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稅是價外稅,與企業利潤有啥關係?

王萃強


增值稅雖是價外稅,但卻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利潤,儘管這個影響有時很小。

一、企業的利潤分析

企業的利潤,為企業的銷售收入,扣除企業的成本、稅金及附加、費用(銷售、管理和財務費用)後的金額。

(一)企業的銷售收入

企業的銷售收入,為售價扣除增值稅的金額。其計算公式為如下:

銷售收入=售價/(1+增值稅稅率),售價又叫價稅合計,即增值稅發票上的金額和稅額的合計。

例子(以下均沿用該例):M商品流通企業為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稅率為13%,銷售HW品牌X型號手機,該手機進價為11300元/臺,售價為22600元/臺。該企業2019年度實現銷售手機一臺,銷售價格22600元。

根據上述公式,該筆銷售實現的銷售收入為20000(22600/1.13)元。

(二)企業的成本

企業的成本,為採購價格扣除增值稅的金額(為簡化計算,不考慮運費、再加工等其他包含的成本),即採購價格/(1+增值稅稅率)。

根據上述,該企業的銷售成本為10000(11300/1.13)元。如果該企業採購時沒有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則該筆銷售的成本為11300元。

(三)繳納的增值稅

1、如果該企業採購的手機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

因為進項稅金可以抵扣,該筆銷售應繳納的增值稅為1300元。具體計算如下:

應繳納的增值稅=(22600-11300)/1.13*0.13=22600/1.13*0.13-11300/1.13*0.13=1300元。

2、如果該企業採購的手機未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

此時,進項稅不能抵扣,應納增值稅為2600元。具體計算如下:

應納增值稅=22600/1.13*0.13=2600元。

(四)稅金及附加

附加稅費的繳納以企業實際繳納的增值稅和消費稅(假設不涉及消費稅)為基礎計算的,附加稅費的比例為12.5%(城建7%,不考慮在縣城、工礦區等情況;教育費附加3%;地方教育費附加2%;水利基金0.5%,以山東為例,不考慮按銷售收入為基礎計算的情況)。

1、如果該企業採購的手機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

此時,稅金及附加金額=1300*12.5%=162.5元

2、如果該企業採購的手機未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

此時,稅金及附加金額=2600*12.5%=325元

(五)企業利潤

為簡化計算不考慮費用,此時企業的利潤計算如下:

1、企業採購的手機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時的利潤

企業利潤=收入-成本-稅金及附加=20000-10000-162.5=9837.50元。

2、企業採購的手機未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時的利潤

企業利潤=收入-成本-稅金及附加=20000-11300-325=8375元。

3、增值稅不存在情況下企業的利潤

企業的利潤=收入-成本-稅金及附加=售價-進價-稅金及附加=22600-11300-0=11300元。

二、增值稅與企業利潤的關係結論

通過對企業利潤的簡單分析,增值稅與企業利潤的關係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一)增值稅的存在,直接影響了銷售收入和銷售成本的大小,間接影響了企業利潤。

(二)增值稅進項稅額能否抵扣,直接影響了稅金及附加金額的大小,間接影響了企業利潤。

(三)增值稅稅率的高低,對企業利潤的影響成反向關係。增值稅稅率為0時,企業的利潤最大。

(四)在取得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專用發票時,增值稅對企業的利潤影響最小。

毫無疑問,增值稅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利潤。而這種影響,一般納稅人企業較小規模納稅人企業,特別是與月度銷售低於10萬的小規模納稅人企業比較更為明顯。


東嶺財經


增值稅與企業利潤有關係嗎?

恰好我前幾天剛好也遇到過一個類似的問題,這個問題是這樣問的:

應交增值稅是反應在資產負債表上的,可很多私企老闆認為我交了稅,應該從利潤表上扣除來,應該怎麼跟老闆解釋?

應該怎麼跟老闆解釋,增值稅是負債呢?

增值稅是價外稅,當企業收到一張增值稅專用發票,金額和稅額是分離的。企業銷售商品,為客戶開具發票的時候,也是價稅分離的,其中金額是銷售商品取得的收入,而稅額是代替稅務機關,向消費者或者下游客戶收取的銷項稅。這部分稅款並不屬於公司,所以應交增值稅是負債,但是不是所有的銷項稅都要上交呢?並不是,因為企業在購進的過程中,已經支付了一部分稅款,所以這部分稅款可以從銷售過程產生的稅款中減出來,如果抵扣的金額大,形成留抵,下次抵扣使用,如果抵扣金額小,最終形成應交增值稅,以負債的形式出現在資產負債表上。

既然應交增值稅是負債,是不是真的就跟企業的利潤沒有關係呢?

