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繳15年社保,和個人繳納15年社保,退休時哪個養老金高?

HR尚青雲


那自然是企業繳15年社保更划算。

一般我們有工作單位的職工買社保,都是單位幫我們買。但對於那些沒有工作,或者靈活就業人員,比如小攤小販,個體戶,自媒體創作者等,他們只能自己參保。

我們都知道,退休金和繳費基數、累計繳費年限、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繳費係數這些都有關係。繳費年限越長,繳費基數越大,當地社平工資越高,個人繳費係數越高,那退休後領到的退休金也就越多。按題主描述的情況來看,企業買社保和個人買社保都是按15年計算,那繳費年限這點可以忽略,主要是考慮其他影響因素。

為什麼說單位參保比個人參保更划算,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 個人繳納社保要比單位繳納社保費用高得多。我們國家對養老保險的規定是單位交20%,個人交8%,假如我們的繳費基數是3000,那單位幫我們繳的話,我們只需要承擔240,單位承擔600。但是如果我們全部個人繳納的話,那自己就要承擔800多塊錢的保費,這個負擔會重很多,基數越高,要交的錢越多。

  • 企業繳納和個人繳納的險種不同。個人繳納的話,只能繳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其他保險的福利是不能享受到的,而企業繳納的話包含了五險,即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保險,比個人參保多了失業、工傷、生育三項保險待遇,全面保障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 交一樣的錢,單位參保比個人參保繳費係數更高,退休金更多。企業職工參保,單位繳費部分計入統籌賬戶,個人繳費部分計入個人賬戶。而靈活就業人員,費用全部自己出,相當於承擔了原本公司需要繳納的費用,而這部分依舊要被劃入統籌賬戶裡面,這樣就會影響我們個人的社保繳費係數。也就是說,一個企業職工,和一個靈活就業人員,他們交一樣的錢,但是企業職工的繳費係數更高,退休時所享受到的退休金待遇自然會更好。

總的來說,企業繳納社保還是比個人繳納社保要划算的多!

感謝閱讀,不妨添加對我的關注,有什麼職場問題方便隨時交流!

心念HR


企業繳30年社保,因為我奶奶爺爺企業繳社保比個人繳納30年社保的人退休金高。

其實現在趁著年輕多賺點錢,老了有存錢,根本不需要繳社保領那區區退休金,說不定領的退休金還沒繳得錢多,自己就掛了,錢貶值越來越厲害,不划算。

現在老年人年紀大了,很省錢的,除非生病住院,否則花不了幾個錢。


吃貨迷茫


2019年開始社保改革,如果在企業繳納了15年的社保,和個人繳納15年的社保,退休的時候,哪種人的養老金更高呢?

第一:國家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規定: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人員退休時按月領養老金,是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記入個人賬戶金額、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的,養老金的計算辦法是一套統一的公式,起決定性作用的是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體現的原則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第二:退休規定

職工正常退休年齡是:男年滿60週歲,女年滿50週歲,而個人繳費參照靈活就業人員退休女同志要年滿55週歲,養老保險同樣都是最低繳費基數15年,達到繳費年限和年齡要求,到時可以領取最低退休養老金,醫療保險繳費都是:男25年,女20年,達到繳費年限和退休年齡,可以終身享受醫療保險待遇

第三:企業職工

企業必須為職工投保,這是國家的強制性規定,需要投五險,除養老、醫療外,還有工傷、生育、失業保險,企業職工的繳費基數,是根據其上一年度的年收入確定的,最低限是60%的社平工資,最高限是300%的社平工資

第四:個人繳納

個人繳納靈活就業人員社保,由於無法確定個人年收入,一般是按照規定的比例確定繳費基數,比如60%、80%、100%……300%,也可以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一起投,個人繳納社保主要有二項,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同時您轉為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繳費標準主要看上年度個人繳費基數,最終確定繳費額度

第五:同一地區

如是同一地區又都是15年的話,企業和個人繳養老保險費,那就看哪個的繳費基數高,繳費基數高養老金就高,政策規定,企業為職工繳費按本人的工資收入為基數,個人繳費則以當地平均工資的60%--100%作為自願選擇,所以多數企業繳費高於個人繳費,企業職工退休的養老金髙於個人繳費退休的養老金

第六:舉例說明

如果兩個人,甲是在職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乙是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只要這兩個人在一個參保統籌區,參保繳費年限一樣,記入個人賬戶的金額一樣,性別一樣,退休日期一樣,社保局為他倆退休時確定的按月領取的養老金肯定是一樣的

最後,不管是什麼情況,都需要根據自己當地的實際規定來操作,希望大家都能維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


慧算賬


在企業繳15年社保,和個人繳納15年社保,退休時哪個養老金高?

