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安徽无为:防控疫情,志愿者的“温暖”力量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无为市充分发挥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作用,应对防控需要,组建了多支多元化的志愿者队伍,党员干部、民兵、退休老党员、退役军人、在校大学生、普通群众…….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们的红马甲、红袖章、红帽子一时间成为了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他们积极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为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注入了“温暖”的力量。

【人物】安徽无为:防控疫情,志愿者的“温暖”力量

响应政府号召、冲锋必须在前

“关键时刻,我们这支队伍就要拉的出、用的上、打的赢”。这是福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抗击疫情组建的一支民兵志愿者队伍。在福渡街道、居住小区、超市等重点场所,处处可见佩戴“疫情防控员”袖章的民兵志愿者们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发挥着战斗员的先锋表率作用。他们逐个盘查外来人员车辆,问来由、测体温、做记录一丝不苟,并耐心地向群众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引导村民佩戴口罩出行,不串门、不聚餐。民兵志愿者们以身作责,阻断病毒“入侵”当仁不让,用行动践行着使命与担当!

我是大学生呀,关键时刻我得上

来自洪巷镇湖陇社区的“95后”李光宇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一名在读党员研究生。这位眉清目秀的男生是第一个主动请战加入该社区防疫志愿者队伍的大学生。假期中,他深知因为疫情的来袭,家乡的村庄被按下了“暂停键”。“我申请加入本社区的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服从安排,随时待命。”带上“红袖章”的他,工作起来十分的认真。卡点劝返车辆、劝导村民居家不串门、充当“小喇叭”宣传员……每天上午八点到下午五点,长达9个小时的工作时长,他却从未叫苦、叫累。“首先我是大学生啊,再来我的父亲是一名始终奋斗在一线的老党员,我也刚刚预备党员转正不久,更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关键时刻我得上!”当村民问他为什么参加志愿者时,他如是说。

“疫战”在急,轻伤不下“火线”

在无城镇黄汰村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有这样一位志愿者,他叫汪勇,是本村小有名气的企业家,多年来,一直热衷公益事业,为家乡建设出钱出力。1月23日,他在为黄汰村疫情值守卡点安装照明设备时不慎摔伤,导致左手骨折,成为了“伤员”。黄汰村共设立6处关卡,每处卡点都需要有固定值守人员,把关、劝导、登记、宣传大量工作需要做。汪勇知道村上人手不够,多次向村部请求争当志愿者。考虑到他每天需要换药、消炎,村党支部书记夏秀玲婉拒了他的请求,可是汪勇却怎么也闲不住,打着石膏毅然来到卡点值守,尽心尽责,一干就是一整天,对每个进出村的人、车辆都非常认真的检查、宣传……。他还并多次关切询问村物资是否紧缺,利用自己的渠道为村上筹集口罩等急缺物资。“我是村民,更是党员,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有信心一定能打赢这场战争。”汪勇坚定的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