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否應該降低期望以獲取幸福?


幸福是分層次的,人有三性屬性的,滿足了每一層都有幸福感。

如人的動物屬性,也需要吃飯、睡覺與排便呀,只要吃飯香,睡覺香,排便爽,就是幸福。

作為人,你在社會上奮鬥幾十年,取得了一些功名利祿,也是種幸福呀。

人有靈魂,你找到了其歸宿,也是幸福呀。

人長大後,需成家生子,家和更是一種幸福。

可生活,往往不會讓每個人都收穫這些滿滿幸福的,有缺憾才是常態。

所以嘛,在一些層次上不能獲得幸福,就到其它的層次上去尋找,去獲得,這是一種良好的自我調整。

常言道:隨遇而安與入鄉隨俗嘛。

你也許對自己的工作環境或生活環境不滿意,能改變自然好,改變不了就要去適應,帶著平和心態去接受。

打個比方,對於已經退休的人來說,幸福是什麼?還是追求功名利祿嗎?非也,從健康長壽角度來看,老人追求的只是三件事,能達到,就是幸福。

第一,有錢花,夠生活用即好。

第二,有飯吃,如自己做不動飯菜了,也能吃到可口飯菜。

第三,身邊有位如膠似漆的老伴,能每天與你說許多廢話。

以上三點擁有了,也是種難得的幸福。

綜上所述,幸福是此一時彼一時的感覺,也是隨遇而安的需要。

其標準,隨時可變,才是幸福。


盧軼稱心


作為一家人。對每位親人都要有包容和感恩的心。這樣一家人才會更幸福。我這次打工回家,見面我小兒子就會問我腰椎間盤突出咋樣,身體好不好,放假給我做按摩;我大兒子從不問。對小兒子的做法就要表揚,但對大兒子我也不會責怪,我會問他的生活安排,生活中做的好的不好的,該怎嗎做我會跟兒子溝通,不能責罵。要引導教育。對於自己的另一半彼此要相互信任,關心和疼愛!2020本命年,期待有今日頭條做紅線,能遇到一個懂我的人。沒有前緣,會有後續,相伴一生!熟透的果子,我覺得會更幸福,恩愛!


70歷程


01

昨天追了一天的電視劇《北京女子圖鑑》,其中很多情節和臺詞很觸動到人心。

其中,在陳可離婚以後的一個早晨,正準備洗漱的時候,一個玻璃杯掉在地上打碎了,然後就出現了一段獨白:

年輕的時候巴不得屋子的每個角落被塞滿,於是不停地買買買,好像堆積在一起的就是幸福感和安全感。現在隨著年齡慢慢增長又開始斷舍離,希望停留在身邊的是對的,有用的,有意義的,知道自己需要什麼適合什麼,是一路跌跌撞撞才總結出的經驗。我們終將通過受傷來做出不受傷的選擇。

這段話深深的觸動了我,我覺得這段獨白也是對陳可這一路坎坎坷坷走過來的感情和事業的一種解讀。

九年前不安於現狀心懷夢想一腔熱血的陳可,孤身一人來到北京闖蕩,開始了北漂生活。

而由於生活的無奈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被初戀分手了,分手以後的陳可一心撲在了工作上。

後來遇到了公司裡年輕有為的張超,兩人惺惺相惜,恩愛甜蜜。但是兩人對生活的方向和想法截然相反,張超想要一個穩定的生活,老婆孩子熱炕頭,平平淡淡的很好。

然而陳可不想一生就這樣平庸的活,她想擁有自己的事業,成為一個獨立女性,不依靠男人來獲取物質的需要。

不是兩個人不愛了,是各自想要的不同,最終不歡而散。

02

後來,陳可因為工作上的原因邂逅了富二代於揚,兩人工作能力旗鼓相當彼此互相吸引和欣賞,一見如故,兩人就這樣順理成章的在一起了。

陳可和於揚在一起後經常出入高檔會所,坐著名牌車提著名牌包,有著自己鍾愛的事業並且升職當了經理,事業愛情雙豐收。

她的夢想實現了,她想要的東西都已經擁有了,這時的陳可想要安定了,想結婚了。

可是她卻萬萬沒有想到,於揚不想和自己結婚,她如當頭一棒被打醒了,和這個自認為能託付終生的男人分手了。

接著又遇到極不靠譜的攝影師,被迷得神魂顛倒,以至於最後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團糟,而攝影師卻劈腿了一位富婆。

陳可經歷了太多的分分合合,這時的她極度渴望安定,所以最終選擇了和自己一起考駕照的何志。

而這個擁有北京戶口的男人是一個典型的媽寶男,所以結婚以後的陳可慢慢發現自己內心渴望的安定生活,理想中的婚姻,原來也是一地雞毛,讓人疲憊不堪。

最後,她還是選擇了離婚。

當她的閨蜜問她為什麼要離婚的時候,陳可說:“我心裡也不知道為什麼”。

是的,很多東西你不知道是為什麼,散了就是散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03

我們年輕的時候會認為,通過自己的努力住大房子,開好車,家裡堆滿自己喜歡的東西,才會覺得幸福踏實,才會有安全感。所以,不停的地奔跑追逐,即使一路坎坷崎嶇,狂風暴雨也不覺得疲倦。

