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媽也是媽(家的味道)

舅媽也是媽(家的味道)

據說,在人類的諸多語言中,MAMA的發音都是用來稱呼母親的,因為這是人出生後所學會的第一個音節。《廣雅•釋親》雲:“媽,母也。”在漢語中“媽”固然也是對母親的口語稱呼,但這個字還可以組合成“舅媽”“姑媽”“姨媽”之類,是對女性長輩的尊稱。我有幸,擁有好幾位這樣的至親,從小在她們的從旁呵護下成長,使我比別人多了數倍的母愛,人生亦多了許多的溫暖。

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每個人都會有許多值得感念的人。但不容置疑,首先第一個應該是自己的母親,特別是幼年時那首耳熟能詳的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也在固化這種心理。我從七歲時就享受不到母愛了!(小時候聽大人們講母親與某親戚發生口角時被扁擔粗的竹子砸中了頭部,落下了精神疾病,時常發作,我剛到上學年紀,母親就離家出走了,至今音訊全無)

舅媽也是媽(家的味道)

當我步入而立之年後,隨著思維維度的寬泛化,常常在回憶往事中,越發感到我的舅媽,也是我人生中“意象”中的“母親”,時常在腦海中,打下了舅媽是“媽”的印記。

舅媽深諧待客之道,人緣極好;家裡經常是高朋滿座,歡聲笑語;

我小時候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舅媽家裡度過的,拜年時候,最期盼的是去舅媽家,每次去舅媽都會下一碗米酒雞蛋麵點心給我們吃、那種甜甜、辣辣的感覺真是回味無窮!

最愛喝舅媽做的"神仙湯"(資興方言;老菜 普通話又名外婆菜)

舅媽也是媽(家的味道)
舅媽也是媽(家的味道)

小時候我們幾個胃口不好,挑食的時候,這碗湯的出現,能讓桌子上的飯菜一掃而光,每個人都吃得飽飽的,老菜特有的壇香味,現在想起來都口水直流呀!

舅媽做的黴豆腐、酸蘿蔔也是我的最愛,黴豆腐那麼鹹,我一個人也能吃三四坨!就著稀飯吃簡直是絕配呀!寫著寫著,口水又流出來了!酸蘿蔔更是我們表姊弟幾個狂吃的對象,沒過幾天,一大壇酸蘿蔔就沒了!

舅媽也是媽(家的味道)
舅媽也是媽(家的味道)

上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物質仍然比較匱乏,不像現在這樣,品種豐富多彩,熟食、方便食品較多。

舅媽總是用現有的食材調樣做,讓我們盡享“美味”。

記憶猶新的是,用自種的穀子加工成米粉,摻上白麵,蒸出宣騰騰的餈粑,抿到嘴裡,那種揉綿香甜之感,深深刻在腦海裡面;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成家的年輕人,已經不再自己製作餈粑,總是到麵食店買些餈粑。我也買過多家的,但始終找不到那種口感了。

由此我想到舅媽當年一定是用盡心思,因為後來我知道,蒸出可口的餈粑,要花費很大精力,需經過和麵、發酵、揉麵、醒面、鍋蒸等流程。更讓我這個步入而立之年,心生愛子(女)之心的人,體悟到了舅媽的“大愛之心”。

舅媽不僅小吃做得好,在菜品上也搞“研發”,菜品爆鍋,如何掌握火候?提升口味,是舅媽的“殺手鐧”。

她用同樣的食材做出的菜 就是“好吃”。每當放學,舅媽都及時做好了飯菜,我們表姊弟幾個到廚房端飯菜時,油香味撲鼻而入,頓時食慾大增。

當下不少人吃膩了自家的飯菜。時常到飯店打“牙祭”,我也和親友一起吃過多家飯店,但那種感覺再也沒有找回。

青少年是長身體的重要階段。為了加大我們的“油水”,舅媽到市場買回了一些肥肉(價格相對便宜、減少開資),切成薄肉片,烤大油,煸“肉孜了”。烤的大油存放到壇罐裡,每次燒菜時放入一些,一方面提味,一方面補充油水不足。

烤大油,煸“肉孜了” 是需要功夫的,舅媽可有耐心了。她煸成的“肉孜了”,外焦裡嫩、淡黃不糊,香脆爽口,成了當年餐桌上我們盼望的“佳餚”,一段時間不吃,再呈現到餐桌上,我們表姊弟的眼睛,都直勾勾地盯著,大有食慾。

舅媽就是這樣,照料我們上學時的日常生活,讓我們相繼完成了初中、高中學業。現在我們都長大了,常常在一起,唸叨她老人家的傾情付出,更撼動著我們的心靈深處,並相互約定,用舅媽當時的“善舉”,作為家風教育的生動教材,教育各自的孩子,要像我舅媽那樣,有一顆關愛他人的心。

我們表姊弟已經長大了,舅媽跟我們一起勞作的趣事還記憶猶新:

霧氣漫漫高山田中捉林蛙,揹簍裝不下了,拿衣服裝;

蔥鬱竹林中尋根挖冬筍,雖路途遙遠,看到收穫頗豐,所以毫無倦意;

肥沃農田中,來來回回地翻泥鰍,陰涼處是它們最喜歡躲的地方哦!

攀登八角樹,收穫八角果等等。

舅媽也是媽(家的味道)

少年的記憶是深切的,那是一段人生最美好的時光,最快樂、最無憂、最天真。現在的孩子也在經歷這段光陰。但現在農村的孩子“吃穿就學”,與過去比已經無法相提並論了。餐桌豐富多彩,衣著款式多樣,學校設備現代化。

親情是根,是每個人走向成功的奠基石。

上文我提到的事,現在的孩子聽了,可能認為是“天方夜談”,這說明沐浴黨的政策陽光,家鄉也在展現新面貌。這也是我寫此文的目的:回憶歷史,見正發展,勵志後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舅媽也是媽(家的味道)
舅媽也是媽(家的味道)

最後祝舅媽健康長壽,盡享天倫之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