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哭耗子假慈悲?為何法國總統馬克龍對英國脫歐成功深感傷悲?

靜夜史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回答英國為什麼脫歐,而要回答英國為什麼脫歐,就必須先要回答英國為什麼入歐。

一個經濟上落後的國家、地區,當然希望與經濟發達的國家地區統一市場,反過來,一個經濟上發達的國家、地區,如果完全由民粹主義主導社會意識,當然是不願意與落後的國家、地區統一市場。簡單地說就是,富人家庭想單過,不願意窮親戚攀上門。

上世紀英國加入歐共體(歐盟前身),是大部分政治和社會精英所追求和期待的。當時的歐共體,是少數幾個發達國家構成,屬於富人俱樂部。那麼加入歐共體,一個統一的市場在經濟上對英國而言是有好處的。

但是,由於英國加入歐共體的結果如何尚未得到實踐驗證,社會大眾民意無法得到反映和體現。所以,當時的主流社會意識並不反對加入歐共體。

然而,加入歐盟後,經過多年的實踐,伴隨全球政治、社會、經濟的滄桑鉅變,經歷蘇聯解體、中國崛起、美國出現非典型政治生態、國家優先主義興起、民粹主義盛行、全球局部戰爭導致的歐洲難民問題,等等,特別是現在的歐盟,已經不再是原先歐共體少數幾個發達國家所組成的富人俱樂部,一些前蘇聯國家、欠發達地區何國家都已經紛紛加入歐盟,導致英國民眾認為自己在歐盟內所承擔的責任、義務,大於所獲得的權利,進一步加速了脫歐思潮的盛行。

雖然從全球大家庭、人類社會命運共同體的角度看,英國不應該脫歐,我相信歐州國家的大多數堅持歐州一體化的政治精英們都是用這種宏大、深刻和長遠的眼光來看待英國脫歐問題的,而且,英國以及歐洲一部分社會和政治精英也仍然力圖維持英國不脫離歐盟。但是,英國內部社會大眾脫歐民意洶湧,脫歐思潮勢不可擋,在西方獨特的文化、思想狀態和政治制度、選舉制度下,力圖維持英國不脫歐的社會意識丶社會和政治精英其實也無力迴天。

假以時日,當目前的歐盟內部發展逐步均衡,一些欠發達國家、地區逐步發展成為發達地區、囯家,甚至大部分國家、地區幻發展程度超越英國,到那時候,英國國內的民意可能又會發生一次倒轉,加入歐盟的意識可能又會開始萌生。不過,在一百年內,我認為這種情況不會發生。

回到問題本身。我認為馬克龍就屬於歐州社會中那些力圖維持英國不脫離歐盟的政治精英之一,他對英國脫離歐盟感到悲傷的說法應該是真實情感的表露。


乾貨8



對於英國的毅然離去,馬克龍口中的“悲傷”顯然不是“貓哭耗子假慈悲”,而是真實心態的流露。道理很簡單,原因也不復雜。就一句話,有誰希望自己領導的“組織”被削弱呢?

經濟總量上,英國和法國不相上下;軍力上,英法都是老牌軍事強國;政治上,英法都是五常之一。在全球的影響力上,英國甚至還要大於法國。試想,這樣的實力派國家“離家出走”了,顯然在削弱歐盟這個“大家庭”的力量。而作為歐盟的“雙巨頭”之一的法國,如果興高采烈的話,那才是不正常的舉動。

對於英國的脫歐,不僅僅是法國感到“悲傷”,就是其他歐盟國家其內心也是惋惜的。1月29日,歐洲議會對英國脫歐議題進行了程序性表決(留也留不住),在議題通過後 全體與會人員同聲唱起了“友誼天長地久”。


1月29日,在會見希臘總理米佐塔斯基時,談起了英國脫歐話題,法國總統馬克龍說“那將是個悲傷的一天”。顯然,馬克龍是真誠的內心表達。因為,走了英國,歐盟的力量必然會被削弱。在力爭成為世界一極的戰略博弈中將會更加艱難。不過,馬克龍這句話似乎也道出了“無奈”。因為,“天要下雨,姑娘要嫁人”,留是留不住的。