當然不是,如果真的跟利潤沒有關係,好多企業老闆為啥還要鋌而走險,虛開發票呢?下面來看看增值稅對企業利潤的影響表現在那些方面。

一、以增值稅為計稅基礎的附加稅直接影響利潤的大小

假如某企業自然月內發生如下業務:

購進一批貨物,金額1000元稅額160元,同時將該貨物銷售,銷售額為2000元,稅額320元。

在本例中,應交增值稅=銷項320-進項160=160元。附加稅是以增值稅為計稅基礎的,假如該地區附加稅綜合稅率為11%,那麼附加稅=160*0.11=17.6元。附加稅最終進入利潤表,影響企業利潤的大小。由此可見,當增值稅越大,附加稅就越高,對企業利潤的影響也就越大。

二、購進過程中取得不同稅率的發票,對企業利潤的影響較大。

還是剛才那個例子,假如該企業從某小規模納稅人處取得同等金額的貨物一批,因為小規模不能自己開具專用發票,所以該企業取得了稅率為3%的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來看下不同稅率對企業利潤的影響(不考慮其他因素)。

從上面的圖表來看,好像除了取得低稅率的專票,增值稅會變大,對企業的利潤好像沒什麼影響,但實際支付的價稅合計是不一樣的,稅率為16%的發票支付的總金額是1160,而稅率為3%的專票支付的金額是1030,所以如果合同約定的是價稅合計1160,3%稅率的專票對企業利潤的影響會變得更大。如下圖所示:

可以看出增值稅變大,將會佔用企業更多的現金流,同時附加稅也會變大,增值稅和附加稅會擠壓企業的更大利潤空間,所以簽訂合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是價款還是價稅合計,在小節上不注意,往往吃大虧。

三、壞賬也會影響增值稅,影響利潤

增長稅一般是基於主營業務產生的,主營業務收入產生銷項,主營業務成本產生進項,如果主營業務收入的借方應收賬款全部成為壞賬,那麼應收賬款中包含的銷項稅也將會全部成為企業的損失,影響企業的利潤。

總之,應交增值稅雖然出現在資產負債表上,但對企業的利潤有直接影響比如附加稅,也有間接影響,比如壞賬的可能,以及購進過程中可能會取得不是同等稅率的發票,都會影響到企業的利潤,不過這種影響更隱蔽,不容易被發現而已。


簡淨軒語


哈哈這個問題有點繞,我來和大家嘮叨嘮叨。

很多老闆很苦惱,感覺上增值稅負擔很重,但是會計卻告訴自己增值稅不影響利潤。

結論其實比較簡單:增值稅的確不影響企業的會計利潤,但是他會影響到企業的經濟利益

什麼意思,舉個例子:

現在老王大飯店每年收入100元,成本80元,利潤=100-80=20元

有增值稅,沒增值稅,利潤都是20元。(當然增值稅率高低的確會影響到城建、教育費這些附加稅費,但是由於他們的比例非常低,暫時不考慮)。這個是不用討論的,增值稅絕對不會直接影響淨利潤、毛利潤。

但是顯然企業在繳納收增值稅,那必定是要有經濟利益流出的,這是如何做到的呢?

通過提升企業的負債

同樣是剛剛那個例子,假設老王的銷項稅率是10%(實際上的稅率不是這個數,為了方便計算),進項稅率也是10%。

老王的利潤表沒有變化,但是他多了100X10%-80X10%=2塊的負債

一般的負債都是有借有還,有負債肯定是拿了對方的貨,要不就是收了對方的錢。但是這個負債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老王是沒有收到直接補償的(稅收具有無償性)。

到最後,老王用現金償還了這部分負債,經濟利益也就流出了企業。但整個過程和收入、成本、利潤都沒有關係。

現在國家開始降低增值稅,未來企業負擔一定會有降低。

我想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真是驚歎于于會計準則制定者的智慧。這就是會計的美,讓你流出經濟利益,但是卻在利潤上沒有任何感覺。

關注我,給你帶來更多財經乾貨。

<strong>


財經多知道


不請自來,如有冒犯,敬請原諒。


關於增值稅是價外稅,與企業利潤有啥關係,我們做個情景分析就可以清楚了。

假設一家商貿企業,日常經營業務就是採購商品然後銷售出去,我們假設18年它銷售了1000萬商品,對應的含稅商品成本是700萬,然後還有管理費用佔銷售額的10%,銷售費用佔銷售額的8%,財務費用佔銷售額的1%,暫不考慮印花稅、企業所得稅等,那麼我們可以得出下表:

