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價格這麼低,農民種地不掙錢怎麼辦?

會遊的魚144


現在種稻穀確實不掙錢,我海南東方的現在我們村都不種稻谷了。吃的米都是買的,一年下來也花不了多少錢。我們這邊現在主要是種植一些瓜果蔬菜之類,種這個都比種稻谷掙錢



姜妹


其實現在農村生活普遍提升了,也不像小時候種很多的稻穀和黃豆。不管價錢多少都要賣了來養家餬口的,記得讀書的時候,一到收割季節一大清早還沒天亮就要起來去收割了。而現在普遍的都是種的夠吃夠家裡養家畜剩餘也沒多少。

除了種稻谷,現在包括政府都有扶持,有免費的樹苗果樹和藥材這些發放村民種植。也有很多示範基地,可以供農民去做事賺錢。也可以自己在家裡面搞種植或養殖。總之除了種水稻還有很多其他的種植或農活掙錢。


山村琪琪


我老家處在四川的丘陵地帶,那裡有人們常說的梯田,梯土。梯田呢,就是一年四季得保持田裡有水,以前是靠老天爺下雨來保證能種植水稻,後來抽水了可以把低處的水抽到上面缺水的田裡,這其中成本可想而知的高了,而且大家都知道水稻等到揚花的季節是要把田裡水放幹才能讓水稻產量高些,那麼問題來了,水如果放幹了會導致第二年因為乾燥的原因會出現裂縫,導致蓄水很困難,如果不放幹水,種植的水稻產量肯定就很低。所以一般情況下我們農村裡寧願產量低一點都要把水蓄好,以前一畝田能產水稻800斤到1000斤,當時稻穀價格是1.1左右,(可能現在長了一點,不過也不會超過1.6)也就是一畝田一年就收入880到1100元,除去肥料,驅蟲,還有最主要的是收稻穀時還得請人收(農村裡專門為人收割稻穀的團隊收費是400一畝),收完還要自己曬乾,所有這些工序加起來基本上是種一季水稻是虧本的。所以現在農村好多水田都寧願荒著也沒有人肯種。梯田是這樣那梯地呢?因為不要江浙一帶平原大壩的,所有種植都靠機械化,我們那裡種地機器是進不去的,種啥都是人工,耗時耗力,而且無論種什麼農作物都實現不了規模化,可想而知其中的成本有多高。所以現在我們農村荒了很多田很多地,沒人願意種莊稼了,年輕人都得出去打工掙錢,剩下的一些老年人在家裡守著,如果不靠外面年輕人掙錢基本上是沒有收入的,這就是我們那裡農村的現狀。如果要問怎麼辦,我覺得一是當地政府的加大力度扶植當地農民,為農民找出路,實行土地外包,招商引資轉變思路,重新利用土地資源,二是組織人員到外地學習別人的經驗,三是調動農村青年回鄉創業的積極性,這當然得放寬一些經濟政策,比如提供快速辦理通道,提供銀行貸款,提供必要的輔助幫扶,這樣農村“靠地吃飯”的日子才有奔頭。


避風港周候田


我是中國據史書記載稻穀發源地湖北江漢平原屈家嶺的,這幾年農產品價格低是事實,主要是相對農資和人工資而言,後者水漲船高,農產品則穩定價格,造成種水稻風險加大,像今年(2019)風調雨順,大家都小有盈利,租賃田一般每畝可賺200至500不等,如果年成不好如2017一場連綿秋雨使已經成熟的穀子大部分亂在地裡,那個虧慘了,我侄子一百多畝地,淨虧九萬多,接著2018又秋旱造成部分灌溉不便的也絕收也是虧本之年,當然我們這還是以種水稻為主,經濟作物當地農民也拿揑不準,加上很多作物週期比較長,大家種水稻習慣了,所以大多數還是種水稻。


老不懂事的


水稻價格這麼低,農民種地不掙錢怎麼辦?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多些理性思維,簡單地發牢騷與說氣話無助於解決問題。個人認為我們農民要認清以下現實,並根據現實作出針對性的改變,才能解決種地不掙錢的問題。

