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菜地有什麼方法可以培養肥力?

霧都山客


新菜地培養肥力的方法有很多種,根據我的經驗而言,我如果選定某一塊生地打算種菜的話,一般會採用以下幾種方式。


一是先栽種其他作物。就我們本地而言,我習慣在生地裡先栽種一些蠶豆、豌豆等豆科作物,也可以栽種葵花、烤煙或者瓜類作物。因為這些作物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含量,同時採收後把這些作物莖杆砍細後翻挖入土,作物根和莖葉能夠增加土壤有機質,從而提高土壤的肥力。


二是合理施用有機肥。如果家裡有現成的豬糞、羊糞、牛糞或者人尿糞等動物糞便的話,可以採用先堆捂發酵後再施入生地裡。在施肥前,最好對地塊進行深挖,儘量把土垡翻起曬透再打碎,這樣等農家肥埋入土壤後就會得到充分的吸收,增加土壤有機肥含量。其次,如果有條件的話,直接購買現成的有機複合肥施入土壤。


三是巧借肥力。可以把一些乾草、枯枝、樹葉等集中在生地裡進行燒地,既可以對土壤進行消毒、殺菌、殺蟲,還可以增加肥力。同時,根據我們山區樹林多,林下腐殖土資源豐富的實際,我喜歡從山林裡擼一些腐質土來施入地塊,效果非常不錯。還可以挖一些肥力較足的河塘泥、老牆土等拌入生地的土壤裡,可以有效增加肥力。


四是進行測土配方。有條件的話,可以請當地農業科技人員來指導進行土壤測試,科學進行施肥配方。也就是說,土壤需要什麼肥,所栽種的作物需要什麼肥就施用什麼肥,差什麼元素就補充什麼元素,這樣一來,既能有效增加土壤肥力,又能提高蔬菜作物產量,還能改善蔬菜品種呢,你說是嗎?

話三農,聊農事,關注花腰妹,帶你走進多彩的三農世界!


花腰妹


新菜地有什麼方法可以培養肥力?

沒有種植過菜的新菜地,對於培養土地的肥力問題,我認為可以採取兩個方法去培養。

第一,用火燒土地。意思就是用各種幹雜草,幹樹葉、或幹油菜秸稈等的易燃物品。均勻的撤鋪在新菜土地上,做好土地四周的防火工作,然後,點上火,讓土地上面的物品全部燃燒完成。

因為,這是我們這裡老前輩們遺留下來的培養新菜地經驗。意思用火燒新菜地有消毒殺茵之功效,同時,又能燒掉新菜地裡面的各種有害蟲子,燒掉的物品灰更能增強新菜地的表層肥力。

第二,把燒掉過的新菜地深翻,再適當均勻的施撤上腐爛發酵過的農家肥,用鋤頭或其它能翻坭土的工具,再次把農家肥混合坭土同時均勻的深翻一次,然後,適當澆水或等待下雨過後就可以直接種植蔬菜了。


隨緣69355


提主說的新菜地應該是指從未種植過蔬菜,剛挖出來的生闢地吧!如果是指這種,小丫就來為你解答一下,如何培養土壤肥力這一問題吧!


蔬菜和其它農作物的生長髮育一樣,除了要求有一定的陽光,溫度,水分等條件外,還需要吸收多種營養元素,才能健康生長。

而這些營養素多數來自於土壤和外界人為的給予,所以,蔬菜栽培是高度集約化的生產,對土壤有一定的要求,必須對菜地的土壤不斷的改良和培育肥力。特別是生闢地,之前沒有種植過任何農作物的土壤。

那具體要求要求怎麼做呢?

