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是人類的破壞引起的還是大自然的規律?

茫茫人生看客


都有。

首先呢,不可否認的是人類活動確實對於全球變暖“貢獻”很大。

從19世紀中期以來全球氣溫距平的走勢就能看出,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之後,全球氣溫就一路上升,變暖的趨勢非常明顯。與氣溫的氣候值相比,1980年之後幾乎每年氣溫都是偏高狀態,而且偏高的程度也在增加。

雖然社會上以及科學界有很多“全球變暖是場騙局”這樣的聲音出現,但是觀測數據不會撒謊。與氣溫走高相對應的,是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也在逐年增長。

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對於調節氣溫意義重大,正常情況下,地球會接受太陽輻射,獲得熱量,但同時地表長波輻射也會向外散出熱量,這些輻射能量一部分會被大氣吸收、增溫,然後其中的一部分再通過輻射的形式射向地面。

大氣層就像一床被子,使得熱量不至於全部散失,地球表面能夠維持在一個合適生存的溫度區間。

地球大氣的組成包括氮氣、氧氣、水汽、二氧化碳等等,二氧化碳、水汽、甲烷等等氣體都能夠吸收太陽輻射,被稱作溫室氣體。如果這些氣體濃度增加,意味著大氣對於太陽輻射吸收能力增強,保溫效果也更好,包裹在地球表面的被子更厚,氣溫也會更高。

在二氧化碳濃度超過95%的金星,就有著非常嚴重的溫室效應,也使得金星表面的平均溫度超過了450℃……。

二氧化碳的濃度增加與人類活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來自於工業化進程當中人類燃燒礦物燃料,有一個數據是,1860年以來礦物燃料燃燒所排放的CO2,平均每年的增長率達到4.2%左右。另一方面,人類對於森林、植被的破壞,也會導致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畢竟森林在地球的碳循環中作用巨大。

當然,即使沒有人類活動,地球的氣候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也會有冷和暖的週期變化。

如果把時間軸再往前拉一拉,就會發現雖然工業革命以來增溫明顯,但在地球漫長的歷史當中,這點溫度變化實在不算什麼。

地球曾經經歷過幾次冰期,在冰期之間氣候相對溫暖,也曾出現過比現在氣溫還要高的時期,比如在石炭紀早期,全球的平均氣溫能達到20℃。

人類活動雖然能夠影響全球氣候,但在自然界中還有許多能夠影響氣候的因素。比如太陽活動的變化,可能會直接影響抵達地球的太陽輻射強弱,再比如火山噴發,大量漂浮的火山灰也會影響到大氣對於太陽輻射的吸收能力。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覺得有用的話就點個贊吧~歡迎評論關注轉發。


不吃腸的大腸


實際上,全球變暖是人為因素加上大自然規律,目前來講是大自然規律佔據主導。

大自然是如何調節溫度的?

在地球45億年的歷史中,溫度從來都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會在大冰期與間冰期之間循環。

之所以會形成大冰期,其實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比如:太陽。雖然太陽持續不斷地向外散發熱量,但太陽自身會有活躍與不活躍的時候,當太陽活動活躍時,也就是太陽內部核聚變反應劇烈時,太陽向外散發的能量就比較多,到達地球的能量也會相應變多,此時的地球就會升溫。這就是太陽的地震。

目前,科學家還沒有搞清楚太陽為什麼會發生地震,但已經知道了太陽每隔11年左右會經歷一次地震,到時候地球會經歷磁暴現象,到時地球通訊設備以及衛星都會受到影響。

太陽的地震並不會引起地球溫度發生過高的浮動,但如果恰巧導致地球溫度上升1攝氏度左右時,很有可能導致地球赤道附近的冰塊融化。

我們知道,冰川表面非常光滑,像鏡面一樣,當太陽光線進入地球表面時,冰川會將大部分光線鏡面反射出地球,也就是說,在大冰期太陽光線都被冰川反射走了,地球溫度才如此低。

