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藥巨頭吉利德順勢而起,用32年成為世界500強最年輕公司之一

近日,權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了美國首例確診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的診療過程以及臨床表現。

據該雜誌介紹,一款名叫Remdesivir的藥物在抗新型冠狀病毒時展現出較好的療效。

據瞭解,瑞德西韋是由美國吉利德科學公司所研發。

相信大部分人在瑞德西韋這藥治好美國新型冠狀病毒患者以前,都不知道吉利德是幹嘛的。

實際上,相比於許多歷史悠久的製藥公司,這家公司的歷史並不長,但確實是一家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的公司。

吉利德科學公司總部坐落在美國加州福斯特城,1987年成立以來已成為環球最大的生物製藥公司之一,在環球擁有9700名員工。

製藥巨頭吉利德順勢而起,用32年成為世界500強最年輕公司之一

2019年《財富》美國500強排名中,吉利德科學公司排在第139位,年營收約221億美元,淨利潤約55億美元。

吉利德科學成立於1987年,當時由29歲的醫學博士邁克韋奧丹(Michael Riordan)創立,公司曾用名問“Oligogen,Inc。”

吉利德一詞源於中東的一種乳膏,它被視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藥品。

據報道,因韋奧丹小時候感染過登革熱,所以他將吉利德的商業方向鎖定在抗病毒領域。

公司成立的前幾年,財務狀況相當慘淡,當時創始人給巴菲特寫信要投資也被拒絕了。

1992年1月,吉利德在納斯達克上市,其IPO募集資金8625萬美元。

4年後,吉利德迎來曙光。

1996年,它的第一個新藥Vistide終於獲批上市,用於艾滋病患者因CMV病毒感染而誘發的視網膜炎。吉利德以這次新藥獲批上市成功為名,募集到近2.5億美元的新融資,這筆錢也成為吉利德高速發展財力支持。

再後來,創始人邁克韋奧丹之前風險投資中獲得的“賭徒經驗”開始展現威力。

1997 年,吉利德營收只有 4000 萬美元,虧損 2800 萬,但最後以 3.25 億的自家公司總資產,宣佈以 5.5 億收購 NeXstar,第二年就獲得了相當好的收益,營收的主要來源首次從合作經費變成銷售額,收購來的產品為自家公司貢獻了超過 2 億美元的營收。

製藥巨頭吉利德順勢而起,用32年成為世界500強最年輕公司之一

2003 年吉利德收購Triangle,收購金額是公司前三年的全部營收,結果這一次Michael L Riordan又“賭贏了”,收購來的公司做出來的藥物成為了公司之後 10 年的主要營收之一。

有了前幾次成功的經驗,Michael L Riordan 的投資和收購更加大膽,2009 年 14 億收購 CV Therapeutics,獲得心絞痛藥 Ranexa 只能算是小手筆,2011 年以 110 億美元對丙型肝炎病毒治療藥生產商 Pharmasset 的收購,則是讓吉利德正式成為製藥巨頭的一次瘋狂操作。

80年代以來,隨著艾滋病的日益流行,給吉利德的快速發展提供了絕佳的機會,2001年,吉利德首個抗艾滋病藥物替諾福韋酯獲得FDA批准,這個產品成為了吉利德發展壯大的主要財源。

後來,吉利德又接連推出了基於TAF的三款療效更好而副作用更低的HIV藥物:Genvoya、Descovy、Odefsey。

2018年,號稱歷史上“最強效”的HIV整合酶抑制劑Biktarvy也獲批上市,這一年,吉利德以51%的市場份額和超過146億美元的總銷售額,橫掃抗艾滋病領域。

此外,吉利德還在乙肝方面進行探索。

據不完全統計,從1987年成立至今,吉利德至少上市了20多個產品,分佈在抗感染、抗病毒等不同領域。

不同於其他跨國藥企,直到2016年,吉利德才進入中國,2017年在上海設立中國總部、進行商業化運營。這短短三年不到的時間裡,吉利德已將八個全球創新的藥品帶到中國,意在解決中國慢性丙肝、慢性乙肝及艾滋病領域巨大的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

