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給自己的墓葬裝了什麼機關,為何有人說盜墓者進去都沒有出來過?

小龍談歷史


中國有四座神奇的墓:一座找不到,一座不敢挖,一座在海中,一座挖不動。


找不到的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墓,不敢挖的是秦始皇墓,在海中的是明朝首富沈萬山的墓,而挖不動的就是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了。

乾陵的營造極為成功,歷史上多上帝王將相費盡心機,不惜一切代價給自己修造了墓穴,強勢如唐太宗、明太祖這樣的人,在死後也最終都免不了被盜墓挖掘的下場。只有如乾陵歷經時間和風霜,一直保存完好,至今沒有被盜。

由於乾陵尚未被打開,所以我們也無從知道里面有什麼機關。即便有,一千多年過去,也應該失效了。

與其說沒有盜墓者出來,不如說是沒有盜墓者進去。

民間傳說乾陵是由袁天罡負責營造的,但這實際上和大多數傳說一樣,都是個美好的故事。真正負責營建乾陵的是當時的吏部尚書韋待價。

傳說中袁天罡在武則天下葬後簽字到墓中佈置機關,幾天後才出來。並告知人們,他已經啟動機關,任何進去的人都將被殺死。

傳說固然是假的,但正因為有傳說的神棍袁天罡的震懾力,大多數盜墓者都不敢起挖掘的念頭,有少數不信邪的,在嘗試過後失敗了,也間接“證實”了傳說的真實性。

乾陵修建的時候,正直唐朝國力鼎盛。武則天花了23年時間,依山而建,將整座山掏空。

它能保存完好,防盜手段如此高超,正是大唐國力強盛的體現,也是當時人民智慧的體現。

正規軍都挖不動,更何況盜墓者

歷史上不是沒人動過挖掘乾陵的念頭。

唐朝末年,殺人魔王黃巢動用40萬大軍打算盜掘乾陵,但挖出一條40餘米深的大溝,也沒有找到入口,只好悻然作罷。

五代時期,後梁崇州節度使溫韜,組織軍隊發掘所有唐朝皇陵,唐朝一十八陵只有乾陵倖免,只因還是挖不動。

到了民國時期,軍閥孫連仲以保護乾陵為幌子,讓部下拿炸藥連續炸了一個多月,都沒有找到墓道口。

(乾陵墓前無字碑)

最危險的一次

1958年乾陵被幾個當地農民在放炮取石的時候,無意中炸出了墓道口。

當時的考古工作者、大文學家郭沫若,認為裡面可能陪葬的有失傳已久的《蘭亭序》原本,非常想打開乾陵一探究竟。

但因為他在之前的萬曆墓考古工作中的失敗,導致大量文物毀於一旦,周總理及時的制止了他,說:“給後人留點吧。”乾陵的發掘工作才就此停止。


歷史小跟班


武則天墓也就是乾陵,這是一個合葬墓,裡面住著兩位皇帝,一位時女帝武則天,另外一個就是唐朝皇帝李治。

墓葬

李治也是一個比較厲害的皇帝,但是很不幸,在他的前面有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在他的後面,自己的妻子武則天又是一代女帝,主角光環實在過於強大,在兩輪皓月之下,他這一顆明星也是有些黯淡無光了。



武則天呢?更是不用說了,一代女帝,傲世梟雄。千古人物,譭譽參半。

這兩個人去世之後葬在了一起,李治先走的,他先被武則天安排安葬在了這裡,後來武則天去世以後,唐中宗也是將她安排進了這裡。或許是為了讓他們夫妻團圓吧。

未被盜墓

在唐朝皇帝的眾多的陵墓之中,武則天的這一個算是保存的最完整的了。當然,不是說他們的機關有多麼的先進,這也是未可知的。而是即使有著諸多的盜墓賊心思念想,往往連入口都找不到。



就比如在唐朝的時候,黃巢之亂,他們對這個陵墓動了心思,結果就沒有找到入口。五代十國的時候,也是如此,到了民國時期,為了錢財不少軍閥都對陵墓產生了興趣,但是即使動用了炸藥,也是毫無辦法。

發現入口

當然,或許是武則天在天有靈,看到了建國的奮勇,也看到了新時代的光芒,在195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將墓葬的入口暴露了出來,後來有關人員也組織了發掘。後來被叫停了,保護了起來。


