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擺拍中的抓拍”?請攝影師們解釋一下?

藍色希臘


我覺得這是屬於第三種概念了,第一種就是純粹擺拍,第二種就是抓拍,這是第三種,擺拍中的抓拍!


擺拍對於目前的人來說並不陌生了,在影樓拍寫真,基本上都是擺拍,設計好背景、實景、燈光、衣服風格等等等等,然後按照攝影師的想法進行引導拍攝,這就是擺拍!擺拍有利有弊,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天生的導演,我在婚禮跟拍過程中就希望能遇到自己有想法的新娘,這樣的照片才叫生動!

抓拍就按我上面說的,有自己想法的客人最好拍,比如說她自己想要什麼樣感覺的就自己表現出來,很少甚至不用我去溝通直接可以自然表現,我完全只需要控制好構圖、光線,然後按下快門即可!這類的拍攝相當於拍模特的感覺,抓拍很好玩!

擺拍中的抓拍就是更有意思的一點了,就是擺拍與抓拍的結合,比如說客人有想法,又不知道如何體現,這就需要攝影師的大腦飛速運轉,好好構思,然後構圖,客人根據你的引導作出相應的一些姿勢,這個時候算擺拍算抓拍,就是擺拍中的抓拍意思了!


婚禮攝影師Tanke


什麼是“擺拍中的抓拍”?請攝影師們解釋一下?

通常來說,我們看到職業攝影師拍出來的照片,被拍攝者的神態都會顯得非常自然,不像新手拍攝的人神態這麼死板,除去模特經驗的因素,其實很多時候都是用了“擺拍中的抓拍”的方法。


<strong>首先我們先來定義一下什麼是“擺拍”,什麼是“抓拍”

擺拍

指的是模特在知道攝影師要拍攝的情況下,根據拍攝要求擺出指定的動作(自己設計或攝影師要求),然後等候攝影師拍攝。

優點:對焦準確、不容易跑焦,模特的表情也不容易失控。

缺點:模特容易僵硬。

抓拍

指的是在人物自由活動的不經意間(有時為不知道在拍攝的情況下)拍下人物的模樣。比如在吃飯的時候抓拍夾菜的一刻、在小朋友玩遊戲的時候抓拍笑的一刻、還比如說在美女低頭的時候拍下含笑輕撫頭髮的一刻等。

優點:神情自然,有時還能抓到關鍵的一瞬間成就不可複製的照片

缺點:容易拍出表情包,容易失焦。

那麼“擺拍中的抓拍”就很容易理解了。

在瞭解拍攝需求的情況下,以達到攝影師指定的動作為目的的前提下,讓模特適當自由活動,然後拍下人物的模樣。比如需要拍攝一個模特站在樹下淺笑盈盈的將頭髮掛在耳後的照片,那麼就讓模特站在樹下做掛頭髮的動作,讓攝影師抓拍,而不是固定著動作讓攝影師拍。

還有比較常見的“擺拍中的抓拍”情況是,攝影師說:“我說1、2、3你再看鏡頭笑”這種情況;還有攝影師讓模特先站在某處對焦,然後再讓模特跑過去,在對焦的地點再按下快門,以此來拍攝一個對焦準確的奔跑的照片。

這種拍攝的好處就不言而喻了,即自然又不會跑焦。但是還是需要攝影師多多練習噢~


以上,希望對您有幫助~

@人像攝影精選 分享ps後期技術 | 分享攝影教程 | 分享拍攝心得



雙下巴金金醬


什麼是“擺拍中的抓拍”?請攝影師們解釋一下?

說到攝影拍攝方式或者手段,就會有關於怎麼拍攝的思考,完成一次拍攝的方式有很多說法和分類,但是不見得就準確和合理,不過有三種說法倒是相對合理,一曰“抓拍”,二曰“擺拍”,三曰“偷拍”。

三種說法,大概還是抓拍最為鮮亮和體面,意思是說這個人手勤眼快、機智靈敏、積澱頗深,大多數人喜歡得到這樣的評價。



說到擺拍,大家似乎有點不敢恭維,擺,就意味著造假、生硬,這人沒多少手藝,只能如此如此。

最不受人“尊重”的,大概就是所謂“偷拍”。一說到偷拍,就和不光彩、見不得人脫不了干係,以至於現在有人發明了一種說法——街拍,街拍美女,街頭創作,等等,可謂用心良苦。

其實,無論是抓拍、擺拍,還是偷拍,只不過是面對拍攝對象和題材,拍攝人採取的某種應對措施和手段而已,根本就沒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事實上,我們每個攝影人都在不斷地交替著使用抓拍、擺拍和偷拍的手段。



