成這樣?因為這幫人心裡明白,雖然之前的五十年裡,日本人煞費苦心,在朝鮮半島瘋狂推行“洗腦”教育,朝鮮半島的歷史被他們篡改,史料大量燒燬,二戰時期的“皇民化”運動滲透整個朝鮮半島,還成功培養出了大批“親日分子”,從戰場到後方,鞍前馬後給日本人賣命,但他們自己也清楚:在朝鮮半島作的孽,太多了!

且不論五十年裡,日本在朝鮮半島的種種暴行,單是整個二戰時期,朝鮮半島就有一百多萬人被擄為勞工,數十萬人被強制徵兵。兇殘的法西斯統治,是朝鮮半島老百姓家家戶戶的災難。此刻狼狽戰敗,哪裡還敢指望朝鮮半島人能“哀號”“效忠”?

▲朝鮮勞工

最後還是在日本“朝鮮總督府”答應了“釋放政治犯”“確保糧食供應”等條件後,由新組建的朝鮮半島“建國委員會”出面維持秩序,才確保了這些身在朝鮮半島的日本人,能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安全撤離”。否則,以他們欠下的血債,很可能會在朝鮮半島百姓的怒火裡,落得血債血還。

所以,今天留下來的,關於1945年8月15日前後,朝鮮半島的相關照片裡,後人看到的,也多是當時朝鮮半島百姓歡呼勝利的景象。哀號?真難找。

那既然如此,那為什麼“韓國一片哀號”的說法,為何會流傳到今天。這事,就因韓國二戰後一樁重要歷史遺留問題:親日派問題。

雖然在日本殖民朝鮮半島的年代裡,朝鮮半島人民的反抗始終沒停,但日本統治朝鮮半島的重要幫手,卻正是他們苦心在朝鮮半島培養的“親日派”。通過教育洗腦和利益誘惑等各種手段,日佔朝鮮時期,一大批“精英名流”被拉下了水,從此死心塌地做日本人的打手。比如1927年的“朝鮮總督府”裡,就有一萬六千多朝鮮裔公務員。雖說擔任的都是低級職位,態度卻是十分賣命。

另外日本還在朝鮮半島,組建了規模龐大的憲兵和警察部隊,其中朝鮮人的比例佔到了百分之四十二。另外還有《朝鮮日報》《東亞日報》等親日報刊。可以說,“親日派”的勢力,當時已遍佈朝鮮半島各行業。

而在日本發動的那場可恥戰爭裡,由朝鮮半島士兵組成的“日軍”,有20萬人之多。他們不但犯下了滔天罪行,很多“親日派”更是其中急先鋒,朝鮮末代王儲李根官至日軍中將。戰後的審判裡,被列為“戰犯”的朝鮮裔日軍軍官,更有一百四十八人之多(23人被處死刑)。

▲日軍裡的朝鮮兵

隨著美軍登陸朝鮮,親日派又來了精神。經過一番賣身投靠後,美軍打著“確保社會穩定”的旗號,選擇了扶持朝鮮半島親日派。在朝鮮南部,大批昔日給日本人賣命的“親日派”,這下搖身一變成“親美派”,成功排擠了先前的“建國委員會”,重新掌握大權。比如美軍組建的朝鮮半島警察隊伍,裡面有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親日派,甚至好些都是參加過侵華的朝鮮籍日軍。

當美國扶持的“韓國政府”成立後,重新盤根錯節的“親日派”們,自然也成了其中的骨幹力量。反而是那些曾為朝鮮民族獨立浴血奮戰的仁人志士們,卻遭到了清算甚至迫害。比如抗日英雄金九,就遭到了暗殺,兇手安鬥熙短暫關押後就獲釋,然後一生高官厚祿。

