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為什麼富而不強?

12345678922375689257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宋朝富而不強,究其根源在於皇帝的個人性格。國家領袖性格上過於溫和,雖然可以讓百姓在寬鬆自由的環境中生活,但也會導致國家的外患較重。宋朝的繁榮和軍事政治上的貧弱很大程度上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性格決定的。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在開國之初立下三條規定:“一,保全柴氏子孫;二,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之人;三,不加農田之賦”!從這三條規定中我們可以看出,趙匡胤是一個仁厚的皇帝,但仁厚之人無法在皇位上做得長久,故而他才會壯年暴卒,才會有斧聲燭影的歷史迷案。他定的這三條規定是宋朝富而不強的主要原因。

其中的第一條“保全柴氏子孫”和第二條“不加農田之賦”保證了宋朝經濟上的繁榮發達。保全柴氏子孫,可以有效避免前朝復辟、造反,這樣規避危害國家安全穩定的動亂髮生,為百姓從事農業生產和商業活動提供穩定和諧的社會大環境 ,利於社會財富的產生和創造。宋太祖趙匡胤的這兩條規定被後繼之人作為祖宗遺訓一直堅持和傳承下去,為宋朝的繁榮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之人”,是趙匡胤為宋朝立下的重文輕武的總施政方針的直接體現。這條規定雖然為宋朝規避了很多內亂的可能,但是也導致宋朝的軍事實力總體較弱,所以面對從草原上洶湧而來的少數民族政權,很多時候顯得無能為力。這裡說的無能為力,並不是說宋朝人民沒有能力去打敗少數民族的軍隊,是說因為國家的大政方針導致國家軍隊從人員搭配、協同作戰能力等方面不敵對方。

從表面來看,宋朝經濟實力上的繁榮和軍事政治力量上的貧弱都源於開國皇帝的三條規定,而這三條規定的出臺,是由於趙匡胤溫和仁厚的性格,所以宋朝富而不強的根本原因在於開國皇帝過於寬厚的性格。





愛歷險的小鯉魚


宋朝為什麼富而不強?

根據歷史記載,宋朝確實是我國商品經濟、文化、科技高度發展繁榮的時代,但是國家軍隊實力卻不行,老被欺負。這是為什麼呢?原因有三個:

1、重文抑武

重文抑武是宋朝的基本國策,因為開國皇帝趙匡胤就是在“陳橋兵變”中奪權成功的,所以特別害怕別人效仿,因此想方設法削弱武將的權利,“杯酒釋兵權”就是其手段之一。

相反,宋朝文化備受推崇,取得了長足進步,又作用於經濟,因而宋朝的經濟文化空前繁榮。但是抵禦外敵的軍隊能力卻非常非常不足,所以經常被遼國欺負。

2、中庸思想盛行

眾所周知,宋朝時,程朱理學思想盛行。該思想認為理是宇宙萬物的起源,宣揚天理是道德神學,講究中庸之道。當北方大敵侵犯時,由於中庸之道的影響,宋朝皇帝選擇了求和苟安,繼續悶聲發大財。軍隊實力仍然得不到發展,相反會進一步刺激經濟增長。

3、北方遊牧民族的優勢

大遼和大金是遊牧民族,他們的部隊多以騎兵為主。他們的騎兵部隊在戰爭上,對於宋國以步兵為主的國家優勢很明顯。宋朝完全打不過遼國,宋朝廷只能被迫接受“檀淵之盟”。後來“靖康之恥”中,兩位皇帝又被金人擄走。因為軍隊上的劣勢,屢次遭人欺負,所以毛主席說得非常對,槍桿子裡出政權。

儘管在戰爭上,宋國總被欺負,但是在經濟上,宋朝農業、印刷業、造紙業、制瓷業發展迅猛,和海外五十多個國家通商。數字統計顯示,鹹平三年(公元1000年)宋真宗統治時期,中國的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人均GDP約為450美元,遠大於當時歐洲的400美元。儘管經濟高度發達,但還是免不了覆滅的命運。清朝滅亡的教訓“落後就要捱打”,原來早在宋朝就已經有了。

綜上所述,宋朝富而不強的原因有三個:重文抑武、中庸思想、北方遊牧民族的優勢。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歡迎採納!


