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藝術首先應該讓人看懂,多數人理解不了的藝術毫無價值”這一觀點?

睡杲杲_


藝術首先讓人能看懂這沒錯,但有些藝術你不能一目瞭然且無從理解,也不能說毫無價值,任何一件或者一部藝術作品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具像寫實主義繪畫或者雕塑作品無論怎樣誇張變形,呈現在眼前時憑感官直覺你還是能判斷它是什麼,如果再更多瞭解作品反映的主題及背後故事會更有助於解讀作品。從世界藝術發展史看,在通往象牙之塔的道路上矗立著一座座的里程碑,他們就是由前輩藝術大師與巨匠組成的,如抽象主義繪畫代表康定斯基從早期的熱抽象到後來的冷抽象,如果你不瞭解它的演繹過程便無法讀懂他的作品;立體主義代表畢加索的作品裡,也充滿了點線面的幾何意義上的矛盾與衝突,在一個二分之面的人臉上居然五官齊全的放在那裡,就是這不可思議的形象思維,造就了具有強烈視覺衝擊力的立體派作品;西班牙達利在《記憶的永恆》中,能把鐘錶象軟餅一樣癱軟,表現了超現實主義繪畫的鮮明特徵!所以你看不懂的東西並不是毫無價值可言,藝術門類龎雜,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共生共存!


積木DUO


藝術首先應該讓人看懂,多數人理解不了的藝術毫無價值

之前我們談論過什麼是藝術,藝術就是任何人想要把它表現為藝術的東西,就是人的創作技能,由於每個人的創作技能都存在差異,有高有低,所以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也存在差異,有的讓人賞心悅目,有的讓人一知半解,雲裡霧裡去的,不知道是什麼,


由於人們痕量藝術的標準發生了改變,就如上段所說藝術就是任何人想要把它表現為藝術的東西,所以看得懂或看不懂的,都是藝術,只不過價值不一樣就是了;我們就拿油畫藝術來說吧,抽象派油畫是大多數人都看不懂,也理解不了的,但抽象派也是藝術,


對於抽象派油畫的價值,我們要一分為二的說,比如,20世紀抽象派繪畫大師畢加索的畫作也是大多數人都理解不了,但就是價值連城,而且是在畢加索生前就很值錢,畢加索的“立體主義”抽象藝術受到很多畫家的追捧,這體現了畢加索抽象藝術的價值,

不過,世界上也只有一個畢加索,大多數學畢加索的當代畫家的作品就不受人們的歡迎,自然也就沒有藝術價值了,就像梵高生前的作品,無人問津,沒人願意買,對於梵高自身來說,這樣的作品是毫無藝術價值的(如果有藝術價值,在當時就有人買了),畢加索晚年時曾說過:“立體主義就是一場騙局”,言外之意是多數人理解不了的藝術是毫無價值的。



詩夜城主


“藝術首先應該讓人看懂”這句話不正確,藝術不能以大眾的眼光作為評判標準,藝術本來就是小眾的藝術,但是藝術有沒有價值由誰說的算,我覺得應該是真正懂藝術的人,是大量的懂藝術的人,而不是吃瓜群眾,群眾的眼光高低不一,沒有能力去評判藝術家的作品,但人又不能脫離社會群體,藝術家也不能,否則作品只能孤芳自賞,所以現在很多人搞一些所謂雅俗共賞的東西出來,既讓老百姓看的懂,又不是太俗氣,但是作品就違背了創作的初衷,不是藝術家情感的真實表現。

“多數人理解不了的藝術毫無價值”也是不對的,有沒有價值不是一個人說的算,也不是一個時代說的算,畢加索的畫有幾個人能讀懂?為何稱其為大師,作品很有收藏價值,因為畢加索前半生搞的繪畫是可以被人看懂的,大家對他的畫技已經認可了,後半生搞一些個性的東西,雖然大部分人看不懂,但就是客觀存在著,是畫家自圓其說也好,故弄玄虛也好,這才是真實的藝術,真實的表達,有沒有價值已經不重要了。

為何現在的畫家都不敢去玩一些太高深的東西,因為脫離群眾基礎作品就沒了“市場”,藝術家也要吃飯的。這麼看的話,其實創作者跟觀眾都是在互相逢場作戲啊。給大家講個笑話,我有個朋友,根本毫無藝術細胞,也不懂畫,只是擅長寫東西,現在是國內著名的畫評人,藝術評論家,很多畫家想做推廣自己,還要求他辦事。





大魚油畫


愚以為,真正的藝術既是陽春白雪,又要下里巴人,雅俗共賞,形神兼備,氣韻俱佳,藝境深遠,格調高雅,品位高尚,方可經得住歷史推敲和大浪淘沙,流傳千古,彪炳千秋!








