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傳統中醫師教你學中醫,你願意學中醫嗎?

鮑姑艾火


學中醫很好,能治病救人,但是除了學好理論,更重的是要有臨床實踐經驗,學一個好中醫很難,再努力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也當不了個好中醫。到成了個老中醫有人找治病了,但是老婆和孩子也早困死了。


用戶一觀六路二聽八方


很多初學者都覺得學中醫很難,要從入門到臨證看病就更難了。從患者到名醫,明代江瓘先生的經歷,能給我們不少啟發。本文會介紹研讀醫案的方法、內容和書籍。

對於愛好者,零起點的初學者,無疾始終希望傳遞給大家一個信息:中醫入門,甚至臨證,並非如想象中般難於上青天。關鍵在於兩點:學習的動力是否充足;學習的方法是否得當。下面我們來看一位明代醫生,江瓘。看看這位老先生的經歷,是否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

江瓘,明代安徽人,出身書香門第,少年起即發奮苦讀,希望通過應試改變命運,有所作為。然而身體不濟,積勞成疾,以致嘔吐鮮血數升。

先後求治於十幾位醫生,療效都不理想。於是江瓘轉文而從醫,自取醫書,閉門研讀,悉心體會,最終將醫理融會貫通,不僅自己處方治癒了自己的頑疾,而且為他人治病,也多見奇效,成為皖南一帶聞名遐邇的名醫。


從患者到醫者,從儒生到醫生,如此重大的轉變,江瓘是通過怎樣的方式來實現的呢?

江瓘在《名醫類案》的序言中,對下面這句話推崇備至,“博涉知病,多診識脈,屢用達藥”。意即:只有通過廣泛的學習,才可以步入醫學之門;只有通過大量的實踐,才可以掌握診病的要領;只有通過反覆的應用,才可以體味藥物的性能。而三者之中,首重學習。在學習的內容方面,江瓘又為我們指引了一條捷徑:醫案研讀。


醫案,是醫生診治疾病的記錄。今天醫院裡醫生的記錄,都有統一的格式。甚至我們在網絡上幫朋友解疑釋惑,也需要填寫統一的“問診單”。通過這些資料的記載,我們可以瞭解到患者出現的各種臨床表現,醫生的診斷、處方用藥,以及此後的病情進展。更為重要的是,透過醫案,我們可以看到醫生診治疾病的思路,並從中得到啟迪。


江瓘正是基於這種考慮,廣泛蒐集歷代名醫醫案,上自《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下至當代名醫醫著,無不詳加蒐羅,精心遴選,前後歷時二十年,終於編成不朽鉅著《名醫類案》,也同時成就了自己一代名醫的事業。

江瓘先生從一位中醫的門外漢,最終成為名垂青史的醫學家,仰仗的主要是這兩點:深受疾苦,不學則無以保命全身;廣羅醫案,實學醫便捷門徑。研習醫案,譬如一位尚德長者,循循善誘,引領我們走進中醫大門;手把手的教給我們診病的方法,藥性的差異;並能開闊眼界,啟發思路,精進醫術。


無疾以為,初學中醫的朋友,從醫案入手,從自己的實際問題入手,是最容易培養興趣,步入醫門。那麼學習醫案,是希望從醫案中學習到哪些內容呢?


中醫診斷思路

對中醫生來說,面對患者,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明確診斷。中醫的診斷,又包括辨病和辨證兩個方面內容。一般情況下,中醫辨病過程較為簡單。我們打開一本中醫內科學的目錄就可以發現,大部分中醫病名,其實就是一些常見的症狀名,如:咳嗽、失眠、胃痛、腹瀉、頭痛等等。說明中醫的關注點,始終在於如何解決患者出現各種病痛,而非體內發生的實體病變;旨在治人,而非治病。


辨病之後,中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辨證上。同樣是咳嗽,如何分辨是氣虛引起的,還是痰溼引起的,或者肝鬱引起的?這個辨證的問題,會直接關係到下一步治療思路的確定,以及方藥的選擇,也會直接影響到療效。


有朋友問起,中醫見到氣虛就補氣,陰虛就補陰;有溼就化溼,有火就清火;肺氣虛就補肺氣,肝氣鬱就疏肝氣。這樣的思路,與西醫用脂肪乳改善營養不良,用抗生素對付病菌不是一樣的道理嗎?