圍知歷史


武則天是上下五千年才出的一位女帝王,所以她的陵墓肯定被裹著神秘的面紗。

公元705年一代女皇武則天與世長辭,她決定與自己的丈夫一起沉睡在一起,武則天與李治合葬在一起,這種方式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所以他們兩個的陵墓也是早早的被盜墓賊給盯上了的。黃巢起義時就對乾陵起了歪心思,在黃巢等起義軍30萬人對乾陵進行了挖掘,30萬人找了幾天都沒有找到乾陵的入口,不久後就草草了了的撤軍。

下面我們來說說的具體位置,乾陵位於咸陽市郊區,乾陵在海拔為1000多米的梁山上,梁山面積有幾十公里左右,像這樣規模宏大的陵墓在整個中華大地上是沒有幾個的。武則天是盛唐時期的皇帝,這個時期的唐王朝人力物力都很充足,這些物質足夠武則天建立一個宏大的陵墓。

武則天當時請了兩個為玄學大師一個是袁天罡,還有一個是李淳風,這兩位都是當時著名的玄學和道學上的大師,在機關設定和風水上都有很深的造詣所以在裡面內部的設計構造肯定是很精妙的。

我們再說說為什麼有人進去就沒有出來過呢,梁山的周圍是由沙子和巨石組成,如果盜墓賊強挖盜洞到後面如果稍有不慎就會導致沙石分離,導致盜洞坍塌就會被活埋,這或許就是為什麼盜墓賊進去過後就沒有出來的原因,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乾陵是大陵墓,陵墓的深度肯定會很深,陵墓達到一定的深度就會缺氧,如果沒有現代設備進去隨時可能會喪命。

我們再說說武則天的陵墓有哪些機關吧,武則天執政時期,政治清明,國民經濟也穩步發展,國力也得到了快速發展,這個時期的唐朝國際影響力雖然還沒有達到頂峰,但是建築一個大陵墓還是沒有問題的,武則天是跟自己的丈夫合葬的,所以在自己的陵墓設計和安全性肯定是花了大把的時間。

乾陵最初的設計者傳說是袁天罡和李淳風兩個人,在設計陵墓的時候袁天罡和李淳風兩人在墓道處設置了許多機關。唐朝時期的軍事裝備水平較前朝是有很大的提升的,諸葛連弩和墨家的機關結合,導致了乾陵機關重重,所以說盜墓者就是進去了能不能出來就是另一回事了。

至於武則天給自己的陵墓裝了什麼機關,只能等考古學家對乾陵進行挖掘才能知曉,至於有沒有對乾陵進行盜過肯定是有的,但是能不能活著出來應該沒有幾個人。


無筆


武則天同其他帝王一樣,生前享受帝位,死後也想享受非一般的待遇,於是在沒死之前,就費盡心思準備自己的陵園,武則天的這座陵園修建了整整23年,名為乾陵!光聽這個名字就非常高端上檔次。古代帝王的陵墓,是盜墓賊最想一探究竟的地方,畢竟帝王墓聚集了當朝最多的財寶,那麼從唐朝到現在,武則天墓多次經盜墓賊光顧,卻沒人能打開,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玄機都在這座墓的傳說當中!


公元683年開始,武則天下令修建乾陵,當時的負責人是吏部尚書韋待價,但總工程師並不是這個人。而是一代神人袁天罡和李淳風,這兩人是武則天手下的天相師,負責觀測天象,推測國運。這類型的人在古代非常受歡迎,尤其是受皇帝歡迎,武則天的乾隆,就是這兩人選定的地址。


選擇地址,也發生了一些奇異的事情,兩人沒有約定,卻都選在了這個地方作為最佳陵墓,武則天因此也十分開心,重賞了兩位神人。開始修建陵墓時,武則天已經預想到自己的墓室可能會被盜墓賊光顧,於是先給墓地周圍的百姓下達通知,告誡他們世世代代都要為其守墓。

接著就是採用類似混凝土的建築方式,加固自己的陵墓,除此之外,武則天多次視察陵墓,規定在墓地周圍建設非常多的鎮墓獸,來恐嚇盜墓賊。但這些都是面子工程,盜墓賊也不畏懼這些。接下來,武則天還為自己的墓地搞出不少傳說,比如她說此地是極陰之地,只要盜開,天誅地滅。這都是用來嚇唬盜墓賊心理的,但的確做到了。