一、水稻加工後的大米是國人的主要食糧,他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利益,他的價格從某種程度來看,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穩定。

這不是危人聳聽,你想想看,如果水稻價格過高,而導致大米銷售過高,讓很多人或一部份人賣不起米,那樣的國家就會產生不安定因素。

所以國家對這水稻大米會有一個控制,怎麼控制呢,市場低價時收儲即以最低價暢開收購,不會讓農民出現賣糧難。而高價時,政府會動用儲備糧投放市場,抑制糧食高價,使老百姓買得起,吃得起。

二、種植水稻不會有高利潤,這是水稻的根本屬性。但國家會保證種植水稻有合理的利潤,這也是不爭的事實。穀賤傷農,國家同樣也不會允許這種情況出現。

所以我們農民對水稻認上兩個基本屬性要認清,只有這樣才能改變種地不掙錢的現狀

三、我們農民怎麼辦?

結合水稻的以上兩個屬性,我談談個人的看法。

1、基於國家的託市,說明種植水稻收益比較穩定。據豐哥瞭解,正常年份單季度會有畝均100至350元左右的利潤。我們農民要想賺錢,就必須擴大種植規模。有了規模才會有不錯的利潤。

2、提高種植技術。在價格波動不大時,產量就是賺錢的關鍵。所以我們要向科學種田要產量,多學習先進種田技術。不能只憑以往經驗,而要多向別人學習。

3、品種選擇要慎重。水稻的產量高不高,種子是關鍵。要找到適合市場需求,而且又適應本地氣候與土壤的高產種子。

4、儘量不要出售穀子,設法加工後銷售大米。100斤穀子可加工80斤左右大米,出售穀子100斤只能賣130元左右,而加工成大米基本可以賣到170左右。這樣一畝地可增加400元左右收入。

當然賣大米也只是初級加工,要設法深加工,如大米餅,鍋巴等,提高種植效益。

5、搞稻蝦共養或其他水產品。這樣可充分發揮稻田的作用,增加種田收入。

6、當然改種其他經濟效益高的作物也是不錯的選擇。

總之,我們不管開種植什麼農作物,都要象種水稻一樣,把農產品的基本屬性搞清楚。做到心中有數。

其次要提高種植水平。選好農產品種子提高產品質量與產量。

最後適當控制與擴大規模,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設法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加我們的收益。


豐哥話三農


水稻價格這麼低,農民種地不掙錢怎麼辦?

一、託市主導稻穀市場行情,近年來託市底價不斷下調,導致稻穀市場價格已經降至10多年前水平。

稻穀作為口糧品種,從2004年出臺託市收購以來,基本上市場行情都是以託市為主導的,特別是2013年以來,託市收購年年啟動。這期間,稻穀託市收購底價經歷了從上調到下調的調整進程,其中,受物價上漲等影響,從最開始的0.70元/斤左右,最高上調到國標三等早秈稻1.35元/斤、中晚秈稻1.38元/斤、粳稻1.55元/斤的水平;近幾年,開始高位下調,目前已經下調至早秈稻1.20元/斤、中晚秈稻1.26元/斤、粳稻1.30元/斤。在託市的主導下,託市收購底價的託底作用雖然表現明顯,但也成為了普通稻穀品種的市場最高價。

二、託市稻穀陳糧庫存龐大,低價銷售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預計下面幾年仍將會對稻穀市場行情形成打壓。

近年來,稻穀託市收購執行預案年年啟動,不同品種的收購量不同,但也使得稻穀庫存水平不斷提升。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國內稻穀供需的基本面是產大於需,從而使得年年有結餘,庫存越積越多。畢竟,從稻穀的消費特性來說,絕大部分用於口糧,少量用於飼料和工業,這本身就限制了其年度間的消費量變化。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國家臨儲的託市稻穀陳糧庫存達到1.2億噸上下的水平,而且相當一部分已經處於不宜存的狀態。像2019年這樣,通過1500元/噸的較低的拍賣底價進行專場銷售,可能會在以後的幾年成為常態。即使是最近幾年相對質量較好的託市陳稻庫存,銷售底價也不會高於託市收購底價水平。

