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寫經書法應該作為實用書法普及嗎?為什麼?

書法影響力


我認為,敦煌寫經書法是傳統書法中一個品系,其書寫技法應該得到普及(不一定非要抄經文),尤其是書法進課堂之後,對於中小學生而言,普遍開設書法課的目的有兩個: 一是熟練掌握實用書寫技能。二是瞭解藝術化書寫技法。敦煌寫經恰好屬於第一種,以它為代表的毛筆小楷,是日常應用的純粹手體規範字,具有很好的實用書寫性。如圖:

▲圖為隋人書《大般涅槃經》

諸如《九成宮》之類系碑帖屬於第二種,是特殊場合使用的刀刻出來的字體,相當於印刷體工藝美術字,觀欣性好,藝術性高,實用書寫性差。如圖:

▲圖為唐歐陽詢《九成宮》

據我所知,現階段列入教學規劃的臨摹範本當中,毛筆小楷帖實在是太少了!而碑帖卻佔絕大多數,其中唐楷比例較大,這個現象說明主管部門的決策者們好像沒有經過專家組廣泛的調研論證,導致在教學科目設置上缺少科學性、專業性,似乎不知道中小學生應該學什麼?只考慮受教者應知、應會,而忽視了實際應用問題。

我覺得,從字體功能性與用途來看,古代的“寫經體”是實用書寫技法的重要物證之一,而且比館閣體高古,儘管唐、宋、元、明、清的小楷各有千秋,寫經體書寫技法核心精要——筆法動作,始終處於統領地位,由此可見,毛筆小楷不僅是真正的楷法之源,還是歷代人們日常工作和學習中,比較通行的主要書寫表現形式……非學不可。

寫經體為代表的毛筆小楷,應該成為書寫技能訓練的主要科目,它貴在技法上——自然書寫,而且毛筆小楷與現代實用硬筆字,書寫姿勢、執筆法、運筆法同屬一類,訓練方法套路也是一樣的,只是筆不同罷了。

我一直主張: 硬筆臨摹毛筆小楷字帖,可以一舉兩得。如圖: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

實用型書寫技法,這個問題很有研究價值,可惜,很多人還沒有認識到,因為,許多年來,他們一直在練假大楷,不深入研究毛筆小楷,對書寫技法這個概念始終處於朦朧狀態……

以上是我的教學研究心得,僅供參考。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或關注我,翻閱之前發佈的相關練字論述,我的抖音、火山裡有小視頻可以看看,興許對您有所啟發和幫助。謝謝支持!

書寫技法、訓練方法是永恆的主題,書法實驗尤為重要,凡事不要憑空想象

密切關注書法與寫字教育發展動態,潛心專注書寫技藝課題研究,努力推廣實用型硬筆書寫技法,做有良心的書法家 ——潘茂生•寄語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敦煌書法】的出土對研究我國古代書法發展史,特別是隋唐,乃至魏晉、秦漢書法藝術發展史方面有著不可估量的貢獻。

柳公權書《金剛經》 唐拓本。在敦煌遺書中還藏有三種唐代拓本,有歐陽詢書《化度壽豈禪師塔銘》、柳公權書《金剛經》、唐太宗李世民書《溫泉銘》,甚至還有王羲之17帖臨本3帖。這些拓本和臨帖極為寶貴,是現在罕見的唐代墨跡珍品。

我認為它不僅是經書。也是歷史的文獻。那就該汲取精華。發揚光大。

 

 

 

 




chen翔遠


敦煌寫經書法應該作為實用書法普及嗎?為什麼?

不可能。拋開現代的條件因素不講。即便是以毛筆作為書寫工具的時代,也不可能以獨一一種書體做為普及推廣。館閣體之所以為人詬病,就是因為天下人皆一個樣,極大的限制了個人的創造性。從今天的角度看,館閣體並不比敦煌寫經裡面的書法差。如果大家都寫敦煌寫經體,這種字體又會成為另外一個“館閣體”模式。



書法要想再回到過去的輝煌也經不可能。時代在前進,書寫的工具已經由鋼筆、圓珠筆、炭素筆等現代書寫工具替代了毛筆,而鍵盤在不久的將來,也會取代鋼筆、圓珠筆、炭素筆,成為文字的書寫工具。傳統的書法,只會以興趣愛好存在於人們的生活之中。人的審美觀念千差萬別,誰能阻止他人的喜好選擇?


