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中的“白加黑減”在什麼特定情況下需要調節?為什麼?

鄭拍拍


白加黑減是曝光補償的口訣,那如何使用它,還是先從什麼是曝光補償來說起,在使用相機光圈優先(AV/A檔)模式等半自動模式的時候,相機會根據它自己測量的拍攝環境的光線的強度來決定用什麼樣的快門速度來配合攝影師所指定的光圈。目的是為了控制進入相機的光線的總量,從而使的拍攝出來的照片的曝光對相機來說是“正常的”,那相機認為的“正常”曝光是什麼呢?簡單說,就是把整個畫面所有物體的平均亮度拍攝成18%反光率的一種灰色,也就是人眼所見的“中灰色”,是一種不是很暗也不是很亮的感覺。

我們真實世界中所有物體都是不明不暗的嗎?

比如相機拍攝一個全黑的場景,比如在黑色牆壁前的黑色煤堆,會變成一種中灰的亮度,並不是真正黑色的樣子,相機不能理解我們世界本身是什麼顏色的,它只是籠統的把事物都拍成灰色。反之拍攝亮度偏高的場景亮度時,相機容易把拍的更灰更暗一些,比如雪景。

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功能,人為的調整相機曝光“錯誤”,這就是曝光補償。我們會告訴相機你不能拍的這麼昏暗,你要拍的亮兩倍,也就是曝光補償EV+2,這樣一來就能拍出你眼中世界的真實效果了。同樣拍攝一個黑人穿黑色西裝站在黑色的牆前面,相機會把他拍的過於明亮不夠黑,所以此時你應該-2倍、減3倍的曝光補償,這樣相機就會把黑色物體拍成黑色,而不是灰色的了。


比如我們拍攝亮度偏高的場景時,例如雪景,我們就要增加一點曝光補償,防止拍攝的照片過於昏暗,在拍攝普遍場景偏暗的場景時,比如舞臺攝影,夜景的時候,我們拍攝時就需要減低一點曝光補償,來防止相機把它們拍的過於明亮了。

也就是遇到亮的場景時候我們應該加曝光補償,遇到暗的時候我們應該減曝光補償,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曝光補償的口訣“白加黑減”的由來。


那攝影中的“白加黑減”在什麼特定情況下需要調節?

攝影師應該在拍攝之前就來決定,根據看到的,或者相機取景器中看到的整個場景中物體的亮度來決定我們拍攝時應該到時是加還是減,如果你按照拍攝完的相機中的照片再來調整曝光拍攝,那最終的結果就南轅北轍了,拍雪景拍的灰不夠明亮,你看到照片後,默唸白加黑減口訣,畫面黑,你再減曝光補償,那雪景就更暗更灰了。


另一方面我們不希望在拍失敗一張照片後,再想辦法補救,因為這樣我們會錯過很多拍攝時機。所以我們在拍攝前就要構思好,調節曝光補償。

創意攝影也是攝影師靈活應用白加黑減曝光補償而達到的效果,例如剪影,高調攝影等等。


攝影師貝貝


“白加黑減”在什麼特定情況下需要調節?

曝光補償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利用EV加減拍出喜愛的影調,拍攝出去層次豐富的圖片。在注重“神似”而非“形似”美學思維方式的黑白攝影中,“白加黑減”常用於表現影像的不同影調。

風光攝影大師亞當斯針對黑白攝影的發展,完善了一套科學、精密控制影調的"區域曝光系統"理論,為黑白攝影提供了一種可以預見的可能性。這種預見,就是預先決定你想要的照片的影調。

在測出被攝主體主要部分的明暗度後,確定它在照片上是什麼的調子,然後按照這個影調修正調整曝光,意即將你要表達的主體放在"區域曝光法"的第幾區域,作品更容易將攝影家想要的情感和氣氛表達出來。

拍攝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調節照片的明暗程度,創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等。一定要多比較不同曝光補償下的圖片質量,清晰度、還原度和噪點的大小,才能拍出最好的圖片。

雖然"區域曝光系統"不完全適用於數碼攝影上,但亦可作為參考,靈活地運用,拍出自己喜愛的影調的作品。


36旅行


攝影中的“白加黑減”在什麼特定情況下需要調節?為什麼?



相機在快門優先Tv、光圈優先Av及程序曝光P檔的情況下,相機會根據拍攝的場景來測光,並給出相應的曝光組合。


相機是以18%灰來測光的,所以在相機畫面中,大面積的白,這是相機會認為畫面已經很亮了,會自己減少曝光,如拍雪景,如果不增加曝光量,這時拍出來的照片是曝光不足的。


同理,在拍夜晚或大面積的黑色時,相機也會誤以為畫面太暗太暗,需要增加很多的曝光量,所以這樣拍出來的畫面就有可能曝光過度了。


所以就總結了一個原理,畫面大面積的白,就要增加曝光量,畫面大面積的黑,就要減少曝光量。“白加黑減”.


攝影PS醉美證件照


“AEL”一鍵搞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