海賊說歷史


首先富是肯定的,但是宋朝的富不光是經濟的發展,還有文化歷史、科技等各個方面的發展。在宋朝,東京首先出現夜市,中國歷史上首次出現紙幣“交子”,東南沿海各項產業達到空前,可見宋朝的富是繁榮的富,是全方位的富,是歷史發展到高級階段的富。

而宋朝的強,也確實強。在經歷了幾百年的發展之後,到了宋朝,中原王朝周邊的遊牧民族紛紛建立自己的政權,西夏、遼、金等王朝先後確立。而這些王朝建立之初就以掠奪大宋的資產為目標,所以整個宋朝都面臨著不斷的侵擾和外患。並最終能在強大的蒙古帝國鐵蹄下滅亡。

如果宋朝不強,就不會在群帝環伺的情況下依然保持幾百年,所以說宋朝有成為強盛王朝的資本。且不說宋朝歷代名將輩出,保家衛國市級無數。而宋朝的弱小也是相對的,正是因為他處在一個歷史承前啟後的時代,所以顯得弱小。在宋以前,是中原王朝統治天下,但從五代十國到唐朝末年的安史之亂等已經顯示出周邊遊牧民族的崛起。而在遊牧民族滅宋之後,經歷元朝的大一統,再次為中原王朝消除了來自周邊的威脅,故而有了明朝的安定。但後來滿清的崛起,再次實現由外來民族統一的王朝。從上面可以看出,宋朝正處在中原王朝和少數民族政權爭霸的銜接時期,故而對外多征戰,才顯得不夠強大。而他能苦苦支撐多年,也顯示了強大的另一面。


上觀英超


宋朝富而不強是個不爭的事實,契丹人也好,蒙古人也好,均是落後的遊牧民族,就生產力而言,落後宋朝至少兩百年,富而不強,甚至不如不富,窮一點至少沒有賊惦記,宋朝那麼有錢,換成誰當鄰居,都想撲上去搶一點。

國富民強,富國強兵,但大宋朝卻是富而不強,“弱宋”二字似乎是把這個統治中國大部份或半部份300多年之久的朝代給蓋棺定了論,因而形成了歷史上一道獨特的風景。那麼,宋朝富而不強?

首先,我們來說說宋朝的“富”:北宋時期生產的瓷器令外國商人大開眼界,愛不釋手;中國的四大發明已經漂洋過海,傳播於世界各地,科學技術取得非凡的進步,十四世紀的中國成為世界科技革命的中心;科技的發展促使傳統工業、手工業蓬勃發展,國家稅收呈多元化。食鹽、茶葉、香料、鉀鹼、酒醋、生絲、瓷器、綢緞等出口產品為國家財政收入提供豐厚的保障;北宋時期,人口已經達到2000萬戶,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口多就實現了生產力轉換為財富。南宋年間,偏安的國都臨安,人口逾百萬,但皇族與官吏竟佔全城總人口的1/4弱,他們大都是北宋的王公貴戚南下而來的,於是,一般花天酒地,夜夜笙歌,這一來,刺激了城市經營手工業、商業的人口,他們也佔去人口的近1/4,酒肆、歌館、青樓,以及小攤販,可謂夜以繼日,真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驕奢淫逸,醉生夢死;與此同時,海上絲綢之路也空前繁榮,靠近臨安的泉州,一躍為中國第一大港,雖說只紅火南宋元初一段,卻也可見宋代商貿之昌盛。

我們再來說說宋朝的“不強”:唐朝留下了軍閥割據的隱患,因此宋太祖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就將“杯酒釋兵權”的辦法,將兵權統統收繳到了中央,由“兵在藩鎮”變成了中央養兵,宋太祖是歷代開國皇帝中,唯一一個公開放縱和鼓勵官員經商的,史書上說,這是宋太祖拉攏和控制各路將領的辦法,這也導致宋朝的將領全部大肆經商賺錢,打仗卻都不行;皇帝對軍隊的管理,在京城設立禁軍,大部分軍權牢牢掌控在皇帝手裡,造成邊疆軍力不強的情況;為防止地方勢力會擴張,宋朝的地方將領調動是比較頻繁的,當官的就算想建立自己的小地盤也比較難,因為經常要換將,所以造成“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局面,軍隊沒有凝聚力和戰鬥力;宋朝重文輕武,當時社會認為當兵是非常卑賤的,有這麼一句俗語: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就是當時宋朝文人政治的寫照;正因為宋朝有錢,所以什麼事情都希望用錢擺平,也因為錢多所以年年像四周各國交納歲貢也不亦樂乎!在當時充當著好好先生的角色,加上打仗也打不贏,只有到處送錢!

因此,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宋朝富而不強的悲哀!