敦煌寫經雖然豐富多彩,但還遠遠不及王羲之書法。書聖王羲之的書法都沒有向全國普及,敦煌寫經體又怎麼可能會向全國推廣普及,併成為大家的日常實用書寫體呢?從任何角度上來說,它都不可能成為實用普及的書體。


子衿書法


O四水歸堂O

剛剛 · 房地產公司營銷總監 藝術領域創作者

敦煌寫經書法能否作為實用書法普及?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敦煌寫經書法又稱“經生體”,是民間書法集大成者,行、草、隸、篆皆備,涉及不同時代、不同作者,藝術修為不一,品質有高有低,無法一概而論。

個人非常喜歡初唐《妙法蓮華經》卷一《序品》後半、《方便品》前半。世人對其評價非常高:“筆法骨肉得中,意態飛動,足以抗顏、歐、褚,在鳴沙遺墨中實推上品。”

但敦煌寫經書法畢竟是以積累功德而非藝術創作為目的的,是中國佛教文化衍生的一種民間的實用藝術。因此,離開恢宏的佛教文化、晨鐘暮鼓的環境、祈誠的禮佛心境,談寫經書法的繼承與普及,個人覺得很難達到寫經書法發展的藝術高度!











O四水歸堂O


敦煌書法被發現的具體位置在哪裡?誰發現的?

敦煌位於甘肅省西北部,疏勒河下游。在敦煌現在有個著名景點,叫莫高窟。裡面有許多精美的壁畫,敦煌書法就是這裡藏經洞16號窟出土的。發現者是著名的王道士。是他當時把大量文物低價賣給西方探險家。現在多數被外國博物館收藏。

敦煌書法裡有許多經書。有的清秀、有的溫雅、有的雄強。自然質樸,令人歎為觀止。

敦煌寫經書法,有時代特徵和地域特點,是研究書法史珍貴的歷史資料。軟筆、硬筆臨帖和研究書法都可參考借鑑,汲取營養。

敦煌寫卷中還有硬筆書法,為什麼這麼說呢?

從甘肅出土實物中發現,這種硬筆尖端劈為兩瓣,和現在的蘸水鋼筆的筆尖相同,當時硬筆書法是用的木筆和葦筆。這說明我國硬筆書法自古都有。

大般涅槃經第十八卷手稿,毛筆小楷,此帖清雅流麗,現藏於法國巴黎,(o833敦煌遺書、法藏P2281)。


神韻軒書法


敦煌寫經書法是否可以作為實用書法普及?我的看法是:可以,但沒必要。

首先,敦煌寫經書法書寫的是規範的漢字,墨跡清晰,法度森嚴,是學習筆法的良本。

其次,作為實用書法,唐代以來有眾多的楷書名家可供學習,如歐陽詢、顏真卿、褚遂良、柳公權、李邕、徐浩、趙孟頫、蘇東坡、米芾、董其昌等等,他們的書法更加通俗,社會接受程度更高,用筆結體難度適中,生活中應用和發揮的空間更大,因而更適宜作為普及的範本。


雲在樓


“敦煌遺書”是一部人類的寶貴財富。個人認為:“寫經體”是近年來一些學者和著名書家通過學術研究得出的一種定位:“寫經體”。至於是否推廣?至少應該讓全國的書法愛好者和國學愛好者都應知道,除了二王、顏、柳、歐、趙、褚遂良、米芾、文徵明、黃自元等外還有許多人都還未曾瞭解的“敦煌遺書”真貌,

所以說:敦煌的繪畫藝術、寫經書法、歷史知識必須推廣!讓炎黃子孫都知道中國有“敦煌遺書”。


草堂220981758


名氣效應蓋住了經生體中的無名高手。從這些無名高手的手跡中探筆比名碑中探筆來得真。


知之887


寫經體可以正人正心,適合修養身心提升內心寧靜淡泊。我個人更喜歡敦煌漢簡書法,恢宏活波氣度不凡。


孤旅59881355


敦煌抄經的字體,我認為是一種“抄經體”。“抄經體”雖然字體工整、娟秀,其字體的風格如同電腦裡的仿宋體。只適合抄寫文書之類的用途。而書法,我認為不僅僅追求的字體的端莊,而且要表現一種“神韻”,或者說展現的是“精、氣、神”。因此,所謂的“抄經體”就很難表現出書法這種韻味,因此,我認為抄經體不應該推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