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的經濟效益在持續,病蟲害發生成阻礙,“夏悶冬薰”解決問題

原創不易,文字也有產權,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如果您喜歡有關三農,農業、種植技術、農村生活等,那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依農會把我瞭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大棚的經濟效益在持續,病蟲害發生成阻礙,“夏悶冬燻”解決問題

隨著我國農業的快速發展,國內農業架構逐步完善,在當前的農業生產現狀下,國內農業從業者在不停的追求著單位耕地面積內,農作物經濟效益的最大化。<strong>可錯時上市、週年生產的設施大棚農業受到了極大的重視,在近幾十年內無論是在種植規模上還是生產技術上,都發展的極為迅速。早期從事設施農業種植生產的農民朋友們獲益頗多,20世紀末、21世紀初“要想富,種大棚”這句話是農業人至高的信仰,在那時太多的農民朋友因種大棚賺鼓了腰包、開上了汽車、住上了洋樓。但是隨著設施農業的快速擴增以及部分“外行人”的盲目入場,這一切發生了改變,種大棚不再像以前那樣賺錢,“要想富,種大棚”也變成了“要想窮,種大棚”,部分撐不住的農業人紛紛選擇退場,唯有專注於農業的朋友還在堅持。

種大棚“賺”與“賠”轉變,讓更多農業人對設施農業有了更為清晰客觀的認識,“盲目”不再,留下來的即是“專注”。就目前來看設施農業仍具有相當大的優勢,但是由於種種因素,當前設施農業人過得並不暢快。依農認為這與當前的種植管理模式有較大的關係,<strong>“態度”等讓我們看清事實,“如何做”才能讓我們更好的獲益

。在這裡依農不禁要問大家一句:大棚的獲益核心在哪?依農個人認為,<strong>其核心應該在於可持續的獲取經濟效益,且這個“持續”時間越長,最終的獲益就越高。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我們都知道,從投資角度看,設施農業別於露天農業的根本就在前期需要大量的投資,且設施越精細越高端也就意味著這個投資越大,那麼設施大棚經濟壽命的長短就決定了農朋友的獲益。

從事農業生產的朋友們都知道,當前很多設施大棚的經濟壽命是非常短的,或者用另一句更嚴謹的話來說當前很多設施大棚不能高效、持續的體現其經濟價值。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有很多,拋開各種“盲目”不講,設施農業發展過程中日趨嚴重的病蟲害就是大棚經濟效益持續性的最大阻礙。這與我們在“大棚”這個前提條件下,對於病蟲害的防控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科學合理的防治大棚內病蟲害日趨嚴重的情況,就是在延續大棚經濟效益的持續性。對大棚進行<strong>“夏悶冬燻”就是一個經濟、簡單且高效的措施方法,今天依農就從<strong>“為什麼設施大棚內更易發生病蟲害且逐年嚴重”、““見病用藥”的缺點及“夏悶冬燻”的優勢”、“夏季悶棚的科學措施及注意事項”、“冬季燻棚的科學措施及注意事項”

四個方面,幫助從事設施農業的朋友們防好病蟲害提高大棚經濟效益的可持續性。

大棚的經濟效益在持續,病蟲害發生成阻礙,“夏悶冬燻”解決問題

為什麼設施大棚內更易發生病蟲害且逐年嚴重

設施大棚種植既有優勢同時也具有劣勢,優勢在於其相對較高的經濟效益,劣勢則在於不當的種植管理模式下更易發生病蟲害且逐年嚴重,之所如此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 適生小環境的“公平性”:大棚種植較大的一個優勢就是為棚內作物在外界環境條件不利的情況下提供一個適生的小環境,但是大棚提供的這個適生小環境是具有“公平性”的,既對作物適生同樣對病菌、蟲源適生,如此就加大了病蟲害的發生情況。
  • 常年生產及連坐重茬:為了體現大棚的經濟性,我們不得不得讓大棚年來持續的產出經濟效益,這就導致了大棚常年不“空”甚至是同種作物多年連續種植生產的現象發生。這就很可能造成設施內土壤的基礎環境遭到破壞,另外多數農作物常年種植後會出現“自毒顯現”,最終導致大棚內病蟲害發生情況日趨嚴重。
  • 病蟲害的錯誤防控理念:我們一直再提,病蟲害要以預防為主,但是在實際防控病蟲害的過程中,農民朋友還是依賴使用化學藥劑防治病害,並且多數是“見病用藥”,單一的防治方法,很難達到較好的效果,最終對設施大棚經濟效益的可持續性造成負面影響。
大棚的經濟效益在持續,病蟲害發生成阻礙,“夏悶冬燻”解決問題