毛利潤258.62萬,稅前利潤63.24萬,這樣看不出來什麼,我們假設沒有增值稅,結果如下:

此時,在沒有增值稅的情況下,你的毛利潤是300萬,稅前利潤是110萬,與有增值稅的利潤對比,我們可以得出來:

1、毛利潤被應交的增值稅吃掉了,沒交增值稅是300萬毛利潤,交了增值稅變成了258.62,這個差額是41.38萬,剛好是應繳納的增值稅;

2、淨利潤被增值稅和附加稅吃掉了,沒交增值稅和附加稅是110萬,繳納增值稅和附加稅是63.24萬,差額46.76萬,等於41.38(增值稅)+2.9(城建稅)+2.07(教育費及附加)+0.41(水利)。


所以,增值稅確實是價外稅,但也是由你產生的收入對外扣除的,是你經濟利益的流出,顯然會影響到你的利潤。


然後我們再看如今國家降低增值稅為13%,按此測算,其他保持不變,結果是:


1、毛利潤變為265.49萬,較16%增值稅下的258.62萬確實有提升,但僅提升了2.66%

2、淨利潤變為71萬,較16%增值稅下的63.24萬也確實有提升,但12.27%。因為毛利潤與淨利潤不在一個數量級,稅金及附加的槓桿作用放大了淨利潤的提升效果。


我們再來看以稅前銷售收入為基準的稅負情況,

1、16%的稅率下,增值稅稅負為41.38/1000=4.14%,13%的稅率下,增值稅稅負為34.51/1000=3.45%,僅下降0.69%

2、如何看稅率的影響呢?

假設增值稅稅率為x,則:

應交增值稅=稅前收入/(1+x)*x-稅前收入*(1-毛利率)/(1+x)*x=稅前收入*毛利率*x/(1+x)

則增值稅稅負=毛利率*x/(1+x),一國的增值稅稅率一般長期內是固定的,也就是說,如果你的毛利率越大,稅負就越大,這也符合增值稅的初衷,即以商品流轉過程的增值額作為納稅對象。在毛利潤一定的情況下,我們變換一下上面的公式為:

增值稅稅負=1/(1/x+1),因此,當國家降低增值稅稅率時,1/x會變大,也就意味著增值稅稅負的分母變大,增值稅稅負就變小。


如果要分析x的變化對增值稅稅負的變化,這個是一階求導的過程,這個,我好像不太會了,有興趣的可以試試,也可以用敏感分析法分析以下。


綜合以上,降低增值稅稅率確實會降低企業稅負成本,但3%的下降,對企業而言,效果不是很大,對於上述1000萬收入的企業而言,增值稅稅負僅下降了0.69%,但如考慮附加稅的影響,可能會效果好些。


本人學識較淺,如有謬誤,煩請指出,便於共同成長。

謝謝!


和光同塵一小學童


增值稅是價外稅,從純理論角度考量,增值稅與企業利潤沒有直接關係!筆者通過現實工作中,增值稅對中小企業利潤的影響,談幾點看法。




一、增值稅的設置原理

無論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還是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應納稅額是價外稅,是企業負債的概念。

企業等經營主體,在確認收入時,並不包含稅金。因此,不包含稅金的收入確定的企業利潤,與價外增值稅無直接關係。

增值稅作為經營主體的負債,上下游依次轉嫁,是企業間負債互相輪動的過程。與經營主體利潤沒有直接相關的關係!

二、現實

1、稅法中的價與通俗的價

稅法和會計準則對單價和價款的定義,均明確不包含增值稅。因而,經營主體確認收入時,不包含增值稅。例如甲企業應收乙企業11300元,用會計處理分解如下:

一般納稅人

借:應收帳款☞乙企業11300(適用最新增值稅稅率13%)

貸:主營業務收入100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1300

小規模納稅人

借:應收帳款☞乙企業11300(適用最新增值稅稅率3%)

貸:主營業務收入10970.87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329.13

通俗的單價和價款,人們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因增值稅全部或部分由經營主體收付,通常把價款理解為含稅價款。即採購或出售11300元的貨物,價款就是11300元。這就是與相關法規認識上的差異!

2、價外增值稅到底會不會影響企業會計利潤?

