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結婚而結婚的家庭,後來都怎樣了?過得幸福嗎?

瑤鄉肖大姐


婚姻是需要男女雙方共同經營,雙方家庭共同協調的。為了結婚而結婚的家庭,不一定不幸福,只是幸福的概率會少一些。經過長期戀愛而結婚的家庭,不一定幸福,只是不幸福的概率會少一些。

2003年7月大學畢業後,我和一大學同學一起到上海找工作。他的工作中要和許多的年輕小姑娘不停打交道。或許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吧,2003年12月份一小姑娘(現在是他媳婦)醫院檢查出已懷孕。他當時問我:“自己還沒養好自己,又要養老婆養孩子,我該怎麼辦?”我當時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不是你要搬家就是我要搬家了,結果都是我的房租要漲啦!”哈哈哈😃😃😃!當時我倆是合租的一個房間。

他父母對女方不滿意的,因為女方沒有讀過大學。女方父母對男方也是不滿意的,認為唯一的女兒嫁的太遠啦!看在肚子裡孩子的份上,春節期間結婚啦!

女兒出生後,誰撫養是個很大的問題,雙方家庭條件都不好。男方媽媽說:“如果你們都放心,孩子我來帶,錢我們自己出,你們在外面賺錢自己花。”

3年後,安全措施沒做好,兒子又出生啦!兒子誰來帶呢?女方媽媽說:“大的奶奶帶的,小的我來帶,錢的事情不要你們操心。”

現在他女兒讀高中了,兒子讀初中啦!他們夫妻共同經營一家公司,夫妻倆、孩子、雙方父母都住在一起(上海自己購買的獨棟別墅)。兒女雙全,喜樂融融,幸福得“一塌糊塗”,他這樣的家庭讓很多很多人都非常羨慕的。

想要怎樣的婚姻?取決於如何去經營它,如何去維護它,如何去愛護它!幸福美滿的婚姻,誰都向往,但又有多少人全心全意去付出努力爭取過呢?



悅華容


為了結婚而結婚的家庭,多數人是在多重壓力下閃婚的。閃婚的弊端很大:接觸時間短,只看表面,缺乏一定時間的磨合和了解,婚後容易產生夫妻矛盾和婚姻危機。我有個朋友就是這樣的:他和老婆相識於網絡,相識兩週,見面不到5次就登記結婚了。婚後不久發現彼此性格脾氣不合經常吵架,後來老婆懷孕生子後兩人乾脆連性生活都沒有了。對於朋友來說,日子過得非常壓抑和難受。但我的朋友考慮到孩子的成長和快樂,沒有草率的選擇離婚,時間久了也不再和老婆吵架了——覺得經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吵架沒有意思。朋友之所以沒有選擇離婚,除了對孩子深深的愛和責任之外,還有對老婆人品的認可:他的老婆是客家人,比他小12歲。老婆很會持家過日子,平時把家裡打理的有條不紊,乾乾淨淨;老婆還很孝順老人。夫妻之間除了沒有性生活之外,為了孩子和老人,生活上衣食無憂,表面上過得還是比較平靜和穩定。就這樣,我的朋友默默無聞地過著無性的婚姻生活。時間長了、年齡大了他也想開了:婚姻畢竟是自己選擇的,既然選擇了老婆和有了孩子就要對孩子和家庭負責;平時,除了工作和家務之外,業餘時間怎麼開心就怎麼過。我的朋友是一個有責任心、有事業心的人,無性婚姻對他來說是一種過不去的坎和一道不忍心逾越的鴻溝,所以,他只能順其自然,逆來順受。他認為這是他的命,這也是他的人生——他時常在壓抑和無奈中度過——他認了……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如果遇到這樣一種婚姻和為了結婚而結婚,過得幸福不幸福,只有靠自己去經營,靠自己去承擔。





悠悠網事


我一直覺得我前妻就是為了結婚而結婚。

他對他前男友特別好,給她帶飯,各種電話關懷,但是他前男友因為家庭緣故一時半會不能結婚,而她著急結婚,因此感情告吹。後來遇見了我,我以為她對她前男友什麼樣,就會對我什麼樣,顯然我錯了。

