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裡“憶”花燈(圖)


元宵節裡“憶”花燈(圖)

元宵節又叫“上元節”。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因此元宵節也被稱為燈節,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元宵節裡“憶”花燈(圖)

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當然,在有些地方還有提燈籠遊行的盛況,據說這一習俗最早由粟特人傳入中原,至今也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明朝朱元璋建都南京後,提倡燈節這一盛事,並將京師南京的每年元宵節張燈時間延長至十夜,使之成為中國歷史上時間最長的燈節。秦淮燈會在這一時期進入到發展高潮,朱元璋每年都花費眾多人力、物力、財力,製作相當數量的彩燈,以吸引民眾參加規模宏大的元宵燈會。

元宵節裡“憶”花燈(圖)

另外,有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有些地方節慶時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元宵節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元宵節裡“憶”花燈(圖)

今天是庚子年的元宵節,本來各地也可以張燈結綵,熱熱鬧鬧的過一個祥和的元宵節日,但新型冠狀的病毒瘋狂肆虐,已使中國大地飽受摧殘。根據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2月7日24時,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已確診病例達到34546例,其中已死亡722例。為了抗擊病毒,中國各地的人們的假期也延長了,商業活動全部停止,企業損失不可數計。大家都待在家中,配合國家抗擊此次嚴重的病毒災難。

在全體中國人民共同抗擊病毒的大環境與大背景下,今年全國各地的所有花燈集會與節日慶典活動全部取消了。

今年待在家中,雖然不能象往年一樣逛街賞燈了,但是將往年來的花燈圖片拿出來,觀看一下,展示一下。與這元宵節日應和,雖有苦中作樂的嫌疑,但至少也會為這單調與乏味的生活增添一絲情趣與快樂,讓我們內心不忘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更增強我們抗擊病毒的決心與信心。

元宵節裡“憶”花燈(圖)


元宵節裡“憶”花燈(圖)


元宵節裡“憶”花燈(圖)


元宵節裡“憶”花燈(圖)


元宵節裡“憶”花燈(圖)


元宵節裡“憶”花燈(圖)


元宵節裡“憶”花燈(圖)


元宵節裡“憶”花燈(圖)


元宵節裡“憶”花燈(圖)


元宵節裡“憶”花燈(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