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生,適合上三本麼?

不愛講課的老師


說真心話,看完這個問題的描述,一時之間感覺心情有些沉悶,一向口若懸河的我竟短時語塞,不知從何說起。


作為努力了十二年的高考生,能夠考上大學,特別是能夠考上本科層次的大學,自然是值得高興與慶祝的事。

但是,如果是貧困考生,考上的卻是獨立學院和民辦高校這一類民間稱為“三本”的高學雜費院校,怎麼辦?還適合去讀嗎?這個問題不但困擾考生,也一樣困擾像我這種關心教育的人。

細想起來,這其實算是一對矛盾——能夠讀上本科層次的高校,哪怕是“三本”院校,對於考生今後人生的發展都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可眼前的經濟困境卻導致上學困難,或者欠下鉅額費用,以後返還困難。

不過,任何事情都有輕重緩急。現在面臨的“急”是怎麼解決上學的費用問題,而“緩”則是以後怎麼返還費用的問題。



雖然說“三本”的學雜費是比較高,但也沒有高到無法忍受的程度;貧困生可以考慮如下途徑去解決:

1.通過助學貸款解決一部份。雖然助學貸款無法徹底解決學雜費問題,但起碼可以解決大部份。

2.可以通過朋友、親戚先借一些錢款。一般情況下,因為這攸關孩子的前途,絕大多數朋友和親戚都會出力幫助。

3.可以通過網絡、社群,尋找有意願、有能力幫助自己的愛心人士幫忙。中華民族是一個善良的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傳統,我估計肯定會有愛心人士願意幫忙出錢、出力的。

4.上學後,通過學校安排,努力在校做勤工助學的工作,可以解決很大一部分問題。

總之,能夠考上獨立學院、民辦高校這一類的“三本”院校,我的看法是“沒有適合與不適合的問題,只有怎麼解決暫時經濟困難的問題。”

儘管學雜費要高一些,但“三本”也是“本”,不能隨便放棄!要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


感動時代


我國的三本院校,一是高等院校自家辦的“獨立學院”(也是民辦大學),二是某大中型企業辦的“民辦大學”,我認為三本大學貧困生不適合上三本大學。 據我所知,絕大部分三本,學費都在16000——18000元左右,部分好的專業甚至達到20000元以上。 我又算了一下,學費就按每年18000元來說,住宿費一年要2000多元,加上生活費、手機費、零用錢,寒暑假往返的路費,還有同學之間小聚餐,四年下來我這保守估計至少15——20多萬元。

如果申請助學貸款,加上低額利息(民辦大學是申請不到學生無息貨款)到畢業參加工作,起碼要還銀行25萬左右。這麼多的錢,對一個貧困家庭來說,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說明,圖片來自百度,都是三本大學,與文字無關。)


百花亭雜談


貧困生要不要上三本

自從高考政策調整後,現在的二本包涵了原來的老三本和原來的二本!一般學費比較高的,某某大學某學院一般也是原來的老三本!

首先你要明白一個問題:你念大學為了什麼?或者你讓你孩子念大學是為了什麼?

一個答案——為了未來!

昨天我和我嫂子(今年36歲)聊天,我們聊到學歷這個問題,她說她所在的廠裡,如果不是學歷低,她的保險都買很多年了,她覺得有點不公平,自己做的事比那些學歷高的人做的都好都多,但是沒辦法社會現實就是這樣!她還說買保險學歷高買,學歷工資也是學歷高的有,晉升也是學歷高的厲害,裁員就裁的學歷低的!雖然你覺得讀書學歷沒用,但這就是普遍社會現實,你願不願承認它都存在!

我以前做過酒店調酒師,後面又做教育!很多人都說不錯啊,我笑了笑,還好我念了大學!

好,那麼現在我正式聊聊我對貧困生要不要讀3本的問題!這個問題就和你很窮,你要不要創業的問題一樣,!我認為正因為我窮,我才要創業!正因為我窮,我才更要讀書!我當時念大學就是一個貧困生,我貸的款唸的書,但是四年大學我過得很充實,自己掙生活費。文憑就是那一塊敲門磚,無論你做什麼,都得先入門!雖然也有句話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有便捷的路你為什麼不走?讀書就是那一條便捷的路!