英國執意脫歐,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有經濟因素,有政治考量,但最主要的是英國的戰略選擇出現了變化。按照英國首相約翰遜的話說,雖然歐盟很優秀,也很有特質,但在發展方向上已經不適合英國。英國這種戰略選擇上的變化,既有英國曆史戰略的誘因,也有對當今世界局勢的判斷。

從歷史上說,英國一直對歐洲採取的是“離岸平衡”戰略。直白的解讀是,當歐洲大陸可能出現一個過於強大的國家時,英國會介入進行遏制。比如英法曾共同對德國進行過打壓。但是,英國同時又不願過度的介入歐洲,更不願和歐洲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體。所以,在適當的時候,英國會選擇離開歐洲一段時間。而離開,也是遏制的一種。突出的其實就是一個“平衡”。


英國對自己的戰略一直有兩條線。一條是歐洲國家。另一條是世界性。這就註定了英國不可能在歐盟“平庸”下去。英,法,德無疑是歐盟的“三巨頭”,但是,近些年來,歐盟內部卻逐漸形成了法德兩國的“雙頭制”架構。英國似乎被邊緣化了!有種觀點認為英國已經沒落,所以“爭不過”法德兩國。其實,英國之所以被邊緣化,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英國並不是歐盟的創始成員國,自然底氣不是很足。二是英國和歐盟的融入度不強,比如英國一直保留著自己的貨幣,一直拒絕加入歐元區。三是英國並沒有用“力”去爭。因為,英國自撒徹爾夫人時期就有了“脫歐”之心。

基於英國的世界性戰略國家定位,它自然會研判變換中的歐州及世界局勢。法德想通過歐盟這個平臺而成為世界一極的想法是“路人皆知”。而歐盟如果成為世界一極的話,必然會削弱美國在歐洲的存在感。這就會導致美國的打壓。而身處歐盟的英國也會處於尷尬境地。從英美兩國的歷史淵源以及英國人對自己的海洋國家定位來看,那顯然也不符合英國的戰略利益。所以,英國的主流精英都希望英國能夠儘早離開歐盟。英國脫歐雖然有迎合美國之嫌,但也符合英國過去三百年一直奉行的“離岸平衡”戰略。


英國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至今仍然算是個教育,科技和金融大國。這是無可置疑的。英國的大學水平,科研能力和金融體系是英國的三大優勢。而在經濟總量上也是世界前七的水平。所以,少了英國,歐盟被削弱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對於法國和德國這“歐盟雙核”而言,其實是有苦說不出的“內心焦慮”。再者,隨著英國的離去,歐盟的未來也充滿著不確定性。這不是危言聳聽!正如一些專家預言:英國很可能不是脫歐的最後一個國家。

蘇聯解體和華沙集團解散後,歐盟吸收了一些原東歐和原蘇聯國家。儘管歐盟擴大了,力量也增強了,但由於基礎和發展不均衡的原因,也隨之帶來了歐盟內部的一些矛盾。比如發展不均衡和歐盟的一些硬性福利規定,曾導致出現債務危機的希臘動了退出歐盟的想法。而法德兩國和俄羅斯的“眉來眼去”,也使波蘭,波羅的海沿岸等東歐家生出了不滿。這些不滿都可能會在未來成為矛盾激化或者退出歐盟的導火索。所以,馬克龍的一句“悲傷”裡也難免會有對歐盟未來的憂傷之意。

沒有英國的歐盟,如果在和俄羅斯或美國的任何一方博弈時,都將會處於劣勢。舉個例子,北溪2是法德兩國力主與俄羅斯開展的能源合作項目。可是,一旦美國開始正式打壓後,德法兩國也就表現出了無可奈何。所以說,確少了英國的歐盟,在世界性的博弈中將會顯得捉襟見肘。再者,歐盟是戴高樂時代建立起來的。戴高樂曾想以此體現出法國在世界上的存在感,也有揮去“二戰陰影”,獨立建成遊離於美蘇兩大集團之外的第三方勢力之意。因此,他曾數次拒絕英國加入歐盟。原因就是戴高樂深知英國的“離岸平衡”戰略。如果英國加入的話,肯定會增加歐盟的分量。但同時,如果英國一旦退出,對歐盟的傷害會更大。果不其然,英國真的退出了!所以,馬克龍對此感傷似乎也合乎情理。