第一、抓拍只是時機和空間不夠充裕即刻採取的拍攝手段。抓拍的主要特點就是,發現畫面,即刻下手,稍有延誤,好景不再。通過抓拍,往往能夠記錄重要、稀缺、精彩的瞬間,這種作品的後步價值不菲,說不定能永存史冊,也說不定能夠流芳百世。

第二、擺拍只是時間和空間足夠充裕,做些必要的準備、思索和配合採取的拍攝手段。“擺”的內容非常寬泛,你的場景選擇屬於擺,你的出鏡人物屬於擺,你的人物服裝扮相屬於擺,你的動作語言(畫面語言)屬於擺,你的道具包括燈光佈景屬於擺,等等。



即便是拍攝政治人物的活動,他也會知道有拍攝人在場,他會盡量表現得睿智和寬容,這其實也是一種擺,只是相互之間心有靈犀不言自明而已。

往大處說,那些個電影、電視的拍攝,哪個不是擺拍?不是擺拍就沒法完成一部作品的出世。

既然如此,為了達成目標,能擺拍的當然可以並且儘量擺拍好。


第三、偷拍只是被拍對象在全然不知、純自然狀態下的拍攝手段。無論是拍攝者出於什麼初衷,至少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就是這種方式拍攝成的畫面是最自然、最真實的,描寫的是“平凡世界”,刻畫的是真正的人性,記錄的是真實過程。當然,我們還是建議,街拍也好,偷拍也罷,“一無惡意、二不為盈利”的原則還是要保證堅守。

第四、“擺拍中的抓拍”是集謀劃、導演、表演於一身,多角色及時發揮、配合完成的拍攝手段。這是我們應該大量運用和掌握的一種拍攝“套路”。上面說到了電影、電視的拍攝,這樣我們說話就順口多了。有條件當然應該使用,能擺就擺,而且一定得擺好。

重點在哪裡呢,重點就在於按照“劇本”、“導演”設計要求的前提下,讓演員充分挖掘、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從人性深處,表達出當情當景下的人物動作、神態和思想,雖然我們所說的攝影是“靜態”的畫面,但是,要通過演員的表演,讓讀者看得到表情、“聽”得到聲音、領會到思想。這個應該是我們攝影人孜孜以求、永遠追尋的目標。


拍客張光林


首先解釋一下什麼是擺拍?什麼是抓拍?

1、擺拍:擺拍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通過模特的現場表演,完成已經過去,或者實際中並不存在的場景拍攝;第二種則主要是對模特本身的各種形態拍攝。這種拍攝的共同點,都是人為安排好拍攝場景,再由攝影師完成拍攝工作。我們稱這種拍攝方式為擺拍。

2、抓拍:抓拍是指對運動對象拍攝的一種方法。因為拍圖片與視頻不同,圖片是拍攝對象運動過程中的瞬間記錄。我們希望記錄下運動過程中最精彩的瞬間,這種拍攝方式稱為抓拍。抓拍需要攝影師眼明手快,否則就會錯失良機。

抓拍是完成攝影記錄的重要方式

至於擺拍時是否需要採取抓拍方式,筆者認為,即使對設定好的場景進行拍攝,也是需要抓拍的。對於運動場景的擺拍,由於場景中的主體元素是運動的,當然需要採用抓拍方式,才可能記錄下最佳運動瞬間,這點大家都很好理解。但是對模特進行靜態拍攝時,有的朋友就認為,模特會按攝影師的要求完成各種動作,姿勢擺好了只管拍就行不需要抓拍。殊不知姿勢可以擺好一點不動,但是人的表情即使有經驗的模特,恐怕也很難做到將表情凝固下來讓你拍。模特的表情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的存在,就需要攝影師能抓住模特表情中的最佳瞬間,這也就必然需要採取抓拍方式。

因此,我們不但在完成人文、動物等運動現場進行拍攝時,需要採取抓拍方式進行拍攝以記錄下最精彩的瞬間。而且在進行場景擺拍時,也應該採取抓拍方式,這樣才能記錄下最精彩、最美好的瞬間。有經驗的攝影師對拍攝運動場景,一般都採取連拍方法記錄大量瞬間,過後挑選最佳畫面,以免錯失良機。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對於對靜物的拍攝是不需要抓拍的,比如美食、靜態花卉、古蹟、器皿等。


皇城手機攝影


擺拍通常有了主題 設置好場景 燈光佈景 服裝搭配等前期準備再請模特兒根據攝影師的意圖擺造形 進行拍攝(如寫真集 婚紗攝影)在擺拍中有時攝影師與模特勾通欠佳 表情不自然 精神狀態不好達不到預期效果暫停拍攝進行勾通調整 培養情緒或者暫時休息時間 模特精神放鬆了真情流露出來 的時候攝影師抓住這一瞬間的神態拍攝 嘿嘿 有時這種抓拍效果真的很不錯 會出好作品











Maxiaoming


一家長讓我給其孩子拍張照片,並讓孩子笑一笑。孩子說:笑不出來。

我對孩子說:笑不出來就哭。

孩子被逗笑了。被我抓住了:開心的真笑!