同一個人,是無法同時、同地以企業在職職工身份和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納社會保險的。這裡只能舉一個虛擬的例子吧:

張三與李四都是男性,同齡。張三在企業工作,李四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納。那麼,我們來看一下:


1、張三,2003年在某企業參加工作,工資較低,按所在地社會平均工資下限,即社平的60%繳納社會保險,至2018年12月份時個人帳戶有存儲額22000元,辦理退休。

張三在職期間,繳納的社會保險中包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其中個人負擔養老、醫療、失業三險的個人需承擔的費用,工傷與生育個人不繳費,完全由企業負擔。

以退休前的2018年社平為5000元為例,張三個人每月承擔的社保費約為養老保險=5000*60%*8%=240元,這筆錢是全部計入個人帳戶的,一年繳納的養老保險為2880元;醫療保險=5000*60%*2%=60元(大額醫療忽略不計);失業保險10元,一個月累計需要負擔的社保費用為310元,一年為3720元。

要看清楚,這3720元裡面是含有醫療保險的哦,個人養老保險費用有2880元。


2、李四,無業,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納社會保險,選擇所在地最低標準社平的60%繳納社保,也就是說,他的繳費基數與張三是完全一樣的,繳費年限也相同。

那麼,李四繳了多少錢呢?有些地區,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是可以分開繳費的,有些地區是必須捆綁在一起的。這裡就按可以分開繳費計算,只算養老保險。

李四平均到月來計算(一般靈活就業人員繳費以年為單位,有些地區可以以季度為單位),養老保險繳費=5000*60%*20%=600元,一年繳費為7200元。其中的8%,與張三是相同的,計入個人帳戶。也就是說,兩個人的個人帳戶金額是相同的。


但從比較中可以看出,張三養老保險僅交了2880元,而李四則交了7200元。而按現行的政策,那麼兩人退休時的養老金也是完全相同的。而如果李四希望與張三繳納的養老保險(在可能的情況下),那麼,就退休時領到的養老金就要比張三低的多。

舉個例子說,所在地社平工資為5000元,兩人月均都交納了1000元養老保險,張三是企業在職職工,這1000元全部計個人賬戶,且可以看出,他本月的社保繳費係數為2.5,即1000/(5000*8%),而如果是靈活就業人員李四,這1000元中,600元進入了統籌賬戶,與自己沒有直接關係了,僅有400元進入個人賬戶,他本月的社保繳費係數為1,這樣兩者在退休時的待遇就會差了很多了。


老王觀職場


退休時哪個養老金高,看的不是企業繳納還是個人繳納,而在於你的繳費基數,繳費年限,退休時的社會平均工資這三項基本要素。

有些人總覺得企業繳納的社保待遇更好,其實就養老金來說,計算公式是一樣的,所以待遇也是一樣的。

企業社保比個人繳納靈活就業社保好的地方在於多交三項保險:工傷、生育、失業。

而靈活就業社保比企業社保好的地方在於養老保險的繳費比例更低,更優惠。

所以,如果對這三項保險沒有太大的需求的話,個人全額承擔社保費的情況,交一樣多的錢,繳納靈活就業社保領的養老金更高。

下面由晶說社保為您深度解析“為什麼企業繳納和個人繳納,養老金其實是一樣的”和“為什麼社保費全額個人承擔的話,靈活就業社保更划算”。

001 為什麼企業繳納社保和個人繳納靈活就業社保,養老金其實是一樣的?