卞競婉


英國雖然人口少,國家不大,但卻是世界級發達國家,擁有先進的科技,比較強大的經濟,極為發達的金融業與服務業,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與美國擁有特殊的親密關係,是英聯邦的核心國家,在英聯邦成員中以及世界上擁有強大的影響力。

如果英國繼續留在歐盟內,英國不僅每年要給歐盟繼續繳納鉅額費用,還必須接收各種移民、難民,又必須遵守歐盟嚴酷的規則與標準,承擔各種繁雜沉重的義務,而所得利益甚少,甚至連政治、外交的話語權也被德、法聯手剝奪,這讓英國既感覺吃了大虧,又覺得無法掌控自己的前途與命運,擔心會被法、德捆綁著與美國漸行漸遠,因此英國民眾要求脫歐。

法國一直擁有大國雄心,想成為縱橫捭闔、左右世界局勢的國際大玩家,但自身實力有限,無法支撐自己的夢想。因此法國聯合德國等國家,組建強大的歐盟,並且與德國進行政治聯手,剝奪英國的政治話語權,掌控歐盟,企圖成為可以與美國分庭抗禮的世界重要一極。

英國脫歐後,不僅歐盟實力下降,並且原來由英國承擔的鉅額費用將轉由法國、德國等國家承擔,法國的負擔將相應大幅度加重,尤其歐盟極有可能會發生多米諾骨牌效應而分崩離析,法國的夢想很可能破碎,因此馬克龍感到悲傷。


紅色星河


還真不是假慈悲,因為英國脫歐,增強了美國的勢力,削弱了歐盟的力量,減少了與美國對抗的籌碼。三駕馬車拉著歐盟跑,變成了二駕馬車,馬克龍是感到有些力不從心呀!


大漢子民14


筆者認為,英國的正式脫歐,對於歐盟三駕馬車之一的法國來講,未必全是好消息,畢竟,英國脫歐就是一把雙刃劍,雖然英國脫歐後,法國和德國在歐盟內的話語權隨之加大,但是,英國脫歐之後,法國和德國的擔子也會將更重,從這個角度來看,法國總統馬克龍說,英國脫歐的日子是“令人悲傷的一天”,也不大可能全是貓哭耗子假慈悲,或許,馬克龍是出於“喜憂參半”的心情來形容的;


1月29日,歐洲議會通過了關於英國脫離歐盟的協議,這將意味著,英國會如期在1月31日,正式離開歐盟,自從2016年6月,英國通過脫歐公投之後,經過了3年半 三任首相的 馬拉松式長跑談判,英國最終在約翰遜的帶領之下,完成了最後的脫離歐盟協議;


對於英國來講,儘快脫離歐盟,未必是一件壞事情,畢竟,英國脫離歐盟之後,就可以單飛,不再受到歐盟的約束,將有更大的自主權,另外,脫離歐盟之後,英國隨之會與美國達成一份全面的自貿協定,這才是英國最想要的 ;

雖然英國脫離歐盟之後,法國和德國在歐盟內部的話語權 將會更大,但隨之帶來的責任和義務 也將大幅增加,畢竟,三駕馬車 變成了兩駕馬車,就少了一個驅動力,這對於當前經濟本就不容樂觀的法國來講,英國的脫歐某種程度上 確實給法國增加了經濟壓力,因此,馬克龍才會對英國脫離歐盟深感悲傷。



關注小柳聊聊兵,更多精彩內容觀看


小柳聊聊兵


法國總統馬克龍對英國正式退出歐盟,對媒體表示深感悲傷,絕非是貓哭耗子假慈悲!而且有感而發!



