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不能幹什麼?

寒塘冷月520


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

拜灶神(網絡圖片)

小年是臘月很有名的傳統節日,可以說舉國上下都過這個節,那麼,小年不能什幹麼?

在北方不能幹的事有:不能宰殺這一天,千萬不能殺生,什麼雞呀,魚呀,都不能殺不能口吐髒話打孩子小年本身就是請灶王爺拜會天帝給美言兩句的好日子,說髒話,會把家中喜氣趕走,打孩子是在打財氣,喜氣和財氣全都跑光了,新的一年就沒盼頭了;鬧事。例如王爺前發牢騷

吵架更不能允許在灶灶王爺前哭泣或大喊大叫,敲擊灶臺;菜刀鋒利的工具不能放在灶臺上;不能搗蒜。搗蒜會把自己家的喜氣和財運搗走,會搗窮自己的家,所以小年這天最好不要搗蒜。

以上這些習俗主要是在北方,南方還有不能舂米什麼的。

那麼,小年能做什麼呢?一是祭灶。相傳玉皇大帝在每家派一位灶神以監督這家一年所作所為並彙報,祭灶時,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說壞話;二是掃灰塵。即掃年,實際上就是進行家庭環境衛生的清理;小年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寫春聯,剪窗花,洗浴或婚嫁等等。

總之,小年是大年的前奏,主要是祭灶,也稱之為:祭灶節或灶王節。這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引導人們走正道的好事,注意點沒什麼不好。


言者青青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北方小年,到了小年這天往往有著許多的禁忌,那麼小年不能做什麼?小年的習俗都有哪些?

小年不能做什麼?

第一忌宰殺,就是小年的這一天,千萬不能殺生,什麼雞呀,魚呀,都不能殺,因為這是喜慶的一天,有句老話說,過了小年就是年,所以小年是年的開始,這一天勿殺生,那麼不能殺生,怎麼做飯呢,難道只吃素菜?可以在小年的前一天把第二天的肉菜,準備好放在冰箱,這樣就解決了。

第二忌搗蒜,所謂搗蒜,就是把蒜瓣搗成蒜泥,記住小年這一天是不能搗蒜的,因為小年是年的開始,當天搗蒜會把年的喜氣和財運搗散,會搗窮家裡,所以千萬記住。

第三忌在灶檯面發牢騷吵架,不允許在灶臺前哭泣,大喊大叫,不能敲擊灶臺,菜刀鋒利的工具不能放在灶臺上,灶臺的燒的材料不能有髒東西,必須是乾淨的木柴。

第四忌塵土,小年要把家裡面的塵土掃乾淨,家裡進行徹底清潔,甚至牆壁上的灰塵也要,用掃帚上下掃乾淨。掃處屋內的灰塵之後,就要開始擦洗桌椅板凳,最後還要衝洗地面。

第五忌邋遢長髮,老話說的好,有錢沒錢,剃頭過年,所以小年當天要洗浴和理髮,清理自己個人衛生,將自己身體上的汙垢清理乾淨迎接新的一年。

第六忌蒸饅頭,小年這一天在忙也要在家蒸一鍋饅頭,蒸出的饅頭越圓越白,證明這新的一年日子過的圓圓滿滿,還有切記,頭一鍋的饅頭只能自己家裡吃,不然會洩露了財氣。

第七忌串門,就是小年的那一天不要去親朋好友家拜訪,因為冒然登門可能會帶走別家的財氣,甚至邋遢的人,會破壞你家的財氣,會影響一整年的運勢。

第八忌髒話,打孩子,小年這一天都不能說髒話,更不能打孩子,小年本身就是個喜慶的日子,冒然的說髒話,會把家裡的喜氣趕走,打孩子更是在打財氣,喜氣和財氣全都跑光了,新的一年就沒有盼頭了。

小年的習俗都有哪些?

(1)沐浴理髮

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而沐浴理髮的活動,多集中在小年前後進行。

(2)趕亂婚

過了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

(3)大掃除

“塵”與“陳”諧音,故而掃塵旨在除舊迎新,拔除不祥。掃帚將牆壁上下掃乾淨、擦洗桌椅、沖洗地面……各家各戶都要不留死角地徹底清掃,做到窗明几淨。同時小年的這一天,也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

(4)做米餅

農曆臘月廿三,民間俗稱“小年”,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米餅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製成圓形,再經高溫蒸熟,吃起來別有風味,有“團團圓圓”的寓意。

(5)吃“年粽”

南寧人有過小年吃“年粽”的習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徵,俗話說:“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節的涼粽不一樣,它有餡,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剝去葉子後,皮是糯米,餡是綠豆和豬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歡的食品做餡料。

(6)吃年糕

在南方,小年這一天做年糕是很多地方的傳統。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古城不倒翁


臘月二十三

祭灶、送灶神、送灶王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中國傳統文化民間祭灶、掃塵、吃灶糖的日子。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祭灶的風俗,由來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記述春秋時孔丘言行的《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話。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為祀灶、門、行、戶、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說為門、井、戶、灶、中雷;或說是行、井、戶、灶、中雷)。祭灶時要設立神主,用豐盛的酒食作為祭品。要陳列鼎俎,設置籩豆,迎屍等等。