之後便到了民國時期,有不少軍閥來窺探此地,但皆因種種異常現象,讓這些盜墓賊嚇退,不是狂風暴雨,就是天打雷鳴,總之一挖此墓,此墓就會出現各種奇異現象。所以也就沒人挖了,到了新中國之後,乾隆成為國家重點保護建築,就更沒有盜墓賊去了。


源起炎黃


【精選回答】來自優質賬號→野史日記


古代所有皇帝的墓葬都面臨著一個嚴峻的問題,那就是被後世的毛賊盜掘,中國相信陵墓如何能影響活人,所以都害怕自己的陵墓被盜後影響自己的後人,也打擾自己的“休息”。


有的皇帝選擇“疑冢”,說白了就是弄一堆假的墳墓,讓盜墓者找不到自己真正墳墓的位置,挖一個假的,挖一個假的,最後就放棄了,畢竟挖墓葬也是有成本的嘛。

還有的皇帝乾脆來一個隱藏式的墓葬,讓建造墓葬的人最後都滅口,讓全世界都找不到,來一個“人間蒸發”,避免被挖掘。

還有一種皇帝,就是像武則天這樣的皇帝,她將自己的和丈夫合葬,一墓葬兩帝。墓葬規模很大,位置很明顯,但是建造的堅固。有的朋友要說了,這樣的話,她的墓葬不就被盜了嗎?

武則天的墓厲害就厲害在這裡,它就在那裡,哪也不動,就是沒人進去或者出來過,總之沒有被盜,這是為什麼呢?原因讓人有點蒙。

第一、武則天的墓葬地理環境成為天然屏障

武則天的陵墓離咸陽不遠,在咸陽的梁山之上,這座梁山海拔有一千多米,是一座名符其實的高山。

修建在這這座山上的乾陵,有一個特點,砂石比較多,砂石一旦躲起來,挖盜洞就極為困難,倒不是因為堅硬,而是因為不好找到入口,因為砂石流動,所以不好發現。即使找到了入口,挖開了盜洞,這種洞口也不會穩固,當盜賊進入的時候,很可能砂石流動坍塌,那就再也出不來了。

第二、武則天的墓葬機關重重

既然沒有人進入過,也沒人活著出來過,咋知道武則天墓葬裡機關重重呢?這都是因為一個傳說,這個傳說極有可能是武則天自己散佈出來了的謠言。

傳說武則天的墓葬是兩個大佬建造而成,這兩人正式善於風水和機關的袁天罡和李淳風。這二位的名頭就足以震懾住一些宵小之徒,再加上確實一直以來沒人進入或者從武則天的墓葬中出來,所以人們都相信,一定是因為袁天罡和李淳風在墓葬之中設計了重重機關。

當他們建造好墓葬之後,其中的機關就已經啟動,一旦有人進入,必然是死路一條。

當然了這個是一個傳說,就算機關重重,這一千年的時間也足以讓大部分的機關失效了。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經過這麼長時間,墓葬裡有毒氣和一些稀奇古怪的生物不足為奇,恐怕進入其中也是凶多吉少。

實際上,當年負責建造武則天墓葬的人是吏部尚書韋待價,並不是袁天罡和李淳風。

堅固的墓葬

我相信,武則天的墓葬之所以一直沒人能盜,應該與武則天所處的時間有關係,當時的唐朝財力雄厚,建造墓葬的時候一定是耗費極大,在雄厚財力的支持下,武則天的墓葬修建的極為堅固,或許這個墓葬在建好之後就沒留什麼出口,所以盜墓賊無法找到進入的位置。

直到可以暴力打開武則天墓葬的時候,這樣的大動作自然是違法行為,自然沒人想被抓進去,最後,有賊心的沒能力,有能力做到的不能那麼做,所以就一直沒人進得去,自然也就沒人出得來了。


野史日記


說起中國女皇帝,讓我們想起武則天,她從入宮到才人,再到建立大周王朝,經歷了很多不為人知的辛酸。她在這段經歷中,做了很多讓人不理解的事情,如後人說她為了權力,害死自己親生女兒,還有人說她因為男寵,害死的自己的孫女。其實這些說法,無非是後人聽到的傳說。