再加上,當溫度足夠低時,空氣中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會達到冰點,形成乾冰被儲存在冰層或者永久凍土層。

當赤道附近的冰塊融化後,地球凹凸不平的表面會導致太陽光線漫反射,導致留在地球上的光線增多,再加上冰層中的二氧化碳也會被釋放出來,所以地球表面的溫度就會繼續上升。

當地球溫度繼續上升時,地球表面的冰川就會繼續融化,就這樣形成正態循環,地球逐漸從大冰期中被解凍出來,進入間冰期。

除了太陽核聚變劇烈程度影響之外,地球與太陽的傾斜位置、地球公轉角度等都有關係。

地球為什麼會從間冰期進入到大冰期?

地球從間冰期進入到大冰期的過程,其實也是多種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

比如:石炭紀時代由於地區有大量的森林,導致地球大氣中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含量變低,當二氧化碳含量變低後,地球溫度將會下降。

地球溫度下降後,地球高緯度地區將會形成冰層,而冰層會將太陽光線反射,所以地球溫度將會繼續變低。

而地球溫度變低後,又會形成更多冰層,就這樣地球溫度將會逐漸變低,直至地球大多數地區都被冰雪包裹,這就是大冰期。

除了二氧化碳含量變低外,還有幾個因素也會導致地球溫度變化。

火山爆發:火山爆發後會有大量火山灰混入空氣中,導致太陽光線無法穿透空氣進入地球表面,地球溫度將會持續變低。

雲層:雲層和火山火法一樣,會阻礙太陽光線進入地球,除此之外,雲層還阻礙地區溫度向外散發,相當於保溫作用,所以當地球溫度變低時,雲層會導致地球溫度變得更低;當地球溫度變高時,雲層會讓地球熱量無法向太空散發,所以會更熱。

植物的多寡:植物越多,吸收的二氧化碳就越多,地球溫度將會越冷。地球越少,二氧化碳就會越多,地球就會升溫。

海洋:海洋中也會儲存一部分二氧化碳,當海洋中的水結冰或者增加時,二氧化碳將以固態或者液態的形式存在,到時候地球溫度也會下降。

除了以上這些因素之外,還有非常多的因素可以影響到地球溫度變化,所以地球溫度變化並不是單一因素。

那麼人類活動影響,會導致地球溫度發生變化嗎?

人類活動會造成地球溫度變化嗎?實際上,人類活動也會造成地球溫度發生變化。人類進入工業化以來,二氧化碳排放含量增加,但實際上二氧化碳增加之後,地球上的植物、海洋植物等等都會提高生產效率,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出大量的氧氣。

但由於人類活動,導致全球植被減少,導致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效率跟不上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含量,所以地球會升溫。

而地球升溫之後,冰層以及永久凍土層會融化,這導致地球反射太陽光線能力有限,進入到地球表面的太陽光線將會增加,地球也會升溫。再加上冰層之中的二氧化碳會被釋放,所以地球最近這些年才會一直在升溫。

如果地球溫度突破臨界值後,地球將會無法避免地發生大面積冰川融化,釋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這將會導致地球不再適宜人類居住。這一直是人類擔心的事情。


