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九門提督和八府巡撫到底是多大的官,誰的權力更勝一籌?

鮮嫩僻靜jyqg


九門提督是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的簡稱,有時也簡稱為步軍統領,其主要職責為負責北京內城的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九座城門內外的守衛和門禁,與此同時也負責巡夜、救火、編查保甲、禁令、緝捕、斷獄等,實際上相當於京城警備司令和京城警察廳長、法院院長的合體版。康熙十三年(1674年)始設九門提督一職,設立之初的九門提督為二品官,嘉慶四年(1799)升為從一品。需要注意的是北京皇城的守衛不歸九門提督管,而是由領侍衛內大臣負責。

八府巡撫又名八府巡按,實際上在真實的歷史上從來不存在一個叫八府巡撫的官職,這一官職出自於民間戲劇、小說,當代的影視作品曾也屢屢出現這一官職——比如周星馳主演的《九品芝麻官》中包龍星就被皇帝封為八府巡撫。之所以會在民間戲劇、小說中出現這樣一個官職其實更多反映的是在專制制度下老百姓有冤無處申而產生的對清官的一種渴求。在民間戲劇、小說中八府巡撫通常都是以正面的清官形象出現且都位高權重,能為老百姓伸張正義。需要指出的是:這些戲劇、小說並非完全是子虛烏有的憑空捏造,儘管真實的歷史上並不存在”八府巡撫“這個官名,但戲劇、小說中的八府巡撫其實還是有對應的原型的——從民間戲劇、小說賦予八府巡撫的職能來看:其所對應的官職應當是侍御史。那麼這個侍御史是怎樣一個官職呢?

侍御史起源於明代,並非一個固定官職,而是臨時由朝廷委派監察御史擔任,分別赴各省巡視考核吏治。就侍御史這一官職而言:就是一個臨時職位,也沒對應的具體品級,而出任侍御史的監察御史是最低級別的御史。在明代監察御史為正七品,幾乎處於官場底層,直到清乾隆十七年才升為從五品。如果從品級上看:即使是升為從五品的監察御史也遠遠比不上未晉升之前作為二品官存在的九門提督。九門提督負責的是包括皇宮安保在內的京城治安工作,當然所謂的治安工作涉及的範圍是很廣的:攤販治理、緝捕斷獄、編查保甲等等都包含在治安工作的範圍之內,這意味著九門提督可以上下其手搜刮油水的範圍是比較廣的。相比之下監察御史品級低、油水少,不過由於其肩負的是監察職能,所以具備一項其他官員所不具備的特權——可以越級言事。理論上而言:哪怕是當朝一品大員只要有把柄在監察御史手中都可以進行彈劾。當然實際上是不是每個監察御史都那麼盡心盡責去彈劾貪官汙吏就只有他們自己心裡清楚了。總體而言:將九門提督同八府巡撫的原型監察御史比起來——前者品級高、油水多;後者官職低,但由於享有特權,所以理論上可以彈劾前者。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對皇帝來說,關乎其自身安危的軍事將領就兩個人,一個是領侍衛內大臣,正一品的大員,負責紫禁城內的治安,統領紫禁城的侍衛官們、也負責安排皇帝出行和作息的保安工作,比如雍正皇帝的領侍衛內大臣,就是自己的鐵桿,十三阿哥允祥。

而另外一個,就是九門提督,是從一品的大員,全稱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衙門」,負責紫禁城之外,北京城內城,也就是京城九門之內的治安和軍事防備。九門提督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在清朝,能擔任九門提督的,不是皇帝的心腹,就是皇帝的親戚。總之一定是皇帝非常信得過的人在擔當此重任。而九門提督也在皇位繼承的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試想,如果隆科多不是堅定的站在雍正皇帝這一邊,恐怕雍正就算是有了康熙的遺詔,龍椅也未必能坐得安穩。

相比之下,八府巡按的品級就低了很多。其實並沒有真正的「八府巡按」這個官職,八府巡按本來是戲臺上的叫法:

在現實中類似的是掌印監察御史,受天子詔令監察四方,所按籓服大臣、府州縣官諸考察,舉劾尤專,大事奏裁,小事立斷。為從五品。

從品級上比,顯然九門提督可以秒殺八府巡按,雙方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的官員。但是御史的特點就是位卑而權重,每當御史受皇命巡按直隸的時候,即便是九門提督,也是戰戰兢兢的,唯恐被巡按糾到錯處,在皇帝那兒告上一狀,弄得自己灰頭土臉。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巡按雖然品級比九門提督低很多,但是確在特定的情況下也可以約束對方。


經史通義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九門提督?八府巡撫?俺拍著寬腦殼,齜著大黃牙樂了個掉底。說實話這倆官帽子他真的沒法比,九門提督這叫大的沒邊,所謂的八府巡撫那叫小的沒譜,能把這倆帽子擱一塊比,這心得有多大啊!