也會覺得身邊親人朋友的關心和陪伴,與自己追求的這些東西相比較起來,顯得微不足道,所以從沒有停下腳步去多看一眼,看一看自己忽略的風景,感受那久違的溫暖和感動。

而當自己擁有一切以後,才發現已經錯過了很多很多。

又開始重新認識自己,學會迴歸內心,這時又不停的給自己做減法,希望一切都還來得及,希望留在身邊的都是對的,有意義的。更想讓自己當下的選擇不再讓自己受更多的傷。

生活中和陳可相似的人太多太多。

劇中陳可的女上司對她說了這樣一句話:人生的下半場,敵人就剩下自己了。

而我認為人的這一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沒有上半場下半場之分。

小時候上學,我們和同學比成績,比獎狀,比名次,大學畢業後我們和同學比薪水,比工作。工作以後,我們又和同事比獎金,比職位。

一生的時間就這樣和別人鬥來鬥去,總認為超越了別人就是打敗了敵人,而真正的敵人其實就是自己。

是內心的恐懼和不安,將自己身外的所有事物看作是敵人,然後拼盡全力與這個世界撕來扯去。

太多的人一輩子都為了得到些什麼而受盡了苦,為了展示我是什麼樣的人而踉踉蹌蹌地活著,自己想要什麼也不知道。

04

很多時候我們內心的痛苦都是因為慾望沒有得到滿足,有了事業想要愛情,有了愛情又想要車子和房子,有了這些以後,又想要讓伴侶跟上自己的節奏,同在一個頻率……

一次比一次要的多,然後又一次次得不到滿足,得不到滿足以後就開始怨恨,憤怒以及失望,最後,自己變得痛苦不堪。

我們也不能做一個無慾無求,沒有理想無所事事的人,只是要學會把期望值降低一點,把它擺在一個自己經常能感受得到的地方。也不要對別人要求太高,期望太高,否則會活得太累。

我們需要做的是從現在開始,改變對自己的認知, 用心感受周圍事物傳遞的美好,學著寬容自己,接納自己,不與自己做鬥爭,也不對抗這個世界。

從自身出發去做出改變,讓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沸騰起來,讓塵封已久的心跳動起來。降低對事物的期望,改變以往的心態會發現幸福其實很簡單,也來的更容易。

就像張德芬在文中寫到的那樣:

通往地獄的道路是期望鋪成的。我們整天庸庸碌碌、費盡心思地去改變外在的人、事、物,好讓它們符合我們的期望,難怪會如此疲倦而且氣餒。

殊不知我們需要管理和改變的是我們的期望,這比和外在的人、事、物較勁來得容易多了。


遠源流暢


期望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理想,理想的高低是沒有界限的,加上要求,付諸實踐就會就有高低了,而有要求的理想進行實現就不能一定設置高低,要隨各種因素而定,客關的,主關的等。如一個學生要實現考入重點大學這一目標,出了要考慮客關的因素,還要考慮主關的因素,自己智商問題,假如智商能考上三本,那很難考進985雙一流重點大學。這種時候就要降低期望值,就會收穫幸福。如果期望值升高,那失望就越大,就會很痛苦!



聽說教講


獲取幸福是個大的話題,降低期望只是其中一個小的方法。

降低期望,簡單來說就是“矇事兒”,糊弄自己或者別人。說白了就是轉移一下注意力,而人很多時候又是健忘的,慢慢的就會忘記自己的期望,也就不煩惱了。

但很多時候遺忘不是真的遺忘只是糊弄過去了,被壓抑在自己心裡面,所以人在不斷降低期望之後,獲得的並不是幸福,只是一種麻木重複的生活狀態而已。甚至很多修行中人也並不是真的脫離了塵世,只不過是用宗教的廟宇和書籍來麻痺自己。

因此要想獲得真正的幸福,肯定不是降低期望,而是不斷的去實現自己的期望,這裡邊很重要的是要明確自己的期望。




美子趕海66


記得前幾年央視記者街頭採訪,問:你幸福嗎?對方回答:我不姓福,我姓李。[捂臉][捂臉][捂臉]人人都想幸福,幸福是我們奮鬥的終極目標。亞里士多德說過:幸福是生命本身的意圖和意義,是人類存在的目標和終點。

但幸福到底是什麼?

你有沒有曾經在實現了一個重要目標之後,但卻根本沒有感到你預期中的喜悅呢?腰纏萬貫一定幸福嗎?高官厚祿一定幸福嗎?

“好運”“快樂”“滿足”……這些是幸福嗎?是不是幸福的人就不識愁滋味呢?