英國是歐洲第二大經濟體,也是歐洲地區兩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在歐洲乃至全球都有非常大的影響力,隨著英國正式退出歐盟,對歐洲乃至全球格局都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對歐盟而言,意味著歐洲一體化目標受到了重大挫折。



歐盟是歐洲和解的產物,主體是德法,但目標卻是囊括歐洲所有國家的集經濟、科技、人材和軍事等方面的組織,最終目標是讓歐洲重新屹立在國際一流力量之巔,但隨著英國的退出歐盟。這個目標面臨著重大挫折,而且英國脫歐有可能引發更多的國家考慮脫歐的問題。對歐盟來說是最難以接受的結果。



法國在二戰後,奉行相對矛盾的兩種對外戰略模式,其一,以戴高樂主義為代表的法國獨立自主模式,強調法國一切產業佈局和科技發展,都是以法國擁有核心技術為原則,這種戰略讓法國在歐洲國家最全面的工業體系,但也限制了法國的工業體系與歐盟和國際的通用性,法國很難在歐洲大市場中獲得足夠的市場。其二,強調歐洲和解與合作,這種戰略是在前邊滿足法國前提下,才考慮的執行的戰略,所以,可以看見,法國在歐盟中,雖然也是核心,但經濟和貿易話語權遠不如德國!



雖然英國在歐盟中與德法形成了爭奪話語權的格局,但英法德至少還屬於歐盟體系內的分歧,隨著英國退出歐盟,歐洲也將會呈現出兩種一上的體系博弈。



綜合來看,歐洲未來將出現內鬥的格局已經無法迴避了,歐盟隨著英國的退出也將迎來重大考驗,是深度改革呢?還是放任繼續失控呢?但不論如何,都不會挽回歐盟目前的頹勢。


涇水書生


面對英國脫歐,法國的心態肯定很複雜。但是談不到什麼假慈悲。

一切都要從是不是影響到法國利益來判斷。國際關係本來就沒太多溫情可言。

木叔的看法是:脫歐對法國是好壞參半的。



從好的方面來說:

英國在歐盟內部問題的很多態度上其實和法國並不是一條心。

因為法國和德國其實是歐洲的兩個支柱,歐盟的成立本質上是他們最先協作的產物。

英國是後來加入者,而且在一些重要問題上和法德態度不同。

比如歐元區建設上,法德都推崇歐元,放棄了本國貨幣,而英國還是保留英鎊。



雖然這不完全是歐盟的事情,但畢竟也是歐洲大國協調的問題。因此以小見大,能說明他們的隔閡卻還是存在的。

這就是英國的大國雄心和歐盟的大國雄心之間的衝突。不容易兩者兼得。所以英國脫歐,法國在歐盟的聲音會更強壯。

從壞的方面來講:

英國脫歐可能帶了一個不好的頭。未來一些東歐國家是不是會效仿就是一個問題。



因為在英國脫歐的這幾年,波蘭內部也出現了不同聲音,似乎波蘭脫歐也出現了抬頭的跡象。

如果支持波蘭脫歐的政黨上臺,可能也會啟動類似英國保守黨一樣的脫歐進程。

這對力推歐洲一體化的法國和馬克龍本人來說當然不是一件好事。


木春山談天下


英國加入歐盟還是脫離歐盟都是為了利益。當年英國苦苦哀求加入歐盟是看中了歐盟內部的福利,但英國並不想承擔作為歐盟成員的任何義務,所以在加人歐盟的同時留了一手,並沒放棄自己的金融工具英鎊而使用歐盟統一金融工具歐元,主要目的是不想自己的金融受制於歐盟,這一做法讓歐盟很不爽,特別是法德兩個歐盟大國感到不快,但為了實現歐洲的整天統一勉強統一英國保留自己的貨幣工具英鎊,但希望英國必須和歐盟統一步伐既要享受歐盟成員的利益又要承擔歐盟成員的義務,但是英國成為歐盟成員多年以來一直在其義務上和歐盟掣肘,不願分攤歐盟義務,權利和義務同時存在的,英國在歐盟內不願分攤責任承擔義務,其在歐盟內的話語權就會大打折扣,這樣英國很不爽。同時美國的利誘也讓英國下定決心脫離歐盟。美國一直以來視歐盟為強大敵人,因為歐元破壞了美元霸權地位,嚴重損害了美國利益,所以肢解歐盟打敗歐元一直是美國的戰略目標,現在英國和歐盟之間的矛盾讓美國看到了希望,所以美國不遺餘力地支持英國脫歐,英國也為了不受到美國的打擊想盡快脫離歐盟。歐盟看到利用英國鉗制美國的意圖沒能達到,反而受到英國的各種掣肘,不厭其煩,所以支持英國脫歐成為歐盟成員共同意願。這時候馬克龍感到傷感主要是另外原因,就是英國在歐盟內法、德、英三國能達成一個力量平衡,現在英國脫歐,只剩下法德兩個歐盟核心大國,法國之於德國就會感到壓力倍增而對英國脫歐感到惋惜。