而至今為止,以《韓國日報》等媒體的調查,那些曾為朝鮮半島民族解放做出貢獻的英雄及其家人,百分之七十都處於貧困階層。相反“親日派”及其後人,至今在韓國擁有極其強大的勢力,在政治文化領域都不乏高官級人物,甚至掌握韓國許多要害經濟命脈。很多“親日派”後代竟還通過法律手段,或洗白祖先,或向“抗日英雄”後人索賠,竟還屢屢得逞,鬧出不少荒唐事。

這“親日派”囂張的景象,也成了韓國一樁嚴重的社會問題。“日本投降時韓國一片哀號”的說法,也就不脛而走。雖說與1945年8月15日那天的事實有出入,卻也同樣對二戰以後,韓國“親日派得意”現象的生動諷刺。

▲日軍裡的朝鮮兵

生動背後,更是一個嚴肅的警示: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清算殖民主義的罪惡,正確對待歷史,都是一樁任重道遠,卻必須做到的大事。

參考資料:餘偉民,周娜《1945—1948年朝鮮半島南部地區的政治變動》、譚紅梅《試析日本在朝鮮殖民統治的特點》、王海龍,王靜《論美軍政與韓國親日派的轉型》


我們愛歷史


“生活就像強姦,要麼反抗,要麼就去享受”這句流行的網語,像極了韓國人被日本人殖民時期的心態,而且“被殖民到享受成癮”的地步。日本投降後,韓國本已全面解放,但許多的韓國人卻將自己當成了日本人,反而不適應自己韓國人的身份。

因此,當日本投降後,韓國出現了一片哀號的現象,為日本戰敗自殺“殉國”的韓國人高達近10萬,而且自殺方式多為切腹自盡。不知是日本人的殖民手段高,還是韓國人可笑、可悲,還是可嘆。

大韓帝國為何會被日本殖民

  • 1895年,在甲午戰爭中,勝利的日本與戰敗的清朝簽訂了《馬關條約》,取得了對朝鮮半島的控制權。自此,大韓帝國(注:1897年10月12日,朝鮮王朝更名為大韓帝國)成為了日本的僕從國。

  • 1905年11月17日,日本和韓國簽訂《日韓保護協約》,韓國的外交權被日本剝奪。同時,日本在韓國設置管理機構“統監府”,伊藤博文出任第一任韓國統監,對韓國進行全面統治。

  • 1907年7月24日,日本和韓國簽訂《丁未七款條約》,韓國人失去了司法自主權,大韓帝國軍隊也被迫解散。

  • 1910年,日本與大韓帝國簽訂“日韓合併條約”,大韓帝國滅亡,成為了日本的殖民地。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之前,韓國完全是日本的一部分。

以此推算,日本殖民韓國35年,佔領及統治韓國達50年。

期間,李完用、樸齊純等韓國官員被日本重用,為虎作倀。同時,日本人又扶持宋秉畯、李容九的“一進會”等韓國的民間力量。從而,實現了“以韓治韓”的統治目的。後來,日本侵略中國時,也曾使用這樣的手段,結果卻難以抵擋全國的抗日浪潮。

對於日本入侵,雖然韓國也出現了一些可敬的愛國義舉,但最終被“韓奸”及日本人鎮壓。如:《丁未七款條約》簽訂後,閔泳煥、趙秉世等大臣不甘受辱,自殺殉國;1908年2月,民間爆發的反抗日本侵略鬥爭曾一度圍攻韓國首都漢城(今首爾); 1909年10月26日,日本特使伊藤博文,被韓國青年安重根槍殺等。

日本對韓國的殖民手段有多歹毒

歷史告訴我們,一個民族文化消失的那一刻,也就標誌著一個民族的滅亡。頗愛鑽研歷史的日本人,深知這個道理。因此,當日本侵入韓國後,通過各種手段限制韓國文化的傳播,同時利用強迫、灌輸等方式全力推廣日本文化。經過數年的洗腦,韓國人以有一個日本的姓名為榮,以學習日語為耀,以自己是“日本人”為傲。