短期內能在中國推出如此多的新藥,這有賴於吉利德背後強大的研發能力支撐。


製藥巨頭吉利德順勢而起,用32年成為世界500強最年輕公司之一

在吉利德全球11000多人的團隊中,有近一半是科學家。

公司全部支出中,有一半比例的資金用於研發。這在其他企業也許難以想象,但在吉利德卻是常態。

創立32年來,吉利德成功開發出超過25種創新藥物,覆蓋了艾滋病、乙肝、丙肝、心血管疾病、囊性纖維化、呼吸系統疾病和抗真菌領域。

吉利德在許多藥企並不看好的抗病毒領域開拓出一條獨特的成功之路,公司致力於在嚴重疾病領域尋找治療方案,秉承的是“革新療法、治癒頑疾”的理念。

吉利德2016年步入中國市場之際,彼時正處於中國醫藥市場大變革前夜。

2017年10月,中國正式啟動醫藥審評審批制度的深化改革,旨在縮短新藥上市時間。

該制度的改革,給中國的醫藥市場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國新藥審評審批制度的改革,受益最大的一定是研發能力最強的公司。得益於這項改革帶來的政策紅利,我們在中國獲批的創新藥,用的是‘全球速度’,有些創新藥在上市審評審批過程中獲得在中國免臨床的機會。”羅永慶說道。

“吉利德有兩條理念,一是科學第一,我們追求治癒,專門在難治領域尋找治癒方案;二是我們非常關注患者藥物可及性。這也是為何我們願意在這次醫保談判中,做出很大幅度的降價。通過進入醫保談判,我們把產品價格降下來,我們現在還很難判斷會對利潤帶來怎樣的影響。但我們參加醫保談判的初心在於,希望廣大患者可以用得起這些藥物。即使這些藥物目前已進入醫保目錄,要讓患者最終能用得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我們還需要做醫生教育、患者教育工作等,幫助提高患者的診斷率和治療率,只有充分做好這些工作,藥品‘以價換量’的效果才會顯現。”羅永慶說道。


製藥巨頭吉利德順勢而起,用32年成為世界500強最年輕公司之一

羅永慶表示,在吉利德全球銷售額中,中國的比重還很小,甚至可以說還微不足道。

公司目前在中國上市的八款,要真正產生商業回報的,還要時間。但中國的患者數量非常多,存在大量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

“對我們來說,中國市場非常重要。雖然我們目前還處於投入階段,但我們對中國市場有信心。”

2019年發佈的《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中,吉利德通過參與談判,4款在國內上市僅一年左右的全球創新藥品被納入醫保。

《華夏時報》通過查詢上市公司公告發現,國內有兩家上市公司為吉利德供應商。其中,為跨國製藥公司和生物技術公司提供醫藥定製研發生產服務的 A 股上市企業博騰股份是吉利德治療丙肝的明星產品索非布韋兩個重要中間體DB100(SF-X1)和五氟苯酚的主要供應商。

“在吉利德,你是一個創業者,是發動機而不是螺絲釘。你要自己主動地去尋找機會、整合資源、規劃區域。”能否契合吉利德這樣一個創業階段公司的特質,德才兼備,一專多能是羅永慶最為看重的方面。

同樣的,也正是在這樣的理念下,找到對的人,是羅永慶一直以來的要求。

在他看來,寧可在前面的招聘端多花時間來讓後面走得更順暢,也不想因為前面沒有找對人,而造成後面較高的流失率,需要再重新招聘來加重工作量。

從只有自己一個人,到現在將近400人的團隊規模,羅永慶認為這是加入吉利德三年來自己最滿意的工作之一。無論未來如何發展,有了這樣一支擁有創業心態和創新思維的隊伍,吉利德在中國才能一直向前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