6年的婚姻,讓我明白了不愛就是不愛,沒有愛情為基礎就像一盤美食沒有放鹽一個道理。我以為沒有感情就算了,慢慢培養,但我又錯了,她精神出軌、跟同事曖昧、身體出軌,對我包括對我們的孩子都不聞不問,這一切都源於她不愛我。所以現在我堅信,結婚,一定要跟一個愛自己的人在一起。


盤古追劇


我想這個問題自己很有發言權,因為我是過來人啊,結婚三年了,娃也三歲了,從認識我老婆到生娃到結婚,也就用了一年的時間…而且中間大概有半年時間是異地的…一幫朋友都說我彎道超車哈哈…從不鹹不淡的聯繫,到約會,再到要不要孩子的爭吵,再到生活瑣碎的爭吵,到一紙離婚協議,再到互相理解,互相幫助,再到現在自己滿心感激和有著為家庭,為她和我的小公主而努力奮鬥的理想…中間沒有九九八十一難也得有七七四十九的劫數了吧…就現在的結果來說我是滿足而幸福的(現在娃就在我邊上睡覺,能有什麼比這更值得?),就過程來說是折磨人的…(就這我能跟你聊三天三夜都不帶停的,前提是得有酒啊)說了這麼多我想應該嚇到大家了吧…總結下:我現在過得很好也很幸福,以後未知,應該會更好吧…(給你個小插曲:爭吵時她:“你給我滾” 我:"滾就滾"她:"滾出去就別回來了"我:"我還回來?我回來我就是你孫子" 我到村口默默的抽了跟煙…逛了波夜市,帶著碗瘦肉丸就回去叫奶奶了…)僅供參考



小歡芮


為了結婚而結婚的家庭,感覺還是挺不錯的,很正常的家庭生活,很平凡的夫妻關係。

一朋友,當時就是為了結婚而結婚,一是其年齡有點大,快三十了;二是他父親身體不好,想著在父親活著時讓他看到孫子出生。於是就和相親對象匆忙結婚了,從介紹到結婚也就半年左右時間。他父親並沒有看到孫子出生就去世了。

現在他們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五年級了,夫妻倆關係還不錯,雖然也有生氣、爭吵,但很快就會和好。朋友說他很慶幸當初的決定,結婚雖然有些倉促,但結果很好。

他的妻子是醫生,當初之所以同意和他結婚,也是因為年齡大了,被家裡人叨叨煩了。正好有人介紹他們認識,她對朋友感覺還不錯,於是就他了。再於是,他們就結婚了。

剛開始,他們之間的相處並不融洽,畢竟彼此都不太瞭解,衝突在所難免。好在他們都很理智,冷靜下來之後,把話說開,矛盾也就解決了。慢慢地,他們找到屬於他們的相處模式,跟千千萬萬的尋常夫妻一樣,過著平平淡淡、簡簡單單的幸福生活。

為了結婚而結婚,最終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麼好的運氣。結婚是大事,還是謹慎對待比較好。


如月微光


為了結婚而結婚的家庭,後來都怎麼樣了,過的幸福嗎?

在這裡不知是題主在提問中說到“後來都怎麼樣了"這句話的含義,是特指離婚了嗎,還是說現今的家庭生活狀態?

首先說以離婚為結局吧,如果兩個人的婚姻走到終點,如論起來原因肯定複雜,當然為了結婚而結婚的肯定也有之,但那些為了愛情而結婚的就沒有嗎?肯定有,會有更多。愛情是愛情,婚姻是婚姻,把愛情過成婚姻的不多,而把婚姻過成愛情卻有不少,所以婚姻的結局如何與自己當初對擇偶的選擇方式而言不是最重要的。

在我們歷史中佔據絕大多數時間內都是指定婚姻,關於這種的婚姻方式雖有封建糟粕之嫌,但是其也有優質內涵的地方,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精髓就是門當戶對,不可否認的是這種婚姻理念對婚後的生活起到積極穩定的作用,特別是我們的父輩及祖輩,他們中的絕大部分都是為了結婚而結婚的指定婚姻,可留給我們的印象都是相濡相沫的過了一生。