大江侃歷史


宋朝的富庶先不說了,小編說說為何宋朝軍事不行吧。

首先來說,“燕雲十六州”在少數民族手中,主要養馬地也就在少數民族政權手中,燕山山脈也在少數民族手中。這意味著在冷兵器時代,漢族步兵在平原地區要以血肉之軀抵抗少數民族騎兵的衝擊,這在冷兵器時代是無解的問題。

其次來說,鑑於唐代由於節度使而導致的分裂,宋代採取了一系列加強中央集權的舉措,比如說:杯酒釋兵權、募兵制度、重文抑武,這些制度雖然保證了國家不被分裂,但也導致了“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惡果,軍隊戰鬥力直接下降。

最後,宋代價值觀發生了巨大改變。重文抑武直接導致了“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思想的產生。《儒林公議》中引尹洙語曰:“狀元登第,雖將兵數十萬,恢復幽、薊,凱歌勞還,獻捷太廟,其榮亦不及矣。”就是說恢復了幽雲十六州,登上凌雲閣的人所獲得的榮耀還不如一個公務員考試考了第一名的人。這樣所有的人都去棄武從文,國家軍隊戰鬥力下降也就不奇怪了。


物質文化史


首先,我不贊同這個觀點,宋朝不光富而且也很強!

公元960年,宋朝建立,宋朝強體現在以下幾點,這都是有據可查的:

一,宋朝有明君,唐宗宋祖是歌頌宋太祖的,這個不用多說。宋仁宗也是一代明君,是宋代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君主,在位41年。他性情寬厚,不事奢華,還能夠約束自己。

《東坡詩話》這樣形容仁宗盛治:“宋朝全盛之時,仁宗天子御極之世。這一代君王,恭己無為,寬仁明聖,四海雍熙,八荒平靜,士農樂業,文武忠良。真個是:聖明有道唐虞世,日月無私天地春。”

宋代不光有明君,還有名將,楊家將,岳家軍等等的事例舉不勝舉,雖然岳飛並沒有劇場史裡演的那麼神奇,但他和他的岳家軍還是在抵禦外族入侵時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二,由於宋朝明太祖的“不殺士”遺訓,宋朝的君王嚴格遵守,堅決不殺知識分子,所以給宋朝的知識分子創造了空前絕後的發展空間,也才有了後來的唐宋八大家,蘇軾、蘇轍就已經夠震爍古今了,而且還創造了宋詞這樣不朽的音樂和文學。

三,宋朝也是真的富,因為不加稅,人民努力生產,生產出很多糧食、鹽、鐵、還生育了很多人,歷史上第一次人口過億就是在宋朝。

當時的宋朝首都汴京,是當時世界第一大都市,《清明上河圖》就是畫的大城市繁榮景象和自然風光。

四,宋朝還是唯一採取募兵制的一個朝代,就是徵兵制,服兵役,國家給你補貼,這樣的制度導致宋朝軍隊數量空前多,多則上百萬。

那麼有人說,宋朝那麼富,那麼多兵,為什麼還老被人打,這也不強啊,但是你想一想,宋朝當時面對的是遼國那個強大一個對手,蒙古橫掃了整個亞東歐只用了兩年時間,宋朝跟蒙古可是頂了一百來年,所以說實在的,宋朝打仗也是可以的,因為在當時世界上沒有誰能阻擋蒙古鐵騎的。



品讀歷史者


在中國建立的大一統王朝中,最富的 是宋朝,但最弱的也是宋朝。宋朝分為北宋 和南宋,其中北宋自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 匡胤立國算起,至1127年“靖康之難”止; 南宋則承接北宋始於1127年,止於1279年。 宋王朝在經濟、科技、制度、文化等方面都 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其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 所達到的高度是空前的。 就財政收人而言, 不僅前面的歷代,即便其後的元、明兩代都 遠遠低於宋代,清代也只是到晚期時才超過 了宋代。並且,由於宋代第二、三產業以及 海外貿易的快速發展,政府財政收人只有 30%依靠農業收人,剩下的70%則來自工商 業稅收。因此有學者認為宋代已經出現了資 本主義萌芽。 宋朝經濟的繁榮帶來了城市的 擴大、人民生活的安定和文化的繁榮。到南 宋時期,人口過百萬以上的城市就有四五 個。正因為經濟的繁榮與安定,宋代基本沒 發生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而這在歷代都是很 少見的。但是,在經濟、文化繁榮的同時, 宋代在對外戰爭中卻是屢戰屢敗。 當年宋太 祖趙匡胤立國後,鑑於唐代亡於武人割據的 教訓,採取了重文輕武的治國方略。趙匡胤 “杯酒釋兵權”,將能打仗的武將兵權悉數 收回,然後交由不懂打仗的文人。以至於宋 代多“將不識兵,兵不識將”的狀況,軍隊 戰鬥力可想而知。在北宋北方,西有党項人 所建的西夏王朝,東有契丹人所建的遼國, 兩國均是軍事實力強勁的強鄰。 宋朝在軍事 上的積弱導致遼國經常南下侵宋,宋與之多 次交戰均以失敗告終,最後只好每年向遼供 奉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以買和平。後 來金國崛起,滅遼之後,又虎視北宋。1127 年,金兵攻陷北宋都城開封,擄走欽、徽二宗和其他皇室人員3000多人,史稱“靖康之 難”,北宋滅亡。 漏網的宋朝宗室康王趙構 南下後以臨安(今杭州)為都城建立南宋。 南宋與金國隔江對峙,打仗仍是敗多勝少。 後來蒙古族人崛起,南宋與之聯合滅了金 國,但隨後南宋也被蒙古族人所滅。