一,增施有機肥料和有機物質

增加土壤裡的有機肥含量,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增加透氣性,保持疏鬆,提高肥力和保水能力,這是種植蔬菜,土壤改良和增加肥力的最基本要求。

二,適當深耕深鬆土壤

在增施有機肥料的同時,適當的對土壤進行深翻,每次倒茬時,加強深翻鬆土還能促進土壤的熟化及透氣性,有利於蔬菜的根系發展。對土壤進行深翻多選擇在秋季的時候進行。


三,對土質進行改造

若是沙質土壤,或是沙性較大的地,除了使用有機肥外,還要摻和一些粘性土在地中。反之,粘性較大的土壤,要逐年摻雜一些細沙入內,這樣有利於改良土壤的物理性質。

四,對土壤酸鹼中和

若是土壤酸性較大,可以在土壤中施入石灰,一般一畝施用100斤左右。此外,儘量減少使用酸性化肥。

五,培土提高地壟

如果是低窪地,要做成高畦栽培,並挖好排水溝。這樣才能防止在雨水多的季節造成澇害。

六,根據蔬菜的種類進行種植

蔬菜的種類很多,品種也很多,每一種蔬菜對土壤肥力和水的要求都不同,第一茬蔬菜種植是否能成功,選擇上也很重要。


總而言之,菜要長得好,就要對菜地進行長期的人工培肥,增加有機肥,改善土壤結構,通過施肥才能提高土壤的肥力。還要調節好土壤的酸鹼度,才能滿足蔬菜的發育要求,所以一定要精耕細作,用養結合。


泥糖小丫


三農小管家解答:新地菜地的土壤板結、或是前茬種植其它作物種類、連作重茬、田間積水,也都會造成肥力下降,是需要從新對土壤進行改良,才能確保蔬菜種植後取得產量和品質。土壤肥力下降的因素較多,但今天主要來講如何對新菜地進行土壤改良為主題展開討論。由於常年種植其它種類作物或長期丟光地,造成肥力下降,其次是在種植前茬使用化肥過多,使田地土壤老化、板結、土傳病、重茬、土壤肥力下降,病蟲害也會逐年增加,從而使種植戶在生產上經濟效益降低。

那麼對於以上這些問題,使土壤肥力下降,該如何解決呢?以下進行詳細解析,供大家參考。

一、通過增施有機肥來提高土壤肥力

對於新菜地,意味著前茬種植過其它作物或長期丟荒的土地,其中不論是哪一種,也都可通過增施有機肥(農家有機腐熟肥料)來提高土壤肥力,能夠使土壤耕作層水、肥、氣、熱、菌等土壤深淺耕層得到有效協調,不但可為蔬菜根系、莖葉生長創造溫溼度適宜,利於種植蔬菜,且還能提供給土壤中的肥料充足,從而使土壤得到有效改良,以達到提高肥力的作用。

二、對土壤進行有效耕作,提高肥力

具體有效對土壤耕作,指的是在耕作時配合施用能有機肥,逐步適當加深耕層,使耕層達到有效深度,深度一般再25-35㎝為宜,同時並利用冬耕凍土,夏耕曬墒的技術,促進土壤加快熟化,保證田塊耕作層疏鬆透氣,使土壤肥沃,提高土壤有效肥力,以便後期播種蔬菜,使根系得到自由伸展和吸收養分及時。到後期使用該地後,要勤鋤地、活化土層,使土層透性提高。一般可在蔬菜定植後,每隔4-7天進行劃鋤一次,鋤深4㎝左右,就可提高土層透氣性能,從而減少土壤板結概率,才能提高土壤肥力。

三、合理輪作養地,逐步提高土壤肥力

指的是邊種邊養地,因新地不可能一次就能有效提高肥力,而是要通過長期種植來提高土壤肥力。但要實行不同科屬的蔬菜品種種植,併合理輪作,需要進行磷肥較多瓜果蔬菜和需要鉀肥較多的莖果菜類有效進行輪作,應把深根性的茄、瓜、豆類同淺根性蔬菜等大蒜類進行輪作,通過多次有效輪作後,使土壤得到有效活躍。通過次這方式進行,不但可充分利用土壤中所含的各種養分,還能逐漸改良土壤肥力,減少地下病菌以及有害物質的積累。

四、通過施用微生物菌劑進行對土壤改良

施用微生物菌劑有效作用是,可提高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的活性。因新菜地不是之前的丟荒地就是其它作物種植,長時間連作或丟荒後,土壤裡的有害微生物積累過多。因此,通過施用微生物菌劑後,可減少土壤中有害微生物,使有益的微生物增加,從而才能起到改良土壤的有效作用。

