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父母“空有一份孝心,從不落實為孝行”,你怎麼看?

生而為人不易



好哥204531506


現在的社會,這樣的人太多了,我來說說我所看見過的真實事情吧。

有弟兄三人,老大和老三在農村,老二在城裡。父親早逝母親一人隨老大和老三在農村生活。每次老二打電話就告訴他母親,等我有空了就將您接到城裡來住,然後叮囑哥哥弟弟照顧好母親。他母親從五十歲盼到八十歲,從來沒有見過他真正的行動,後來老人腿腳不便,想到自己時日不多了,一再要求去看看他的生活狀況,可是他又說小區面臨拆遷,新房子沒裝修,舊房子又太小,根本就住不下。老母親無奈說:我恐怕再也不能看到孫子和孫媳了。聽見他母親這樣說,他轉賬給他弟弟兩千元錢,他認為老人缺錢。

後來他母親去世,哥哥和弟弟打電話給他報喪,他又說老母親偏心弟弟,要將老人的錢財算一算才肯回來奔喪。後來哥哥和弟弟自己準備發喪,他才又趕了回來,非要將老人拉到他那兒發喪,他說他這幾年光給別人趕情了,趁此機會好讓禮錢收回來。他哥哥罵他見錢眼開掉進錢眼裡了。死活不同意他的做法,最後兩弟兄不要他出錢,自己二人將老母親下葬,他們不想村子裡的人笑話。

就這樣勉為其難的在農村呆了一天,剛剛下葬完母親,他就沒有在哥哥弟弟家吃飯,他說自己要趕回去上班。

從此哥哥和弟弟二人不再跟他來往。


平靜珍惜


孝順是一個人良心的體現,孝發自於內心付諸於行動,是人最真摯的情感流露。

孝也是分層次的,就像產品一樣也有優劣真假。

小時候就聽老人們談起六零年鬧饑荒人們捱餓的事。當時村裡有娘倆,兒子四十多歲了,老孃七十多了。在當時那個食物匱乏到極點的危及到人們活命的情況下,兒子想盡一切辦法到處搜尋可以下肚的東西,找到了就趕快給老孃送來。老孃讓他吃,他總是一句話,“我早就吃了,娘你快吃吧”

後來這個兒子就活活的餓死了,而他老孃生存了下來。

這是我們村裡的一個真實故事,小編我現在寫到這裡眼淚還不由得模糊起來,心臟在鼓脹,因為它感動了我。

這是真孝順,實實在在的發生的。

我們現代社會,物質條件已經是翻天覆地今非昔比了,吃飽飯已經不是個問題了,沒有人會再因為孝順捱餓而付出生命的代價。但是,在這種優越的物質條件下,有些做兒女的對老人的孝順並不到位,有的甚至做的很差,有的甚至可以說是不孝、假孝。

據觀察,很多農村裡比較缺乏孝道,如果趕上兒女不孝順做為生活條件相對落後,缺乏養老保障,又失去勞動能力的農村老人來講日子是非常艱難的。

有一個村裡,一個老太太快八十了,有三個兒子。兒子們的日子過得都不錯,但是都不願養老孃,老太太自己住在一個門洞裡。說好了每個兒子每年給的口糧也經常拖著不給,老人只好每逢收小麥的季節,到地裡、路上撿拾麥穗攢起來當口糧。

這也是一個真實的事情,而且類似的例子很多,如果想聽我可以列一大堆出來,但是看了讓人生氣、鬱悶!

有孝順的、有不孝的、還有假孝順的。孝和不孝很好辨別,但是假孝順就不容易一眼看出來了。

之所以叫假孝順是他骨子裡跟本就不孝順,或者不太孝順,而他為了擺樣子、搏名聲故意裝出孝順的樣子來給人看。

很常見的一種情況是兄弟姊妹間互相攀比,誰對老人付出的多了、誰付出少了,為此鬧矛盾甚至弄的雞犬不寧。有的對父母付出了一點他應盡的義務,就認為自己勞苦功高、孝順的不得了了,把自己當成大孝子,處處顯擺到處張揚。

他沒想想比起他父母的養育之恩他照料父母的那一點就像那九牛一毛,你的父母老邁了,或是有病了你伺候伺候,端茶送飯、洗衣疊被……這算的了什麼?不就是付出點體力和時間嗎?叫什麼苦?