三、稻穀生產者補貼實行,多措並舉保護產區農民的種稻收益和積極性。

在託市收購朝著下調趨勢,且推進市場化為主的調控手段的情況下,稻穀作為一號文件明確的必保品種,國家也加大了生產端的補貼力度。一方面,2018年開始,在東北產區實行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的基礎上,又啟動了在南北產區實行水稻生產者補貼,因地制宜制定補貼標準;另一方面,加強扶農惠農力度,繼續推進水稻種植結構調整,在調減東北井灌稻、南方非優勢產區水稻面積的同時,引導農民種植更適銷對路的優質稻穀品種。

綜上所述,目前已經臨近2020年農曆新年,南北產區的2019年產中晚稻購銷還在開展,但已逐漸進入中後期。從收購市場動態來看,價格低迷,託市收購在主產省相繼啟動;收購進度偏慢,特別是東北粳稻,給後市也增加了壓力。特別是到2月末之後,託市收購停止,陳稻拍賣也會隨之啟動,預計普通稻穀的市場購銷和價格會偏弱,基於此,糧小咖建議產區農民朋友在春節前後抓住託市還在收購的機會,積極出售餘糧,避免收益受到更大的損失。


糧小咖


水稻價錢低,這是事實,但一般現在農民不會靠種水稻來掙錢了。

在承包責任制的今天,由於水稻主要在中部,和南方一帶出產,而這些地方都是人口密集區,平均五口之家的農戶也只有兩三畝地。像我們一家也只有兩畝的樣子。如果指望靠種水稻過活那怎麼能行。種水稻的意義在於這一年的糧食有了著落,不用去買米吃了。而且自己種的吃著也放心,現在水稻產量很高,這兩畝地的產量已經足夠一家人吃一年的了,有剩餘的就拿去餵雞什麼的。農民的主要收入還是靠做工或者外出打工所得。

也有專門種水稻的,像我們這就有一個大學生,在家裡承包了上百畝(由於很多家庭全家外出打工,導致田地荒廢)種水稻,而他的主要收入確不是靠賣穀子賺錢。國家現在有政策,為了確保田地不被荒廢,像這樣大面積承包的都有補貼,一畝大概五六百,一百畝就是五六萬,在加上賣水稻,除去種植成本,在加上農閒時搞點其它的一年十多萬萬不會少的。這在農村來說屬於高收入的。





一農村青年


別說農民不掙錢,就說你掙沒掙錢,把自己擁有多少耕地,種植的什麼品種,今年打了多少斤,市場行情是多少,發出來讓大家來分析下。到底是掙不到錢,還是嫌掙錢少,這個要搞清楚。

不是我喜歡吹毛求疵,而是很多人只會抱怨,而不去動腦筋找思路,恨不得隨便發個帖子就遇到個好心人告訴他一個方法,他就可以坐在家裡等錢掉到錢包裡,但這現實麼?我國的水稻產區除了東北平原地區之外就屬江南一帶了。我就是農村,曾經自己家也有耕地,我的親戚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為了種水稻甚至把旱田都改成水田了,就以現在的行情,只要自己勤快些(天災人禍除外),還真沒聽說誰說種地不掙錢的。

耕地是國家、村集體免費分給村民的,早些年還交稅、交公糧、出義務工,但現在這些大多都取消了,種地除了一些必要的成本投入之外,根本沒有其他支出,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還是有很多人抱怨不掙錢。那麼我想問一下,一畝地產多少,水稻價格達到什麼程度才能算掙錢?我承認種地辛苦,但作為最初級的初始形態的農作物,可能會出現特別高的價格麼?

