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戰場,縉雲這12個普通人點亮“平凡之光”

一場疫情,像一個巨石砸入我們原本平靜有序的生活,一時間,沉渣巨浪翻湧。

宅在家裡的人們,每天在不停地刷新聞中度日。

/每天的心情是這樣的/

▼▼▼▼▼

身邊的戰“疫”| 防疫戰場,縉雲這12個普通人點亮“平凡之光”


然而,在我們見或不見的地方,總有一些溫暖的畫面,直擊內心的柔軟。

他們做的事,算不上經天緯地。但他們,值得我們銘記

他們也是父母、是子女、是丈夫、是妻子,當披上戰袍的那一刻,他們就是戰士。

多一分熱,多一分光,不必等候炬火。

每一個閃閃發亮的普通人,都值得我們感謝。


01 想念卻不能陪伴


1月28日上午,新建派出所來了兩名特殊的訪客。忙碌中的尚天翔,聽到同事喊他“有人找你”。


原來是他的父母忍不住對兒子的想念,帶了些水果和防護品來看看這幫連續奮戰的小夥子。

身邊的戰“疫”| 防疫戰場,縉雲這12個普通人點亮“平凡之光”

自年前陪父母吃過一次飯後,尚天翔就一直在所裡,卡點、宣傳、巡邏這是他們的常態。

明明想念,卻不能陪伴,

明明珍惜,卻只能敬禮。

怕耽誤兒子工作,尚天翔的父母把東西放下轉身就要離開。她說:“兒子,你只管認真工作,家裡的事不用擔心。”

身邊的戰“疫”| 防疫戰場,縉雲這12個普通人點亮“平凡之光”

相聚才短短2分鐘,尚天翔忍不住叫住父母併為他們戴好口罩,“爸媽,好好待在家裡,出門一定要戴好口罩,注意身體。不用特意來看我,我都挺好。”

警察可不可以不勇敢?警察會不會害怕?面對危險的選擇有很多,他們卻永遠不會選擇退縮

這個假期,警察不易!

感謝有你。


02 暖心大伯的暖心菜


一些平凡的人,也總想著能為別人做點什麼。

五雲街道杜橋村六簡自然村路口,放著新鮮的蔬菜,一張紙上寫著“免費領取蔬菜”六個字,再沒有其他信息。

身邊的戰“疫”| 防疫戰場,縉雲這12個普通人點亮“平凡之光”

接連幾天上午,都有位老爺爺提著蔬菜放到這裡。他說:“自己種的也吃不了,大家買菜不方便,就拿些給大家。”

這個質樸的老爺爺,做過手術,腿腳不便,但每天都會和老伴一起到菜地採摘新鮮的蔬菜,清洗、整理後放在一塊塑料布上。看到空了的菜,他就很開心,“這是最新鮮的,菜地裡還有,明天還會來。”

身邊的戰“疫”| 防疫戰場,縉雲這12個普通人點亮“平凡之光”

讓我們記住他:陳爺爺,83歲,一位普通的農民。

陳爺爺,你的菜很甜,而且暖心。

感謝有你。


03兵媽媽的家鄉味道


2月5日,東渡鎮大廷卡口。

一位穿著圍裙的阿姨,一手抱著泡沫箱,一手為執勤的工作人員遞上燒餅:“還熱的,剛烤好我就給你們送過來了。”

身邊的戰“疫”| 防疫戰場,縉雲這12個普通人點亮“平凡之光”

一個燒餅,配上一碗餛飩,這是縉雲人的“家鄉味道”

150多個燒餅,足足花了一家人一個上午的時間。每一個燒餅都用袋子裝好,用泡沫箱封好。

她堅持不要錢。一聲聲的“謝謝”,已經填滿了她的心。

她叫馬愛蘭,兒子是一名現役軍人。她說:“大冷天的,我兒子也不知道在哪個路口值守呢,看到你們,我想到了我兒子站崗的樣子。”

身邊的戰“疫”| 防疫戰場,縉雲這12個普通人點亮“平凡之光”

兵媽媽,燒餅裡有家的味道。

感謝有你。


04霸屏的步數大魔王


不外出、不走親訪友的當下,大多數人的步數只有幾十、上百。

而他卻每天以“20000+”的步數霸屏朋友圈,只為守護路途遙遠的陌生人。

和合村是大洋鎮最偏遠的村莊,從鎮裡出發還要一個多小時的車程。選派至該村擔任村書記的大洋鎮幹部胡縉龍,為了節省往返時間,把家“搬進”了農戶家中。


身邊的戰“疫”| 防疫戰場,縉雲這12個普通人點亮“平凡之光”

由於自然村之間沒有通公路,繞行需將近兩小時,他選擇每天翻山越嶺“遠行”六公里,只為多節省一個小時守護這裡的村民。

“書記,我孫女腹瀉發燒,可現在哪有車敢送我們啊!”村民王理山給他打來電話。

“不要慌,我馬上來!”胡縉龍掛下電話便立馬驅車將他們送至縣醫院,檢查無礙後,才舒了一口氣。

身邊的戰“疫”| 防疫戰場,縉雲這12個普通人點亮“平凡之光”

崎嶇的山路上,你一身黑衣的身影有些模糊。

但在村民心裡,你清晰又閃亮。

感謝有你!