鍾銘聊科學


導致當前全球變暖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全球氣候週期性變化,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地軸位置不是永恆不變的,是隨地球質心位置改變而改變,地軸位置確定後,地軸傾斜角度最小,地球熱帶範圍最小,兩極和高緯度地區常年處於低溫狀態,冰雪開始在兩極和高緯度地區不斷積累,冬季冰雪範圍可達到赤道,地球進入冰河期,由於南極冰雪積累量大於北極冰雪積累量,地球質心位置南移,地軸傾斜角度變大,地球熱帶範圍逐年擴大,全球氣溫逐年升高。從冰川開始積累,到兩極冰川開始融化這一漫長過程,是地球升溫期,要上百萬年的過度。從兩極冰川開始融化,到兩極冰川全部融化,是地球降溫階段,這一過程是戲劇性的,只需幾百年。另一個就是人類不合理的活動導致的乾旱,造成全球氣溫突變。工業革命以後,隨著世界和平,科技進步,世界人口勻速增加,為了生存,人類對土地森林草原過度開發,對河道池塘湖泊填充,對河流過度疏導,對溼地改造,以及城市規劃建設,公路鐵路機場街道的硬化擴建,對地表水地下水過度開採,造成地表水嚴重缺失,形成大面積乾旱,乾旱地區失去了水調節氣溫功能,吸收釋放太陽輻射能力極強,變成了“大火爐”,不停的產生高溫熱浪衝擊大氣,給大氣加溫,造成氣候混亂,氣溫異常,大氣循環紊亂,極端天氣增多,旱澇不均。

從全球氣溫週期性變化來講,地球已經進入降溫階段,當前全球變暖主要是人類不合理的活動導致的乾旱造成的。因此,控制全球變暖,只有科學合理治水,恢復雨水正常循環體系,解除乾旱,恢復水調節氣溫功能,這是人類唯一選擇。


搖擺的地球


全球變暖的主要驅動力是人類,而不是大自然的規律

從上個世紀開始,地球經歷了近千年未有的氣候變暖。在2001年往後的17年中就有16個暖年,2016年更是有記錄以來歷史上最熱的一年。


我們知道,地球在過去曾經發生過變暖也經歷過變冷,那時候的人類還沒有出現。許多因素(人為因素、氣候因素)都會影響地球的溫度,例如太陽輻射強度的變化、火山噴發以及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濃度。

導致今天前所未有的全球變暖的原因是什麼?

氣象學家和海洋學家將他們觀察到的氣候模式與地球大氣模型進行了比較,通過觀察,科學家發現了造成地球溫度上升的“ 人類痕跡 ”。人類在全球變暖上留下的痕跡在各種記錄中都在增加,並且可以在海洋、大氣層和地球表面找到這些痕跡。


科學家們一致認為,如今的全球變暖主要是由於人類在大氣中排出了過多的碳造成的,例如當無節制地開採和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並且不斷砍伐樹木、燃燒森林。

全球變暖為什麼要二氧化碳背鍋?

二氧化碳(CO2)為主要的吸熱氣體,在工業化之前(公元1000年至1750年)的二氧化碳濃度大約為百萬分之280(ppm),而這個數值今天達到了400 ppm ,短短几百年間,大氣中的CO2濃度已急劇增加。


近年來,科學家不斷在警告這個危險的閾值,但是隨著排放速度的加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還在不斷上升。北極地區在2012年CO2的濃度就達到了400ppm。2013年夏威夷的莫納羅阿天文臺記錄到了400 ppm 以上的CO2濃度。2015年3月全球的CO2平均水平也達到了這一閾值,並且在短時間內,CO2濃度水平不太可能再次降至400 ppm以下。

我們知道人類活動正在推動CO2濃度的增加,科學家可以弄清楚有多少CO2來自大自然,有多少來自燃燒化石燃料, 因為大氣中的CO2會“告訴”我們它的來源信息。


與其他碳源相比,來自化石燃料的碳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徵”,相對較重的碳原子的相對量(δ13C)越負,來自化石燃料的碳比例就越高。多年來我們發現,δ13C下降了,而CO2的總量卻增加了。該信息告訴我們,自工業化時代以來,化石燃料的排放是最大的CO2濃度貢獻者。

導致全球變暖的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

許多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會影響氣候。 汽車和發電廠的排放以及太陽發出的輻射是最好的例子,它們會導致地球溫度升高。第一個是通過化學反應釋放熱量,第二個是通過增加輻射能量,然後轉化為熱量導致全球氣溫上升。火山噴發和某些類型的人為汙染會將細小顆粒注入大氣,使部分陽光反射回宇宙空間,從而降低地球溫度,這是使地球溫度降低的例子。