那麼對於歷史上真實的武則天,並非如此。在古代封建王朝中,男尊女卑,是比較常見的事情。作為一個女性,能夠在眾多男子中脫穎而出,說明她有一定的能力,更有一定的魄力。正因為她有果斷的做法,以及不同尋常的能力,最終才能成為“一代女皇”。自她執政時,百姓豐衣足食,經濟繁榮,聽取諫言,重用人才等等。如沒有武則天的開創之舉,更沒有唐朝後期的發展。

對於這樣一位女性,她在生前有沒有想過她的陵寢,長城君毫無疑問的說:她想過,更有很好的規劃。

從武則天的乾陵來看,是一個合葬墓,裡面埋葬著兩位帝王。武則天隨著權力的掌握,用了將近23年的時間,建造自己的乾陵。相對一個心機頗深的武則天而言,她肯定會很好的建造自己的陵寢。首先,從防盜技術,在從陪葬品上,都有一些安排;其次,她還立下無字碑。讓乾陵蒙上一層神秘面紗。

這樣一個神秘的乾陵,為何沒有被盜的跡象。難道武則天生前在裡面裝了什麼機關,或者盜墓賊進入墓葬中,就沒有出來嗎?帶著這些疑問,長城君給你說說。

武則天的乾陵,在後唐時期,就有人去盜過,這個人便是溫韜。此人專門盜取帝王之陵,如唐朝帝王的陵墓基本都盜過。但有一個人的陵墓,他沒有盜過,那就是武則天。

事情是這樣的,當年,溫韜先盜取唐朝帝王的陵墓,最後在盜取武則天的陵墓。眾所周知,武則天是一個了不起的女皇帝,她的陵墓裡面,肯定有很多金銀珠寶,更有很多機關。在盜取前必須有很好的安排,才能萬無一失。溫韜率領手下,剛開始打開墓門時,突然颳起大風,天又下雨,此時他感覺有些不對勁。便讓手下撤離,等撤離後,天開始晴,風也停了。

溫韜不死心,又返回陵墓,繼續讓手下打開墓門,正開始打開時,天又開始下雨,又開始颳風。隨著怪異事情的發生,溫韜打算放棄武則天的乾陵。通過這些可知,武則天的陵墓在後唐就沒人進去過,裡面有什麼機關就不得而知。

隨著盜墓者的野心,他們依然沒有停止對乾陵的打算。民國時期,盜墓大盜孫殿英,曾以軍事演練為名,率領大批軍隊對乾陵實施挖掘。他找到墓門後,用大量的炸藥,試圖想炸開墓門,可他炸了很多次,都沒有炸開墓門。最後不得不撤離乾陵,也放棄對乾陵的挖掘。

從種種事情來看,武則天的乾陵有人去盜過,可他們都沒有盜取成功。因此,後人會認為盜墓者進去了,但沒有人出來。有了這層猜想,就會想到武則天的乾陵中,肯定有什麼機關。不然盜墓者也不會有去無回。從幾起盜墓者沒有盜取成功,說明武則天對乾陵的建造,以及防盜有著高超的技術。

長城君曰:從武則天執政來看,她有一定的功績,也有不同尋常的手段,更為大唐後期發展,做了一定的基礎;再從武則天的乾陵被盜來看,武則天執政時,較為看重人才。如沒有人才,也不會建造這麼牢固的墓門。更說明了武則天時期,技術也是比較重要的。

  • 《新唐書》


長城說歷史


武則天的一生可以說是傳奇的一生,她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也是唯一的女皇帝,在位期間創造了無數的歷史,傳奇的一生死後也是傳奇的。

公元705年,武則天結束了她傳奇的一生,但是她的墓室卻沒有被打開過,武則天的墓地名叫乾陵,是和李治合葬在一起的,小太陽認為,與其說是盜墓者進去從來沒有出來過,還不如說是沒有人真正的進去過。

歷史上有很多人對乾陵動過心思,出名的也有很多,不過他們都沒有成功過,比較出名的就是在黃巢起義的時候,他就對武則天的乾陵十分心動,他當時召集了30萬的軍隊從各個方位開始挖掘,但是經過了好幾天,仍然沒有發現乾陵的入口,由於黃巢的主要工作還是造反起義,在本職工作的壓力下,他就打消了挖掘乾陵的念頭。