“見病用藥”的缺點及“夏悶冬燻”的優勢

一、“見病用藥”的缺點

“見病用藥”是當前大多數農民朋友在防治病蟲害時的固有習慣,但是這個習慣有太多的缺點,極大的降低了病蟲害的防控力度,影響著大棚經濟效益的可持續性。“見病用藥”主要有如下幾條缺點:

  • 為時已晚:對於“病”古人早就告訴我們,“預防”才是最佳的措施,因為農作物“見病”後就已經造成了損害,此時“用藥”不僅防控成本大、還不得以高效,為時已晚。對於病蟲害防控雖說不能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吧,至少也得做到“不打無準備之仗”。
  • 易產生抗藥性:以化學藥劑防治病蟲害為主時,短時間內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控效果,但是長此以往病菌、蟲源會產生較強的抗藥性,一旦抗藥性產生後就會進入一個惡性的循環,快速縮短設施大棚的經濟壽命。
  • 易導致農產品安全問題:當前消費者對於農產品安全的問題十分重視,對大棚作物本身就具有偏見,而“見病用藥”慢慢會發展成過量用藥,如此就容易發生農產品安全問題,所謂的“偏見”便成了既定事實。不僅僅是對大棚生產造成危害,它甚至會影響整個行業。

二、“夏悶冬燻”的優勢

“夏悶冬燻”,“夏悶”指的是夏季高溫悶棚,“冬燻”指的是冬季閉棚燻“煙”,不是啥高新技術,但著實對保障大棚生產、提高大棚經濟效益的可持續需性有較大的優勢。首先這兩個措施都是在為預防病蟲害的發生做準備;其次這兩種措施簡單可行具有較高的經濟性;再者根據當前設施實際的生產情況以及實驗對比這兩種措施的使用著實高效。

相信從事設施種植的農民朋友對夏季悶棚和冬季燻棚並不陌生,但是大多數朋友對其不夠重視或是對具體措施和注意事項瞭解的不夠深入以至採取兩種措施後未達到預期的效果。接下來依農就給大家分別介紹一下兩種措施的科學方法和注意事項,讓這個我們並不陌生的技術手段更好的為我們所用,最終科學合理的提高設施大棚的經濟壽命。

大棚的經濟效益在持續,病蟲害發生成阻礙,“夏悶冬燻”解決問題

夏季悶棚的科學措施及注意事項

一、“夏悶”的措施方法

一般情況下炎熱的夏季不適宜大棚作物生長,多數設施大棚會在夏季有一個“空棚”期,這是我們可以進行夏季高溫悶棚的一個重要前提。夏季高溫土壤中會積累大量的病菌和蟲源,這是接下來病蟲害爆發的前提,而利用高溫、輔助大棚內升溫則可以較大程度的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從而延長設施大棚的經濟壽命。夏季高溫悶棚的具體步驟如下:

①先要進行清棚處理,把大棚內的作物殘體完全清除,對於之前受病蟲害影響較為嚴重的大棚切記不能將作物殘體復耕,其中利弊顯而易見。

②勻施並施足發酵腐熟好的有機肥,畝用量在2000斤以上;施肥後對土壤進行翻耕,深度在20——30釐米左右;翻耕後進行澆水,灌溉水中要適度添加農用有益微生物菌;灌水後進行土壤覆膜,注意一定要覆蓋嚴密。