祭灶、送灶神、送灶王,是一項在中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 人們稱這尊神為“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曆,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彙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

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並供上用飴糖和麵做成的糖瓜等。然後將竹篾紮成的紙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飴糖供奉灶王爺,是讓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還將糖塗在灶王爺嘴的四周,邊塗邊說:“好話多說,不好話別說。”

這是用糖塞住灶王爺的嘴,讓他別說壞話。在唐代著作《輦下歲時記》中,間有“以酒糟塗於灶上使司命(灶王爺)醉酒”的記載。人們用糖塗完灶王爺的嘴後,便將神像揭下,和紙與煙一起昇天了。

有的地方則是晚上在院子裡堆上芝麻秸和松樹枝,再將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請出神龕,連同紙馬和草料,點火焚燒。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時一家人圍著火叩頭,邊燒邊禱告: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天。有壯馬,有草料,一路順風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請對玉皇進好言。

送灶君時,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數名,喬裝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為“送灶神”,以此換取食物。

民間傳說,灶君爺上天專門告人間罪惡,一旦被告,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在《太上感應篇》裡,又有“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的記述。司命即指灶君,算為一百天,紀指十二年。在這裡,重罪判罰又增加到減壽十二年了。所以在祭灶時,要打點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貴手。

祭 灶

送灶習俗在我國南北各地極為普遍,魯迅先生曾寫有《庚子送灶即事》詩:只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

他在《送灶日漫筆》一文中說:“灶君昇天的那日,街上還賣著一種糖,有柑子那麼大小,在我們那裡也有這東西,然而扁的,像一個厚厚的小烙餅。那就是所謂“ 膠牙餳”了。

本意是在請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調嘴學舌,對玉帝說壞話。“魯迅詩中提到‘黃羊’的典故,出於《後漢書·陰識傳》:“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後,暴至鉅富。至識三世,而遂繁昌,故後常以臘日祀灶而薦黃羊焉。”陰子方看見灶神,殺黃羊祭祀,後來交了好運,從此,殺黃羊祭灶的風俗就流傳下來了。

唐宋時祭灶的供品是相當豐富的。宋代詩人范成大的《祭灶詞》對當時民間祭灶作了極其生動的描寫: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米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勺長勺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

臘月二十三日的祭灶與過年有著密切的關係。因為,在一週後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爺便帶著一家人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與其他諸神一同來到人間。灶王爺被認為是為天上諸神引路的。

其他諸神在過完年後再度昇天,只有灶王爺會長久地留在人家的廚房內。迎接諸神的儀式稱為"接神",對灶王爺來說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儀式要簡單得多,到時只要換上新灶燈,在灶龕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語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 。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據說,灶王爺長得像個小白臉,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對於灶王爺的來歷,說起來源遠流長。在中國的民間諸神中,灶神的資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經是民間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

據古籍《禮記·禮器》孔穎達疏:"顓頊氏有子曰黎,為祝融,祀為灶神。"《莊子.達生》記載:"灶有髻。"司馬彪註釋說:"髻,灶神,著赤衣,狀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記載:"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狀。"這些記載,大概是祭灶神的來源吧。還有,或說灶神是鑽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說是神農氏的"火官";或說是"黃帝作灶"的"蘇吉利";或說灶神姓張,名單,字子郭;眾說不一。

由於各地風俗不同,民間還有“跳灶王”和“打灶王”的活動。

小年到正月十五的過年習俗

馬上就要過年了,從小年開始到正月十五有哪些習俗講究嗎?看到這些感覺年味越來越濃了,年味和濃濃的親情,一起看看吧。

民間有一首流傳很廣的《過年歌》: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豬雞,二十八蒸棗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包餃子,大年初一蹶著屁股亂作揖。

臘月二十三(1月17日)

俗稱“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每到這一天,各家各戶還要烙些包芝麻糖的燒餅,名曰‘祭灶火燒”,或者備灶糖,灶王爺要在這個時間上天,去向天皇人帝彙報工作。給灶王爺吃了嘴甜甜的,人們希望他“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淡波逸柳


從今年起!過年不能放炮了!

不過感覺!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了!

感覺逢年過節該放時候還得放點!要不然真的沒一點氣氛了[捂臉]!畢竟現在有錢人多了!禁止那些惡意無休止放炮的才對!


平淡Y是真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我們這裡的習俗是祭灶神。老百姓把灶神也叫東廚司命定福真君,就是和菩薩一樣的神,能夠保佑一家人平安。這一天家家都要烙上二十三個小餅子,叫灶乾糧,要獻到灶神前。到了晚上,家裡主事人到灶神前跪拜,上香焚黃奠酒禱告,請灶神到天宮玉帝前多說好話,盼望能有一個順順當當的來年。因此,這一天家裡要有一個和諧的氣氛,不許殺生,家人不能吵架,更不能打罵孩子。


狗娃姥姥黨萃業


小年唯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能用開水洗手!你會後悔的。


文武半邊天


地方不同習俗不同,有的地區忌宰殺,有的地區忌搗蒜,不宜吵鬧,可以掃塵,二十三,糖瓜粘,今天小年了,給大家拜個早年


愛看影視經典


小年不能放假!不能放假!不能放假!!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農村打工仔蛋兒哥


啥都能幹,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我們那裡沒這些規矩


七月89853


不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