自然因素:

影響地球氣候溫度的因素包括來自太陽的輻射量、週期性火山噴發產生的熔岩、灰塵和鹽霧、自然碳循環過程(例如非洲排放甲烷的白蟻丘或海洋表面吸收二氧化碳的微小生物)、冰雪覆蓋的變化。


在自然因素中,大的火山噴發會對地球產生很高的冷卻效果,因為它把細小顆粒噴入平流層(對流層上方的大氣層),這些小顆粒能夠阻止太陽光到達地球表面,從而產生降溫效果。

人為因素:

人類因素中主要包括天然氣和石油的燃燒、森林的砍伐和燒燬、微小顆粒的汙染(氣溶膠)、土地的使用影響陽光的反射率等。


人類燃燒的化石燃料除了在大氣中釋放CO2之外,還排放微小的顆粒。與火山噴發產生的顆粒類似,一些顆粒將太陽光反射回太空(氣溶膠),具有冷卻作用。 菸灰(黑碳)等其他顆粒吸收陽光並使溫度升高,從而導致大氣層局部變暖。兩種類型的人造顆粒都會導致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能量減少,但效果有所不同。

自然因素與人為因素的綜合效果

這些氣候因素中的一些會導致氣候變暖,而另一些則會導致降溫,但是當所有自然和人為因素引起的氣候因素疊加起來並相互比較時,人類釋放的致熱氣體在大氣中的積累是如此之大,使得它淹沒了其他氣候因素,並導致全球變暖。

人為因素是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

氣候科學家通過開發計算機程序來模擬不同條件下的全球氣候變化。


數學模型使科學家能夠模擬複雜系統的行為(例如氣候),並探索這些系統如何響應自然和人為因素的變化。為了使計算機模型能夠準確地預測未來的氣候,科學家必須首先確保其準確地再現已經觀察到的溫度變化(即他們需要測試其是否有效)。

自上個世紀以來,從事IPCC評估的科學家已經仔細記錄了觀測到的氣溫,海洋溫度,冰層退縮和海平面上升的變化。科學家使用氣候計算機模型將這些觀測到的變化與自然因素和人類因素進行比較。 最終得出結論:溫室氣體以及其他人為因素的影響,已在整個氣候系統中被發現,人為因素是自20世紀中葉以來觀測到的氣候變暖的主要因素。


在對比觀察到的不同類型因素的變化後,科學家得出了這一結論。當氣候模型僅包括記錄的自然氣候因素時,這些模型將無法準確地再現過去半個世紀觀測到的全球變暖現象。當模型還包括人為引起的氣候因素時,它們就可以準確地捕獲大氣層和海洋中最近的溫度變化。當將所有自然和人為因素相互比較時,我們發現,來自人類來源的大量碳累積是過去半個世紀以來最大的氣候變化因素。

面對全球變暖,我們該怎麼做呢?

知道人類活動是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這有助於我們瞭解氣候變化的方式和原因,並且清楚地將問題定義為我們有能力解決的問題。


我們無法避免由於大氣中已經存在的溫室氣體而導致的某種程度的變暖,因為這些溫室氣體的濃度可持續100年或更長時間。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採取減少排放等積極措施,使我們有一個小窗口可以避免全球溫度繼續上升,併為子孫後代提供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世界,這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不是嗎?

我是科普子期君,期待你的評論、轉發哦!