五、蔬菜種植的整個過程中,要合理澆水

大量灌溉是對土壤破壞作用,滴灌可有效保護土壤的作用,在遇到乾旱時,也要儘可能做到保持土壤溼度均勻,前期澆小水,到後期隨著蔬菜生長旺盛期間,以土壤半乾半溼為宜。但具體澆水量及方法得看所種植的蔬菜種類而定,主要是不可大量灌溉,防止大水帶來對土壤表層沖刷,導致土壤板結和肥力下降。遇到雨季則及時做好排水措施,防止澇害。由於長期地裡積水,也是造成土壤板結的原因之一,土壤板結後,通氣性能差,肥力也隨之下降。

六、查看田間有無積水情況,及時採取措施

由於田間長期積水嚴重,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因此需要進行隨流水向作排水溝,一是防止土壤表層隨水流失,二是長期地面積水後,會產生土壤板結,從而導致土壤肥力下降。應及時作排水溝,同時並用石塊來圍住畦溝邊,避免每當下雨後,雨水沖刷走土層肥沃。

七、施用生石灰膏來改良土壤,注意弊端

用生生石灰來改良土壤pH和改良土壤結構,但並不能有效殺菌和殺病蟲害。主要用於酸性的土壤進行改良,因此在使用之前要先對土壤實測後,有必時要再使用,避免造成不良的副作用產生,從而對蔬菜有影響。以防止生產作物引起的土壤退化等不利因素,為農作物生產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

提示,採用生石灰改良土壤,此技術需要通過實測土壤後,再決定是否能用。因此技術要求高,沒有多年種植經驗,不建議採用。以根據土壤酸性狀況程度,有必要才能使用。

當然,在改良土壤這方面來講,是需要一定的過程,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一邊種植一邊養土同時進行,才能起到作用。保持合理輪作進行、掌握好施肥用量、防止地裡積水、勤鋤划來提高土壤透氣性能,從而達到有效提高土壤肥力作用。


三農小管家


新菜地有什麼方法可以培養肥力?

沒有種植過蔬菜的新開墾的土地瘠薄,耕作層淺,保水保肥能力差,怎樣才能快速培肥地力呢?可以採用兩種方法培肥地力。


第一種方法是從城鎮聯繫環衛站,拉幾車城市生活垃圾來撒在新開墾的土地上,然後翻翻犁混合,但是要清除垃圾中的碎玻璃、塑料類等難以分解的物質。我鄰居就是採取這種方法,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是很困難的,只要聯繫他們,適當給點費用就可以了,當年開墾的地種植馬鈴薯與熟地的產量相差不大。

第二種方法是連續種植幾年的豆科作物,在南方地區在春季種植生長期短的雲豆品種,如雞油豆,每兩個月種植一次,重複種植,豆角採摘上市銷售,植株粉碎回土。在秋天種植紫雲英,或者箭舌豌豆等綠肥,第二年春天將綠肥植物翻犁在土裡面,或者聚壟栽培蔬菜。雲豆、綠肥能夠殘留大量的根及植物培肥地力。如果土壤PH值低可以採用撒生石灰進行改良。這種方法可以很快將土地肥力提高。


老周說三農


由於城鎮化的推進,農民異地搬遷政策的實施,一些困難戶搬進了政府 修好的房子裡住,遠離了以前住的地方,更是遠離了土地,為此會給每個搬遷戶選一塊2-3分的新地作為菜園地,供搬遷戶種植蔬菜,解決日常生活所需的蔬菜需要。但新菜園地一般都是肥力低、土壤粘性重、透氣性差、保水保肥能力低等情況。為快速培養土地的肥力,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一、剝離土壤耕層

在新菜園地徵地前,先將地塊上的樹木清除,及石塊等雜質一併移走,雜草可以留著,但要割倒,然後用挖掘機將地耕層30釐米內的土壤全部剝離挖走,堆放在另外的空地上,待這邊的地整好後,做好走道後再將挖走的耕層土壤填回,雜草在土壤堆放的過程中會腐爛成有機肥,種菜前施入一定量的化肥就可以播種了,此種方法是最快恢復土壤肥力的方法。