例如:從1910年到1922年,韓國的私立學校由2000多所銳減到600多所,絕大部分學齡兒童被剝奪了學習機會。而日本人支持的公立學校,一年級的教科書中寫道:“天皇陛下,是我國的最尊貴者。天皇陛下,治理我國”;二年級的教科書寫道:“當今天皇陛下,對本土人民、朝鮮人民和臺灣人民皆愛之如子。”

同時,“統監府”逼迫百姓每天朗讀《皇國臣民誓詞》,即:“吾等乃大日本帝國之臣民”、“吾等齊心協力盡忠天皇陛下”等內容。

期間,日本大肆燒燬韓國古代民族英雄傳記、獨立、國家誕生、革命等歷史類書籍,並對反抗“日本文化教育”的韓國人,立即遣送到鐵礦或煤礦進行勞役。1930年和1934年,因此獲罪的百姓分別達4萬和6萬。

最終,在如此老少立體式的強制洗腦教育之下,95%的韓國人改了日本姓名、會說日本話,自己是日本人的榮耀漸漸深入了韓國人的靈魂。所以,這些應該是造成當時的韓國出現一片哀號的原因吧。

後來的韓國人深感歷史文化意義的重要,隨發生了爭搶中國端午節、春節,並打算申遺的鬧劇。

日本二戰中,韓國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在日本侵華戰爭中,韓國扮演的是一個幫兇的角色,而且這個幫兇的兇殘程度一點也不輸日本鬼子。

據《南京大屠殺》史料記載,第一支違反日軍軍令玷汙中國婦女的就是松井石根15師團中的韓國聯隊(團級)。據工人新村的81歲老人王克儉回憶:“很多不戴鋼盔的鬼子兵(韓籍日軍,沒鋼盔戴)侮辱女人後,活活將女人的子宮挖出來,並套在女人的頭上,直到女人活活窒息而亡。”事後,這些殘忍的劊子手竟稱此事為“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期間,日本還派出隨軍記者對一名叫李虎巴(日本名為武藏正雄)的韓籍士兵拍了照,並以“南京之戰中的朝鮮勇士”為題登在了《朝日新聞》上。

再如:韓國唯一女總統朴槿惠的父親朴正熙,日本姓名為高木正雄。1940年,他就是以日本的姓名考進了日本控制下的偽滿軍校;1942年,又去東京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攻讀本科;1944年畢業後,被分配到偽“熱河省”偽滿洲國軍第八團任少尉;1945年1月,在“清剿”抗日武裝力量的戰鬥中,被晉升為中尉;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後,朴正熙的第8步兵聯隊拒不投降,並槍殺蘇軍聯絡員;1946年,被國民黨軍統遣返回國。

據史料記載,日本侵華期間,日軍的韓籍士兵就有近40萬,佔日軍侵華總兵力的16%。日本投降後,被國際法庭定為乙級戰犯的韓籍人就有148名,其中23人被判處死刑。

所以,日本投降後,全世界都在慶祝,而韓國卻是一片哀號,則說明韓國的那段歷史是一段喪失反抗精神的屈辱歷史,更是一段不光彩的歷史。

同樣是二戰發起國的幫兇,德國投降後,首任奧地利總統卡爾·倫納爾,卻勇敢地向全世界承認了他們的幫兇國的罪名,並向被殺害的猶太人和其他被奧地利傷害的國家和人民進行了真誠的道歉,而且還做出“力所能及的賠償”承諾。相比之下,韓國只是一味“哭訴”自己受害國的歷史,卻從來沒有公開承認過曾經傷害中國的那段歷史。不知韓國人看到奧地利總統卡爾·倫納爾的那段講話,會作何感想呢?


祥子談歷史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在此之前,日本為了進軍中國,竟然壓迫韓國,於1910年,與韓國簽訂了《日韓合併條約》,這份條約讓韓國成為了日本的屬國。

按理來說日本戰敗投降,對於韓國來說,再也不用受日本壓迫,是一件好事,可是韓國上下聽到消息後,為何是一片哀嚎呢?