1)、平行採購和平行銷售

11300元買進,11300元賣出。採購時,1300元的增值稅(負債),由賣家轉移到本企業,該商品由本企業賣出,1300元的負債(欠國家財政)轉移給下家。同時,企業利潤未受增值稅的影響,毛利潤是0!

現實工作中,這樣平行進出的經濟行為極為罕見!企業以盈利為目的!企業正常經營管理必然發生期間費用,平行進出必須虧損。所以,平行進出不是實際經營常態!

2、合理利潤

企業採購商品後,正常加入合理利潤後,再售賣。例:甲企業向丙企業採購商品A價稅合計10000元,價稅合計11300元賣給乙企業,計算增值稅和利潤(小規模略)

採購時

借:庫存商品☞A8849.56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1150.44(最新稅率13%)

貸:應付帳款☞丙10000

銷售

借:應收帳款☞乙企業11300(適用最新增值稅稅率13%)

貸:主營業務收入100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1300

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8849.56

貸:庫存商品☞A8849.56

增值稅應納稅額=銷-進=1300-1150.44=149.56元

銷售毛利=10000-8849.56=1150.44

3、小結:

現實經營業務關係,在市場充分競爭後,商品、勞務或服務的採購與銷價相對固定,增值稅的稅率(小規模徵收率)和稅負實際擠佔了經營主體的收入,與企業利潤是此消彼長的關係!

兩會期間,中央針對今後的降稅措施(包括增值稅),力度更大,範圍更廣!是廣大經營主體的春天!


順通財稅段賢明


增值稅到底影不影響利潤?先看一下增值稅的背景,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改增”之前的營業稅,都是流轉稅。營業稅和消費稅最後計入“營業稅金及附加”賬戶,屬於利潤表項目。增值稅在會計核算時計入“應繳稅費”科目,屬於負債類科目,不影響利潤表科目,但若是增值稅不影響利潤,那麼真真實實的從賬戶劃出資金用來支付稅款,其結果必然減少了企業現金流的流出,該作何解釋呢?

1、增值稅是以商品(含應稅勞務和應稅服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徵稅對象而徵收的一種流轉稅。實行稅款抵扣制度,稅收負擔由最終消費者承擔,是一種價外稅。

例如,甲企業是一般納稅人,購進一批貨物,購買價款為 117 萬元,進行加工之後銷售給乙企業,銷售價款為234 萬元。銷售價款中包含了增值稅。甲企業實際繳納的增值稅,即銷項稅額一進項稅額=234/(1+17%)×17% - 117(1+17%)×17%=34-17=17。

從例中可看到,甲企業購進貨物的進項稅額為 17萬元,因為增值稅為價外稅,其價款扣除增值稅額後,其成本為117-17=100萬元;甲企業銷售貨物的銷項稅額為 34 萬元,其價款扣除增值稅額後,收入為234-34= 200 萬元。甲企業繳納的 17萬元增值稅並非由甲企業承擔,而是轉嫁給了乙企業,隨同收入一起收取了。甲企業只是負責繳納稅款給國家,對於乙企業也一樣,甲企業的銷項稅額成為乙企業的進項稅額,當乙企業將貨物銷售岀去時,又將增值稅轉嫁給下游企業。

所以在理論上,増值稅最終由處於增值稅鏈條末端的消費者承擔,增值稅不影響企業利潤(在不考慮城建稅、教育費附加的情況下)。

對於這一項業務場景,用會計分錄表示如下,

①購進貨物時

借:原材料 100 萬元

應繳稅費一應交增值稅 17 萬元

貸:銀行存款 117 萬元

②銷售貨物時

借:銀行存款 234 萬元

貸:主營業務收入 200 萬元

應繳稅費一應交增值稅 34 萬元

同時,

借:主營業務成本 100 萬元

貸:庫存商品100 萬元

顯然,增值稅科目並沒有影響到損益類科目,不會影響利潤。當然,如果企業為小規模納稅人,會造成重複徵稅。這裡只考慮一般納稅人的情況。

2、在增值稅抵扣鏈條完整的情況下,增值稅確實是不影響利潤的。很多企業仍然覺得增值稅納稅負擔過重。原因是增值稅雖然不影響利潤但是影響企業現金流,在企業現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的各項稅費”中反映。事實上,這不是銷貨方支付的稅款,購貨方向銷貨方支付了商品價款和增值稅稅款,銷貨方留下價款,上交增值稅價款,說到底對於增值稅而言,銷貨方只是個“中介”。

