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地遊戲也能搞電競?《模擬農場》11年的始終如一

古人云:“民以食為天”,糧食乃任何生命維持生存的必需品,吃飯乃所有生物自降生起就擁有的生理本能,無論身體多勞累事務多繁忙也絕不會忘記吃飯,或許對於某些人來說,唯有在享受美食的片刻才是一天當中雖幸福的時光。

我們越是意識到食物的重要性,越是對生產糧食的農業工作者們心存感激,若是沒有他們的付出,則就不會有全人類的溫飽,而相對的,由於“吃”是生存所需,因此“如何獲得吃的”自然也就成了在此基礎之上刻在人們DNA裡的求生本能,尤其是對於中國人來說,“種地”絕對可以說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天賦習性,或許起初自己感覺不到,倘若能被髮掘出來,則務必會一發不可收拾。

種地遊戲也能搞電競?《模擬農場》11年的始終如一

正是由於人類有這種本能的存在,從而證明了為什麼那些包含“種地”內容的遊戲會這般受歡迎,且一旦上手便會沉迷其中無法自拔,舉一個典型的例子:《我的世界》當中雖然包含農業系統,卻只佔到本體的一小部分,但卻是每一個玩家在遊戲中都不會錯過的內容,更有甚者會對於種地畜牧感到上癮,開和平模式生生將遊戲玩成“種地模擬器”。如今農業內容已是大多數休閒遊戲與生存遊戲中必不可少的存在,但這些遊戲中的務農形式大多比較原始,時代變了,也是時候嘗試一下“現代化農業”的感覺了,而《模擬農場》絕對是諸多作品當中最能滿足人們的作品。

種地遊戲也能搞電競?《模擬農場》11年的始終如一

現代化務農

相信許多玩家在童年時期都玩過GBA平臺上的《牧場物語:礦石鎮的夥伴》這部作品,這部作品在許多玩家的心目中其地位絲毫不亞於同時期的《精靈寶可夢》與《馬力歐賽車》,比起PC平臺上的那些一造造一樓、一管管一城的模擬經營類遊戲,相信還是這種能夠自己實際一步一個腳印的小規模模擬經營類遊戲更加討喜,更何況種地本身足夠有趣,而玩遊戲也並不像真正的種地那樣需要流汗出力。就像上文中所說的那樣,在許多以務農為主題或者包含農業元素的遊戲當中,務農的形式都較為傳統原始,需要自己扛著鋤頭下地一道一道挖,忙裡忙外大半天或許只能墾好一小片地。畢竟自打電子遊戲開始流行的時候現代化的大型農機就已經正式投入使用了,時代不同了,裝備自然也是要跟上,但是市面上卻並沒有哪一個廠商有這樣的意願。

種地遊戲也能搞電競?《模擬農場》11年的始終如一

《牧場物語》雖然畫面單調,但遊戲內容卻異常充實

將現實當中的農機和現代化的務農流程搬進遊戲,一來需要大量的時間去對農機進行建模設計,二來現代化農業的流程遠比自己下地親力親為要複雜得多,不同的步驟需要不同的工具,而同一類工具的工具又要有不同的款式和效果,這無疑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與成本,但正是由於看中了市場在這方面的空缺,才給了獨立遊戲公司Giants Software(簡稱GS)付諸行動的機會。《模擬農場》初代誕生於2008年,是GS的第一款遊戲作品,雖然達到了他們所設想的“駕駛農機進行現代化農業”的目標,但是遊戲的畫面表現卻異常糟糕,完全不像一款2008年的遊戲,為此遊戲的媒體評分異常之低,但是本作在遊戲性上卻有著煥然一新的表現,吸引了許多對於現代農業感興趣的玩家購買,使得本作即便評分不高但也在歐洲獲得了15萬套的銷量。

種地遊戲也能搞電競?《模擬農場》11年的始終如一

初代《模擬農場》僅獲得了一家農機品牌的授權(封面中心這臺)

本能

GS的兩位創始人Geiger和克里斯蒂安·安曼都是瑞士人,並且從小都在鄉下長大,對於現代化的農場非常熟悉,而之所以初代作品的畫面表現非常糟糕,一方面是公司加上兩位創始人也僅有四人工作,並且當時的他們並沒有太多的資金去購買現實農機品牌的授權,因此他們只能照著照片做出一臺臺冒犯不到其他農機廠商的機型,這跟R星的《GTA》是一個路子,但兩個公司的資本卻完全不能相提並論。GS至今為止已經成立11年有餘,而《模擬農場》系列卻能夠以年貨的速率每年推出一部新作,至今已經出到《模擬農場20》,每一代都在不斷的升級畫面與系統並添加更多官方授權的農機品牌,並且嘗試著將這個系列搬上更多的遊戲平臺。

種地遊戲也能搞電競?《模擬農場》11年的始終如一

《模擬農場19》已有約380臺農機,且均來自現實知名品牌

據官方表示,《模擬農場》系列下到3歲小孩(有大人陪同)上到60老年人都有玩家群體存在,且有大約10%的玩家是現實當中真正的全職農民,而系列每一代的銷量都在不斷上升,2018年發售的《模擬農場19》在僅僅十天裡就突破百萬銷量,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這款遊戲雖然有些硬核但確實是是老少咸宜,健康得不能再健康,而另一方面則是該系列作品確實每一代的質量確實都在不斷上升,並且其遊戲本身所包含的內容對於玩家們來說也著實擁有足夠的吸引力。對於那些本身就是農民的玩家們來說,或許他們的理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夠開上先進而又昂貴的農機,坐擁千畝土地的大農場,這對於他們來說可能是窮極一生都難以實現的夢想,但遊戲卻很好的幫助他們實現了這個夢想。

種地遊戲也能搞電競?《模擬農場》11年的始終如一

類似這樣的玩家不在少數

隨著玩家群體的不斷擴大,GS方面也開始加強了與玩家之間的交流,世界各地的“農民玩家”能夠在官方論壇當中一同交流“種田心得”,甚至有經驗豐富者還會向官方提出農機設計上的錯誤並加以修改,對遊戲進行不斷完善。而另一方面,GS也嘗試著將在線下非常有地位的農業競賽搬進遊戲當中,在《模擬農場》當中開展電競項目,比比誰家開著農機捆麥子捆得又快又多,與現實當中參加農業比賽的農民一樣,參加《模擬農場》電競比賽的選手也都是來自各個知名農機品牌公司的忠實玩家,賽場上不會出現一般電競比賽激動人心的解說,有的更多的只是歡笑與輕鬆的氛圍。

種地遊戲也能搞電競?《模擬農場》11年的始終如一

《模擬農場》電競的規則路人觀眾根本看不懂,開局甚至還有“Ban車”環節

結語

對於遊戲行業來說,或許非常需要《模擬農場》這樣的遊戲存在,通過輕鬆休閒的遊戲氛圍形成了極其良好的遊戲氛圍,同時線上與線下的合作也帶動了現實農業的關注度與活躍度,鼓勵更多的人加入農務行業。而對於玩家們來說,即便是門外漢也能夠在遊戲當中學習到大量的農業知識,並且即便是在現實當中也一樣可以使用,同時玩家們也能夠在遊戲裡中體驗到從事農業的辛勞與成就感,曾不止有一位玩家表示自己在辛勤勞作之後用賺到的錢購買到更先進的農機時的成就感實在是無與倫比,在整個遊戲行業看來,或許這就是電子遊戲的終極理想狀態,但說來有些諷刺的是,實現這一狀態卻只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獨立遊戲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