武則天在給自己選墓地的時候,曾經派了兩位能人去定位置,第一位就是術士袁天罡,當時這個神棍還是很有威望的,第二位呢就是李淳風,相傳袁天罡和李淳風都在訪遍名山之後選擇了乾陵所在的涼山,袁天罡在選定之後扔下一枚銅錢作為依據,也有把風水定住的意思,那後來的李淳風呢,也是選擇了涼山,他扔下一枚銅釘(意思和袁天罡差不多),但巧的是,李淳風扔的銅釘正好紮在了袁天罡放置的銅錢眼裡。小太陽覺得李淳風不當道士去奧運會也行,哈哈。

書歸正傳,經過了袁天罡和李淳風的選址之後,武則天就下令在這裡動工,涼山位於長安西北,在八卦風水學中是一個風水寶地,而且在八卦中屬於乾位,八卦中乾為陽,是天,代表帝,因此武則天的墓地命名為乾陵。

正是因為袁天罡和李淳風的神話事蹟,再加上歷史上的多次盜墓都沒有成功,為乾陵披上了這麼神秘的面紗。那麼到底為什麼傳言說武則天的墓室裡有很多機關而且進去的盜墓者沒有出來的呢?

小太陽認為第一點,涼山的地勢多巨石和沙土,如果盜墓者在上山挖了一個盜洞,稍微不注意的話,就可能因為沙土結構不堅韌,沙土和巨石分離就被沙子活埋了。第二點,我們要知道,乾陵的墓室群佔地面積很大,而且縱深極深,當它到達一定深度並且常年不見光,會產生很多有毒氣體,沒有一些知識以及專業的設備,哪怕真的進去了,也是有去無回的。

那麼要說武則天在自己的墓室裡到底裝了多少的機關,又有多厲害,由於我們還沒有對他進行深度的挖掘,進去的人也幾乎沒有出來的,所以小太陽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機關,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機關一定會有的,而且裡面還會有很多我們現在所不知道的宮廷秘辛,希望乾陵能夠儘快的重見天日,讓我們能夠更加完整的瞭解這位傳奇的女帝。

關注小太陽,每天都有新鮮的歷史知識雙手奉上哦。


小太陽D


武則天的陵墓據說是唐朝的兩位頂級風水大師,袁天罡跟李淳風選的“風水寶地”,當他們二位接到了武則天尋找陵墓的聖旨後,就動身前往全國各地尋找“風水寶地”。

當兩位風水大師先後來到關中地區後,袁天罡在選址的“風水寶地”上埋放了一枚銅錢,選完後,就回去交旨了,而李淳風來到這裡時,在選址的“風水寶地”上插了一個銀釵,巧合的是銀釵正好插在了銅錢眼裡,而這塊“風水寶地”就是後來的乾陵所在地!



選好了“風水寶地”,武則天找來了當時的建築大師閻立德和閻立本設計自己的墓穴,據史料記載這兩位建築大師是根據當時長安城的模樣建造的乾陵,至於防盜,他們找來大批的盜墓者來提供反盜墓的手段,並且還由袁天罡和李淳風在墓穴里布下機關,暗器,來對付盜墓者!至於具體佈置了什麼機關,暗器,這要等到哪天乾陵被開啟之後才能知道!


而做為一座帝王陵墓,裡面的奇珍異寶肯定不少,所以乾陵在歷史上遭到了幾次大規模挖掘!

五代十國時期的節度使溫韜,他是古代最大的盜墓賊,曾動用軍隊挖了十八座皇陵,武則天的乾陵當然他也不會放過了,但是他每次挖乾陵都會天相大變,狂風暴雨驟起,最後不得不放棄!

國民黨將領孫連仲,也曾動過乾陵的腦筋,他用軍事演習作幌子,進駐乾陵地區,用炸藥炸開了墓道,當他帶兵正準備進去的時候,突然從墓道里冒出一股濃煙,瞬間是天昏地暗,飛沙走石,前面的幾個挖墓士兵當場吐血死亡。跟在後面的人一看這架勢,就沒人敢上前了。而孫連仲這回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灰溜溜的回去了,而後來再也沒人再敢挖乾陵了!