學費看起來貴了點,但是你得看值不值?

大學,孩子的眼界不一樣!

孩子思維方式不一樣!

孩子的各種各樣的情況開始不一樣!

大學四年是其他任何地方給不了的!見識、成長、思維,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時候有些特別有錢的老闆,一聽他說話,立馬覺得暴發戶的感覺!

有很多家長,就算孩子成績不好,但也把孩子送去,因為這四年在人生道上不可比擬!作用不可替代!

上大學和不上大學孩子的心態不一樣,在很多年前可能說一箇中專生已經很不錯了。但是呢,在現在的話呢,一個本科生還勉強可以,再過幾年的話可能說,得研究生。每個人都在上研究生,然後咱們連最基本的一個大學都不去唸的情況下,在未來咱們的一個競爭力度是非常弱的。就像我現在雖然說大學畢業,但是呢,對於社會上產生很多的新鮮的東西,其實都還是一直在努力的學習,比如什麼跨境電商,或者是一些好用的學習平臺,其實這些東西你平時不去學不去弄的話你永遠都不會,也就是說在大學的時間更多的鍛鍊你的是一種學習能力,連最基本的學習能力都沒有,你走進社會的話,你可能會很多時候會覺得比較吃力。

可能2萬塊錢,你好好唸書的話出社會沒幾年,你可能就混的非常的不錯。可是大學的那幾年卻是任何企業,任何地方給你不了的!

所以對於你們說的貧困生,要不要念大學這個觀點?我覺得不管你是貧困也好富裕也好罷,,你是一定要去唸大學的。大學是你人生道路上必不可少的!

越往後擁有高學歷的人才越來越多,沒有學歷的我們幾乎沒有什麼競爭力!今天我的意見只是一個參考!