山寨莊子


什麼是“擺拍中的抓拍”?請攝影師們解釋一下?

以我個人的理解,我覺得只要拍攝對象知道有人在拍他/她,而進行的拍攝都應該屬於擺拍;而在拍攝對象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拍攝,就應該屬於抓拍。





那麼題主說的“擺拍中的抓拍”又是什麼呢?我覺得可以把它理解為,拍攝對象知道你在拍他/她,但完全沒有理會攝影師,這時候攝影師進行的拍攝就應該屬於“擺拍中的抓拍”了。






其實我們在實際拍攝中,很多人像攝影作品都是在這種狀態下拍攝完成的。一般來說,在商業攝影中,模特兒純擺拍的作品相對比較多一些。因為這種商業拍攝,攝影師都有明確的主題與目的,模特兒需要更多的去配合完成攝影師的意圖。比如我們在外經常碰到一些拍攝婚紗寫真的場景,就經常聽到攝影師在那邊指揮模特兒怎樣擺姿勢怎樣做表情等等。






對於普通的人像攝影來說,攝影師和模特兒都相對比較自由一些。主要還是因為攝影師並沒有交片的任務壓力,所以想怎麼拍就怎麼拍,完全不用顧及結果。對於這種拍攝來說,更符合題主所說的“擺拍種的抓拍”模式。





這種拍攝通常條件下都是開放式的,攝影師只需和模特兒進行簡單的溝通,適當的制定一些動作和要領就可以了。其他完全可以靠模特兒自己自由的發揮。所以這種拍攝其實就是在擺的過程中進行的抓拍。





好了,關於這個話題就簡單的聊到這裡。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蘇州三憶影像。


蘇州三憶影像


不管是人像攝影還是時裝攝影,模特的肢體表達是非常重要的,身體和四肢的造型是否有美感,對於攝影作品的視覺衝擊力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什麼是“擺拍中的抓拍”呢?

下面根據個人的理解,與大家分享以下體會:

人像攝影或者時裝攝影中,擺拍,就是模特的動作按照攝影師的引導,將肢體呈現出一種靜止的造型,有利於準確表現拍攝的主題,而且,拍攝相對順利一些。



但是,如果是專業的模特,擺拍是非常好的選擇,模特會根據攝影師的引導,以及模特對拍攝主題的理解,會很快、很準的擺出合適的姿勢和表情。


如果不是專業的模特,擺拍就有點不太合適,可能會導致模特動作和表情僵硬,拍出不來的照片不生動,嚴重影響畫面表達效果。

我理解“擺拍中的抓拍”就是:在模特的肢體動作上,根據攝影師的要求擺出好看的姿勢,讓畫面主體元素呈現出漂亮的視覺效果。但是,在模特的表情和神態上要抓拍,因為表情不能保持太長時間,容易僵化。


因此,我理解的“擺拍中的抓拍”就是:動作姿勢可以擺拍,模特的表情和神態要抓拍。


腦攝狼圖世界,愛好攝影,擅長後期處理,敬請關注本頭條號!


腦攝狼圖事界


其實,擺拍和抓拍作為攝影藝術創作的手段,都具有它的特點和相應的生存空間。抓拍的特點是真實、自然,適用於新聞攝影,擺拍的優勢在於能夠提供更符合攝影師的情景、畫面,適用於人像攝影、廣告攝影等等。擺拍和抓拍既是對立的,有時又是統一的。

所謂擺拍,就是攝影師根據自己的設想,創設一定的環境,設計一定的情節,讓被拍攝者表演,最後由攝影師拍攝完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攝影師還往往充當導演的角色。很顯然,擺拍的攝影作品往往具有更好的用光,構圖,更優美的背景,更漂亮的模特,更戲劇性的情節。所以,擺拍有了很大的生存空間。

比如在廣告攝影領域,廣告本身的特點就是要有強烈的視覺衝擊,甚至並不拒絕誇張和做作,因此,擺拍幾乎是廣告攝影唯一的創作手法,這也是無可非議的。再比如在商業人像攝影領域,無論從大眾的一般需求還是從攝影師的經營成本上,都要求在室內擺拍的形式。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但我們的攝影愛好者漸漸的對擺拍不甚瞭然起來,把擺拍擴展到了幾乎所有攝影領域。而各種報刊雜誌更是充斥著形形色色的擺拍作品,為擺拍作品提供了廣闊的生存空間,擺拍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也許很多影友以為,在藝術多元化的今天,還來討論擺拍和抓拍的問題是多餘的,是的,討論攝影要不要擺拍是多餘的,但是討論擺拍的存在空間和藝術技巧則是完全合理的,也是完全必要的。