05新晉奶爸的人生感悟


1月30日,一個新生命的降臨。

“寶寶,歡迎你的到來。”90後新晉奶爸林凡皓,滿眼溫柔地望著剛出生的寶寶。

1月29日,林凡皓正和同事一起走訪“居家隔離觀察對象”。他接到了家人的一通電話:“你老婆馬上就要生了,快回來吧!”

身邊的戰“疫”| 防疫戰場,縉雲這12個普通人點亮“平凡之光”

“除了喜悅,更多的是對妻子的愧疚。”完成手頭的工作,他匆匆趕赴醫院,在產房前守了整整一夜。

然而第二天大早,他已經回到鄉里開始工作,送生活物資、勸離聚集群眾、入戶巡查測體溫,今天也是行程滿滿的一天。

他說:“抱著寶寶的時候,更加讓我體會到了生命的珍貴和意義,體會到了責任和擔當……”

身邊的戰“疫”| 防疫戰場,縉雲這12個普通人點亮“平凡之光”

生命的重量,蘊含著什麼?你有了新的感悟。

感謝有你。


06一位70後的戰役日記


我從未見過這座城市凌晨兩三點的樣子。

我在壺鎮生活了幾十年,這座城市的模樣,我以為自己閉著眼睛都能想象。然而在此之前,原來我從未見過你凌晨兩點、三點、四點的模樣。

每天都像是“打了雞血”,在夜深人靜中好好欣賞你,守護你。好在家裡平時都不允許我吃方便麵,這次可以一次性吃個夠,這味道有點“上頭”,我想有一陣子我不會想吃它了。

身邊的戰“疫”| 防疫戰場,縉雲這12個普通人點亮“平凡之光”

我開始懷念熙熙攘攘的你,如此安靜空曠的你都已經不像你了。

我們守著你,你快好起來。

這是一位70後女幹部的戰役日記。

感謝你們,守護著這座城市!


07一箱神秘的快遞


2月6日,新建派出所。

一個沒有具體收件人的快遞,備註為護目鏡50副,然後再沒有多餘的一句話。

防護物資的緊缺,是他們的無可奈何。

身邊的戰“疫”| 防疫戰場,縉雲這12個普通人點亮“平凡之光”

然而,這位可愛的寄件人,似乎忘記了找人可是他們的特長,很快便“暴露”了。

楊妃夫婦在臺州經商。得知家鄉物資緊缺,“厚著臉皮”硬是從朋友處搶到這麼一箱護目鏡。

自己硬是一個沒留,直接寄到了派出所。她說:“我在家待著不出門就用不到了,他們更需要。”

身邊的戰“疫”| 防疫戰場,縉雲這12個普通人點亮“平凡之光”

我知道,你不圖這句“謝謝”。

但我們必須要表達深深的謝意。

為了這50副護目鏡,更為了你的溫暖善良。

感謝有你!


08會打怪獸的超人媽媽


點點抱著媽媽,隔著口罩親了又親。

樊慧是縣醫院感染科醫師,她即將作為市集中救治點第二批醫療小組成員,赴麗水開展醫療救護工作。

疫情發生以來,這是這家人僅有的一點相處時光。

身邊的戰“疫”| 防疫戰場,縉雲這12個普通人點亮“平凡之光”

她強忍著淚水,告訴女兒:“媽媽要去打怪獸了,很快就回來。”

女兒被哄的眼睛笑成了月牙,但當媽媽上車時,她又哭成了淚人。

“狠心”的媽媽,不能回頭,因為她必須離開。

身邊的戰“疫”| 防疫戰場,縉雲這12個普通人點亮“平凡之光”

親愛的寶寶,我們不哭。

我們一起等媽媽打完怪獸,平安歸來。

感謝你們,堅守在最危險的地方。


09我只想為他們做點事


雙溪口鄉平坑口村,設有市際疫情防控監測站,醫護人員,鄉鎮、部門幹部數十人守著縉雲的“東大門”,24小時對過往車輛進行勸導排查。

設立之初,由於條件有限,工作人員吃早飯成了難題,只能啃麵包、吃泡麵,應付了事。

身邊的戰“疫”| 防疫戰場,縉雲這12個普通人點亮“平凡之光”

