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回家,發現家裡老人交流困難該怎麼辦?

積極向上樂觀


這個問題很普遍,拿我自己來說,平時工作壓力比較大,老人也很理解,但是總是免不了擔心,會問一些問題,如果正好趕上我比較煩躁,就會很難溝通,遇到這種情況還是建議一貫地報喜不報憂,同時也將自己的壓力適當的表達,讓老人們放心,至於沒有共同話題很正常,儘量說一些讓他們開心的話,過年了,還是讓他們開心比較重要,試著去了解他們想聽的,打消他們的顧慮。


靈犀ccc


前年過年的時候回到家裡給媽媽買了一個智能手機,媽媽看這手機確實很好,連上網以後就像是電腦一樣。但是我教完老媽媽幾次以後回過頭來他就又都忘記了。

那天我吃完飯,交完了媽媽怎麼使手機以後我就睡午覺了。等我醒來的時候,正看見我老媽佔著嘴裡的吐沫像數鈔票一樣點著手機的屏。而且邊點邊唸叨說這照片兒怎麼不滑動啊?我看了這頓笑,腸子都笑疼了,我跟媽媽說這可不是你過去翻書數鈔票,那樣沾點吐沫就能把這頁翻過去。我告訴媽媽必須得先把手機開機,然後再一頁一頁兒翻,並且不用那麼賣力氣站著吐沫翻完全用不著的,要不然你看完一個視頻不得累壞嘍呀!再者說了,吐沫也不夠啊!

跟老人溝通確實是因為年紀大了耳朵也背了,所以說說什麼事情她聽不明白的時候你就大聲一點,如果他聽明白了就不用那麼大聲,因為這個火候必須掌握好,要不然老人的說大過年的你跟我喊啥?所以說溝通很重要,有的時候就是手式加表達一堆兒來,這樣老人就更聽的明白,看的清楚了,反正要有一點點的耐心,才會在這春節期間讓老人有一個好的心情啦!


伊春美食美客


珍惜父母在身邊的每一天吧!不要在等到失去之後才後悔莫及。那時候你就會發現,什麼聊天聊不到一起,意見不一致,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還在身邊,還能聽到他們的嘮叨,這就是一種幸福。

和很多人一樣,常年在外打拼,一年也回不了幾次家,去年爸爸就這麼離開了我們,像做夢一樣,殊不知,在前幾天還因為嘮叨的電話,隨意找個藉口結束了通話,殊不知,那竟然是我和爸爸最後的對話。痛嗎?痛不欲生!悔嗎?悔不當初!

子欲養而親不在是最大的悲哀吧!

現在的我,每天必然一通視頻,哪怕不說話,一直聽媽媽的嘮叨,我都覺得幸福。每月都儘量留一週的時間陪媽媽去玩一玩,陪伴的時間總怕不夠!以前工作的忙碌是一成不變的藉口,現在想想看,都不及踏踏實實的陪伴吧!

工作和陪伴我儘可能平衡,不想也不能讓她擔憂經濟的問題,生活質量也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所以看個人能力,自己掌控,但絕不是藉口!

你陪我長大 溫暖童年

我陪你變老 笑容如初


愛吃肉的瘦酮學


春節回家,發現家裡老人交流困難該怎麼辦,原因環境和年代跟年齡的差距吧,就像在我們農村吧,很多七十八十歲的老人都沒有岀過遠門,常年都呆在農村

,看到的事物接觸的人都不一樣,然後想法自然也不一樣,就拿這次回過年來說吧,和婆婆一起讓街賣年貨他就不像年青人樣果斷,生怕賣貴了,就說我們年青人賣東西從來不問價格,看眾了賣起就走,說實話,我們年輕人是沒有老年人那麼節約,這是因為我們年輕人沒有吃過那麼多的苦,不知道怎麼節約,像我公公婆婆他們那個年代七八十歲的人,他們吃過很多苦,甚至連飯都吃不飽,那個年代,現在他們這麼節約,我也很理解,其實也不存在什麼難交流的問題,老年人吧,有的時候該哄的哄下,該說的說一下,因為他們就像一個小孩一樣,我們年輕人要多陪陪他們,要多給他們說一說話,老年人嘛,我們能在家多陪他們一天就賠一天,不要一天到晚光顧著掙錢,我給父母一點陪伴,將來我們的孩子也會學著向我們一樣,父母永遠都是我們的天地


進怡媽媽


這個情況你也首先要理解,因為老人年紀大了,脾氣變犟,性格也改變。所以首先要有耐心。我爸爸就是一個脾氣暴躁的人,我每年春節回家都很害怕,怕一不小心做錯了事,爸爸就會大發脾氣,有時做飯,洗菜,不按他的做法,給他看到了,就會大聲吼,都嚇我一跳。現在我都順著他,有時我也會對老爸說,你年紀大了,就不要管那麼多了。做好飯你就吃,我都微笑著說,不能帶有情緒。要是自己也發脾氣,那樣很容易發生衝突。發覺現在老爸也沒那麼大脾氣了。都覺得有點可愛的老人了。


農人楊姐


今年春節是一個很特殊的春節,很多人都沒有想到會一家人朝夕相處這麼長時間。直到現在我們還是全家人待在一起,沒有離開老家。家裡有兩位老人,還有兩個孩子,哥哥,嫂子,侄兒侄女等。

你說回到家裡發現跟老人很難交流,不知道指的是哪方面?