二、用池塘淤泥覆蓋

池塘淤泥肥力都很高,新開的菜園地,耕作層淺,一般只有十幾釐米厚,而連續種植蔬菜對土壤的耕層一般要求較深,一般要求在30-40釐米之間,所以用池塘淤泥來做耕層最好不過了,將池塘淤泥先挖出曬乾壓碎,再將壓碎的池塘淤泥填在菜園地30釐米厚,可以快速地增加菜園地的耕層,這種方法比逐年慢慢深挖耕層要好和快,再適當地施入有機肥可以跟老菜園地一樣的肥力。

三、深翻地塊並施入有機肥

一般新分到的菜園地第一年不要種植蔬菜,首先要進行土壤改良,土壤改良就要進行深翻菜地,如果是酸性土壤還要施入一定量的生石灰,既可以中和土壤,又可以消滅地下病蟲害。並施入每畝7000公斤的有機肥埋入地下,深翻的土壤要塊大,在太陽下照射和雨水的沖刷下培養有益菌群,通過菌群的活動,提高土壤的通氣性和土壤肥力。

四、種植綠肥深埋

春季種植綠肥,在綠肥開花前通過深翻將綠肥埋入地下,等待1-2個月後,再種植一些綠肥在秋末將綠肥埋入地下,通過冬季的分解,土壤中的有機肥含量大大提高,這一次要比前一次要淺5-10釐米,這樣在翻耕時可以做到土壤上中下三層都有有機肥分佈,在種植蔬菜前要將土壤翻一次後再種植蔬菜,可以持續為蔬菜提供養分,達到一個快速培養肥力的目的。

五、做畦或起壟栽培

做畦或起壟還是一個使土壤結構發生改變的過程,做畦時將畦邊溝中的土壤覆蓋在畦面或壟上,也是一個加深耕層的過程,將溝中的土壤均勻地撒在畦面或壟上既加深耕層又使土壤沒有一個熟化的過程,通過施有機肥和化肥,也能快速提高土壤肥力。以上就是新菜園地快速培養土壤肥力的方法。還有像一些沙灘地要培養土壤肥力要進行土壤改造提高其保水保肥的能力。你還要更好的方法嗎?請留言討論!


農業小手


第一增施有機肥 

通過施用人、畜的糞、尿肥及堆肥、漚肥、綠肥等有機質含量高的農肥來增加和保持土壤有機肥含量,有條件的地方可大量施肥(河泥、草碳等),對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有明顯作用。

第二秸稈還田 

秸稈還田是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生產能力的有效措施。一是秸稈經過堆漚後施入土壤;另一種是在作物收穫後,把秸稈切碎撒在地表後用犁翻壓,直接還田,這樣能夠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形成,增加透氣、透水、保肥能力,從而提高土壤肥力。

第三合理輪作 

合理輪作是用地養地的耕作方式,在輪作中注意兩點:一是適當增加豆科作物種植面積,在輪作過程中四年左右種一茬豆科作物可增加土壤中氮素含量,同時豆科綠肥作物經翻壓入土後,大量的根、莖、葉能夠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提高土壤肥力;二是種植耗地力作物要控制年限,豆類和瓜類作物不重茬、不迎茬,要五年以上輪作,這樣有利於恢復地力,又防治病害。

擴展資料

土壤肥力的評價方法:

1、土壤肥力指標包括土壤營養(化學)指標。土壤物理性狀指標、土壤生物學指標和土壤環境指標等多種因子,並且全部因子都以數值表示,這樣進行土壤肥力評價時涉及到大量的數據,個人憑直觀從這些紛繁的數據中找出它們的內部聯繫很難,因此,必須藉助數學方法,從多因素角度對土壤肥力進行綜合評價。

2、通常採用的數學方法有因子分析法、聚類分析法、判別分析法、主分量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主因素分析法)、因子加權綜合法等。由於選取的指標不同,分析目標的差異,選擇的評價方法也不同






李三謀


你好,我是衛農,很高興回答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



不知題主提出的“新菜地”是什麼樣的菜地,是由原來的農田改種蔬菜,還是舊莊基還田的土地?土質的基礎不一樣,培肥地力的方式應該會不同。再比如土壤是酸性的,還是鹽鹼性的土壤等,要經過調查研究以後,針對不同的問題,採取不同的措施才行。