35年之後的韓國人民,只知道亞洲有個日本,卻不知韓國。

1910年,簽訂《日韓合併條約》後,日本開始在韓國建立殖民地,建設工廠,興辦學校。當時的日本已經從農耕社會進入工業社會,而韓國還是傳統的農業社會。

1945年,35年之後,韓國社會中的主流人群,都是從小就接受日本文化的,在他們的認知裡,從自己懂事起,就是受著日本的管理。

在這些人的腦海裡,從學校裡,到社會上,到處飄著的都是太陽旗,他們知道日本,卻漸漸淡忘了韓國。



二戰時,日本侵華,韓國無意之中做了日本的幫兇。

日本霸佔朝鮮半島,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看中的不是朝鮮半島,而是中華大地,日本是想從朝鮮半島用兵,由東北通過陸地進軍中國。

二戰時,日本也確實是這樣做的,當時的韓國對於日本尤其重要,因為朝鮮半島與中國相鄰,日本陸軍大多是從朝鮮半島進入中國。日本軍隊的物資大多來自韓國,而且也有不少韓國人參軍進行侵華戰爭。

說白了當時的韓國與日本是一體的,日本侵華,他們是最大的幫兇,日本敗了,也就是韓國敗了。



日本在韓國還有穩定,日本走了,韓國該怎麼辦?

在韓國內局混亂時,是日本的出現讓韓國沒有大亂。而且日本在韓國建設了工廠,帶來了資本,韓國民眾也可在在日本的工廠上班,對於他們來說,這其實是一份不錯的工作。

投降後日本要撤出韓國,那麼韓國該怎麼辦呢?韓國又該由誰統治呢?失敗後的日本,也無法再給韓國民眾提供那麼多崗位,韓國以後的民生怎麼辦呢?


日本戰敗,二戰結束,全世界都在高興,韓國卻為忽然迴歸的主權而感到煩惱。其實主要是日本在韓國統治時間太久,很多韓國人已經自我迷失。


斯幽說歷史


1945年,當日本宣佈投降的消息傳到朝鮮時,所有人都哭了。其中一部分人喜極而泣,其中一部分人因為日本的戰敗而哭。

但我們或許不如說他們並不是為了日本而哭,而是為了自己的命運而哭。

其中一部分人的生命得到了解放,一部分人的未來卻顯得有點前途不明,而這些人就是日偽分子。日本從1910年吞併朝鮮半島以後,韓國總理李萬用和日本人簽訂了《日韓合併條約》,朝鮮半島的主權便被永久性的出賣給了日本。

在日據時代,日本人在朝鮮半島上實施“內鮮一體”的政策,所謂“內”就是指日本,“鮮”就是指彼時的韓國。在“日鮮一體”政策下,日本人開始推行“皇民化”和“創氏改名”計劃,即試圖把韓國人同化。

在這一政策下,日本人開始推行日式教育,並且逼迫韓國人把姓名改為日本名字,又向韓國人灌輸天皇教育,讓韓國人唱日本歌,高呼天皇萬歲,同時又對韓國曆史進行篡改和抹殺,又對日本歷史進行輸入。

為了推動“內鮮一體”的發展,日本皇族,陸軍元帥梨本宮守正王,還把自己的女兒方子下嫁給朝鮮王朝末代太子李根,以此向韓國民眾表明日韓一家親的意識。在日本人不遺餘力的日化教育下,大量的韓國人開始接受日本文化,並且逐漸被同化。

在日本軍隊中因此開始出現大量的朝鮮藉韓國士兵,其總額高達24萬人,根據日本人頒佈的“陸軍志願兵制度”,日本人對外宣傳歡迎韓國人的志願加入。在日本人一系列的友好舉動下,數萬韓國人加入了日軍之中為其賣命。

當然,大部分還是屬於被強徵進去。為了展示日本人的友好,當韓國士兵陣亡的時候,日本人還會選擇一個時機為這些韓國士兵立紀念碑。1940年,為韓國獨立運動而鬥爭的游擊隊首領金日成在攻擊由日本關東軍以及滿洲國警察組成的討伐隊時,驚訝的發現其中的士兵都是韓國人,同時還有少量的中國人。

