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太監宣讀完聖旨後,都會大聲地說“欽此”嗎?

一人獨守一夢


請宮內的禮數有很多是現代人所無法理解的,沒辦法,那是給皇上服務,這“禮”不獨特點,怎麼能顯出是皇上呢?

首先,禮教對於宮女應該是最多的。

比如在宮內吃飯都不得吃過飽,八分飽即可,為的就是不能出虛恭(放屁)。

吃飯還不準吃“味大”的,比如韭菜、蝦之類,為的就是伺候主子時身上不準有異味。

再者,晚上睡覺也有講究,不能這樣:

四仰八叉,畫大字。

而必須側著身子,拳著腿,不能仰面躺著,為的就是不準衝撞了宮殿內的守護神。

其次,對於太監的禮數也是挺多。

比如在等級上,太監分成三六九等,最牛的比如李蓮英之流,吃穿用度幾乎和皇帝差不多,而且他們也會養狗,一般養哈巴狗,每天還可以照例領取魚蝦、豬肝之類。

和宮女比起來,太監雖然不是“完人”,但憑藉著自己的手腕卻可以大攬獨攬,娶妻生子,購置豪宅都不是事兒。

在清宮裡,還有很多稱呼上的講究,比如“奴才”這兩字可不是隨便叫的,只有滿籍大臣才稱“奴才”,漢籍大臣多稱“臣”。

關於“皇帝”的稱呼,皇后、妃嬪、滿漢大臣一般喚皇帝為“皇上”,只有皇太后或皇太妃稱皇帝為“皇帝”。

還有對於皇子的稱呼,一般大臣稱其為“阿哥”,而內務府官員和太監一律按皇子的排行稱“爺”。


宮殿君


《清稗類鈔》裡記載了清朝後宮的這麼一個規矩:

故事,帝宿某處,御某人,有冊籍報後,不合格者,杖斥。內監之承伺者,屆時於寢門外誦祖訓,帝必披衣起而跪聽,出朝乃止。

“按照先例,皇帝在某處住宿,臨幸某人,都會有人編輯成冊報告給皇后,若是皇后認為那人不合祖訓禮法,可以斥責那人並能施以杖刑。屆時,侍奉的太監會在寢宮門外背誦祖訓,皇帝要披衣起來跪在地上聽,直到皇帝要去上朝了才停下來。”

有個具體的案例。

當年,慈禧還是妃嬪的時候,非常受寵,幾乎與咸豐帝夜夜歡好,經常導致咸豐帝“春宵苦短日高起”,好多天都不上早朝。於是一天早上,當時的皇后慈安把祖訓頂在頭上, 來到寢宮前跪下,讓人把皇帝叫醒,然後讓太監大聲背誦祖訓,嚇得咸豐帝馬上跑了出來,道:“你不要再念了,朕現在就去上朝。”

等到他到了朝上,猛然想起皇后還有施杖刑的權力,立刻草草處理了政事,很快回到後宮。果然,當時慈安已經把慈禧叫到了坤寧宮,慈安端坐正中,慈禧跪在下面,正聽著慈安數落他魅惑皇帝。等咸豐帝趕到時,慈安正要讓人行刑,咸豐忙叫道:“請皇后免去責罰,她已經懷孕了。”這才免去了杖刑。

孝貞(慈安)坐於中,孝欽(慈禧)跪於下,孝貞歷數其過,將杖辱之。文宗(咸豐帝)大呼曰:“請皇后免責,渠已有娠矣。”

身為個皇帝,連和心愛女人睡個懶覺的權力也沒有,清代的後宮制度太過森嚴了。


耳食記


聽說公主嫁給駙馬不住在一個院子,如果有需求還得需要身邊的嬤嬤給傳喚駙馬


富貴豆包


每個朝代都差不多,只不過清朝離我們比較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