祖顯忠


藝術是人所創造的。

人在自己的生存歷史中不僅創造了藝術,也創造了科學,哲學等很多隻有人類才有的事物。對於高深的科學,絕大多數人也不能理解,但不能說那些就沒有價值;對於不同的哲學思想和神學思想,大多數人也是一知半解,雲裡霧裡,但這些無外乎也都是我們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並對我們認識這個世界,樹立我們的倫理道德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

藝術也是如此。藝術家也有不同的思想層次,他們將這些不同的思想層次揉合在了自己的作品之中,有些思想層次能夠讓大多數人所理解,而有些思想層次大多數人就無法理解。因為藝術雖然也是來源於生活,但很多又不是生活的簡單再現,而是一種變化的再現,是一種凝鍊,凝鍊到一定層度時也會出現更加抽象的表達。

但我們不必去在意這些。正如我們不必去刻意瞭解原子世界和量子世界的區別,不必去了解在哲學世界的費爾巴哈到底和康德都有哪些不同一樣。我們不必非要鑽進那些看不懂的藝術的牛角尖裡,而只欣賞那些看得懂的藝術,並在其中得到美好的薰陶就好了。





西海拾翠


我個人基本同意這種觀點。藝術是有深淺的,這一點勿庸置疑,人們常用“道行”來形容藝術的學養程度,比如,很多人看不懂畢加索的畫,看不懂何紹基的字。

要搞清題義的真偽,我想還是應該回歸到藝術從哪裡來,藝術究竟是為誰而藝術的問題。一切的藝術都源自生活源自大眾,藝術歸根結締還是要為大眾服務,其價值的評判衡量也應當取自大眾

藝術不是科學,科學研究揭示的是自然現象、自然規律,因此最高端的科學只掌握在最頂級的科學家手中,普遍大眾看不懂、不理解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藝術不是這回事,藝術的本質是歷史社會性,它的受眾是主觀的人,而非自然現象和規律。因此,藝術存在的最大價值就是力求使最廣大的民眾受到感染、得到陶冶或者享受,它的本質是一種美妙。從這個層面來講,雅俗共賞才是一切藝術應當追求的最高標準。

藝術包羅萬象,正因其鮮明的社會性,使其具有歷史與時代的雙重價值。比如範曾的畫,市場裡一幅可值百萬金,這是時代價值,跳出這個時代價值,它還具有歷史價值,亦即藝術價值,能流傳多久、會讓多少人從中得到美的享受、它究竟帶給世人多少藝術的能量,這才是真正的藝術價值。所以,博物館裡高掛著的,古玩市場壓箱底動輒標價億萬的藝術品,只是他在這個時代的市場價值,並非歷史與藝術價值本身。

藝術通過感觀與思維讓人獲得美感與享受,能使更多的人懂它、愛它、珍惜它,這本身就是作者的藝術高明之處。

就像寫詩詞一樣,最高端的詩詞經典並非以生僻孤高為貴,恰恰是以平字取奇、常字見險,往往都是通俗易懂膾炙人口的樸素之作。至於畢加索高不高,何紹基高不高,王冬齡強不強,沃興華牛不牛,不是今天的藝術評論家說了算,遲早還是要交由歷史交由大眾來評判。

抱庸淺談。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


抱庸詩書


我學的藝術是跟雕刻方面有關的,可以把山山水水,花鳥走獸都放到作品上面




包剛的生活那些事


本人很不贊同這樣的觀點,首先藝術家的創作是 很自我的一件事情,不會有哪個藝術家在創作的時候腦子裡想的是怎麼才能讓所有人都看懂我的畫。他只管他的作品是否合乎美學上的規律,怎麼樣運用畫面的色彩、線條、構圖來完美的表現內容即主題。至於畫好之後會有多少人會“看得懂”那恐怕不是藝術家所能掌握得了的。

