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報:與治療西藏首例患者的醫護人員面對面


西藏日報:與治療西藏首例患者的醫護人員面對面

“如果今天晚上可以回家,最想做什麼?”“我想去看看替我照顧孩子的父母,想去抱一抱我兩歲半的寶寶,十多天沒有見到,我怕寶寶忘記我……”

“回家”,是抗疫一線醫護人員最大的願望。始於使命,忠於使命,他們沒有退縮。而家人既牽掛她們的安危,又為她們的逆行感到驕傲和自豪。

今時今日再看白大褂,絕不僅僅是天使的翅膀,更像是這場沒有硝煙“戰役”中英雄的戰袍,而身穿“戰袍”的醫護人員再一次成為全民關注的對象。

1月29日,西藏確診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據瞭解,該患者於1月25日晚,自行前往西藏自治區第三人民醫院就診並收住入院,接受隔離治療。

西藏日報:與治療西藏首例患者的醫護人員面對面

西藏自治區第三人民醫院病房,是離疫情、病毒最近的地方,這個“密不透風”的地方,對於普通群眾來說,十分“神秘”。此時此刻,裹得嚴嚴實實的醫護人員正與疫情奮戰到底,已經值守了數夜……

1月15日下午,西藏自治區第三人民醫院召開會議成立了專家組、救治組、後勤組實行24小時輪班制,並迅速啟動了防控工作,一切治療措施均啟動,所有醫護人員進入24小時待命狀態。

旺姆是西藏自治區第三人民醫院感染科副主任,也是專門救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的二線值班人員。在值班室記者見到旺姆後,她說,1月25日21時53分,該患者收住西藏自治區第三人民醫院,一直隔離在負壓病房。隔離後的兩天裡,患者出現乏力、腹瀉、厭食等症狀。

西藏日報:與治療西藏首例患者的醫護人員面對面

今年33歲的德吉參加工作已經14年了,目前是西藏自治區第三人民醫院ICU專科護士,西藏確診的第一例患者就是由她和同事第一個接診的。每次交班時,醫護人員穿好防護服進入隔離病房,詢問患者病情、採集標本,通過對講機彙報患者的生命體徵,開始一天的治療。

德吉說,我們醫院一線醫護人員大部分都是90後,性格要活潑一些,所以每次進入負壓病房我們會跟患者聊天,護士長還會進行心理疏導。剛開始,患者不太願意聊天,我們在病房做完一系列操作,離開時,跟患者打招呼,他也沒什麼反應。

“經過這幾天努力,患者情緒明顯好轉,會主動跟我們交流。我們每天都會問他想吃什麼,看他需要什麼,會盡量滿足他的要求。我們有的護士還會把自己帶的水果拿過來給他吃。”德吉說。

“2月1日起,患者進行間斷吸氧,還會在病房走動。昨天還主動跟護士聊天,看到患者一點一點地好轉,所有的辛苦和委屈都變得值得了。”結束輪班後正在值班室吃晚飯的護士德吉說。

西藏日報:與治療西藏首例患者的醫護人員面對面

記者看到,德吉的臉已經被口罩、防護鏡勒出很深的印痕。

採訪過程中,不管說到疫情還是家裡人對自己工作的態度,德吉都表現得很平靜、很有信心。但是一提到自己兩歲半的兒子,她忍不住哽咽。她邊擦淚水邊苦笑著說:“從病人確診開始,我就一直沒回家,挺想兒子的,我們從沒有分開過這麼長時間。現在每天只能跟孩子視頻。希望藏曆新年我可以回家,一家人在一起過個年。”她還偷偷告訴記者,很怕很怕寶寶忘記自己……

當記者問及是否會害怕被感染,醫生楊云云放下筷子說:“病人需要醫生,我們不上誰上,只要病人需要,我們就會以最快的速度來到病人身邊。”

截至記者發稿時,西藏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已經在西藏自治區第三人民醫院接受了近半個月的醫療救治。目前,病人生命體徵平穩且能夠在病房裡走動。追蹤到的密切接觸人員,目前正在醫學隔離觀察期間,未出現任何相關臨床表現症狀。

西藏日報:與治療西藏首例患者的醫護人員面對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