你口口聲聲說那個哥哥兄弟不如你對老人細心照顧的好了,哪個姊妹不如你付出的多了,各人儘自己的心、儘自己的孝,你攀比別人幹什麼?你攀比是你覺得幹多了吃虧抱屈,你這個照顧老人比別人吃虧的想法,就是你對老人真實的內心,就是假孝順的真實反應。

“百善孝為先”,人一代代的誰都會有老的那一天,孝順老人是天經地義,是應盡的義務應承擔的責任。你是怎樣孝順、對待自己父母長輩的,你的兒孫們會見樣學樣,你將來老了他們會用你的方式對待你,而且很快會應驗。



9527小李子


對父母空有一份孝心,從不落實為孝行?我感覺在父母面前光耍嘴皮子沒有孝行的子女,能哄得父母開心也算是一種空行的孝道吧,這也得看父母的心向了。

我們這裡有一對老夫婦,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老實巴交的不愛多言,小兒子油嘴滑舌,從小就會用他那三寸不爛之舌哄得父母開心,哄得父母一直偏向著他,從兩個兒子在結婚和分家上,父母都是向著這個小兒子,後來小兒子帶著自己的妻兒上外地發展了,聽說混的還不錯,逢年過節的能給爹孃打一通電話就令二老喜不自禁的到處炫耀,而守在父母身邊的大兒子,對父母可是有求必應,卻沒得到過父母的一句好聽話。

這幾年父母年邁了,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不是爹生病就是娘生病,每次有病,都是大兒子一個人衝在前面,端藥端飯的侍奉著,二兒子離家遠,侍候二老的活根本就沒他的事了。

前幾個月,他母親突發高血壓,一頭栽倒在地上暈了過去,也是大兒子第一時間把母親送到了醫院,床前床後的待奉了十幾天,母親才脫離了危險,在這期間,大兒媳婦一直看不慣公婆的對她們的不公平看待,睹氣一直沒去醫院侍候婆婆,還被痊癒後的母親罵大兒子是窩囊廢,可小兒子夫婦也沒在床前待奉一天呀,她卻一句瞞怨的話也沒有,後來大哥給弟弟通報了母親的病情,小兒子痛哭流涕的給母親打了電話,訴說著自已的萬般不孝,在母親病重時沒能守在母親身旁,自已是如何的心痛,母親聽到小兒子的聲音也是感動的勸慰小兒子,不要掛念她了,自己已經好了。之後又給大哥微信轉了2000塊錢,要大哥多給母親買點營養品好好保養一下母親的身體,可住院大哥花了一萬多元卻隻字不提。

他母親出院後,逢人就誇她小兒子有多麼多麼的孝順,一聽說她有病立馬就給她打回來了2千塊錢,殊不知在你暈迷時是誰在跑前跑後?在給你治病時又是誰頂著兩頭受氣的壓力,掏著自已爬高下底的辛苦錢全力以赴在搶救你?難道說大兒子不是在用行動行孝嗎?可這份孝心卻不能感動母親,也讓父母覺得是理所應當。而小兒子的一番甜言蜜語卻能逗得父母開心,獲得父母對他的至愛和偏向,誰又能說這空行的孝不是孝哪?



針針相縫


“對父母‘空有一份孝心,從不落實為孝行’你怎麼看?”,還可以怎麼看啊?講假話都講不好,這種話講給別人聽話有孝心也沒有人信,其實只是想掩飾不孝的實質;把“孝”字停留在口上,又何來在心裡,如果不在心裡,又如何說得上是“孝心”啊?

說到既然“有一份孝心”,就必定想千方百計落實孝行,其實要落實孝行是有各種各樣的方法方式的。關鍵就是要有孝心,若然父母還在生,又何來會空有一份孝心呢?即使父母已經仙逝,也可以燒香禮拜的,怎會空有?

什麼叫“空有”難道不知嗎?除非父母把你逐出家門,不認你為子女,拒絕接受你的孝行,又或是你不知生你養你的人是誰,至使盡孝無門,才可以說得上“空有一份孝心”。

說到底,只要有心行孝,是沒有什麼不可能的,即使遠隔千里,時常打個電話問候,逢年過節、重大日子(生日等)寄匯些錢、物(食品、衣物等)給父母,也是孝行的做法,能夠常回家看看就更好啦!如果是同住或相隔不遠更方便了。

說“空有一份孝心,從不落實為孝行”根本就不成立的,即使是自欺欺人也騙不了,這種說法只是一塊透明的遮羞布,越遮就越羞恥。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不喜任噴,錯了求指正!