美學家蔣勳將一件藝術作品比作是一朵花,它是自然生長出來的,從沒有想過它要給誰欣賞,它有自己的追求,恐怕只有植物學家才能更接近的理解花的追求了吧。你不能要求花長成你喜歡的樣子,花也不會考慮你們想我開成什麼樣子的。世上花有千萬種你自去欣賞你喜歡的就好,此花不入你眼自有彼花。欣賞藝術何嘗不是這樣的道理呢?

另外藝術家是藝術史創造者,藝術家擔負著引領文化潮流前進的責任,也許這種責任並不是自覺的但一定是起到了這樣的作用。如不然我們所見到的作品豈不是都停留在中古時期?隨著時代變遷社會、文化風尚發生變化,都會誕生“筆墨當隨時代”的藝術家。而大眾的欣賞能力卻往往滯後,就導致了所謂的“看不懂”的批評。這種事情藝術史上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就拿梵高來說吧,現在的人就很能接受他的畫,而當年他可是連一幅畫都賣不掉。人們嘲笑他說他是個怪人可是他卻是啟發表現主義藝術的重要畫家。大師塞尚的作品今天也會有人說看不懂,而西方近代藝術卻繞不開他。

塞尚作品

夏加爾是俄國人他當時在蘇聯就很不受歡迎,就說他的畫不能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他只好又跑回去歐洲了,但人家的的作品卻是立體主義裡面很精彩獨特的哦,現在的俄國人會驕傲的說我們的夏加爾的。

夏加爾作品

很多人看不懂畢加索、還有野獸派,請問你們受得了你們的鮮豔的服裝不?現代人穿著大紅大緑大面積純色的服裝一點都不覺得不自在,有麼有想過是誰讓你們變成這樣的?當年人們看到“野獸派”鮮豔單純的顏色時候就大呼小叫這是什麼玩意兒!而今天的人們看見‘野獸派’的作品依然說看不懂,卻穿著受他們作品影響的服裝、用著現代藝術影響的工業產品。

馬蒂斯作品(野獸派)

最後用我國畫家吳冠中的話來結尾:“你們要是看不懂我的畫,那請你回去提高一下自己吧”。

有說的不對的地方歡迎批評指正。

注:(引用名人的話並非原話)


悟空絕對是裝傻


藝術是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一種形式,它能給人們帶來一種視覺是美,讓人回味,讓人感動,讓人陶醉……

讓大家都能看懂那只是大眾藝術藝術歸屬的一部分但很多具有創作性的藝術作品在一開始是不被認同甚至被排斥比如透納的水彩光影作品富有情感但是卻在沙龍會上被排斥被嘲笑比如埃貢.席勒的人體表現主義作品扭曲的人體線條強烈的觀感但當時時代甚至被攻擊等等這些大師們在他們的時代裡創造了他們的藝術卻不被大眾認可但是絲毫不影響他們作品的偉大前瞻性而這樣的偉大藝術家被誤讀的例子實在太多了眾所周知的梵高在當時根本不被理解但作品就是偉大所以說不被理解的藝術毫無價值簡直是謬論誤導大眾藝術必須要有獨創性個性前瞻性沒有個性的作品只能是手工藝品而已!





強強畫牆


對於這個觀點我不敢苟同。藝術來源於生活,這是沒問題的,作為書法來說肯定是寫字,但是寫字不一定是書法。寫字是最基礎的,具有實用性,大多數人都看得懂,如楷書、行書、隸書等;而書法是在漢字組成的基礎上,具有了一定的藝術性,如草書、篆書,從字形、結構、筆法、墨法、線條等方面有了很大變化,脫離了實用性,上升到藝術高度,一般沒有書法功底的人難以辯識,但不能說沒有藝術價值。張旭光先生講,隨著社會的發展,草書和篆書已經成為純藝術,不再具有實用性。縱觀歷史上留存於世有大量草書珍品,是當代書法人孜孜以求,難以攀登的藝術高峰,在世界上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其藝術價值難以估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