唐古看今


武則天的墓是一個非常非常傳奇的墓,作為歷史上頭1號的女皇帝,她的帝王陵其實是最難挖掘的帝王陵之一。

那武則天的墓到底奇特在什麼地方呢?

獨一無二的雙皇陵

武則天是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也是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最後把江山還是還給了李唐,但是他死之後就讓後人非常頭大,尤其是當時的唐宗宗李旦,因為武則天雖是自己的母親,但卻也是篡了李唐江山的人,所以實在不好評價她的是非。

最終是李氏江山的繼承人還是將母親,這位有著輝煌一生的女性褪去帝號,以則天大聖皇后的名義下葬,他和丈夫唐高宗合葬在乾陵之中,由於武則天的一生實在是太難評價,而且評價也太為難,身為兒子和後人的李唐皇室,所以只在墓前只留下了一塊無字碑。

所以乾陵是歷史上唯一埋葬了夫妻兩位皇帝的帝王陵。

當唐高宗李治還是皇帝的時候,乾陵就建成在唐朝的光宅元年,在唐高宗李治下葬之後,在神龍二年,武則天再次對乾陵進行了加蓋建造,使之規模更加龐大,地表上有數量龐大的唐代時刻,除了主墓之外,還有17個小型陪葬墓。

由是兩代皇帝的合葬陵,這也就可以說是非常龐大的陵墓工程,且還是在盛唐時期修建的,所以無論是規模還是陪葬物,都不是一般的皇陵可以比擬的。

幸運至極的堅固帝王陵墓

在歷史上,規模如此宏大,聲望如此顯赫的乾陵也自然遭受了無數盜墓賊的覬覦。但是直到2013年,乾陵也僅僅被動了5個陪葬墓,這很多還是近代文物發掘工作者保護性文物開發,從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

但這並不能說盜墓賊們對它動過心思。

早在大唐滅亡之時,唐朝末年的黃巢之亂,皇朝的農民起義軍就動用了40萬支柱,挖出一條40餘米的大溝,去尋找乾陵的墓道口,但是也無疾而終,五代十國時期後,梁崇洲的節度使溫韜也曾組織軍隊發掘皇陵,這是乾陵,由於建築太過牢固,而沒有遭受盜掘。

雖然後世也有無數的盜墓賊有過這種想法,但由於歷史上的前車之鑑,他們都沒敢向乾陵動手,明朝嘉靖年間有過一次大地震,雖然地表上的陵園建築,差點被完全毀掉,但是地宮應該依舊安然無恙。

在民國時期,孫連仲的一個現代化整編師想試一試孫殿英的做法,但似乎乾陵如有神助,讓他們準備炸陵墓的時候,卻突然冒出一股濃煙,頓時天昏地暗,據說有數名士兵歷史就吐血而亡,這種情況下,就沒有人敢挖掘乾陵了。

這種種應該算是乾陵十分走運了,歷史上根本就沒有人真正的進入過乾陵,裡面到底是什麼樣的神秘機關,誰也不知道。

曾經在上世紀60年代的時候,陝西有幾個農民放炮炸石,竟然在無意之間拿出了乾陵的墓道口,當時乾陵發掘委員會,甚至在陝西成立了,只是當時國務院下發通知全國帝王陵墓前先不要挖,對乾陵的發掘工作也就就此作罷。

所以目前專家認為乾陵是唐代十八座陵墓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掘的陵墓。

所以,所謂盜墓者進去就從來都沒有出來過,其實是無稽之談,因為根本就沒有被盜掘過,何來的盜墓者?

那麼為何乾陵在上千年的時間中都沒有被盜墓賊盜掘過呢?

其實,很大程度在於它的堅固和隱藏性好。上述都已經說過了,即便黃巢發動40萬軍隊挖了40米長,都沒有發現墓道的口,可見她的隱藏度是非常好的。

就是嘉靖年間的大地震還是後世的其他的盜墓活動,都沒有將墓道口震的反轉出來,不也說明了這座雙皇陵的堅固嘛,直到到了近代,偶然間用火藥炸石才發現了乾陵的入口!