老樹時光倒流


第二種:有能力,竟說漂亮話,忽悠父母,來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從來不實現一次對父母的承諾,空長一個好嘴巴,口甜舌滑,這種人最可惡,實屬是對兄弟姐妹不義,對父母不孝,父母還沒辦法。

第三種:有心有能力,身不由己,比方說邊防戰士,為國為民站崗放哨,不能在父母身邊行孝,只能在電話,視頻裡問好,報平安,這種情況多的是,在一線工作的,在國家機要部門的,距離家鄉比較遠的等等,忠孝不能兩全,雖然是有孝心,有的還真是落實不了。看什麼況,分什麼事。,,個人認為不喜勿噴!


冷風傲雪a


孝敬父母是每個為人子女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對父母空有孝心,從不落實孝行的,可以說,這個人沒有起碼的道德操守。

從社會公德方面說,孝敬父母,這是人類社會的一項起碼道德標準,如果連這一條都做不到,把孝敬只放在語言上,從不落實,那遵從其他道德標準還從何談起,如果大家都是如此,人類社會還有什麼文明,什公道德可談。

從個人良知方面講,天下父母養育子女傾盡全力,作為子女在他們年老之後盡孝報養育之恩,是人類良知的具體體現。有不少人父母在世時沒有能夠盡孝敬之心,在父母去世之後,尤其是當自己進入老年之後,就會想起父母的養育的不易,後悔當初自己的不孝,這時,就會受到良心的自責。

從教育子女的角度說,上樑不正下樑歪,你對自己父母的一言一行,自己孩子看在眼裡,也會看樣學樣,當有一天你自己老了時,你的孩子也會像你一樣來對待你的,那時你就會後悔自己對自己的父母沒有盡孝心。


賀蘭霞光


孝敬父母是每個子女的責任,也是中華民族的美德。當然,現實的社會,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狀況和工作。有條件的天天能在父母身邊盡孝,沒條件在外工作的,只要能回到父母的身邊,不但要給予父母的經濟與物質,更要對父母的嘮叨不加以辨解。對父母問寒問暖。這樣父母會很開心的。父母開心,兒女高興,豈不美哉!願孝敬父母之美德發揚光大!

祝友們元霄節快樂!對我的言論,不足之處加以指正。[祈禱][祈禱][祈禱]



隨緣5858


父母老了,生活不能自理了,做為兒女,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吃的,用的,穿的,戴的,洗的,漱的,洗澡,剪指甲等等,都不是一句話,一頓飯可以解決的,沒有孝心,沒有耐心真的不行,首先要讓父母順心,給他們一個笑臉,說話順著他們,做他們喜歡吃的飯菜,軟乎一些,買輕便寬鬆的衣服,勤給洗頭洗腳剪指甲,經常性的撫摸一下他們那雙辛苦了一輩子的雙手,這樣他們就覺得很幸福了,常陪他們說說話,這樣父母就覺得挺幸福了,兒女也就挺孝敬了,老人要求不高,主要看兒女的所作所為了,最見不得那些不實在的,靠嘴吹的,做給別人看的,明明對老人不好,還要人前裝的,虛偽的兒女,你對生你養你的父母尚且如此,可見日常生活中這種人是如何做人的?


珺潔瓊


對父母“空有一份孝心,從不落實為實孝”,這樣的孝的確是“空”孝,做人做事要有自己的實際行動,語言是花朵,講話好聽,象花朵一樣乖巧,行動是果實,做任何事情都得做出實際行動有結果、有收穫。

孝順父母也同樣要有自己的實際行動,光是“孝順”二字誰都會講,做子女的孝順父母是天徑地義的事,同時也是做子女的責任和義務,做子女不論貧窮還是富有,都要有一顆誠實的心,假若你沒有物質,沒有金錢孝順父母,總得有個行動常回來看看,父母不圖你作多大貢獻,那怕你在家和父母一起吃頓飯,幫助父母刷刷筷子、洗洗碗,陪父母聊聊天,拉拉家和話,這些也算是對父母的實孝。

當然,做子女的在家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經常買點補品、水果之類的東西孝順父母或者不定時給點零花錢父母,這才是對父母的最好的實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