當今我們的社會進步了,婚姻觀也變的豐富立體起來,有嫁給愛情的,有選擇嫁給利益的,也有相當一部分大齡青年如題主所言為了結婚而結婚的,可不管怎樣都是步入了婚姻殿堂,全新的生活方式也考驗著每一個進入圍城的人,題主問婚後幸福嗎?怎麼說呢,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標準不同,答案也不盡相同,一句話冷暖自知吧。

不論以前的媒妁之言,還是如今的自由戀愛,亦或是為了結婚而結婚,凡是夫妻關係穩定的都是遵守著婚內的一些準則,那就是對婚姻的忠貞和擔當,只有我們都遵守了並願意為婚姻付出一切,這才會有幸福的基礎,否則一切都是虛談。

婚後的幸福是什麼?當夫妻二人都為家庭更加美好而奮鬥時,當遇到矛盾都相互退讓和妥協時,當身體不舒服而伴侶噓寒問暖時,哪怕冷戰過後在面對某個時刻相對大笑時,這就是幸福!





大風之雲中飛揚


結婚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家人的事,為了結婚而結婚就註定不會幸福的說法太過絕對了,因為凡事都有例外。

她那一年27年了,沒讀過什麼書,在農村已經成為一個老姑娘了,於是就遭到了瘋狂的中國式催婚。中國式催婚很簡單,無非就是七大姨八大姑的介紹,村裡前後左右的婦女說媒。

那幾年的每年春節回家,她都會被所有的親戚問有沒有男朋友啊,打算什麼時候結婚啊,你也老大不小了之類的,她只能硬著頭皮巧妙地避開這個話題。她的父母也催她,因為村裡的閒話是非多。

她不是沒去相過親,而是相中的要麼不靠譜,要麼合不來。後來為了快點結婚,她聽從父母的安排直接就留在了老家,一邊工作一邊相親。

28歲的年初,她的姑姑又給她介紹了一個對象,她去了。可能男女雙方都覺得對方不錯,於是便留了聯繫方式。至於後來他們是什麼時候開始拍拖的,外人也就不清楚了。

大概5月份的時候,朋友問她現在是什麼情況,她說男方什麼都好就是一直都沒有提過結婚的事,還說如果下半年男方還是不提結婚的事的話,那她就要跟他分手,因為她今年必須把結婚的事定下來了。

朋友又問她,這麼急著結婚不怕以後不幸福嗎,她說她不想再受催婚的煎熬,更不想父母為了她的人生大事愁白了頭。

到了12月份,他們結婚的日子慢慢提上了日程。雖然她給自己精心設計了婚紗,還把婚紗照發到了萬年不動的朋友圈,但結婚的喜悅並沒有洋溢在她的臉上。對她來說,結婚就是完成人生的一個任務,做到了她就解脫一半了。

雖然說從交往到結婚只有不到一年的時間,但為了結婚而結婚的生活,她竟然過得出人意料的好。

男方對她無微不至,男方的家人對她也是超好,完全沒有看不起她的樣子。男方家是在縣裡,有房子也有門面,是做生意的,屬於有房有車的那種。

男方是一個不算很高的人,長得有點兒胖顯得憨憨的。跟她的朋友聚餐,他都會給她們做飯,再買各種水果,而他去和兄弟喝酒什麼之類的也都會帶上她。平時他照顧他的生意,她就去上她的班,回家了就好好經營自己的小家。她會孝順公婆,也會對他溫柔以待。

結婚不到半年,和許久未見面的朋友見面,朋友打趣她面色紅潤是不是有了,她一臉嬌羞地說不是,是被老公養胖了。這把無名的狗糧也是撒得滿滿的。

再過一年,她30歲,生下了第一個孩子。在她懷孕的時候她老公就把房子過戶到了她名下,因為生下的頭胎是兒子,她的公婆更是高興得把一個鬧市地區的鋪面也轉給了她。別說,真的有種母憑子貴的感覺,但人家這樣的好運氣我們都羨慕不來的。

忽然明白為什麼古代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親前雙方可能素未謀面的婚姻都可以長久,因為婚後的他們能相知相守,也能相敬如賓,更能相濡以沫。