3、但存在三種例外情況:

(1)—企業取得的進項稅額無法抵扣,包括企業按簡易計稅方法徵稅,未取得符合規定的扣稅憑證和購進貨物勞務之後的增值稅鏈條中斷。進項稅額不能抵扣會增加相關產品成本,影響利潤。

(2)應收賬款發生壞賬損失,企業因銷售貨物或者勞務確認的應收賬款中包括增值稅部分,因壞賬確認的損益中包括了部分增值稅。

(3)視同銷售行為,雖然企業並沒有真正實現收入,但是在稅法上仍然需要繳納增值稅。於是這部分增值稅便會進入相關成本或者費用,從而影響利潤。

總結,增值稅實行購進扣稅法和環環發票抵扣,使購銷單位之間形成相互制約的關係,有利於稅務機關對納稅情況的交叉稽核,防止偷漏稅的發生,可以有效地保證財政收入及時入庫。增值稅後來被各國政府視為最巧妙的"拔鵝毛"式稅收,即使把鵝毛拔光,鵝也不會叫一聲。可以說,增值稅是最有利於財政收入增長的稅種。


會計梵納斯


增值稅作為價外稅與利潤的關係是怎樣的呢?

首先,增值稅雖然是價外稅,但增值稅的多少會影響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的,比如說城建稅,地方教育稅附加,教育費附加,水利建設基金等,都是以增值稅金額的多少來變化的。相應地,這些稅費的變化是會影響利潤的。

其次,雖然增值稅是價外稅,但是在企業有一些不收稅收入,比如免客戶的服務性收費,還有一些集體購買的商品,用於集體福利,個人消費等。這些是需要進行視同銷售的,在做視同銷售時,是會相應的增加對應的人工成本或產品成本的,是會影響利潤的。

另外,對於購進的產品,我們知道當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時,是可以抵扣進項的。但如果未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是因為某些原因,進項稅額不能抵扣。相應的增值稅的進項稅額,就需要計入產品成本中,就會增加購進成本或產品的銷售成本,相應的也會影響利潤。

再者,在銷售產品時,我們知道,需要將銷售產品的收入和增值稅銷項稅額,合併計入應收賬款。當初出現壞賬或某些原因應收賬款無法收回時,這部分銷項稅額就無法進行轉嫁,就相應的計入了資產減值損失。那麼,資產減值損失中包含的這部分的銷項是會影響利潤。

另外,現在固定資產的入賬,其購進成本是不含稅價格。固定資產的折舊是以固定資產成本為基礎的,相應的每年的折舊會降低。那麼相當於公司的成本降低了,實際上也會影響利潤的。

所以呢,綜上所述,增值稅是與利潤密切相關的。雖然增值稅不會直接影響公司利潤,但會間接影響企業利潤。所以在日常經營過程中,儘可能多的選擇增值稅專用發票。特別是採購商品時,儘量取得增值稅專票,以便於進項稅額的抵扣。當然,企業利潤的情況主要還是營業收入情況,稅負的多少也是與營業利潤有關的,所以還是要儘可能多創收。增值稅雖然是價外稅,但還是與利潤息息相關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大家有用。


紫苡依依


簡單回覆一下,從增值稅原理上來講,增值稅是價外稅,一般情況下是不參與企業利潤計算的,可以理解為與企業利潤是兩條平行線。

但是,在某些情況下是會影響企業利潤的,簡要列舉如下:

購進的增值稅

1.如果企業為小規模納稅人,購進的貨物或勞務的增值稅無法用於抵扣銷項,只能作為成本或費用進行列支,相當於增加了成本或費用,自然為減少企業利潤。

2.如果企業為一般納稅人,購進的貨物和勞務用於不能抵扣的項目,和小規模一樣作為成本費用,也會減少企業利潤的。

銷售產生的增值稅

1.在正常銷售並且回款都正常的情況下,增值稅作為價外稅,並且依照流轉稅的特點,已轉嫁給了下游企業,不參與企業利潤計算,不影響企業利潤。

2.銷售後已實現增值稅,但款項未能完全收回,形成了應收賬款,並且經過若干時間後作為壞賬進行處理了,這時候,已繳納過的增值稅銷項稅額就無法轉嫁給下游了,只能作為自己的壞賬進行處理了,無形中增加了自己的費用,因此,會減少企業的利潤。