除了軍官是日本人以外,更讓人驚訝的是金日成為了避免骨肉相殘,曾喊話那些韓國士兵放下手中的武器。但是卻遭到頑強的抵抗,直到全軍覆沒。為此,日本人還特意為那些韓國士兵樹立了紀念碑,可見在日化教育下,當時的朝鮮,滿洲國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日化分子。

而隨著日本投降後,韓國的親日派預感到末日來臨,日本的垮臺也意味著他們揚武揚威的時候已經過去,接下來他們將要面臨的是來自國內的清算。正因如此,韓國才會出現一片哀嚎的情況,實際上正是那些日化分子看到主人垮臺了,自己也將跟著倒黴的失望。

這一情形在我國也並非沒有,在日本侵華戰爭期間出現了一大批日偽分子,這些人不僅在日本人手下從事工作,而且還有相當人一部人替日本人賣命。而賣命就是想要從日本人那裡得到獎賞,這是一種徹頭徹尾的奴隸心理。

不過,儘管這些日偽分子該受到嚴厲的制裁,但實際的現實是一些掌握有勢力的高級日偽分子還是逃過了法律的制裁,這些人通過一系列的洗白方式再次迅速的進入權力系統。搖身一變又成為了韓國的統治階級。

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的韓國總統朴正熙,這位出生於1917年的人,在日據時代改名為日本名字進入學校接受教育,後又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讀書。畢業後來到齊齊哈爾關東軍635部隊擔任見習軍官,後又在偽滿洲國軍第八團任少尉,擔任團長副官,還被授予日本陸軍少尉軍銜。

朴正熙在替日本政府賣命期間以殘酷的手段圍剿抗日武裝,日本投降後朴正熙堅決不投降,後來被蘇軍打敗,逃到了北京,還混入了國民黨的中央軍。不過後來因為身份被查實,於是被遣送回了韓國。

彼時的韓國正在清洗左翼人士,而朴正熙也在清洗的範圍內,但是在陸軍本部情報局局長的開脫下,朴正熙得以倖免。最後,他通過一系列的權力交換活動,開始在韓國新政府內部擔任高官,其權力越來越大,並且逐步掌握了軍事大權。

1961年,朴正熙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李承晚政權,搖身一變就從一個日偽分子成為了韓國人的總統,不可謂滑稽,也展示出了政治的黑暗和骯髒。


圍爐談史


一片哀嚎不至於,但韓國的確沒有中國那麼高興。

其實中國跟韓國一樣,都是日本法西斯的受害者。中國在甲午海戰、抗日戰爭兩次被日本蹂躪,韓國在更早之前就被日本侵略,後來徹底淪為殖民地。


中國在甲午戰爭失敗後簽訂了《馬關條約》,失去了臺灣島,但韓國整個國土都淪喪了,每個人都成為了亡國奴。

1895年甲午戰爭之後,日本成為了韓國的“保護國”。但韓國(當時還叫朝鮮)被日本佔領的時候,一些韓國人還興高采烈,認為日本人把韓國從滿清的壓迫下解救出來,他們走上街頭,載歌載舞。可是他們高興得太早了,日本人比滿清還壞,接下來發生的事,他們哭都哭不出來。

十年後,即1905年,日本把刀架到韓國人脖子上,逼迫韓國簽下了《日韓保護協約》,韓國痛失外交權,並且日本直接委派伊藤博文擔任韓國“統監”,成為韓國的太上皇。韓國的大小事務自己不能做主,完全要聽伊藤博文這個“統監”擺佈。



日本人還不滿足,繼而在1907年7月,逼迫韓國簽訂了《丁未七款條約》,韓國人不但失去了早已名存實亡的司法自主權,就連國防也被日本人代勞了,自己連國家武裝力量也沒有了,徹底變了了日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10年,日本進一步跟韓國簽訂“日韓合併條約”,韓國這個空架子也沒有了,完全併入了日本版圖,這就不再是殖民地,而是完全被日本吞併了,像薩達姆當初佔領科威特一樣。不過從某種意義上講,韓國人倒是因此不再是“亡國奴”,而是直接變成了日本人。