恕我直言,與其在網上尋找答案,都不如去走訪下各個大米廠家,自己買設備也好,找人代加工也罷,把水稻變成大米,再把大米自己灌裝賣給兩糧店,或通過網絡、線下門店你等形式銷售出去,都比直接出售水稻強。

說到這裡,必然有人會說,不懂技術、沒經驗、我不會之類的話,那我們生下來就會走路?生下來就會種地?只要想掙錢,不違法不違規,辦法總比問題多,活人還能叫尿憋死?我這是沒有耕地,我要有耕地我早就自己想辦法了。


新農志


水稻價格低,雖然不掙錢,但卻是農民一年的口糧,所以老百姓還是願意種。

種植糧食作物,如果想要掙錢,就必須規模化,機械化,產銷一體化。而且是要塊地平整,水利設施齊全,適合機械化作業,減少人工投入,這樣的農田才有一定的利潤。

農民種植水稻除了要考慮種植優質水稻以外,種植戶也可以通過稻漁結合等方式來增加附加收益。

如果農戶專業種植水稻,科學種植,必須結合科技機械化,那麼種植水稻是能賺錢的!所以節約成本是賺錢的關鍵。


村野楊哥


  • 水稻在我國有七千年的栽培歷史,是我們國家的主要糧食作物。也是我們的主要食物。而且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都以水稻為主食。所以水稻的生產十分重要。那水稻價格這麼低,農民種地不掙錢怎麼辦?

國家政策扶持

  • 事實上,不管什麼時代,國家都高度重視水稻的生產,國家投入巨資研發水稻的各種問題,並且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如雜交水稻,旱地稻,海水稻等。同時國家對種糧戶也可謂關懷倍致,除了提供政策,技術扶持外,還有種糧直補,水稻最低保護價等。可以這麼說:“種水稻是不會虧本的”。那農民為什麼不掙錢?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讓我逐一為你分析。

①規模小導致收入低

  • 傳統的生產模式多是自己家種自己家的地,每家少的幾畝,多的一二十畝,每年能產幾千斤或一兩萬斤水稻,這點產量本身就值不了幾個錢,加上扣除成本,所剩更少。這也導致了辛苦一年卻掙不了幾個錢的困境。
  • 那如何擺脫這種局面呢?土地流轉,規模經營勢在必行。對於將流轉出土地的人來說,丟掉“雞肋”,放心幹其他事情便無牽掛,且還有收入。對於流轉土地用於經營者來說,他們有了更多的土地,不但可發揮規模效益,而且更利於機械的使用,提高生產效率。

②單一經營效益低下

  • 一般的水稻種植戶,往往只重視水稻的生產,不重視發揮土地的最大潛能與生態效益。這往往也是導致水稻種植收入低的重要原因。
  • 其實除了種植水稻外,我們還可以在稻田中大作文章,如稻田養魚,養蝦,養蛙,養鴨,養魚鰍等,這些技術已經十分熟,可操作性強,即不影響水稻產量,還能降低成本,提高其品質。是一舉多得的好事情。

③品種單一導致收入少

  • 有些人在種植水稻的時候,往往不重視水稻的品種選擇。往往只種植那些常規的品種,水稻雖然種出來了,但卻賣不出好你錢,肯定收入就少。
  • 其實現在是一個充滿多元化,個性化的消費時代,口味好的可以比口味差的品種貴上好幾倍。有機種植的比常規種植的高几倍等。所以我們在選擇品種,種植方式等方面應該有所變通,以求增加種植水稻的收益。

④產業鏈短導致收入少

  • 有些種植水稻的朋友,一般都是賣水稻,所以一般也賣不了多少錢。其實他們有很多時間,可以把水稻的附加值提倒更高,來增加收入。
  • 大家都知道水稻的用途是很廣的。我們其實可以對其進行一些加工,然後再出售,就可以增加一些收入,另外象稻草,稻糠等也可以用於加工成如草繩,飼料,建築材料等。而這些都可以增加收入。

總之,水稻的生產十分重要,但我們不能把眼光只盯在水稻的產量上,更要注重廣開思路,多種經營,才能使農民的收入多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