筆者以為,目前攝影界在擺拍問題上存在以下問題:

一、攝影者的攝影目的不明確,或者說有的攝影者根本就迷失了攝影的目的

攝影界似乎比其他任何藝術團體更具有“上進心”,很多攝影者在學習了攝影不久,就一個心思想得獎、想出名,但藝術眼光的匱乏不可能讓這些攝影者找到更多的戲劇性情景,於是擺拍成了最佳的選擇。許多地方的攝影協會把擺拍作為進行攝影創作的最主要的甚至唯一的手段。理論界也公然宣稱,攝影必需要有“構思”,他們所謂的“構思”就是事先設計好畫面和情景,進行“邊導邊拍”。有些影友出於對大自然的熱愛,喜歡走走拍拍,不求出名,不求得獎,只求用鏡頭記錄自然,感受自然,有人就貶之為“浮光掠影”,“沒有深度”。其實,攝影本身的目的不外乎兩類,一是對生活對世界的真實記錄,二是對美好事物的刻劃和再創作。比如新聞攝影用來記錄歷史,當然要絕對忠實於歷史,而像大躍進時期的一些擺拍的新聞攝影作品,簡直就是對歷史的嘲弄。又如,民俗攝影,是對民俗民風的真實記錄,而攝影者如果為了所謂的藝術創作,而自任導演,演出一場場假戲真做的鬧劇,那就是對藝術的最大侮辱。不幸的是,這樣的鬧劇正每天在攝影界上演。

二、表現手法粗陋,思維簡單,缺乏想象力

很多影友並沒有真正理解擺拍的優勢所在,一味的為攝影而攝影,為擺拍而擺拍。所拍攝的作品既可以由現實生活中抓拍得到,又並不比抓拍得到的作品具有更好的用光、構圖和動態效果。他們的表現手法也極為簡單化,他們的邏輯總是這麼簡單:凡是婚紗就是美麗,凡是貧窮就是古樸,凡是怪異就是創新;拍小橋流水,就必需有姑娘陽傘,拍田園風光,就必需有黃牛老農;他們為了拍雲霧,可以放火燻煙,為了拍民俗可以喬裝打扮。當然還聽說為了拍葬禮,還有讓死人再葬一次的。那就是道德問題了,不在本文討論之列。

很多影友缺乏生活積澱,所拍攝的作品不符合生活實際,而自己還自鳴得意。

三、摹仿成風,摹仿之作大有用武之地

我們可以看到,在國內的幾本主要攝影雜誌上,在各種各樣的影賽中,雷同之作比比皆是。希望工程熱門,就滿目的山區孩子渴望的目光,婚紗熱門,就到處是手捧婚紗照騎著摩托兜風。你拍哈欠,我也拍哈欠,你拍噴嚏,我也拍噴嚏。

本來摹仿並不是擺拍的過錯,抓拍也可以摹仿。但一方面是由於擺拍的作品容易摹仿,另一方面擺拍這種創作形式又特別適合於去摹仿,再加上擺拍作品又大有市場。所以摹仿者樂此不疲。這樣看來,有時摹仿甚至是擺拍的副產品了。

如果要我把拍攝時的那種感覺用筆寫下來,我真有些無能為力,因為我知道,那只是一瞬間即逝的感覺而已。我只不過是把自己的夢想用相機變為現實。

我喜歡夢想,所以我拍照時總愛跟模特說一種故事或氣氛,這種氣氛也許來自我的經歷,我的夢想,我看到過的影像等等,所以又有人說我的照片太注重個人色彩,甚至於有些過於灰暗。 照片把本來屬於生活的片刻給定義下來,表達出拍攝者自己的思想、感覺。創造力在哪裡產生呢?這個話題可能已有人寫了跟河一樣多的文字。我認為每一個人的腦子都像一個倉庫,保存有你所有見到的、聽到的、做過的以及後來跟個人經驗混在一起的記憶,每個人都會有.差別在於每個人都會用不同的方式去表達他們的這種記憶。

如果不是商業用途.我都會選擇135相機去拍攝,我不想讓相機阻礙我的思維發展.所以我的相機一般都設定在光圈優先.另加一隻閃光燈。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攝影技術不重要。

我很慶幸能有大部分的時間讓我自由地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影像,可是我卻慢慢地有些逃不出自己過去的影子,我知道每個人都會有一個成長的過程。

有前輩增留下一句格言:“藝有法,藝物無定法”。願我們每個人都能走出一條自己的藝術之路。


雲端瞰世界


通過攝影師的構想,擺出一定的造型。在適當的時間,抓住最美的瞬間。擺拍中的抓拍主要針對人像攝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