科普子期君


提到全球變暖,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應該是人類的破壞引起的地球環境惡化,當然是人類行為造成的,而不是大自然規律。

這種觀點並不是空口無憑,是有依據的。在整個20世紀,地球平均氣溫上升了將近1度,不要以為1度沒有什麼關係,事實上會對地球整體環境造成很大影響,最明顯的就是地球兩極冰川融化,各種災害性極端氣候頻發,長期下去,地球環境將不再適合人類居住。

研究還表明,過去的幾十年地球平均溫度上升速度加快。而人類工業革命以來地球溫度的上升超過了之前幾千年以來的溫度上升,顯然這並非偶然,並不是大自然的規律,而與人類活動息息相關的。

全球變暖,最主要是溫室效應造成的,不要對溫室效應誤解,其實正是溫室效應保護著地球環境,這裡說的是過度的溫室效應,甚至失控的溫室效應。看看金星上的環境我們就明白失控的溫室效應有多可怕,金星上平均溫度高達500度,正是失控的溫室效應造成的。

當然,從漫長的時間長河來看,全球變暖確實是大自然規律,因為在遙遠未來太陽會一步步成為紅巨星,體積膨脹,地球溫度肯定會上升。

同時,地球上的火山活動等也會影響地球溫度,但目前來看,太陽活動比較穩定,地球上也沒有出現火山集中爆發的情況,而人類大量排放溫室氣體是千真萬確的事情!


宇宙探索


全球變暖是人類的破壞引起的還是大自然的規律

全球氣候變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變化,全球氣溫上升,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許多島嶼將被淹沒。那麼導致全球變暖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在討論其原因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是全球氣候變暖

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和自然有關的現象,是由於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地在地氣系統積累,從而導致溫度上升,全球氣候變暖。

其實,全球氣候變暖不能歸咎於某一方面,它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分為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其中人為原因佔主導。

人為原因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人們大量焚燒化石燃料,產生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對太陽的可見光具有穿透性,而且又會吸收地面散發出來的長波輻射以及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導致氣溫上升,從而引發全球氣候變暖。具體表現為人們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通過燃燒化石燃料釋放大量的溫室氣體,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不斷增加,引起溫室效應增強,使全球氣候變暖。關於溫室效應,小編在這裡補充一下: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交換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就是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波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大氣變暖的效應。

除此之外,人們大量砍伐森林,耕地面積減少等,也會造成全球氣候變暖,這些土地利用方式的改變會間接地改變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使全球氣候變暖。

自然原因

具體來說,自然原因主要有火山活動和地球週期性公轉軌跡變動。強烈的火山噴發會向大氣圈排放大量的火山灰、水蒸氣和SO2等溫室氣體,尤其是SO2能在平流層中形成氣溶膠,並停留很長時間,減少太陽對地表的輻射量,影響局地或全球氣候;而地球週期性公轉軌跡變動主要體現為距離太陽的遠近,從而影響地球的溫度。

現如今,許多國家已經針對全球氣候變暖這一問題提出了許多解決的方案,其中還成立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阻止全球氣候變暖,針對全球氣候變暖的人為因素,我們也應該儘自己所能保護自然環境,共同守護美好家園。


科學驛站


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和自然有關的現象,是由於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

由於人們焚燒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並將其焚燒時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透過性,而對地球發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導致地球溫度上升,即溫室效應。全球變暖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僅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還威脅人類的生存。

另一方面,由於陸地溫室氣體排放造成大陸氣溫升高,與海洋溫差變小,近而造成了空氣流動減慢,霧霾無法短時間被吹散,造成很多城市霧霾天氣增多,影響人類健康。汽車限行,暫停生產等措施只有短期和局部效果,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氣候變暖和霧霾汙染。

背景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氣溫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大量使用礦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種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在20世紀全世界平均溫度約攀升0.6攝氏度。北半球春天冰雪解凍期比150年前提前了9天,而秋天霜凍開始時間卻晚了約10天。20世紀90年代是自19世紀中期開始溫度記錄工作以來最溫暖的十年,在記錄上最熱的幾年依次是:1998年,2002年,2003年,2001年和1997年。