唯一被盜的是陪葬乾陵的章懷太子墓,面積約為400平方米光這座陪葬墓中就被盜之後仍舊出土了600多件隨葬物品,洛伊德太子墓則出土了多達1000多件文物。

從章懷太子墓中,確實發現了一些神秘的暗門機關,但是很多都被盜墓賊所破壞掉,這些暗門機關也可以類比於乾陵所做的一些防盜措施,但具體到底是什麼樣的防盜措施,到底有多麼巧奪天工,誰也不知道!

歷史上乾陵一共在1300多年的時間中,躲避了17次大規模的盜掘活動,是為數不多的,從來沒有被盜掘過的帝王陵墓,也是一座獨一無二的雙帝王陵墓。

近年專家圍繞乾陵“挖與不挖”的大爭論

曾經六七十年代,考古專家對乾陵進行勘查結論是,木是堅固異常,開掘難度較大。後來,學術界圍繞挖與不挖有過多次的討論。

陝西省最著名的代表性學者,陝西考古學會會長,帝王陵研究室主任,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名譽所長,石興邦先生,就花了數十年的時間去論證力主挖掘乾陵,

此後,從1986年開始,陝西省30位以上人大代表曾先後兩次共同提出過儘早發掘乾陵的建議。

他們認為挖掘潛力,將大大推動陝西省經濟的發展,而且也能利用現代科技保護千年中在地下越來越損毀的文物。

但是更多的人是持反對態度,很多專家認為,如果沒有足夠的技術,那麼100年內都不應該挖掘乾陵這件事,要理智的看待這些寶貴遺產,現在的科技尚且有限,一旦出土很容易就會遭受巨大的損失,經濟和旅遊發展可以從其他方面著手,但文物一旦損失了,就再也不會有了。

老祖宗留給我們這麼珍貴的遺產,當然要等到我們的技術可以保護他們的時候再進行發掘。中國的千年帝王陵中有大量的絲綢,紙張和壁畫,這些有機物一旦遇到外界環境,很容易就會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好奇心誰都有,但不能盲目上陣,並不是一代人就能把所有的問題全部解決,還是周總理說的在理,留給後人來解決吧!

不知道你是否贊同以目前的技術情況發掘乾陵呢?


歷史好奇怪


中國古代的帝王陵墓,只要知道確切位置的,多數都已經被盜掘,特別是元明清之前的陵墓,歷經戰火的荼毒,倖存者無幾。但是,唐朝18陵中的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卻是一個特例,歷經數批盜墓者光顧,其地宮卻依然穩如泰山,從來沒有人能夠進去過。

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有人說是乾陵的風水太好了,想要盜乾陵基本上不可能。

在傳說中,說是武則天派著名的預測風水大師袁天罡與李淳風,遊歷九州,分別幫她挑選寶地。結果兩人回來後,回報武則天,陵址選在了現在的陝西乾縣梁山。袁天罡說他在梁山頂埋了一枚銅錢,而李淳風說他在那裡訂了一枚鐵釘。武則天派人前往勘驗,很快找到了鐵釘,刨開土之後,發現鐵釘竟然正好釘在了所埋銅錢的孔中。武則天聞報,大喜,賞賜了袁天罡和李淳風,馬上命人在梁山開建皇陵。

據《新五代史》記載,五代時期著名的盜墓賊溫韜,“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之所藏金寶。”乾陵自然也沒能避開溫韜的魔抓。可是,當溫韜率5萬士兵盜掘乾陵時,“近之輒有風雨,遂止”。只要溫韜一到乾陵,就開始下大雨,溫韜作為盜墓賊,比較迷信,認為這是上天在阻止他,於是就帶領手下撤了。乾陵因雨而免遭劫難,看似的確是風水寶地呀。

溫韜遇雨而退的故事應該可信,只是碰巧了而已。而袁天罡和李淳風幫武則天挑選了風水寶地,明顯就是後人杜撰的了。按照兩唐書的記載,袁天罡去世於貞觀十九年,即公元645年。武則天是在唐高宗李治去世的弘道元年,即公元683年,才開始建造乾陵,袁天罡早已經去世近40年了。無賊探想要袁天罡替他尋陵址,那先要學會復活術,將袁天罡復活了再說。