比如:如果是原來的農田的話,土壤的土質應該比較好,也就是比較好辦一些;如果是舊莊基還田的土地,就比較麻煩。因為舊莊基還田的土地,基本上都是生土,土壤瘠薄缺乏有機質,通透性差,不利於蔬菜生長。所以必須採取措施,加速土壤熟化,提高土壤有機質,以培肥地力,才能為蔬菜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基礎。



具體來說,培肥新菜地肥力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一是深翻改土。對於由農田改種蔬菜的土地,應該採取深翻的方法打破犁下耕作層,增加活土層厚度;舊莊基還田的土地,更應該通過深翻熟化土壤。只有加深耕作層,才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提高土壤通透性。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可在夏季進行深翻,深翻後通過風吹、日曬、雨淋來熟化土壤。

二是多施有機肥。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多施腐熟的農家肥,或者商品有機肥。施用有機肥不但能滿足蔬菜對氮、磷、鉀養分的需要,而且能改進土壤的團粒結構,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增加土壤中有益菌群數量,有利於培肥新菜地肥力。



三是秸稈還田和種綠肥。可以在土壤深翻,以及施肥的時候,同時埋入作物秸稈,提高土壤有機質和通透性。也可以在採摘豆科蔬菜後,把秸稈枝葉還田,或者是有意種一些豆科作物,等長到一定高度後,再將嫩莖葉翻入土壤,來增加土壤有機質和氮素含量,培肥地力。

四是輪作倒茬。種植蔬菜與種植其它農作物一樣,要儘量避免連作種植。因為蔬菜連作種植的話,會導致土壤酸化、鹽鹼化和土傳病害增多的。所以要重視合理輪作倒茬,注意利用不同品種蔬菜對養分需求的差異,減緩某種養分的消耗,避免或減輕土傳病害,提高新菜地的生產潛力。輪作方式方法比較多,在輪作時儘量注意安排一料豆科蔬菜比較好。



五是對症下藥。針對不同問題採取不同的措施來解決。比如對於生土地,應該以熟化土壤、增加土壤有機質為主;對於酸化土壤,可以採取施用生石灰來調解土壤酸鹼度;對於排水不暢的低窪菜地,設法開通排水溝,解決好排水問題。只有針對不同的問題區別對待,才能有利於培肥新菜地的肥力,為提高效益創造出良好的土壤基礎。

綜上所述,新菜地要培肥地力,首先要根據土壤情況,有針對性的採取措施,比如深翻土壤,多施有機肥,秸稈還田,合理輪作倒茬,調解土壤酸鹼度等。再就是培肥地力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需要很長時間和多方面努力才行。

以上是衛農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


衛農老頭


新菜地,在我們桂北山區的農村,即理解為“當年將荒地開墾而來用於種菜的地塊叫新菜地”。新菜地有個特點就是“土壤板結,肥力單一”。

那麼,用什麼方法可以給新菜地培養肥力呢?首先我們得了解該新菜地它本身富含哪些能讓農作物高產的元素;再根據其缺什麼補什麼、或者根據當時種植的農作對肥料的需求來改良培養土壤的肥力。下面,細妹就來談談我們山區農民是如何給新菜地培養肥力的:

一、煉山

(一)煉山的目的

煉山,它是山村農民用得最多的卻又最古老的一種開墾方式,農民煉山的目的就是要將新開墾的菜地,經過煉山來改良土壤以達到培養肥力的目的。

(二)煉山對培養肥力的效果

【1】由於在煉山過程中,地面雜草枯枝樹葉都被燒成了草木灰留在了這塊菜地裡,而草木灰含有農作物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對於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2】煉山,不僅能殺滅病蟲害以及蟲卵;還能起到殺滅雜草種子、疏鬆土壤的作用。

●注意:煉山,容易造成火勢蔓延,在煉山前,一定要修防火隔離帶,如果沒有充足的水源以及滅火能力,煉山需謹慎。

二、深挖風化

(一)如何將已經煉山的新地進行深挖風化

【1】深挖:已經經過煉山的新地深挖比較容易,一般採用人工深挖或者機械深挖。挖的深度以預計種植農作物種類的需求為宜,如果不是種植淮山等莖塊類農作物的話,建議挖的深度為35~40㎝即可。因為挖得太深,反而將煉山時的草木灰深埋於超出農作物根系能吸收的深度,而不利於草木灰充分發揮其作用。