變暖後聯合國的措施

為阻止全球變暖趨勢,1992年聯合國專門制訂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該公約於同年在巴西城市裡約熱內盧簽署生效。依據該公約,發達國家同意在2000年之前將他們釋放到大氣層的二氧化碳及其它“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時的水平。另外,這些每年二氧化碳合計排放量佔到全球二氧化碳總排放量60%的國家還同意將相關技術和信息轉讓給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轉讓給發展中國家的這些技術和信息有助於後者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各種挑戰。目前已有197個國家正式批准了上述公約。

用受限的生活方式,減少熱量排放:工業服務於生活,生活用品受限,工業自然減少。減少熱量排放應放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習慣上,用固定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制定出固定的生活用品,用固定的生活用品,限制生活用品的濫用,用有限度的使用生活用品,達到限量生產,限量加工,從而抑制工業氾濫,減少熱量排放。

變暖後的危害

變暖的危害從自然災害到生物鏈斷裂,涉及人類生存的各個方面。

原因分析

人為因素

1.人口劇增因素

人口的劇增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時,這也嚴重地威脅著自然生態環境間的平衡。這樣多的人口,每年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就將是一驚人的數字,其結果就將直接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斷地增加,這樣形成的二氧化碳溫室效應將直接影響著地球表面氣候變化。

2.大氣環境汙染因素

環境汙染的日趨嚴重已構成一全球性重大問題,同時也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之一。21世紀,關於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已經明確指出了自上個世紀末起地球表面的溫度就已經開始上升。

3.海洋生態環境惡化因素

海平面的變化是呈不斷地上升趨勢,根據有關專家的預測到下個世紀中葉,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採取及對措施,將直接導致淡水資源的破壞和汙染等不良後果。另外,陸地活動場所產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學廢料和固體廢物等不斷地排入海洋;發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洩(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類活動而引發的沿海地區生態環境的破壞等都是導致海水生態環境遭破壞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破壞因素

造成土壤侵蝕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適當的農業生產。眾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防止水土流失。但到當前2014年,人類活動由於為獲取木材而過度砍伐森林、開墾土地用於農業生產以及過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對植被進行著嚴重的破壞。土地沙化,4.7萬噸土壤被侵蝕。土壤侵蝕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從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產力及其保持生產力的能力;並可能造成大範圍洪澇災害和沙塵暴,給社會造成重大經濟損失,並惡化生態環境。

5.森林資源銳減因素

在世界範圍內,由於受自然或人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積正在大幅度地銳減。

6.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給生態環境所帶來的影響已越來越受到全世界的關注。酸雨能毀壞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20世紀,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歐洲和北美洲,多數酸雨發生在發達國家,一些發展中國家,酸雨也在迅速發生、發展。

7.物種加速滅絕因素

地球上的生物是人類的一項寶貴資源,而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但是地球上的生物物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汙染因素

據全球環境監測系統水質監測項目表明,全球大約有10%的監測河水受到汙染,本世紀以來,人類的用水量正在急劇地增加,同時水汙染規模也正在不斷地擴大,這就形成了新鮮淡水的供與需的一對矛盾。由此可見,水汙染的處理將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廢料汙染因素

不斷增長的有毒化學品不僅對人類的生存構成嚴重的威脅,而且對地球表面的生態環境也將帶來危害。

自然因素

1.火山活動

2.地球週期性公轉軌跡變動

地球週期性公轉軌跡由橢圓形變為圓形軌跡,距離太陽更近。根據某科學家的研究地球的溫度曾經出現過高溫和低溫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規律性的。


水木99999


《全球氣候狀態與算法系統》

2018.6.30

全球氣候各種變化最大的作用都只是對無知又不願努力改變上進者必會產生實質性的傷害與死亡的降臨,從古至今皆無一例外.

別的也就沒什麼用了.

全地球各國各地區的氣候冷暖或空氣品質優劣等等氣候狀態全是來自十分專業又科技卓越的算法系統調控的必然現象.無一例外!