蓓小魚


三本:公辦和民辦相結合的一種獨立本科院校。具有“校園獨立、招生獨立、財務獨立,但教學管理、師資力量和教學設施等資源都與校本部共享”等特點 1 三本學費高昂。沿海地區三本學費大都在1萬/年以上,四川部分地區三本學費在6500-8500之間。相比較於二本3000至4000左右的學費,是相當昂貴。但往往並不能說是“物有所值”。三本高昂的學費上繳並不能帶來優質的教學硬件設施,也很難帶來優秀的教師資源。高昂的學費接收到的學生往往是高中沒有好好對待的官宦子弟或比較富裕家庭子弟。 2 三本校舍大都陳舊,規模極小,學生難以享受到真正的大學生活。因為是校方懂事出錢,資金的不雄厚與盈利的根本目的,投資基本上會做到最底。也沒有考慮長遠的打算來建設學校。尤其在教學的硬件設施上,99%%的三本學校校舍規模小,有些地方三本院校是甚至沒有自己的學校教學基地,靠租地方來教學。 這種學校的學生歸屬感低。就好比民辦高中與公辦高中學生感覺一樣。三本院校的建設往往比不上民辦類大學的基礎建設。比如西安有所財經院校的學校建設在山上了,基礎設施不完善。 二本學校是國家出錢。校園基礎設施健全。 3 三本學校的教學隊伍弱,三本類學校的研究能力為零。評價大學教學隊伍這一軟件設施基本是看大學的研究能力。可在三本類院校裡,沒有研究生院,沒有碩士學位點,因此沒有任何研究能力可言。 三本類學校的教學隊伍大都依靠二本師資。但二本師資力量往往不足以滿足三本教學。於是新招收的老師中往往非 常年輕,資歷尚淺,基本沒有什麼社會經驗與教學經驗。因此吃虧的便是學生了。更甚至,三本學校的老師有的竟然沒有取得碩士學位。至於軟件--教師水平和學校教學質量就參差不齊了,有的是外聘名校老師,有的是返聘退休教師,還有的乾脆就是直接招聘其他學校的本科和碩士畢業生。但是更多的三本院校是以營利為主要目的,所以師資力量都非常薄弱。 有證據已經表明:三本學校的教師隊伍裡,很大一部分是本科畢業生。在二本學校裡,這種現象不可能出現。最低的教師學歷要求都已經是碩士學位。 4 三本學校的學生並不能享受國家的無息助學貸款。這就給困難學生家庭與來自貧困地區的學生帶來了困難。如果你在國家辦的二本類及重點院校裡,哪怕你讀的是專科,只要你申請,是完全可以在大學入學時申請國家的無息助學貸款,順利完成大學學業。助學貸款不針對三本類學生的。 國家正規大學的學生(含專科),最高可以無息貸款1.8萬。 5 三本類學生不能享受公辦學校裡的公費醫療。筆者也是一名曾經的三本類學生,在讀期間正好與一本學校在一個學校裡,可三本學生看病沒有公費醫療;而同時去看病的一本學生,卻可以享受2折的公費醫療。等級與身份顯露無疑。 6 07年入學的三本學生,如果想獲得所在母體學校的學位證,必須要修完所有的學科後,參加學位證科目的考試才能獲得學位證。考試機會僅僅是一次。 這與自考生非常相似。自考生也是在通過全部學科後,也要參加學位證考試方能獲得學位證。可以講,讀三本的學生與自考生在 獲得學位這一點上沒有任何區別。而三本生如果想要獲得學位證,面臨的問題不止考試。還有畢業設計、在校期間的基本表現。可以說比自學考試獲得學位證還要難。 而有些二本類學校則是把學位證的一些名額賣給其他民辦高校。以西安為例。西安工業大學的學位證,每年都出賣給西安培華學院的民辦學生。 08年入學的三本生,再不能獲得母體院系的學位證了,而是自己三本學校頒發的學位證。比如 復旦大學太平洋金融學院 的學生只能得到自己學校的學位證。 7 三本學校的學生就業非常非常困難。就業是所有本科類院校的靈魂所在。是大學教學的最終目的。三本學校並非國內公辦大學,而是民辦大學。目前,國企基本不會招三本學生的。三本學校還沒有成熟到完全的本科院校。 三本是隨著教育機構增多而出來的低端教育,社會上絕大多數的公司還不認同三本學生的本科教育。三本學生目前遇見的找工作的情況非常尷尬。有效就業情況基本為零。注意,不是指800塊一個月的工作。 8 三本學生的出路就是考研與社會職業再培訓。這非常滑稽與可笑。三本的學生接受了大學四年的本科教育,按照教學要求,完成了全部學科,達到了理論上的本科教育,可90%%以上的學生不能找到比較合適工作。覺大多數學生需要參加社會職業培訓。比如,一所三本學校在大三結束時,竟然發動軟件工程專業學生參加社會上的“北大青鳥”軟件培訓。 另外,面對在人才市場上三本學生的尷尬境地,一部份學生乾脆就準備考研。這樣的情形不能不說是三本教育的一大悲哀。 9 三本學生的社會地位普遍較低。筆者曾經採訪過幾所三本學校的畢業與為畢業學生。大多數學生坦言,曾遭受過社會歧視。歸屬感較低。很大一部分三本學生參加社會活動時,甚至不敢以真面目


小怪獸討生活


三本是一個歷史產物,在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高校的擴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被滿足本科教育的需求,一些高校開展第三類本科招生,招生形式多為掛靠或者獨立院校,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學費較為昂貴,大約每年都在一萬元以上。

近幾年來,多數省份將三本和二本合併,三本院校大多數轉為民辦院校或獨立學院,但唯一不變的還是昂貴的學費,上一個三本學校,四年讀下來,學費加上生活費大約在10到15萬元之間,這筆錢不要說對貧困家庭,就是對普通的工薪階層,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所以,對於貧困生來,如何對待三本非常讓人頭疼。

如果不上三本,有兩個選擇,一是復讀,代價是耽誤一年時間,二是走專科,然後升本,代價也是耽誤一年時間。這兩種途徑算經濟賬,比上三本要省接近五萬元。

如果讀三本,可以在學校中申請助學貸款,到畢業後參加工作開始還款,看似有了一定時間的緩衝,但不要忘了,畢業以後將會面臨著更多用錢的地方,成家等各種費用加上助學貸款的還款壓力會非常巨大。同時,三本院校的學校和學歷在社會中並不佔據優勢,除一些極特殊的專業以外,大部分三本也在社會上競爭力不強。

綜述,個人不建議貧困生上三本,也不建議復讀,個人感覺比較好的方式是找一個好一點的專業讀專科然後升本,專科升本的考試難度遠遠小於高考,升本之後,如果有精力可以讀研究生,這種途徑雖然花費的時間長一些,但能省下一筆錢,減輕了家庭負擔。同時,這個選擇比三本學校更具競爭優勢。