月夜luck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根據經濟學家麥迪森(Angus Maddison)在《世界經濟千年史》中對全世界的GDP估算,世界GDP的綜合是116790M國際美元,宋朝的GDP是26500M國際美元。佔世界GDP的比例大約是23%,我們四大發明有三大發明發生在宋朝。

那麼為什麼說宋朝“富而不強、”“積貧積弱”呢?簡單來說就是:土地兼併崇文抑武、冗官、冗兵、冗費、外患。

一:“土地兼併崇文抑武”

自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以來,宋朝就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其原因就是宋太祖本身。眾所周知,宋太祖自導自演了一出“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好戲,自此宋太祖登基為帝,但同時他也對武將極為忌憚,因為他害怕歷史重演。於是宋太祖又自導自演了一出“杯酒釋兵權”的好戲,雖然宋太祖兵不血刃的把兵權收回,但是問題也隨之而來,因為宋太祖的兵權是用土地換取來的。

土地兼併自然會造成階級矛盾的存在與激化,這也可以理解為國家與地主之間的矛盾與鬥爭。這種情況在大一統王朝中,一般要在100年左右才會反生,而宋朝自建國起便有。這是宋朝統治者陷入“積貧”的最初原因。

二.“冗官”

再後來,宋太祖為了加強皇權,選擇削弱臣權,而削弱臣權的最好辦法就是分權。於是宋朝就出現了這種情況:一人可以完成的工作,非要3-4人共同完成。這樣直接導致宋朝出現了官僚機構臃腫,官員怠政,工作效率低下等問題,這種問題就是所謂的“冗官”。由於“冗官”的存在,宋政府每年需要花費大量資金供養官員,並且官員還存在貪汙、腐敗、懶政、怠政等情況。

三.“冗兵”

“冗兵”是指士兵過多,且士兵戰鬥力低下。那麼“冗兵”又是怎麼出現的呢?溯本求源還是宋太祖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宋太祖對於武將過於忌憚,便下令士兵每三年更換一次將領。這一措施雖然降低了武將造反的可能性,卻也造成了宋朝軍隊“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恐怖局面。

二、宋太祖規定,若有流民,便將流民收編為軍隊;若有叛亂,便將叛軍收編為軍隊。宋太祖又規定,宋朝的士兵是終身制。這一措施雖然使宋朝少有起義發生,但同時宋朝的軍隊必然會出現老弱殘兵、素質低下等情況。

四.“冗費”

“冗兵”與“冗官”共同形成“冗費”,因此雖然宋朝經濟發達,但還是有入不敷出的情況。王安石之所以會變法,也是因為他看出了其中的原因。

五.“外患”

遼國、西夏、高麗等周邊國家不斷做大。尤其與遼國之間的多場戰爭,幾近拖垮。

總之最後一句話來總結,宋朝的經濟十分繁榮,但是宋政府“積貧積弱”。兩者看似矛盾,實則不然。








暴雪長空


文還是武?走致富道路還是從軍成就功勳“榮歸故里”?這是開國皇帝趙匡胤擺在宋人面前的問題,從而直接導致了宋朝富而不強的“奇葩”朝代。



我們來試著從宋太祖趙匡胤身上找找這個問題的答案吧。主要有這麼幾點

第一點,亂世風雲撥迷霧。



在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前,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比較混亂的時代“五代十國”。在這個風雲莫測,草根上位的時代後期,出現了一個影響趙匡胤一生的人物,“雕青天子”郭威。

郭威何許人也?冷不丁一提,大家可能不知道,但說到“黃袍加身”大家肯定如雷貫耳。沒錯,“黃袍加身”乃是郭威首創,趙匡胤就是學的他。郭威是草根出身,靠著一身本事混到了後漢掌握兵權的大將軍,在後漢皇帝劉承佑想要奪回兵權之時,毅然黃袍加身,上位登基,建立了五代最後一個朝代周朝,史稱後周。當然這個過程是複雜的。