一、影響養老金的三大要素:

1. 影響養老金的三大要素是:繳費基數,繳費年限,退休時的社會平均工資。

2. 舉例說明。

王阿姨和李阿姨,年齡一樣,都是青島的。

王阿姨在企業工作,社保繳費基數是4000元,李阿姨是靈活就業,社保繳費基數也是4000元。

兩個人都是從35歲開始繳納社保,因為青島這邊靈活就業也是50歲退休的。所以兩個人的退休時間也是一樣的。

那麼,他倆退休時的養老金怎麼計算呢?1)個人賬戶金額:

企業繳納社保計入個人賬戶8%,靈活就業社保進入個人賬戶也是8%。

所以王阿姨和李阿姨的個人賬戶金額是一樣的。

假設兩人15年來都是以4000為基數,則倆人個人賬戶金額都是:4000×8%×12×15=57600元。

50歲退休,個人賬戶計發月數為195個月。

個人養老金:57600/195=295.38元

2)基礎養老金:

因為兩人都是在青島同一年退休,所以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是相同的。

因為兩人的繳費基數都是4000元,所以兩人的繳費係數也是相同的。

兩人的繳費年限都是15年。

所以兩個人的基礎養老金也是相同的。

基礎養老金:(以2019年社平工資5449元為例):

(5449+4000)/2×15×1%=708.67元

合計養老金:1004.05元(因歷年社會平均工資是變動的,此結果僅供參考)

小結:根據養老金計算公式,王阿姨和李阿姨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都是一樣的,所以二人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金額是一樣的。

002 為什麼社保費全額個人承擔的話,繳納靈活就業社保更划算?

一、繳費比例不同,但是計入個人賬戶的比例相同。

1. 企業繳納社保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為單位16%,個人8%,合計為24%。

仍然以4000為基數,即4000×24%=960元/月

2. 個人繳納靈活就業社保,養老保險只繳納20%。 4000×20%=800元/月

3. 計入個人賬戶都是百分之八,即4000×8%=320元。

8%以外的部分都流入社會,納入社會統籌了。

所以:同樣的繳費基數,靈活就業社保更省錢,但是計入個人賬戶的金額是一樣的。

二、繳費險種不同。

1. 企業繳納的社保是5項保險,包括養老,醫療,生育,失業,工傷。

靈活就業社保繳納的是兩項保險,養老和醫療。

2. 另外三項保險所佔的繳費比例:

失業保險0.7%,工傷保險0.18%,生育保險1.5%,合計2.38%。

仍然以4000為基數,4000×2.38%=95.20元

小結:公司繳納社保,多繳納這三項保險,合計費用為95.20元。但是可以多享受這三項待遇。


003寫在最後的話

綜上所述,經過分析比較,同樣以4000為繳費基數的話,兩個相同年齡的人繳納15年的話,公司繳納社保比個人繳納靈活就業社保多交的費用為160元+95.2元=255.20元/月。

但是兩個人的養老金是一樣的。

換句話說,如果是全額個人承擔社保費的話,每月繳納相同的金額,靈活就業社保比企業繳納社保領取的養老金更高些。


晶說社保


月度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養老金是由兩部分組成的,每一部分又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呢,這就需要我們分類的分析,我們把個人繳納分成兩類,一類是按居民養老保險繳納領取;另一類是按靈活就業人員繳納領取。在企業繳交叫職工養老保險,具體比較如下:

一、職工養老保險VS居民養老保險

職工養老保險月度退休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1+個人指數化係數)÷2x所在城市上年度月平均工資x1%x繳費年限+個人賬戶餘額÷分攤月份

居民養老保險月度退休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政府定統一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餘額÷分攤月份

從上面兩個公式可以看出,職工養老保險和居民養老保險最大的差別在於基礎養老金的計算不一樣,個人賬戶養老金都一樣(都是自己掏的錢喲),居民養老基礎養老金2019年在170-210元之間,為下面我們舉例來分析:

小李,按職工養老保險繳交15年,上年度所在城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5000元,之前按社平工資的60%(最低標準)繳交職工社保,月度可領取到的基礎養老金=(1+0.6)÷2*5000*1%*15=600元。

李張,按居民養老保險繳交15年,根據政策,可領取到的基礎養老金只有170-210元。

因此,同樣繳交15年養老保險,在企業按職工養老繳交比個人按居民養老繳交拿到的退休金多很多,主要差別就是基礎養老金。


二、職工養老保險VS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

根據現有社保政策,按靈活就業人員繳交養老保險的,退休時是按職工養老保險領取養老金,因此,領取養老金的計算公式一樣,差別在於在個人同等繳費的情況下,按靈活就業人員繳交社保進入到個人賬戶的錢比在企業按職工養老繳交社保進入個人賬戶的錢少,因為靈活就業人員個人繳費部分只有8%進入到個人賬戶,另外12%是進入統籌賬戶,而職工養老保險個人繳交部分是全部進入個人賬戶的。從而導致個人賬戶養老金職工養老領取的多。