不過二戰結束後,美國人逼著日本把吃下的肥肉統統出來,東北、臺灣吐出來了,朝鮮半島也吐了出來。


1945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中國軍民走上街頭燃放煙花爆竹,敲鑼打鼓慶祝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而一些韓國人卻沉浸在悲痛中,無法自拔,他們為日本的戰敗痛哭失聲,還有人捶胸頓足,痛不欲生,不少人還切腹自殺!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這些韓國人吃錯藥了嗎?

韓國人並沒有吃錯藥,他們悲痛欲絕也是真情流露,因為日本的皇民化教育太成功了。

日本當時在甲午戰爭中打敗大清,吞併臺灣和韓國後,國力蒸蒸日上,後來又把沙俄打得滿地找牙,他們狂妄到了極點,覺得自己是亞洲老大,無人能敵,韓國跟臺灣也永遠是自己的領土了。

所以日本政府就把韓國和臺灣當成自己的領土去經營,並沒有當做殖民地去管理。

對佔領區的人民採取殘酷鎮壓的同時,進行有系統有計劃的洗腦,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讓佔領區的兒童和成人學習日文、學說日語、學習日本歷史,讓他們覺得自己就是日本人,就是日本國家一分子,教育他們愛“國”。

在對反抗的人民進行血腥屠殺的同時,對於順民也給予獎勵,給他們以升官發財的機會。

對佔領區資源進行野蠻掠奪的同時,也投入不少財力用於興修水利、修建公路、鐵路和發電站,修建公共設施,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比如臺灣在100年前就有了電話、電報和鐵路公路,用上了電燈,有的人還住上高樓。

正因為日本人覺得他們吞併了這些地方,永久成為自己的領土,才會不惜血本去經營。

不過他們做出這些舉動不是為了當地人民的幸福,而是更好地壓榨和盤剝當地人民,為他們的侵略擴張而服務。


但他們的欺騙確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有一部分人被他們收買或者矇蔽了。當初被日本吞併時幾歲的小孩,讀的是日本課本,受的是奴化教育,日本統治了50年,那時候有幾代人受到了這樣的教育,想想不可怕嗎?

這些朝鮮人錯把日本當成了自己的祖國,因此才會在日本戰敗時痛心疾首。當時敵佔區的人民誰會想到日本有一天會完蛋,他們有一天會被解放呢?

當然,愛國的人士反抗侵略的鬥爭從來沒有停止過,比如二戰前和二戰中的大多數對日高官的刺殺計劃都是朝鮮義士們完成的。

但大多數老百姓赤手空拳無能為力,更多的人選擇了逆來順受。

因此在日本侵略戰爭中,被佔領國和地區的韓國人和臺灣人不約而同捲入了侵略戰爭。


在二戰中,朝鮮(不只侷限於韓國)日軍中共有24萬2341人, 其中有22182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陣亡,僅僅是在日本戰敗後被遠東國際法庭審判,被有資格列為B、C級戰犯就多達148人,其中23人被判處死刑。

值得一提的是,韓國戰後總統朴正熙就曾經在"滿洲軍"步兵第八團擔任團長副官,戰後韓國空軍大將、陸軍大將、韓國陸軍總參謀長都曾在日軍中任職。可以說,當時的朝鮮精英,沒有幾個沒有當過日本兵的。

而中國的臺灣男子也有很多走上前線為日本人當炮灰,臺灣籍日軍赫赫有名的“高砂義勇隊”作戰時比日軍都勇敢,在菲律賓戰場成功擊退了巴丹半島的美軍,在中國戰場,也有不少臺灣“日軍”參加了對中國軍隊的戰鬥。

韓國和臺灣被日本殖民奴化的歷史不堪回首,由此可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多麼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