而這時的趙匡胤正在給郭威當小弟,郭威這一手“黃袍加身”當真是讓趙匡胤吃了一驚,嗯?!原來還有這種操作。

第二點,一朝兵變披黃袍。



後周可能註定是一個短命的朝代,短短十年就經歷了三代皇帝。到了第三代皇帝,年僅七歲的周恭帝上位之時,趙匡胤靠著自己的才能已經逐漸掌握兵權、積聚了自己的實力。

而胸懷大志的趙匡胤正在等待一個時機,可以結束紛爭建立大一統政權的時機。如此,在一次外出抗敵的軍事活動中,發動了著名的“陳橋驛兵變”。進而也學著他“師父”郭威,照樣來了一手“黃袍加身”,順利返回京師登上皇位,結束了混亂的“五代十國”,建立了歷史上又一個,某種程度上大一統政權宋朝!

第三點,把酒慶功釋兵權。



建立宋朝之後趙匡胤最在意的或者最害怕的是什麼?如果是你們,你們想想會害怕什麼。沒錯,還是“黃袍加身”,這是老趙心裡的疙瘩。

老趙想了,我師父郭威“黃袍加身”當了皇帝,我也是如此,那……萬一我那些手下的手下再給我那些手下披上黃袍(有點亂,請自行理清,嘿嘿),後果不堪設想啊,可是我又不想效仿前人找理由殺了我那些過命的弟兄,唉……有什麼兩全其美的方法?思來想去,老趙下定決心,請這幫老弟兄喝酒吧,酒桌上好說話啊。這不,酒過三巡菜過無味,老趙把憋在心裡的苦衷委婉的告訴了眾弟兄。眾弟兄也是明白人,紛紛表態不敢造反。最終在這“愉快”的氛圍裡解除了手下的兵權,嗯,咳咳,至少我們老趙是愉快的。

第四點,崇文廢武強皇權。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趙匡胤建立很多新的制度。

其一、權利互相制約的制度。樞密院和三衙兩個部門分別掌管軍權和軍令,互相牽制制約,這樣就不會讓其中一方做大。

其二,兵力互相制約的政策。全國兵力分給中央和地方一人一半,而地方兵力又分散到各地,這樣地方想造反就很困難,中央軍想造反又有地方軍鉗制,有效預防了內部作亂。

其三, 官兵定期換防的制度。全國官兵定期換防,防止在一個地方紮根,從而建立起自己的“圈子”,防止“做大做強”。

還有其他等等的制度政策都在為趙家的皇權服務,有效的防止了各種叛亂的發生。

總結:在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後,採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來加強中央集權,更是把兵權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在他的一系列操作之下,對於百姓來說,從軍之路多有險峻,已經不是一條康莊大道。反而做學問做買賣當文官等士農工商之路不會招來禍事。所以,國家經濟在長年累月的積累下變得十分富強,而軍事實力卻越來越弱,這也導致周邊的幾個國家,對這塊沒什麼戰鬥力的獵物虎視眈眈,最終結果,宋朝最後算是在他趙匡胤意料之中,沒有廢於內亂,而是被外敵所破。


歷史趣訪談


宋朝不誇大其詞的講,是歷朝歷代中最富裕的一個朝代,不是空穴來風,據不完全統計,宋朝的海上貿易佔當時全球的80%以上,海上貿易帶動了國內的商業發展。關稅、商稅等是朝廷稅收的主要來源,國庫三分之二的收入來源於此。

那我們就會有很多疑問了?這麼富有的一個朝代為何卻如此屈辱呢。的確,回顧宋朝三百餘年 ,確實是一部屈辱的歷史,不是在求和就是在求和的路上。那麼宋朝為何如此弱呢?

首先,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北宋的創立者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將主要將領的兵權收歸中央,雖說加強了中央禁軍。改變了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但是地方的部隊戰鬥力卻直線下降,以至於地方無精銳抵禦外族入侵。

其次,北宋的統治者重文輕武,行政上由中央派遣文官擔任地方官,使得國內大量武人無用武之地,紛紛棄筆從文。財政上,地方賦稅除了一小部分留作開支之外,其餘全部歸中央政府。

最後,正是因為這一系列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導致官僚機構膨脹,軍隊不斷擴大,人多了發的錢也多了,浩大的開支讓政府入不敷出,為宋朝的貧弱買下了禍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