以上就寫那麼多,如果你還有其它的想法,可以繼續討論。

撰寫:左刀


左刀三爺聊財稅


從增值稅對企業利潤的影響來看兩者的關係。

1、企業銷售收入減少了。如果沒有增值稅,產品賣多少價錢,收入就是多少; 有了增值稅後,企業的收入是用銷售額減去要交增值稅後的金額。比如商品賣了113元商品,應交增值稅是13元,則,企業實際收入是100元。那就預示著利潤會少13元。

2、企業成本費用會減少。因為資產購置及支出成本費用時有增值稅進項稅,這部分進項稅可用於抵扣賣出產品增值稅,這等於降低了成本費用。如你購進商品是80元,增值稅進項是10元,則成本下降10元。

3、實交增值稅後附加稅的二次影響。繳納增值稅會影響附加稅的計算,附加稅直接體現為利潤表的費用,自然會影響到企業的利潤。如前例,賣出商品產生13元增值稅,購進商品有進項稅10元,則應交3元增值稅產生的附加稅,既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0.3元,企業利潤會減少0.3元。

4、如果企業產生壞賬。壞賬中的銷項稅等於是企業認的費用了。

從以上可以看出,增值稅與企業利潤是有關係的。

在產品成夲增值稅進項稅固定情況下,產品銷價提高,產品盈利空間就增大,交增值稅就會多些;當產品銷價產生增值稅與成夲進項稅一致或減少時,就不用交增值稅了,那也預示著企業會虧損。比如:80元購進商品,80元賣出,就不用交增值稅,低於80元賣出就是虧損,降低了企業利潤。

增值稅是價外稅,不懂財務的人很難理解和一下弄清楚。

以上個人所見,歡迎探討!


二月梅竹


題主這個問題確實是很多人認識不清的常見問題。

嚴格意義上來說,增值稅與企業利潤沒有直接關係。

增值稅是一個價外稅,基本原理是上下游每個環節互相抵扣,環環相扣,最終消費者是稅負的實際承擔人,中間任何一個環節的納稅人都沒有付出一毛錢的稅款,因為稅款都是下一個環節的納稅人支付的。


比如一臺手機,不含增值稅的A工廠出廠價是1000元,根據增值稅13%稅率,含增值稅的出廠價格就是1130元。B總經銷商批發來之後,再批發給二級經銷商,不含稅售價1200元,含增值稅的批發價格就是1356元。C零售商批發進來,再零售,最終不含增值稅的零售價是1500元,含增值稅的零售價是1695元。

A工廠收到的價款包括1000元和130元增值稅,都是B總經銷商支付給A工廠的,由A工廠代稅務局收來,併到期申報繳納130元的銷項稅款。

會計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1130元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0元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30元

同樣,B總經銷商收到C零售商支付的價款包括1200元的批發價和相應的增值稅156元;同時因為向A工廠購買手機時,支付了1000元和130元增值稅。這裡,156元是銷售時代收的增值稅,由下游的C零售商支付,稅法上稱為“銷項稅額”,130元是購進時支付給A工廠的增值稅,稅法上稱為“進項稅額”。B總經銷商當期應繳納的增值稅是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156-130=26元。實際上,收到的156元本來要全額交給稅務局,但是因為進貨時支付出去的130元抵扣掉了,實際繳納了26元增值稅。但是這26元也是C零售商掏出來的錢。

會計分錄如下

購進時

借:庫存商品 1000元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30元

貸:銀行存款1130元

批發售出時

借:銀行存款 1356

貸:主營業務收入 1200元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56元

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1000元

貸:庫存商品 1000元

從兩個分錄可以更加直觀的看出來,增值稅是在商品的價外運行的,一進一出,根本不參與損益類科目的核算。企業的利潤=當期的主營業務收入 1200元-主營業務成本1000元=200元。

總結:

對於企業來說,只要增值稅充分抵扣,那就意味著增值稅不會影響企業的利潤。但是,增值稅的確會影響企業的資金流。

同時,如果增值稅沒有充分抵扣,就會造成支付出去的現金轉化為成本,那就造成企業利潤下降。

接上例,假如B總經銷商購進A工廠的手機,未抵扣進項稅額,其他條件不變,那麼會計分錄應當如下

借:庫存商品 1130元

貸:銀行存款1130元

售出時

借:銀行存款 1356

貸:主營業務收入 1200元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56元

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1130元

貸:庫存商品 1130元

這時,企業的利潤=當期的主營業務收入 1200元-主營業務成本1130元=70元。與原先抵扣了130元進項稅額相比較,剛好利潤下降了130元(200元-7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