【2】風化:需風化的菜地,一般在秋冬季節進行開墾深耕風化。

(二)如何將未經過煉山的新地進行深挖風化

未經過煉山的新地深挖與已經煉過山的新地深挖相比,因為後者的新地內枯枝雜草未處理的緣故,後者深挖時相對困難一些。

【1】深挖:未經過煉山的新地在開墾深挖時需將雜草樹葉深埋於地裡,因此挖的深度應在45㎝以上。當然,如果地塊泥層本身的深度低於45㎝,那就以能淹埋雜草深度為宜。

【2】風化:與已經煉過山的地塊風化相同。

三、選用適宜改良當地土壤的肥料

【1】鹼性土壤的改良:我國南北土質有所差異,就我們桂北山區的土壤來說,當年開墾的新菜地,一般富含鹼、鉀元素。因此第一年的新菜地應少施鉀肥,適當的施用酸性或者中性肥料。

桂北地區的農民種辣椒喜歡選擇種新菜地就是這個緣故,因為辣椒喜鉀肥,而新地一般鉀元素充足。

【2】酸性土壤的改良:富含酸性肥料的新菜地,宜施用含鉀較高的草木灰,以及禽畜類的糞便經過充分堆慪的農家肥,從而做到中合土壤肥力,達到高產的效果。

四、勤鬆土,巧用除草劑

【1】要解決新菜地土壤偏於板結的問題,在無煉山條件地區,可以選擇晴天適時鬆土,在鬆土的同時將雜草覆蓋於土表,而不是將雜草棄之於菜地之外。這樣既可以防治雜草再生,雜草經過太陽暴曬自然腐爛後,就可轉化成天然有機肥。

【2】頑固性的板結貧瘠土壤,在除草時還可適時噴用相應的除草劑除草,除草劑在除草的同時也可起到疏鬆土壤的作用,這樣就有助於農作物對肥力的吸收,也相當於培養、增加了菜地的肥力。

●注意:如果在同一地塊,短時間內多次施用除草劑,也會破壞土質。因此,在施用除草劑之前,一定要撐握除草劑的使用範圍以及劑量。以免造成對農作物的危害。

總結:在生產過程中,因地制宜,針對新菜地的土壤性質而科學施肥,從而做到中合土壤性質來培養肥力。

我是山村細妹,一位土生土長的山村農人,願與大家分享山村種植經驗以及民間實用技巧,如果您對如何培養新菜地的肥力有好方法,歡迎評論區留與大家討論。


山村細妹


新菜地提高肥力的方法有很多種.主要還是因地制宜。可以借鑑一下下列幾種方式哪種是最適合自己。

一、增施有機肥 

通過施用人、畜的糞、尿肥及堆肥、漚肥、綠肥等有機質含量高的農肥來增加和保持土壤有機肥含量,有條件的地方可大量施肥(河泥、草碳等),對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有明顯作用。

二、秸稈還田 

秸稈還田是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生產能力的有效措施。一是秸稈經過堆漚後施入土壤;另一種是在作物收穫後,把秸稈切碎撒在地表後用犁翻壓,直接還田,這樣能夠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形成,增加透氣、透水、保肥能力,從而提高土壤肥力。

三、合理輪作 

合理輪作是用地養地的耕作方式,在輪作中注意兩點:一是適當增加豆科作物種植面積,在輪作過程中四年左右種一茬豆科作物可增加土壤中氮素含量,同時豆科綠肥作物經翻壓入土後,大量的根、莖、葉能夠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提高土壤肥力;二是種植耗地力作物要控制年限,豆類和瓜類作物不重茬、不迎茬,要五年以上輪作,這樣有利於恢復地力,又防治病害。

四、種草肥田 

應大力提倡種植豆科牧草來培肥地力,增加經濟產量。目前可種植的有草木犀、紫花苜蓿等,以此來改善土壤,培肥地力,提高土壤生產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