君臨天下功成名就


首先,作為歐盟公認的大哥,法國是不願意自己的家族人丁減少的。畢竟不是什麼好事,有人看不上歐盟這個家,離婚出走。雖然西方更看重個人“自由”,但“家庭破裂”也不是長臉的事,最低私下也是被人家詬病的。所以馬克龍表達自己及代表法國和歐洲,表示一種悲傷也是發自內心的。當上月末那天,歐盟議會通過英國脫歐議案後,大家合唱“友誼地久天長”,很多人的確眼含熱淚。可見,的確大家是種情感在一起。


但作為歐盟主要國家的法國,一直致力歐洲整體發展壯大,自立世界的一極。這點上,英國始終是個障礙。英國自從來到歐盟,除了經濟貿易上要佔歐洲的好處外,政治上似乎就是美國人的臥底,總是把美國的要求帶進歐盟裡,讓歐洲仍然是美國治理下的統一西方世界。這也是歐盟很多國家,並不滿意英國,也同意它退歐的原因。從這點上看,馬克龍或法國、德國等,是歡迎英國離開歐盟的。👏👏必定原來擔心的臥底,自己就走了,歐盟更可以自行發展成世界強大的一極⚔🔫。成為最低可以和美國分庭抗禮的一支力量。 二戰後,美國領導了西方世界。這樣,整個歐洲基本上是在美國管理下活動的。冷戰後,歐洲國家獨立意識,還有自成 一體的意願越來越強烈。歐盟的發展為一體化國家集團,也成為它們大家的共同奮鬥目標。但美國是不願意,誰願意讓自己的地盤變天呢?因此,經常就有英國根據和美國協調的立場,在歐盟內部搞些事情。對此,法國曆來是看不上的。當初讓英國進來,一個是不能太極端,讓美國看出是針對它的;再有,也是準備改造英國,讓它逐漸成為歐洲國家,不在是美國人那裡,低下的一個小弟。但英國始終沒有改造過來,和美國一直保持著特殊關係。這樣,法國等也漸漸失望,不在抱幻想。而英國在歐盟,也覺得自己受氣。好處沒有多少,負擔、捐助和額外贊助不少,讓它感覺到十分不滿意。加上近些年中東、非洲的戰亂,大批量難民湧進歐洲,而歐盟內部規定的自由流動,更使英國國內市場勞工、難民問題突出,激化的民族矛盾衝突日益嚴重,從而引起社會動盪。這些都是促使其要離家出走的原因。一個要走,一個不想留,最終分離了事,也是必然的結果。



如今英國真的走了,法國德國等也要長舒一口氣,“總算滾蛋了”!當然,下步他們還要重整舊山河,完善下歐盟內部機制。畢竟歐盟現在也是危機四伏,否則人家待的好好,能夠走了嗎?


張139558534


整個歐盟中的國家,最不願意英國脫歐的,那就是法國了。英國脫歐了,歐盟將是德國一家獨大,法國無力阻止這個現象,這個結果對法國來說,是最失望最難過的。英國在歐盟中制衡德國的作用,那是非常有效的,現在英國脫歐了,勢單力簿的法國,己經阻不了德國的歐洲成為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