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瘟疫是怎麼描述的?

蒼飄逸


從人類有歷史記載以來,

瘟疫就從來都沒有缺席過。可以說,各種令人聞風喪膽的瘟疫伴隨了人類的發展史。

在中國古代的小說中和相關的醫學著作中,比如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等都有對瘟疫的記載。不過迄今為止,並未發現在中國古代有對瘟疫進行全面系統研究的專著。而就中國古代小說瘟疫描寫的歷史述略而言,其演進的軌跡幾乎貫穿了中國古代小說史,構成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先秦漢初時期對瘟疫的描述

在歷史上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瘟疫的足跡。無論神話傳說,如《山海經》劉安的《淮南子》,還是那些虛構又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如莊周的《莊子》等,還是靠敘述事實而創作的史傳文學,如左丘明的《左傳》,劉向的《戰國策》,司馬遷的《史記》都提到了瘟疫。

《山海經》,是現存我國古代保存神話資料最多的著作。書中多處講述到瘟疫,如卷四《東山經》中見之多疫的怪鳥,食之無疫的箴魚;卷五《中山經》中可以御疫的奇鳥,食之無蠱疫的三足鱉。其卷五《中山經·中次四經》對於瘟疫有著詳細而恐怖的描繪:

又東二百里,曰太山,上多金玉、楨木。有獸焉,其狀如牛而白首, 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行水則竭,行草則死,見則天下大疫。

在傳說中的中山之東二百里,有這樣一頭牛身蛇尾、肆無忌憚傳播瘟疫和災難的怪獸,其狀可懼,其行可怖,令人避之而唯恐不及。

具有濃郁寓言色彩的《莊子》之《天地》有云:

厲.之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照之,汲汲然惟恐其似己也

“厲”通“癘”,即麻風病。這是一個麻風患者擔憂疫病遺傳的小故事。此外,《莊子·則陽》、《莊子·齊物論》等篇中也有瘟疫家族的身影,以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出現。

《史記》也提到了疫病,其《越王勾踐世家》雲:

吳有越,腹心之疾,齊與吳,疥也。

“疥”為瘟疫中急性皮膚傳染病,用此比喻齊國對於吳國的危害程度。《史記》中瘟疫的數量是很多的,還有在此之前的《左傳》也有大量瘟疫出現。

二、漢魏六朝文言小說中的瘟疫描寫

到了漢魏六朝,志怪小說中西晉張華的《博物志》、晉葛洪的《神仙傳》、東晉幹寶的《搜神記》、東晉陶潛的《搜神後記》、北齊顏之推的《冤魂志》等,志人小說中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等都寫到了瘟疫。 其中較為典型的例子,如張華《博物志》卷二《異產》中對於漢武帝時長安大疫及驅疫措施的敘述:

漢武帝時,弱水西國有人乘毛車以渡弱水來獻香者。帝謂是常香, 非中國之所乏,不禮其使。留久之,帝幸上林苑,西使至乘輿間,並奏 其香。帝取之,看大如燕卵,三枚,與棗相似。帝不悅,以付外庫。後 長安大疫.,宮中皆疫.病,帝不舉樂。西使乞見,請燒所貢香一枚,以闢 疫.氣。帝不得已,聽之。宮中病者即日並差。長安中百里鹹聞香氣,芳 積九十餘日,香猶不歇。帝乃厚禮發遣餞送。

這則關於奇香避疫的描述看似史上煞有其事,實則更多是小說事成分。 而幹寶的《搜神記》疫的頻率尤高,二十卷中,卷五、卷十一、卷十二、卷十五、卷十六、卷二十等多卷均有疫病出現。如卷五:

是歲夏,大疫,百姓竊相恐動,頗有竊祠之者矣。

諸如上述此類還有許多文學作品,醫學論著中提到了瘟疫。他們大多是對瘟疫的一個發病的臨床特徵和瘟疫給他們帶來的危害這兩方面進行描述。


秦觀歷史


屍橫遍野,滿地白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