我想真正的幸福絕對不是不摻雜負面情緒的,而是更經得起困難和挫折的考驗。

要想獲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須明白無論遇到怎樣的悲傷、痛苦、考驗、挫折,我們都應該為還活著本身而感到由衷的快樂並感恩。

有人認為自己很不幸,太多的困難時不時“光顧”他。但經歷困難卻可以讓我們更加珍惜快樂,不再認為快樂是理所當然的,同時對生命中大大小小的歡樂心存感激。對生活心存感激本身也是幸福的重要來源。


三生石情感


不是要降低期望,而是要放棄那些不切實際的奢望。以大概率的成功榜樣作為自己奮鬥目標,這樣就很容易獲得幸福感。舉個例子:你想學習游泳,如果你想成為一位世界游泳冠軍作為你的目標,那你是很難到大成功目標。如果你想成為一位游泳愛好者,那你很快就會達到這個目標。這樣的想法是不是好容易獲得幸福感。



介庸


獲取幸福是個大的話題,降低期望只是其中一個小的方法。

降低期望,簡單來說就是“矇事兒”,糊弄自己或者別人。說白了就是轉移一下注意力,而人很多時候又是健忘的,慢慢的就會忘記自己的期望,也就不煩惱了。比如說我想考清華,我也知道清華是最好的,但我知道我自己考不上,所以我就降低了我自己的期望,10,20年過去以後,我可能就慢慢忘了考清華這回事兒,這個煩惱也就消失了。

所以,降低期望必須得與遺忘配合。

但很多時候遺忘不是真的遺忘只是糊弄過去了,被壓抑在自己心裡面,所以人在不斷降低期望之後,獲得的並不是幸福,只是一種麻木重複的生活狀態而已。甚至很多修行中人也並不是真的脫離了塵世,只不過是用宗教的廟宇和書籍來麻痺自己。

因此要想獲得真正的幸福,肯定不是降低期望,而是不斷的去實現自己的期望,這裡邊很重要的是要明確自己的期望。例如我們要考名校,買大房子,和好看的人戀愛結婚,這裡邊很多很多都不是自己的期望,是父母的、社會的和媒體宣傳的期望。很多的“必須”、“應該”……變成了我們的眼睛和耳朵,支配著我們的腳和手。

所以,降低期望只是一種暫時的策略,我們可以偶爾使用一下,讓自己好受一些;和幸福這麼重要的人生議題,幾乎沒啥具體的聯繫。真正要往前走,還是要不斷的明確期望。明確期望和實現期望是幾乎同步的,只有明確了才能去實現,只有在實現過程當中才能不斷的明確。

我覺得幸福靠的是:智慧、自律和運氣。


小馬來麻麻


我們應該降低期望以獲取幸福,是對的。

當今社會到處充斥著攀比,焦慮,慾望。人很難淡定下來,感受自己的平靜和幸福。焦慮讓人忽略了當下,老是去懺悔過去或者奢望未來,殊不知,這樣讓我們失去了更多的當下,失去了更多體會小確幸,小幸福的能力。

是夢想和遠方讓我們去奮鬥,去進步,但是,生活是一趟一去不復返的旅程,我們不能一味地去目的地,我們要靜下心來欣賞沿途的風景。等我們老了,還有美好的回憶,我們的一生就是值得的。

所以,我們要降低期望值以獲取幸福,任何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只是身外之物。幸福的感受是才是我們活這一生的價值。



3時代麻麻


從事婚戀行業十五年,看過太多的大齡男女單身人士在困惑這個問題,也反映出他們目前所面臨的情感困局!想要的得不到,因為自己達不到對方的要求!靠近自己身邊的又嫌棄對方條件不夠好,挑來挑去一年復一年的空窗期後,進入了選擇疲憊期,從而產生了這種疑惑:難道我真的只能降低標準來選擇嗎?帶著一顆委屈的心,不甘心又不得不面對現實年齡和父母或者其他壓力,想獲得更好的自己卻無力改變現狀!

其實期望值是否應該降低,我感覺要從自己身上來判斷,而非從對方的條件上判斷,很多人感覺調整期望值就是降低對方的條件!但實際上,對方的條件好壞高低跟你本人之間並沒有必然聯繫,不是說條件弱的就一定會選擇你,也不是說條件優秀的你就完全沒機會!是否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可以從自身上最重要的一個特質來判斷:

那就是要看看自己在心態上的成熟度,如果評估自己在情感上的彈性容納度比較大,對人處事比較成熟包容,能夠隨遇而安,不過份計較對錯得失,不過分要求對方為自己改變現狀,那麼就可以調整!反之則不建議調整,因為你也不會調整!調整也不會真正接受對方!

所以在做任何決策前,其實都是基於我們對自身的認識有多深,越是瞭解自己的人,越是知道應該如何選擇,越是看不清自己的人,越是對未來的選擇迷茫。有情感問題,可以跟我留言,我是丹妮老師,十五年婚戀情感行業從業者[微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