實際上,武則天地宮之所以歷經上千年沒有被盜,主要得益於幾個優勢。

首先,得益於唐太宗李世民創制的“依山為陵”的皇陵建造模式,並且鑿石洞為地宮。

乾陵仿照唐太宗昭陵的建制,在梁山南坡建陵。乾陵地宮,以及進入地宮的隧道,全部都是在天然石上開鑿。據現代的勘測發現,墓道全長63.1米,最寬4米,最窄2.8米,深2.75米上下,末端連通乾陵地宮。而且,墓道是自南向北斜向下方,深入梁山腹部,地宮就有了由天然岩石構成的,非常厚的保護層。


乾陵地宮和墓道左右下面均為天然岩石,如果有盜墓賊想要通過挖掘盜洞的方式來盜乾陵,基本上都是徒勞無功。地宮的具體位置不可知、墓道的具體位置也不可知,隨便找個地方挖,最終都只會挖到石頭。開鑿石頭洞窟,這可不是個小的工程量,而且不知道具體的地宮位置,石頭洞很可能挖偏,最終到不了地宮或者墓道,那所花費的功夫就全浪費了。所以,乾陵僅憑這一點,就擋住了大部分盜墓賊。

其次,乾陵的墓道口位置非常難以尋找。

出於保密的原因,歷代皇陵進入地宮的墓道口,具體在哪個位置,都不會有任何史料記載。而知道乾陵墓道口位置的人在唐朝末年,也都早已作古,導致乾陵入口成了謎團。

唐朝末年,黃巢率起義大軍佔領了長安。有人報告黃巢,說是發現了乾陵建造時,開鑿出的碎石堆。黃巢一聽大喜,認為墓道應該就在碎石堆附近,於是發數十萬士兵之眾,在碎石堆附近開始大肆挖掘。最終,黃巢在梁山主峰西側挖了一條40多米深的大溝,也沒能找到墓道入口。直到現在,這條深溝還在,被後人稱為“黃巢溝”。而實際上的墓道口,在距離碎石堆300餘米遠的地方,被黃巢給成功錯過了。

黃巢沒能找到墓道口,之後的盜墓者,雖然也不乏率兵大規模盜挖者,甚至炸藥都用上了,也沒能找到乾陵入口。只能說,乾陵的墓道口隱藏的太好了。

最後一道防線,數百根石條填塞墓道及墓道口。

乾陵墓道經歷了上千年都沒被找到,到了1958年,有幾個當地農民開山取石,無意中炸出了使用鐵栓板和鐵棍穿連的石條。經過考古工作隊的勘察,發現這就是乾陵的墓道,位於梁山主峰的南麓中腰部。

考古工作人員經過勘測發現,鑿在天然岩石中的墓道,全部被條石堆砌封閉。由南到北,共有39層條石,共計410塊。這些條石長短厚薄不一,上面有凹槽,嵌有鐵栓板,栓板與石條間的縫隙使用錫鐵漿灌入填充,用以嵌合各層石條,防止移動錯位。而在靠近墓室門的北部石條上,還鑿有圓孔,內穿鐵棍,將數根石條上下緊固在一起,增加了拆開石條的難度。

我們在前面說過了,墓道只有左右和下面是天然岩石,而上部不是。推測是為了開鑿方便。陵墓建造者,在將武則天的梓棺放入地宮後,封閉了石門,使用石條堵住了通向石門的墓道。墓道的石條之上再用石塊、石灰和夯土打成,質地非常堅硬。如果盜墓者使用洛陽鏟之類的進行探挖,當打到石條時,就會認為下面是石頭,而停止了。

正是因為在天然岩石中開鑿地宮,墓道難以找到,再加上用石條填塞墓道,進一步加大了墓道的找尋難度,這才讓乾陵地宮,上千年沒有被盜。

墓道在之前從來都沒有被找到,而條石及鐵栓、鐵棍非常完好,考古人員確認地宮沒有被盜,自然談不上盜墓賊進去出不來的情況。而且,想要進入墓道,除了要拆除封閉用的條石之外,還要將夯土清理掉。這種情況下,都是露天作業,而且石質墓道壁,沒有坍塌危險,在墓道里不會有太大危險。

如果通過墓道再進入地宮的話,因為地宮沒有發掘,所以情況不明,還要等到乾陵正式考古開挖的那天,才能確定裡面到底有什麼機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