真實情況並非如此。中醫所謂的補氣、補陰藥,所用的藥物本身,並不是人體的“氣”或者“陰”。藥物發揮的補益效果,必須藉助於人體,才可能實現。也就是說,藥物的作用只是激發和促進,氣陰最終得以補充,仍是靠人體“自力更生”的努力才實現的。

不過,中醫的各種治療思路,如果始終停留在理解的層面,那這些所謂的思路,就永遠都只是一些“看上去很美”的知識。在接觸真實病例之前,要搭建一條從理解到體驗的橋樑,最好用的工具,莫過於醫案解讀。


處方用藥思路

如果說中醫辨證的過程,需要的是偵探般犀利的目光,法官樣冷靜的頭腦;那麼處方用藥的過程,需要的則是幽境裡靈性的心思,書法中淋漓的揮灑。

歷代醫家、各門各派,都有自己所習用、善用的方藥。如張子和之善用舟車、大黃,李東垣之善用補中、黃芪;今火神之善用四逆、附子。同用一方一藥,理解有異,療效亦可迥然不同。解讀醫案方藥,貴不在牢記某方某藥可治某病,而在從案中體會醫者思路,與用藥妙處。


本文節選自天下無疾著《零起點學中醫》。


中醫人點我名字,頭條最全的中醫經典寶庫合集——杏林之音,您的中醫知音

<strong>


杏林之音


很願意學習中醫,如下原因:

一、學中醫是一大筆經濟財富

首先,學中醫能省錢,是最經濟實惠的一門技術。

就拿看病難看病貴來說,這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學習中醫,瞭解身體,運用中醫治未病的觀點,管理身體,身體健康不生病,自然醫藥費都省了。學習中醫,知道自己身體需要什麼,避免被虛假保健品坑害,又剩下一大筆錢。學習中醫,從容面對慢性病,找對治療方法,調理方法,不吃藥只是時間問題。學了中醫,自己身體好了,父母,孩子身體好了,才能安心忙事業,省錢更賺錢!

其次,學中醫能賺錢,如今中醫行業可以說是中國地位高、收入高的行業之一。中醫館、中醫理療調理館、中醫推拿養生館等中醫特色產業均發展迅猛,抓緊時間學習中醫適宜技術,乘上中醫事業黃金髮展期的財富快車,在健康產業大發展中樹立起自己的健康品牌,勢必能大有所為,前途不可限量!

二、學中醫改變人生

中醫不僅僅只是一種治病救人的技術,它更是文化、是哲學,對生活、人生都有指導作用。

中醫學是一個完整的系統科學體系,通過學習,可以用中醫中所蘊含的生命規律來指導我們的一切行為。除了養生,還可以指導我們如何與社會如何相處,如何治家、治企業、治國,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總之,萬物歸一氣,萬物同一理,一通可以百通。有了中醫思維,人生自然大有不同!

在真正懂得中醫之後,你一定會被它獨特的魅力所折服。學習中醫的好處非常多,此處就不再贅述,可在學習過程中自行體會感受。

 


文森記事


本著中醫治未病、不治已病(膏肓)的原則,平時身體一有不適症狀,喝點草頭湯,從無吊針、吃過西藥。"三高″不佔邊,一切完好,如今年庚六十有四。


祝銘德


說心裡話,真想學!年輕時錯過了機會兒!現在五十了,感覺腦力不允許了!特別後悔!

假如有人願意教,還是想學!只是怕學不好的話,辜負了老師,將羞愧死!


wsy4492


我從14歲就開始採挖中草藥,那時是為謀求學費,長大後就研究其藥理,配伍,歸徑,用途,用量,至今年,我年逾半百了,我十分喜歡中醫,肯定願意再深造,因為,學習的敵人,是自己滿足!中醫高深,學而不厭,學無止境!


我是竟啟


作為一個人,知識在高都要學點醫藥知識,生理衛生知識對自己和家人都有好處,通過這次疫情,我希望全民都要學習生理I生和醫藥知識。


老郭143127249


有傳統中醫師教學中醫。我想,想學的人不會太多。能堅持下來的更少。中醫難學,沒一定的古文功底,沒耐得下寂寞的心,沒對中醫的大愛,沒對病人的大愛,沒一定的天賦,只是單純的逐利,很難堅持下去,很難學成。


太陽雨下1


中醫是我國醫學的寶貴精華,急需後世有人繼承併發揚光大。如果是我,有這方面的興趣,有這麼好的機會,又有時間學習,當然會學!


簞寧


首先表明必須的學,不但要學、還要刻苦的學習,夯實中醫基礎知識,勤於實踐,吃透經典,《傷寒論》、《皇帝內經》《金貴要略》、《神農夲草》等公認的中醫經典,融會貫通,大膽創新,辨證施治,如何能領會經典精神,這還需要自己有漢語(文言文)的基礎知識,不然很難吃透字裡行間的意思。

中國的傳統文化和中國的中醫藥文化是一脈相承的,是我國五千年來的優秀文化遺產,作為華夏子孫有責任,有義務,復興、發揚、光大、中華中醫藥文化遺產。

一個民族要真正走向現代化,必須根植於自己的傳統,自己的文化。

振興中華中醫藥文化任重而道遠。只要我們深深眷戀著這塊廣闊而又肥沃的土地,真誠的擁抱她、呵護她,中醫必將有燦爛美好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