一家教育


首先,我們要理解三本的定位。三本並非如某些人嘴裡的渣。我從以下數據給大家普及一下:

每年參加中考人數:由於參加中考總人數網上沒有絕對數據,我們從參加高考的總人數來推算,中考淘汰率接近或者高於40%,每年參加高考總人數大概是900萬(2019達到1040萬)也就是說,每年參加中考總人數大概在1500萬。有機會參加高考,說明孩子在升中考的過程中已經淘汰了600萬升中失敗的學子,才進入900萬具備參加高考的資格。

再拿900萬參加高考人群來推算,全國計劃內升本率同樣是40%,(2019全國1040萬考生,將近400萬本科率,接近600萬專科率,僅有極少數專科分數線都達不到的,這裡可以忽視一下)

最後得出的結論:同年齡段批次學生1500萬經過中考、高考的層層篩選,可以進入400萬的人群真的很渣嗎?(個別三本院校的專業及錄取分數線要高於普通二本院校幾十分的現象我就不多說了)

至於說貧困生讀不讀,要看個人條件及選擇,那些說三本1萬多的,估計是去年之前的數據。今年大部分超2萬以上,甚至接近3萬。

確定了有把握經過復讀可以提升70/100分的話,那就復讀吧,否則,經過申請助學貸款、(許多學院還有貧困生互助金)勤工儉學也不會是不可跨越的鴻溝。


張耀華


第一 如果平時學習很好 高考發揮失常 不服輸的話可以再來一年 上一個公辦本科

第二呢,如上面那些回答者所說,在中國,考試本科也是很厲害的一件事,三本也是本科,有些人專升本考試後結果重重難關 才考到了三本

第三呢 最重要的 不敢啊不管是公辦大學,還是民辦,國家都有生源地貸款,學校貸款保障,都是無息的,進大學後好好學習,還有獎學金,助學金,再做個兼職,生活費完全可以獨立的

最後 希望你 進大學後好好學習 高考失敗不算什麼 大學不看高考成績 裡面又是一個新的開始!加油


Ai靜靜呀


可以的吧,了還是需要看家庭經濟條件,國家政策以及社會的幫助,國家越來越重視貧困農民家庭,低收入弱勢群裡的高校學習問題,出現了許多社會慈善,企業的幫助圓貧困學生的好夢,

第一:有民政局的善款

第二:社會資助

第三:助學貸款

第四:綠色通道

第五:獎學金,助學金,勤工儉學金

並且,面對如今的兒女,即使考上三本,也會砸鍋賣鐵的送去上學。


常春藤寶寶


三本,現在基本上獨立學院,私立學院學費高於普通大學,家庭困難的學生在選擇的時候確實需要慎重考慮。現在大學就讀,國家有專門的助學計劃,每份通知書裡面都會夾雜一份助學貸款申請,如果你需要,可以貸款上學。我想提醒的是,因為經濟的情況,在上大學期間,一定要避免因為虛榮心使然,讓自己做出校園貸裸貸等不良行為,陷入貸款想泥潭出不來。保護好自己當下的行為,就是保護家人和你未來燦爛的人生。加油孩子,家庭貧困不可怕,充實自己,讓以後的自己感謝今天自己的努力。





雲起VS飯飯


我提出這個問題,是想和大家交流一個貧困生上大學的觀念和方式。

大學的獎學金助學金還有自己打工掙錢完全可以完成任何一個大學的學業。

首先是獎學金。

在選擇大學的時候,一定要降檔。至少是20~30分的檔次。

然後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

選擇高分密度比較低的大學,只要自己錄取的成績排名相對高一些。這樣自己努力的,爭取第一的可能性相對大。

這樣就可以拿到所有的可能的學校的獎學金。

大學只是人生髮展的第1個團結,並不是發展的重點,這樣第一的4年的發展。既結果並不是我們任何一個985211,中檔次的排名不算能夠PK的。

其次就是一個人打工。或者勤工儉學。

每個學校都會給貧困的學生提供勤工儉學的機會。

我有一個學生,二本研究生都是通過這種方式完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