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他在古代寫修仙小說,得到貴人賞識,卻被建議出家?

小說:他在古代寫修仙小說,得到貴人賞識,卻被建議出家?

衡王府是親王府的定製,由先帝下旨興建,位於府城正中偏北,坐北朝南,佔地約三百五十餘畝。

名為府,實際上就是一座王城。城牆高二丈九尺,下闊六丈,上闊二丈。女牆高五尺五寸,護城河闊十五丈,深三丈,將王府眾人與百姓仕宦隔了開來。

王府中前殿後院,自成一個小天地。親王家眷住王府內城,親王府屬官的住宅與辦公之處,則分佈在王府外城。

姜豐路過王府正門,內心波濤起伏,既緊張忐忑,又很震撼,上輩子也曾遊覽過故宮和頤和園,都沒有眼前的情景震撼。

腦海中出現關於這座王城的介紹,衡王是先帝同母的親弟弟,當今陛下親叔叔,深受兩任帝王寵信,這座王城建了四年才建成,雄偉壯麗。

與這巍峨的王城相比, 衡川府的城牆就如同小孩子過家家一般兒戲。

領頭的侍衛名叫封碩,見到姜豐的神情微微一笑,像姜豐這樣的鄉下土包子,能夠維持住表面的鎮定已經很不錯了。有些小官員第一次進王府,都同手同腳,緊張得路都不會走了。

姜豐沒有走正門,而是被引著進了東邊的側門。

封碩介紹:“這邊是王府府學,世子殿下在這邊讀書。”

見封碩語氣溫和,其他幾個侍衛雖然肅穆威嚴,卻也沒有盛氣凌人,姜豐鎮定了些,悄悄問:“侍衛大哥,不知道世子殿下命在下來所為何事?”

在姜豐看來,像他這樣名不見經傳,連個功名都沒有的窮書生,是萬萬入不得親王世子的眼的,唯一有可能的就是那本《凡人修仙傳》,當時王三公子說世子殿下想看神仙軼事……

果然,只見封碩微笑著道:“聽說是和一本小說話本有關。姜公子不必緊張,世子殿下是極溫和體恤之人。”

姜豐道了謝,心卻跳得更快。能夠入得世子的眼,說不定是個機遇,但也說不準是個禍事。

府學所在是一個三進的院子,第一進正殿掛了匾額,上書“大成之殿”,是供奉孔子先師之所,到了這裡,由一個內侍引著姜豐繼續往裡走。

這個小內侍只有十七八歲的樣子,生得眉清目秀,卻沒有太多陰柔神色。

這是姜豐第一次見到太監這種職業的人,不過並沒有露出好奇、異樣的神色,畢竟也是受過影視劇洗禮的人,還是見過些世面的。

一路上只見草木葳蕤,四處有侍者站立,卻是鴉雀無聲。

到了第二進的入口,小內侍說道:“你且在此候著,等候通傳。”

“是!”姜豐低眉斂目地應了,沒有四處張望。

過了一會兒,有一箇中年內侍走出來,說世子殿下現在正有閒暇,請姜豐進去。

姜豐連忙理了理衣襟跟上,到了第二進院子。第二進院子的正堂匾額是開華堂,左右廂匾額為“星羅”、“三疊”。

中年內侍輕聲道:“正殿就是王府學堂,今日休沐,殿下不用上學,和幾位伴讀公子都在,你且隨我來。”

“有勞大人引路。”姜豐面上帶著激動的神色,對中年內侍微施一禮,畢恭畢敬地說。

對一個太監小心應對,並不是沒臉面的事,要知道別說他一個小書生了,就是衡川府赫赫有名的王家子弟,在衡王府都得老老實實的。

雖說朝廷有法度,藩王從藩保國,不得插手地方政務,但對於藩王府這樣的龐然大物來說,真想要收拾地方士紳,並不費什麼事。

中年內侍見姜豐並沒有一些窮酸的傲氣,很是懂禮,也微微一笑。

星羅閣是三間通透的大屋子,正中屏風下設了一對主座,東西相對還擺了四對椅子。椅子之間,用的是圓幾。

此時兩側的椅子上坐著幾個少年,其中一個正是姜豐有過一面之緣的王三公子王玢。

主座上坐著一個約莫只有十三四歲的少年,頭上戴著烏紗翼善冠,身上穿著赤色蟠龍袍,腰間繫了玉帶。

這般裝扮出現在這裡,不用說這就是衡王世子。

姜豐深吸了一口氣,在內侍的指引下給主位上的世子行了叩首禮。

封建皇權社會,給人下跪叩頭,也是無可奈何之事,甚至面上還要流露出激動、欣喜、榮幸的神色。

戲精上身的姜豐激動得聲音都微微顫抖著說:“草民姜豐見過世子殿下,殿下金安!”

世子面帶微笑,伸手虛扶道:“起來吧。”

“謝殿下。”姜豐顫抖著站起,悄悄抬頭看了世子一眼,眼神既好奇又崇拜,像一頭初生的幼犬。

他這神情實在取悅了眾人,王玢先是一笑,世子也和煦地說:“賜座。”

姜豐在小內侍的指引下在末座坐下,小心翼翼地只坐了半邊屁股。

“孤今日請你來,是想問你,你的《凡人修仙傳》第三卷呢?”

啥?催更的?!

姜豐一怔,隨即回過神來,恭敬地說:“回稟殿下,我和書局約定的交稿時間是端午,又因為要參加考試,因此第三卷才剛剛寫了開頭。”

“嗯……”世子沉吟著,一臉嚴肅地說道:“既寫了開頭,不若先與孤過目。”

“這……不合規矩吧?”姜豐看向一旁的王玢,為難地說:“書局有規定,未出書之前,稿件不得流傳出去。況且,我進城考試,並不曾帶手稿來。”

“這樣啊!”世子沉吟著,語氣沒有起伏地說:“既如此,你與孤說說後面的故事,那陳凡最終可曾飛昇上界?”

此言一出,幾雙眼睛齊刷刷的看著姜豐,都有著期待和好奇。

這些小孩子,怎麼就那麼心急呢?這是要他劇透啊!姜豐無奈,只能按照大綱,將故事梗概娓娓道來。

雖然缺乏細節描寫,但姜豐口才不錯,還是將故事講的一波三折、引人入勝。

世子和幾個伴讀都聽住了。

姜豐講得口乾舌燥,添了好幾回茶,也來不及品味王府的好茶,就被催著往下講。

講了好半晌,故事才算告一段落。

幾個小少年都露出意猶未盡的神色。

姜豐連忙說:“待第三卷出書後,若是賣得好,再與書局商議,是否接著寫上界的故事。”

世子沉默了一會兒,突然問道:“你書中所說的功法,真的能練嗎?孤參悟了幾回,始終不得其法,你與孤好好說說。”

啥?那就是我瞎編的啊!看著小王子認真的神色,姜豐欲哭無淚,這幸好是不得其法,要是練出什麼問題來,他幾個頭也不夠砍的。

不想一旁穿著道袍的王玢也跟著點頭,說道:“那部《問天訣》的確博大精深,不想姜公子年紀輕輕在道法上竟有如此造詣,實乃我輩楷模。”

一旁一個胖胖的錦衣公子突然笑道:“姜公子有如此天賦,想來正是有靈根之人,何必考什麼功名,不如就做個道士,可證大道。”

姜豐正想說什麼,就見世子殿下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不……我不想出家……我沒靈根,嗚嗚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