③棚內基礎操作完成後,對設施大棚進行密閉,密閉程度一定要高以促進設施內快熟升溫,悶棚時間要在15天以上。

④高溫悶棚後,“高溫”滅殺的不僅僅是病菌和蟲源,大量的有益菌也會被滅殺,因此要注意農用微生物菌的補充,用量要高於悶棚前的補充。

二、“夏悶”的注意事項

  • 高溫、密閉是前提,兩者缺一不可。
  • 足量的、發酵腐熟好的有機肥是滅病菌、蟲源,養耕土的關鍵所在。
  • 合理適度的翻耕、悶前提前灌水、覆蓋地膜是加速滅菌、提高效果的必備條件。
  • 悶前補菌和悶後補菌是設施大棚持續輸出經濟效益的基本要求。
大棚的經濟效益在持續,病蟲害發生成阻礙,“夏悶冬燻”解決問題

冬季燻棚的科學措施及注意事項

一、“冬燻”的措施方法

使用藥劑燻棚,是在冬季低溫、寡照等特殊的環境條件下,一個防控大棚病蟲害較好的措施方法。很多農民朋友們看重煙燻藥劑的“治病”作用,而依農更看重其“防病”作用。冬季設施大棚內雖有病蟲害發生但發生情況較少,不過病菌、蟲源是長期存在的,它們是環境適宜後,病蟲害高發的前提,存在於植株、棚膜、其它設施上,此時科學合理的使用藥劑燻棚能起到較佳的預防作用,降低病菌、蟲源基數。冬季燻棚的具體措施如下:

①進行燻棚之前,要確保設施大棚的密閉性(易在低溫環境下進行),從煙燻藥劑的作用機理看,設施密閉的程度是煙燻藥劑滅菌、殺蟲效果重要影響因素。

②保證大棚密閉後,講燻蒸藥劑均勻分佈在設施大棚內,一般情況下每畝設置3——5個燻蒸點,預防性滅菌燻棚時間要控制在4——6小時之內,滅蟲燻棚時間要控制在3——4小時左右。

③燻棚後注意及時的通風,避免設施大棚密閉時間過長,藥劑對設施內作物造成危害。

④燻棚後的第2——3天,可噴施適量的農用微生物菌,改善設施內生態環境,並進一步抑制病菌、蟲源。

二、“冬燻”的注意事項

  • 冬季燻棚在控制好燻棚時間的同時,一定要計算好掀棚通風的時間,這是因為燻棚後通風不當,會導致棚內作物受到低溫危害,得不償失。
  • 冬季燻棚選藥要得當,首先藥要“保真”;其次要根據作物特性、常發病蟲害規律等因素合理選擇;再者要注意藥劑的交叉使用。
  • 冬季預防性燻棚,藥量不易過大,藥量要根據商品藥劑的含量、設施大棚的種類規模合理使用,且煙燻一定要均勻。
大棚的經濟效益在持續,病蟲害發生成阻礙,“夏悶冬燻”解決問題

以上就是依農對於設施農業經濟性的一些看法以及“夏悶冬燻”注意事項的總結,希望對從事大棚種植生產的農民朋友有所幫助。其實我們可以看出,“夏悶”、“冬燻”,都是設施農業生產過程中的關鍵管理節點,具備先天的優勢和較高的經濟性,並且技術上較為簡單、實操可行。另外不論是夏季的高溫悶棚還是冬季的燻棚,都是在降低設施大棚內的病菌和蟲源基數,出發角度就是在預防病蟲害的發生,改變當前不當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從而避免病蟲害的高發降低設施大棚經濟效益的可持續性。最後依農想說,農業生產是一個複雜的工作,沒有單一的、完美的技術措施,“夏悶冬燻”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農民朋友在種植生產過程中只要注意更多科學合理的細節,才能有更高的經濟回報。

大棚的經濟效益在持續,病蟲害發生成阻礙,“夏悶冬燻”解決問題

喜歡有關三農,農業、種植、農村生活等類型的文章,那請關注、點贊 會把我瞭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贅述不詳,歡迎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