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兄弟倆,父母務農剛夠生活,她老婆總說朋友父母偏心,怎麼辦?

生活妙趣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不同的家庭就有不同的生活狀態,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想法,一切都只有當事人才明白。不解釋太多,不對別人的生活做出自己假想的定意。


小貴子1993


親身經歷,我伯父家就存在這樣的情況。在我幫助下化解了部分危機。

伯父家有大哥二哥和一個姐姐子妹三人。大哥務農,二哥上學,後來到了城裡工作。大嫂就經常說伯父伯母偏心二哥。實際情況是伯父伯母用畢生積蓄在農村給大哥蓋了五間房屋,娶了媳婦,自己住進了五十年代的低矮房屋,還把自己承包的土地都給了大哥家耕種。二哥自己在城裡打拼,自己貸款買房,還要多方幫助大哥家。

後來大哥也進城打工了,伯父伯母也到了城裡,結果大嫂子卻範倔,一直不願意來城裡。自己在沂蒙山區農村耕種幾十畝貧瘠的土地。大哥只要一下夜班,坐上三個多小時的長途汽車,就得直接下地操勞,全家苦不堪言。關鍵農村每年才幾千元收入,還不夠大哥來回路費。也沒有錢孝敬伯母,幾十畝地白種著,也不感恩。

我陪同伯母回家探親,伯母想到自家地裡看看,怕找不到土地邊界,我就陪同前往。結果去地裡一看,經緯分明啊!大哥家地裡毛茸茸的一層荒草…

隨後,我勸說伯母把所有土地承包出去,每年收入5000多元,直接比嫂子種地收入還多了1000多元。嫂子沒有多少土地耕種,“被迫”來到了城裡,夫妻也終於團團圓圓,一家人其樂融融。

一個人,越是本領小了,越容易抱怨!如果讓她享受上幸福生活了,會有很大程度上的改變。祝願大家都生活的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國泰民安。


小記者團團長西蒙


我家沒有兄弟只有兩個大姑姐,少了這些個煩惱事。其實要說偏心那也是無乃之舉,我覺得是越是幫哪個哪個更累。

我婆婆在家裡好像有什麼事都是她說了算,包括已經結婚好幾年的大姑姐家裡面的事。大姑姐家裡面的孩子是她帶大的,地裡種什麼莊稼她都參與。當然孩子吃的用的也沒少買,那時候在老家5天一個大集,兩個大姑姐走的時候也是大包小包的拿著。(我公公有點工資一直到我們買房子也沒多少錢?[捂臉][捂臉][捂臉])

就這樣誰都想著,最後就是過年拜年女婿基本沒來過,婆婆生病住院也不來。既使這樣也是遠的香近的臭[流淚][流淚]!

其實現在婆婆公公也明白了,但是不當家啊還是偷偷摸摸的給[呲牙][呲牙]


吉祥三寶58


一隻手伸出來,五根指頭還不一樣長呢!偏心?哪有絕對的公平呢?!只要大體上過得去,就可以了。兩兄弟由於各方面條件不同,包括性格,也不可能完全一樣的對待媽媽。媳婦兒更是如此。做人不要太計較,那樣太累!

比如我家,我老公家只有他一個兒子,但是有兩個姐姐!二姐常年在外不說。大姐兩口子跑車,入股運輸公司。前兩年老爺子種些菜,洗好摘好送到公司,員工包餐的蔬菜就不用買了,大姐則每月給五六百作為菜錢,後來建房沒時間送菜了,錢也不要了。而我們不在老家,連孩子都基本沒見過兩公婆什麼東西,卻每月給2000,逢年過節另算。建房的錢也指望著我們,現在借了二姐20萬,也是我們揹著!老兩口對大女兒的幫扶一點不少,幫帶了兒子帶孫女。孫女週歲時還打電話給我老公說那邊習慣,要給她買條鏈子,我老公就把錢打給她。而小几個月的我的小寶,說要買,春節回到家,老爺子跟我說,食言了,沒錢,沒買。我怎麼說,我說那都是次要的,這些年我看重的是你們的錢嗎?!

我心裡也有氣,這是不折不扣的偏心不?!我們條件也不好,什麼都靠我們擔著。而之前鬧矛盾時婆婆自己底氣十足的大喊著:我有女兒,以後不靠你!她不靠我,她認為她兒子的跟我無關!我一次次心涼,但那是他爸媽,我不阻止他對他們盡應有的責任!

做人不要比較,沒法比!