如果是語言方面的話,我覺得可以儘量的多站在老人的角度。也許有時候他們做的說的我們聽不進去也看不慣,但是作為年輕人,我們要儘量的去適應老人。畢竟他們一輩子了,習慣也很難改過來。而我們做兒女的能做的就是包容。

如果是生活習慣方面的話,也許老人看不慣我們的所作所為。我們能改儘量就改,一般老年人都是比較節約。就像我回來廚房每次的燈我都想把它打開,總覺得做飯的時候亮堂堂的很舒服。可是婆婆總覺得費電,有時候黑乎乎的也不願開燈。那我就她在的時候不開燈,如果我進去我就開燈。還有我告訴她,如果在廚房亮堂堂的,會感覺心裡很敞亮。然後我開了個燈,她也就沒說什麼了。

其實我們能跟老人待在一塊兒,有時候想想也是一種幸福。如果真的哪一天家裡沒有了老人,會感覺有一種失落。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不是沒有道理的。

我們能忍還是儘量忍忍,多替老人著想,多想想他們的內心。多關心關心他們,多陪他們聊聊天,而不是一直抱著手機。


女人新天地


與家裡老人交流困難,交流是個技術活,有可能平時交流少了、隔代因素等等。現給你幾個參考話題,僅供參考。1.關注詢問下家裡老人的身體狀況,生活中遇到什麼困難,多關心老人,條件允許給個小紅包孝敬老人(我一直這樣做)。2.家裡有小孩了,一起圍繞小孩探討成長、教育、健康等問題。3.與老人一起看電視,找到一些經典的影視,春晚,符合大家胃口可以調動全家的興趣,交談之間氣氛就和睦很多。4.一起準備年貨,特別是家鄉特色年味菜不可缺,營造和諧濃渝的節日氛圍。


三旋左撇


不管你承不承認,其實你做的都叫灌輸而不是溝通交流。這是現代年輕人的通病。年輕人更便利的獲得信息、更快速的瞭解新事物、更輕鬆的掌握新科技,這就和老人有了明顯的信息不對稱。

你說家裡老人難以交流,其實無非就兩個方面,要麼是對事物的看法,要麼是對新技術的掌握與應用。

對事物的看法,老人自然有老人的想法,從我們的角度看可能是錯的,甚至不可理喻。所以你會強行灌輸你的普世價值觀,讓老人明白你是對的,因為你年輕,因為你覺得你代表正義和最高價值。且不說溝通交流是雙向的,老人也有表達並堅持自己意見的權利,就算你真的是對的,你給了老人足夠的耐心嗎?是不是老人一不合你的心意你就百般說教,繼而拒絕溝通,然後卻覺得老人實在無法交流。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話是沒錯的,老人身上的可愛之處也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去感受去體會。老人固執但有更多的社會閱歷,老人易怒但對你的愛確如從前。有些人稍有成就便覺得自己可上天入地,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老人陳舊迂腐不可理喻,這樣的人是多麼無知。

關於掌握新科技,無非是智能手機怎麼用,智能電視怎麼開,wifi怎麼連。沒聽說老人不知道怎麼指使保姆的吧?沒聽說老人不知道怎麼用現金的吧?找個保姆留足現金,老人肯定衣食無憂的,放心吧。如果不能,那就請你更耐心一些,就像老人在你小時候教你學說話學走路一樣。骨骼驚奇的除外。

一遍一遍教,直到老人會使用為止就好了。

不要強行去灌輸給老人什麼,既然是交流,多問問老人喜歡什麼,需要什麼。老人也會為有你這樣的孩子而欣慰的。


藝舜老師


春節回家,發現家裡老人交流困難的原因是你和老人所處的環境不同造成的,看到的和接觸的都不一樣,看法也不一樣,再說年青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應變能力強,適應能力也強,老年所處的環境與年齡也禁固了老人思維與看法,坐井觀天這個成語故事都有耳聞,當然也存在年齡上的代溝。

一個人在一個地方生活久了就會被同化,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也是這個原因,其實大多數家庭都存在交流上的困難,其實也不是交流困難,就是認知不同,理解不同,別說和老人交流困難啦,就是自己,同一個問題,每個年齡段的看法都是不一樣的答案,隨著年齡增長,閱歷的加深,可以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也能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別說人生規劃,投資買房這樣的重大決策,就連吃飯,穿衣這樣的日常小事老年人與年青人都有不同的口味與審美。

小時候父母是你的天,長大了你就是父母的天,你是父母瞭解外面世界的一扇窗,耐心點,與老人交流應該向像父母教孩子學說話一遍又一遍。不仄其煩。

他陪你長大,你陪他變老,心存感恩,心中有愛,交流就不困難,心存美好,歲月靜好。



更年期的小屋


春節回家,發現家裡老人交流困難我總結有幾個原因,在外地時間久了,因為工作還在同事之間的各種問題已經心力交瘁了,在回到家父母說的無非是催婚,催生等生活化的問題,不是再聽感到心煩,其實應該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每分每秒,畢竟相處一天少一天,多聽叨嘮,等到聽不到的時候,一切都來不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