這一幕,被途經檢測站的七旬老人俞愛蓮,看在眼裡,掛在了心上。

初二清晨7點多,俞奶奶將熱氣騰騰的白米粥、饅頭,香甜可口的小菜,送到了疫情監測點。

“小夥子們,快吃點熱粥、饅頭,暖暖胃。”

“胃一暖”,便是十三天。由於忙不過來,她還叫來老伴齊上陣。每天凌晨5點多,一個燒柴煮粥,一個熱小菜、蒸饅頭。

身邊的戰“疫”| 防疫戰場,縉雲這12個普通人點亮“平凡之光”

別人問她為啥要送,“我只想為他們做點事。”

您的粥不但暖胃,更暖心!

俞奶奶,感謝有你!


10平凡崗位上的夫妻抗疫


壺鎮鎮打虎嶺卡口,是永康市前往縉雲的必經之路,是法警劉鵬程駐守的地方。

每天過往的車輛,都要逐一仔細排查,有時候一站就是一整天。他的妻子,是方溪鄉的一名幹部,每天都守在鄉里,兩人已是許久未見面。

身邊的戰“疫”| 防疫戰場,縉雲這12個普通人點亮“平凡之光”

“釦子扣好,也別忘記保護好自己,寶寶在等我們。”他們是90後小夫妻,也是兩個孩子的父母,一個4歲、一個2歲。

接到通知後,兩人匆匆告別,各自奔赴一線。他說:“從前都是別人守護我們,現在輪到我們守護大家。”

身邊的戰“疫”| 防疫戰場,縉雲這12個普通人點亮“平凡之光”

同無數的逆行者一樣,他們仍一如既往地堅守著,

“這是責任!”

感謝你們,縉雲人民有你們守護,真好!


11“不稱職”的爸爸


這是女兒寫給爸爸的一封信——想爸爸。

“ 我的爸爸是一名鄉鎮幹部,他很愛我,一有空就會陪我看書,跳繩,散步……可是今年從大年初一開始,爸爸就沒有回過家了。”

身邊的戰“疫”| 防疫戰場,縉雲這12個普通人點亮“平凡之光”

他是方溪鄉的徐偉強,同事喜歡叫他“強哥”。

他是一名鄉鎮幹部,一直堅守在了一線,通宵達旦成了家常便飯。

他也是一位“不稱職”的爸爸,大年初一後,沒有回過一次家,對女兒許諾過的陪伴變成了一紙空文

“希望疫情快點過去,讓我的爸爸和其他叔叔阿姨都能平安回家!”懂事的女兒選擇了理解。

女兒,對不起,原諒爸爸這些日子對你的“冷酷”。

身邊的戰“疫”| 防疫戰場,縉雲這12個普通人點亮“平凡之光”

你們是誰的父母,又是誰的孩子?

這個冬天,感謝你們。


12忙碌的“外賣小哥”


黃色的美團,藍色的餓了麼,紅色的“外賣小哥”也開始免費上線營業。

東方鎮橫塘岸村一戶村民樓下,村黨員周基鋒將大早剛採購的新鮮蔬菜掛在了鉤子上。看著有些滑稽,但這是他們的“安全距離”

身邊的戰“疫”| 防疫戰場,縉雲這12個普通人點亮“平凡之光”

他說:“在家待著莫心焦,該吃吃該睡睡,缺什麼給我們打電話發微信。”

隨後,他們又匆匆趕往下家送貨。村子大,巷子窄,米啊、油啊都得扛,沒點體力還幹不了這活。

有“硬隔離”更有“軟服務”。

面對群眾居家隔離的“剛需”,許多黨員穿起紅馬甲,“變身”全能小哥,充當排查員、宣傳員、勸導員、心理疏導員,提供暖心服務。“有他們在,我們就很安心。”

身邊的戰“疫”| 防疫戰場,縉雲這12個普通人點亮“平凡之光”

疫情時期,無數個這樣的隊伍,在默默奮戰,保護我們。

感謝你們!

▼▼▼▼▼


有一群人,他們在防疫“戰場”上燃燒自己、義無反顧。

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很平凡,卻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有太多這樣的故事,我們知道的,也許只是千萬分之一。

他們特別普通,特別樸實,但也特別了不起!

這些螢火一般星星點點的善,讓我們溫暖、安定,心中有力量,眼前有希望。

我問自己:這樣的時刻,我們普通人能做些什麼?

你所站立的地方是你的家,你怎麼樣,家便怎麼樣。

我們都在戰場,無人可以置身事外。齊心合力,災難就扛過來了。

明媚的陽光終會照亮這片土地,一切都會過去!

縉雲加油!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