有人曾這樣評判為了結婚而結婚的婚姻,說這樣的婚姻會讓一個人失去自我,也會讓生活失去希望,不會有什麼開心可言,有的只是千篇一律的無奈和養家餬口的壓力。此類的說法也無可厚非,因為婚姻這東西不到最後誰都無法確定。

關於婚姻能不能長久、會不會幸福,始終都沒有一個很明確的說法,因為有跑過愛情長跑的倒在了婚姻的半路,也有三個月閃婚的卻真正做到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為了結婚而結婚到底會不會幸福,我覺得還是要看兩個人的心態,而且不能盲目。找一個能和自己互補、生活習慣與三觀都相近的人在一起組建一個家庭,未必不幸福。


舞妹娘視頻


為了結婚而結婚的家庭,大多數不會幸福的,因為彼此都沒有太深的感情,都不夠了解對方的一切。

楊瀾說:“婚姻最堅韌的紐帶不是孩子,也不是金錢,而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長”。在這裡共同成長就是人們說的門當戶對,門當戶對指的不是貧富差距,而是兩個人受教育程度和思維方式是否一致,這關係到婚姻的幸福。

舉個例子說吧,鄰居小靜是一個三十幾歲的女人,她面容姣好,衣著得體,每天都把自己打扮的清爽靚麗,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憑著媒妁之言閃婚嫁給了一個不善言辭的丈夫,開始她單純的想和他好好過日子,時間長了她才發現她的想法錯了,丈夫和自己不同步,在各種問題上各抒己見,甚至用情緒對抗,日子碎了一地雞毛平淡無味,她試圖改變自己,她練習包容,練習理解和體諒,用盡渾身解數十八般武藝去改變丈夫,最後才發現一切都是徒勞,此時,她才豁然明白,若想改變一個和自己不是一個頻道上的人,那真是難於上青天,這和愛不愛沒關係,而是於他生活軌跡和習慣有關係。

所以說,結婚不只是選一個人,而是選他(她)的成長軌跡和習慣,一個人的習慣就是他(她)潛意識中一生的習慣,從小形成的習慣都是一生中難以改變的,不同的成長環境,和不同的思維不同的生活習慣,必然會有很多的細節問題產生矛盾,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往往最消耗婚姻的耐受力,選一個結婚對像,要把欣賞的目光延伸到他(她)的來路,也就是家庭背景,和一個人結婚,不只是選婚姻,也是選對方的生活軌跡,還有他(她)一生的習慣。選對了幸福一輩子,反之會懊悔一輩子,所以說結婚前,還是彼此多多瞭解吧。為了結婚而結婚的做法不可取。



七玥麥穗


為了結婚而結婚,慣性思維會讓我們首先想到這背後彷彿是一種“無奈”的情感,就類似於在愛情和麵包中,明明很想選擇愛情,但是迫於各種原因只能考慮麵包。

但換個角度來看的話,其實這並非不是一個好的選擇,為了結婚而結婚,因為我感覺對方適合結婚,能夠滿足自己對未來的需求,能夠更客觀地去看待這個人,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感性決策中的衝動性,如果在之後的婚姻中,我們可以互相尊重理解和體諒,發現對方的優點,慢慢產生一種穩定的如家人一般的情感,這種感情比愛情更可靠和穩固,婚姻需要維持,愛情會隨著時間慢慢淡去,但是這種情感相反,而是隨著時間慢慢積累,也正是一段好的婚姻需要的潤滑劑,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樣的結合也可以帶來好的結果[笑]


心理老師跟你一起成長


作為一名沒有結婚的單身狗不是很懂評論區的各種回答,什麼叫為了結婚而結婚?是到了結婚的年齡碰到一個同樣年齡沒有結婚的人兩個人搭夥過日子嗎?今天碰到明天就結婚都不瞭解一下的嗎?都說感情是可以慢慢培養的,兩個人看對眼有好感選擇了結婚為什麼就不能過得幸福呢?幸福是自己說的,並不是去和別人攀比,每個人都不一樣,和別人對比只會越比越難受,你有付出才會得到對方的回報。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平凡人,只要家人平平安安,老年能安享天倫之樂不就算是幸福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