那麼操控者就會十分科學又不帶偏見地根據地球各個地區文明發展與綜合大平衡的需要不斷隨時調控各地區使用的氣候算法系統軟件的級別,從而為被人類稱為的"極端氣候現象"製造出了一個又一個氣候現狀了.

比如現在的印度空氣惡劣又缺水嚴重的現象也是嚴格地被使用的宇宙第4級的C類算法系統所算計了的必然後果而已.別無他因了.

任何地區的嚴重霧霾或空氣品質優秀也全是同理----由即時調整使用的氣候算法系統決定!根本由不得什麼人類的氣候專家明不明白了,反正講白了人類的氣候專家也不可能會明白才是很合理耶,不然才叫太不科學了.

所以你居住的地區空氣品質優秀嗎?或是老是被霧霾圍城了?或是突然又冰雹狂下了?或是很奇怪地被龍捲風了?還是被大暴雨給整成了海景城市了?等等"氣候反常現象"全是由應用於你那個地區的氣候算法系統說了算!別的說法全叫瞎扯忽悠無知者好使罷了.

反正在人間無知者忽悠更無知者的現象是當今人類文明尚處於宇宙智慧文明金字塔底層必定會經常發生的現象.否則才叫太沒天理耶.

比如,地球上任何地區每次出現的"日暈"現象使用的算法是屬於宇宙第91級的C類算法系統所製造的現象.

地球上任何地區每次出現的"雙彩虹"現象使用的算法是屬於宇宙第83級的C類算法系統所製造的現象.而"單彩虹"就是用宇宙第64級的C類算法系統玩出來的必然現象.

每一次在任何地區上空專業製造"幻日"現象使用的算法系統均是採用宇宙第74級的C類算法系統直接製造成功的後果.無一例外.

你若實在熱衷於想知道此事真偽也可親自去見上帝求證即可.

現今被應用於現實的專業操控全球任何地區氣候各種奇怪也很失常變化的科技水平比正常人類所知曉的最先進科技水平更先進至少超出5000年了------這話太令人難以接受,但偏偏卻是事實而已.所以做為任何正常人類大可不必當回事就很好了,不然為此事而較真就太沒意義了.











宇宙時空聯盟


人類大工業時代,由英國蒸氣機器時代開時,至今近六百年史。所謂地球被暖室效應,而被造成了嚴重破壞,基本歸咎於人類造成的。然而,有關科學數據顯示,人類破壞自然界僅僅是很微不足道的。而地球自身被自燃力所影響巨大。比如大型火山爆發,產生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對地球及大氣層施放,比人類產生的廢氣排放,無法可比。所以,至於人類損害地球汙染,不能輕予下結論。當然,酸雨,海洋,江河等相繼汙染,以人們大量使用工業化字品,有直接有關。只要人類有意識防範,是能基本得以解決的。對於大自然力形成巨大破壞,各有千秋。好處是適當從地源噴發甲烷,利於修復大氣層,臭氧層真空的變薄的危害。總之,任何事物均屬辯證關係。而宇宙是天然信息能量場,人們不需擔心,自然力只有巧安排。但人類要珍惜自己家園。


萬衛國


都有!

在大自然規律的框架下,人類活動超出了大自然能夠承受的範圍,造成短期波動的加劇!

大自然有自身的平衡機制!會自動調節,只是從人類的角度來看,這些調節動作都是 災難!但這些災難的頻繁發生 也是因為人類生產活動, 使大自然失去了平衡!

就好比你端著一盆湯走著,忽然有人在你身上戳幾下,你必定會搖晃,湯撒了,燙到人了,人還大喊大叫的!就這麼回事!

在大自然中,人 也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別以為人類有多強大!和大自然相比,人類還很渺小!在大自然眼裡,人類無足輕重!地球歷史上生物已經滅絕很多次了,人類也只是其中一個短暫過客而已,能呆多久,自己看著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