因此,在個人同等繳費的情況下,在企業按職工社保領取的養老金高於靈活就業人員。

綜上所述,無論個人按居民繳交社保還是按靈活就業人員繳交社保,退休後的養老金都低於在企業按職工養老領取的少。



超哥聊保險


在企業繳納15年社保和個人繳納15年社保,退休時哪個養老金高?其實這沒有什麼可比性,在同等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同一個有地方辦理退休,養老金是沒有差別的。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個人觀點。

第一,企業繳費和個人繳費的差別。

假如這事情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分別是企業繳費和個人繳費,在同等繳費基數的情況下,在同一個地方辦理退休,在繳費年限都是15年的情況下,養老金是沒有任何差別的。但是個人繳納的費用差別很大。比如繳費15年,平均繳費基數都是5000元。如果是企業繳費,總體的繳費比例為24%,企業繳費的由企業承擔了16%,個人只承擔繳費比例的8%,每月個人從工資中扣除400元,每年只繳納養老保險費用4800元,繳費15年需要承擔養老保險費用72000元,這72000元就是個人賬戶的資金;但是如果個人繳費,需要全額承擔養老保險的繳費金額,個人繳費是按照20%的繳費比例來繳納養老保險,每月需要承擔養老保險費用1000元,每年需要承擔12000元,繳費15年需要承擔養老保險費用180000元,但是記入個人賬戶的比例仍然只有8%,也就是72000元。也就是說個人繳費比單位繳費個人需要多繳納養老保險費用108000元,這就是單位繳費的好處。

第二,在同一個地方辦理退休時,養老金沒有差別。

假如是在同一個地方辦理退休,兩者的繳費年限和個人賬戶資金餘額都是一樣的。在養老金計算時都是按照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來計算。基礎養老金都是按照當地上一年度職工社會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工資的平均值來作為計發基礎養老金的基數,每繳費一年發給1%的基礎養老金,二者的基礎養老金是一樣的。例如退休前一年當地的職工平均工資為8000元,那麼二者的平均值6500元,繳費15年的基礎養老金為975元,兩個人完全是一樣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由於兩人都是72000元,而且都是按照60週歲來辦理退休,那麼每月的基礎養老金都是518元。基礎養老金加個人賬戶養老金,每月的養老金總額為1493元。當然這個養老金計算時,沒有考慮個人賬戶的利息收入,兩人的利息收入也是一樣的。

第三,兩人的投資回收期差別比較大。

根據上面的舉例,雖然兩人每月的養老金都為1493元,但是作為企業繳費的職工,由於15年只繳納了72000元,但是每年可以領取養老金17916元,只需要4年多一點就可以收回自己所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用;但是個人繳費的人員,15年繳納了養老保險180000元,每年同樣只領取17915元,需要10年左右才能收回所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用,這個差別是非常巨大的。也就是說,企業繳納的社保的職工,65歲以後所領取的養老金基本上就是免費的,但是作為個人繳費的,需要70歲左右開始才能免費領取養老金。所以作為在崗職工還是佔有很大的優勢。

綜上所述,在企業繳費15年和個人繳費15年,在繳費基數、繳費年限、退休年齡、退休地點相同的情況下,養老金是沒有任何差距的,但是個人繳費的人員,繳費15年需要多承擔社保費用10萬元以上,投資回收期要多6年左右,這就是企業繳費和個人繳費之間存在的巨大差別。所以儘量找工作上班,比個人繳費是具有更大的成本優勢的。


幫兄愛唱歌


兩種參保繳費方式

繳納基本養老保險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是以企業參保方式繳納15年,另一種是自己以靈活就業人員方式繳費15年。

實際上法律規定是嚴謹的,在企業工作只能以企業參保方式參加。靈活就業人員沒有固定參保企業的,可以自己繳費。靈活就業人員繳費要自己承擔全部社會保險費。

不過,畢竟我們現在的用工主體越來越多,個體工商戶、普通個人企業都可以參加社保。自己不想參加靈活就業人員上班,找個親戚朋友的公司掛靠一下還是可以的。因此,人們就會面臨著多種選擇。很多人就想比較一下,在企業繳納社保15年,養老金待遇會不會跟靈活就業人員繳納社保15年有差別呢?