題主應該和老婆多多溝通,引導她,我相信多數的媳婦都是通情達理的。如果父母其實沒什麼偏心,則多勸導勸導。如果確實爹媽偏心太多,你也彆強求老婆和你一樣接受,咱盡到做兒子的責任就好了。以我的體會,小家為先,有餘力多支持父母些,沒餘力別逞能,適量表示!



幸福寶媽Wendy


事實證明嫁兩兄弟的家庭,公婆很難做到平等的,這就得看你自己是否計較了。我就是例子,我和我老公就是裸婚,我老公兩兄弟,我公婆從來沒有幫過我們,但是我不會計較,更不會跟我老公抱怨,我跟他說只要他對我好,其他的我不在乎!或許是我公婆覺得我和我老公能掙錢,所以幫他大兒子吧!我現在也是兩個孩子的媽,也能理解,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想自己的孩子過得好,所以有時候我們與其抱怨還不如改變自己,讓自己強大起來,長久的生活還是得靠自己,依賴別人不是長久的事![碰拳]


陽光126064119


我認為眼睛總盯著父母的人,都是些斤斤計較的奸人,我弟兄四個,散隊後都成家單過,父母會糊紙人紙馬手藝,當時買賣興隆掙錢很多。父母是偏心護著小哥兩個,以前哥四個分家時給父母留下房屋住,可是父母把自己房子給小兒子住,小兒子房子出租得租金,父母住我的房心裡卻偏心兩個小兒子。每逢村裡大集賣肉菜招呼兩個小兒子來吃,住我的房卻沒我份,我大哥看到眼裡很生氣,我給他講:住我的房我都不爭那兩頓飯,再說父母掙錢愛給誰花都行,不和兒女要錢你不知足嗎?要想吃好喝好自己去掙!他聽後沒話說。


燕柏1


我的回答有點不同,父母的心手心手背都是肉,俗話說:一娘養九種,總有一些兒女說父母這也偏心,那也偏心,假如做兒女的有個寬容心,或者有些事不要斤斤計較,把父母想的,做的都不要放在心裡有是如何,不要總給父母找毛病可不可以。如果做到這些有是什麼情況,十個指頭不一樣長,人沒完人。下面講一段真實發生的一段故事,父母養有2子4女,兩兒在農村,四女生活在城市,二老來到四個姑娘家生活,每個姑娘7天一次輪迴,二姑娘比較窮一點,二老70多歲了太老實,愛說實活,就把這家吃啥,那家吃啥無意說給姑娘們聽,可這一說引起了大風波。二姑娘好心,二老一月就7天,只要來盡心照顧,總是燉牛肉,雞,魚,等讓二老吃好。三姑娘,四姑娘完了,輪到大姑娘家。大姑娘問二老,這次到他們三家吃什麼?二老如實回答了。這一回答,大姑娘火冒三丈,氣炸了,甩碟子甩碗,把二老從頭到腳罵了個遍,並且煽動三姑娘,四姑娘來鬧事,說二老偏心,給吃給穿還說二姑娘家吃的牛肉多好,多好,二老一句無心的話惹起了姑娘們之間大斗爭。二姑娘倆口特別傷心拿著 菜刀撲到姐家,姐兩口對決妹倆口,二老看者不好詭到大女兒前面,自己打自己嘴巴,二老無奈之下當著四個姑娘說:我們老倆口錯了,嘴不好,得罪了你們,明天座火車回老家,從此你們也不要認我這個爹,和這個媽,死後都不要來。場上不少人,姐罵妹有十八個男人,妹罵姐有十八個男人。派處所來人平息了此事,二老次日座火車回老家了。從上面可以看到,二老以為都是親生姑娘,什麼都可以講,不存在什麼偏這偏那,一切的一切就是姑娘之間惹的禍,假若兒女們有顆寬容心,有 親情心,假若兒女們把老的所做所為不要當回事,假若兒女們多想一下老的再能活幾日,假若兒女們想父母把我養大成人,我有什麼理由給父母找毛病等等。請多多思考。


4918讀者


提問:朋友兄弟倆,父母務農剛夠生活,她老婆總說朋友父母偏心,怎麼辦?