養老金的高低如何計算?

2005年,國家出臺了《關於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改革了基本養老金的計發辦法。近年來,人們參保繳費形成的養老金待遇,只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不過,對於國發1997年26號文件實施前參加工作的,可以對以前的繳費年限額外計發過渡性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全國統一。

(1)基礎養老金分析

基礎養老金等於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基礎養老金跟三個因素有關:社平工資、繳費指數、繳費年限。一個地方繳費15年退休,可能不同的只有繳費指數。

繳費指數,實際上等於當年的繳費基數除以當年的社平繳費基數。繳費基數的範圍在60%的社平繳費基數到300%之間,特殊情況,比如從異地轉移過來,可以突破上下限。其實,現在靈活就業人員多數接觸過這個繳費指數,因為人們稱它為繳費檔次。

絕大多數人參保為了省錢期間都是選擇60%的最低繳費檔次,不管是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還是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繳費15年基礎養老金都只能領取12%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參保方式不同,相同繳費基數,不同繳費比例。60%的繳費基數,在企業繳費和靈活就業人員繳費錢數可不一樣。企業繳費要繳納職工本人繳費基數的8%,用人單位16%(2016年5月才開始實施),再加上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失業保險,累計繳費比例一般能夠達到35%甚至40%。

靈活就業人員參保並不一樣,他們可以單選養老保險,也可以養老醫療一起繳。多數地方為了照顧靈活就業人員,一般要求他們按照20%的繳費比例繳納,比企業養老保險降低了4%。醫療保險,一些地區允許他們繳納沒有個人賬戶的醫療保險,或者不繳2%的個人部分。因此,靈活就業人員繳費錢數要少得多。

所以,從投入產出角度來講,參加靈活就業人員社保更划算。

(2)個人賬戶養老金分析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個人賬戶養老金跟個人賬戶餘額和退休年齡有關係。退休年齡對於一個人來說無法選擇,大家多數是50~60歲退休。50歲個人賬戶計發月數是195個月、55歲是170個月、60歲是139個月。

個人賬戶的餘額主要跟劃入個人賬戶的錢數和記賬利息有關。我們只要繳納養老保險,每月都會按照繳費基數的8%劃入,然後根據每年國家公佈的記賬利率記發利息。

所以,根本上個人賬戶養老金在相同繳費年限的情況下,還是跟繳費基數有關。



結論

不管我們在企業參保,還是個人繳納靈活就業人員保險。只要繳費基數相同,未來我們的養老金待遇就會一樣。

難道企業參保就多花錢了嗎?企業參保實際上是國家要求企業的強制義務,個人通過虛構社保關係的行為,參加社會保險本身就屬於不合法的。不過企業參保女性一般是50歲退休,另外還有額外的生育、失業和工傷保險保障,所以兩種保險還是有所不同的。


暖心人社


社保哥:你作為一級人力資管理師,出這樣的題目考大家,我的回答只是班門弄斧了,答錯了請君斧正。根據你問退休時哪個養老金高,我估計你說的這個社保是僅指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我是這樣認為:在企業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個人名義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雖繳費年限能一樣,但繳費記入個人賬戶的錢很難一樣。所以,讓在企業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個人名義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兩個人領取分毫的養老金是很難的事情,僅憑參保年限一樣分哪個高哪個低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但是如果兩個人,甲是在職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乙是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只要這兩個人在一個參保統籌區(退休時上年度當地社會職工平均工資一樣),參保繳費年限一樣,記入個人賬戶的金額一樣,性別一樣,退休日期一樣,社保局為他倆退休時確定的按月領取的養老金肯定是一樣的。

我這樣說的理由是:一是從參保繳費上看。

甲在職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在正常情況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是按職工工資的28%繳納的,單位按職工工資的20%繳納記入統籌賬戶,職工按8%繳納,由單位代扣代繳,記入個人賬戶;當你工資低於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時,以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的28%為你繳費,單位按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20%繳費,記入統籌賬戶,職工以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的8%繳費記入個人賬戶,由單位代扣代繳;當你月工資高於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300%時,單位就會以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為繳費基數的20%為你繳費,你以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為繳費基數的8%繳費記入個人賬戶,由單位代扣代繳。

乙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每年繳費是按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的60%--300%的範圍內為繳費基數,按20%的比例由個人繳費。其中的3/5記入統籌賬戶,2/5計入你個人賬戶。為規範參保人繳費,社保局每年公佈繳費檔次和繳費額度供參保人選擇繳費。見我縣社保局2018年繳費通知。

你說這甲乙二人參保繳費15年,且記入個人賬戶的錢一模一樣是多難啊!

二是從退休時如何確定養老金的政策上看。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規定: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人員退休時按月領養老金,是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記入個人賬戶金額、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的。見養老金計算公式:

注:圖中識同工齡應為視同繳費年限。

以上就是我說的甲乙兩個人,甲是在職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乙是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只要這兩個人在一個參保統籌區(退休時上年度當地社會職工平均工資一樣),參保繳費年限一樣,記入個人賬戶的金額一樣,性別一樣,退休日期一樣,社保局為他倆退休時確定的按月領取的養老金肯定是一樣的理由。




我愛我家214230147


【HR雜談】為你深度解析:企業繳納15年社保,繳納的是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而個人繳納15年社保需要區分是繳納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還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因此,下面將為你分別詳細解答:



一、企業繳納15年社保與個人靈活就業人員繳納15年社保

這兩種情況參保的都是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因此養老金的計算公式是完全一樣的。具體來說,只要是同樣的繳費檔次、同樣的繳費15年(起止年限月份)、退休所在地的社平工資完全一樣,養老金是完全一樣的。

正是因為兩者的計算公式完全一樣,所以在辭職後還未找到下一個公司工作的話,完全可以以靈活就業人員的身份進行參保繳費,這樣與之前在公司繳納的社保無縫對接,只要按時繳費,就不用擔心自己的社保因為辭職等因素斷繳。



但是兩者之間也是有一定的區別的,簡單來說:

1、繳費比例及繳費金額不同:

公司繳納養老保險時,個人只承擔個人扣繳的費用8%,比如說大連最低檔繳費基數2882元,個人僅需從工資中扣繳231元,這些費用全部計入個人賬戶;公司承擔16%,繳費461元,這些費用進入社會統籌賬戶。

而靈活就業人員繳費,個人需要承擔比例20%,比如說大連最低檔繳費基數2882元,需要繳費576元,而這繳費的576元當中,也是231元計入個人賬戶。



2、對參保人員戶籍地要求不同

公司繳納社保時,對參保人員的戶籍地沒有任何要求,只要是員工在公司繳納社保,那麼就可以在當地參保;而靈活就業人員參保時,一般都會對參保人員的戶籍地有要求,簡單來說,就是必須在自己的戶籍地才能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保。

【小結】因為這兩者的計算公式完全一樣,所以,只要是繳費檔次、繳費年限(繳費起止年限月份)、退休所在地一樣,那麼養老金是完全一樣的。想要讓自己的養老金高一些,那就需要多繳費、長繳費。



二、企業繳納15年社保與個人城鄉居民繳納15年社保

這兩種情況下,養老金的計算公式是完全不一樣的。而且企業繳納15年社保要比城鄉居民繳納15年社保(即便是最高檔次)要高一些。

但是兩者之間有著很大的區別,簡單來說:

1、繳費頻次不同

公司繳納職工養老保險是按月繳費,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按年繳費。

2、繳費金額不同:

公司繳納社保時,個人與公司共同承擔參保費用,繳費金額高,以大連最低檔繳費基數為例,全年累計繳費近7000元;

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年繳費檔次(以大連為例)有200元、300元、500元、800元、1000元、2000元、3000元,從繳費金額來看,很低,極大多數家庭都毫無壓力。



3、對參保人員戶籍地要求不同

公司繳納社保時,對參保人員的戶籍地沒有任何要求;而城鄉居民參保時,對參保人員的戶籍地有要求。

4、退休金差別很大





【小結】因為這兩者的計算公式完全不一樣,所以,有經濟條件的,可以選擇繳費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如果經濟壓力大的,可以選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到達法定退休年齡時,如果累計不到15年的話,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是可以轉到居民養老保險(不建議),但是反之不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