老話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並不無道理。所以,你家如此,他家如此,我家更是如此。

剛開始,我們每一個人都懷著、並也都充滿著無比的信心和希望一心想把家裡的一本經書流利地倒背,可是經過時間和實踐證明,才知道結果不是當初所預想的那麼如人意。所以,這不僅讓人有一種失敗和疲憊感,還暗暗嘆氣 原來想念好“經”不是那麼的容易;原來寺廟裡的經和家裡的經不是一回事;原來一直是我們高估了自己,而輕視了別人。

有的父母嘴裡總是說著: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是事實卻不是這樣的,因為她有意無意的行為不但出賣了自己,還證明她說了假話,偏了心。所以,沒有得到偏心的孩子的心理就會產生不平衡,同是她所生,憑什麼區別對待?又所以,如果父母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即使心裡清楚,還不去改正,還按照自己的意思一意孤行地去偏袒或偏心某一個孩子,那麼久而久之就可想而知,家裡的爭吵不但不可避免,還是無休止的。

有人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話我無力反駁,因為,父母生了我。但是作為父母,還是公正點好,尤其是孩子多的父母,最為重要。

我們難以預料世間之事,說不定你一直不看重和瞧不起的孩子,卻在某一天給你養老送終,到那時你難道不羞愧臉紅嗎!


猴子愛秋桃


你朋友兄弟兩個,父母務農,收入不高剛夠生活,朋友老婆說朋友父母偏心,這種事,我感覺,不管是什麼原因,從總是和其他人抱怨這塊來看,你朋友老婆都稱不上一個好兒媳。

再來說為什麼覺得偏心,無非是經濟上偏心、情感上偏心。

首先經濟上,父母務農,本身生活就不寬裕,請問哪多出來的錢來偏心?那退一萬步講,老兩口省吃儉用省下來的錢,平時對兄弟兩家可能金錢支持不一樣,那作為老人的兒媳,也就是半個女兒,你不是應該給老人應該的贍養照顧嗎?怎麼能不滿?怎麼對那一點點的金錢那麼上心?如果抱怨這一點,我只能說,你這個朋友的媳婦真是無理取鬧,作為她的朋友,只能勸解,講明一些事情,要想生活的好,不要做啃老族,還是要自己努力,把整天抱怨來抱怨去的時間拿來想想怎麼掙點錢,不是更好?

再來說情感上偏心,兄弟兩個都是父母的孩子,都是十月懷胎含辛茹苦拉扯大的,我相信老兩口都是愛兄弟兩個的,但是人生下來本來就各不相同,父母也有自己的喜好,老爸可能喜歡老大多一點,老媽可能喜歡老二多一點,但這些都是正常的,誰能做到真正的公平?既然是親人,就不要斤斤計較,如果昨天抱怨怎麼沒替我看孩子給那家看了,今天抱怨給那家掃地沒有給我掃地,整天抱怨,只能把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遠,這也讓在之間的丈夫更加難堪,一個聰明識大體的女人,是不會這樣做的。

最後,你朋友的老婆也要反思一下,自己做的是否足夠好,不要只看到老兩口給別人掃院子,沒有看到別人給老兩口捎帶回來的棉衣,情感都是相互的,自己沒有付出,只是想著一味的索取,怎麼可能獲得父母的喜歡?

所以說,你朋友兄弟兩個,父母務農剛夠生活,要勸你朋友老婆的是,要看老人家需要什麼,自己平時多關注多給老人一點溫暖,而不是給人抱怨,殊不知,別人聽著這些抱怨,只會覺得這個兒媳不善待老人,百善孝為先,孝都做不好,怎麼能是一個善良的人?如果說完這些,朋友媳婦還不改,那就儘量少來往吧, 這種人的心中只有自己,說不好在其他人那裡還說你的壞話呢。這就是我的看法。


木屋子


我認為父母偏心,是完全避免不了,因為一碗水,你總是端不平的。

父母對自己孩子偏心的原因可以大致分為三種:按年齡大小、按性別、按長相、個性。

  • 按性別。

表現為重男輕女思想嚴重。

  • 按年齡大小。

受傳統文化影響,父母會比較偏心看重家中的老大。受時間影響,老么容易走上了父母心頭肉的舞臺。

  • 按個性、長相。

性格急躁,脾氣倔強的孩子,會讓父母感覺厭煩,從而疏遠他們。而那些溫順、聽話或者和父母性格相近的孩子則受父母的喜歡。

其實還有一些非主流的原因,如子女對待父母的態度。簡單說,經常幫父母幹活的,說話討父母歡心的自然也被父母喜歡,而油瓶倒了了都不扶的孩子,可能就不那麼受歡迎了。

這裡有一個故事:

我的童年記憶裡,所有的好東西都是哥哥的,我只有站著看的份。不管我怎麼鬧騰,我父母總是會有理由來偏心他,吃飯如此、穿衣如此、上學也是如此,我就是像被他們孤立在外的“野丫頭”。

所以偏心愛,會為了一個孩子而傷害到另一個孩子。

面對偏心父母,怎麼辦,沒有怎麼辦,因為子女都要善待父母,不為別的,就為母親當初十月懷胎生下了你,就為她用奶水把你餵養長大。難道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