好吧,鹹犢子咱就不扯了,直接進入正題。咱先了解一下這九門提都是咋回事。

提督

想要了解九門提都,咱就得先了解一下啥是提督。提督這物件它是個武職,全稱叫做提督軍務總兵官。

開頭他是明朝時期設立的一個,起始之處這並不是一個固定的官帽子,用的時候提溜出來,不用的時候就收回來。一般情況都是有功勳的皇帝自己個的家人能撈這麼一個暫時的官噹噹,再或者和皇帝親近的那些個沒有茶壺嘴的太監能噹噹,別人是插不了這手的。

到了滿清入住中原,整便宜使喚,這就把這官帽子當一個固定的官職給固化下來。他的職能也有了明確的劃分,就是負責統轄一個省份的大頭兵。當然如果換成明白一點的話講,其實就是現在省軍區司令。

陸地上設立十二個陸路提督,水面上設立三水師都督。其中那還有五個巡撫有些特殊,山西,山東,河南,安徽和江西,這五個地您只要能擼下巡撫的帽子,這提督的帽子也捎帶這能扣腦袋上,也就是說這五個地的提督他屬於兼職。

所以能掛上都督字號的這都是一省軍職大員,官階都是從一品,不可為不大。都是有兵部擬定送軍機處審核通過後才能撈這麼一官噹噹。

九門提督

那麼這九門提督呢?人家正式的官名叫提督九門步軍巡撫五營統領,話說這滿清的官職您認全稱去,那叫個饒舌,所以大傢伙為了省事,直接就叫他九門提督。

這既然掛了提督的名,那當然也是掌管軍隊的大員。而掛了九門這倆字,所以他這官和北京內城那九個大門洞有關係。

九個大門洞分別是“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以及“阜成門”。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一下就明白了:“這不就是一守門的嗎?別人守一地,他守九個大門洞!捎帶著當回保安玩個巡夜啥的!”

您還別說,還真被您蒙對了,開頭他的職責確實也是幹這個。畢竟他這官靠著龍窩比較近,所以起這官名他也起的霸氣,這不就靠了提督的名了嗎。所以剛開始他這官階比一般的提督要低,是正二品的一官。

但後來,這九門提督他接的活可是越來越多,您比方說拉著水車救火,整個查戶口啥的,皇帝下禁令他負責實施,那有個小偷溜了,他負責抓回來,有了大案要案的負責蹲案頭上定個罪啥的,這都是他的活。

實質上他就是滿清地頭上那禁軍的大領導,最後這官職到了嘉慶的手裡,也看不下眼去了,這貨負責這麼多事,居然只是個正二品,那那成啊,就給升了一升,這就成了從一品,和那些個地方大員一個官階。

這九門提督的衙門口他一直都在崇文門那嘎達,到了辛亥革命之後,還一直用著。

九門提督的職能

說道這裡估計大傢伙也應該有了一個清晰的脈絡了,這地方上的提督他只有軍隊屬性,而這九門提督他不僅有軍隊的屬性,還帶著警察的屬性,管的事他也雜的厲害。

您比方說這軍隊屬性:他也是屬於軍部管轄,和滿清那八個小旗,以及漢人組建的綠營是一樣的編制,大大小小這也有三萬來人。他這兵源直接從八旗兵和綠營兵裡挑,天天的也上操搞訓練,和正規的軍隊一模一樣,絲毫不差。

再說他這警察屬性:啥抓個犯罪分子啦,整個地審個案子拉,有事沒事來個人口調查啦,巡個夜搞個戒嚴啦,平時皇帝出來整個禮炮,幹個清道拉,甚至於老外來咱大華夏的地頭上他還負責審查外加管理啦,這都是他的事。

他這職能您要是細說去,他一時半會說的說不完,總結一句話他這就是咱大華夏地頭上第一個類似於警察的一個機關單位。

而這九門提督最後一任就是慈禧最大的依仗榮祿,咋說呢?慈禧能把持朝堂這麼久,和這榮祿有著莫大的關係。

這到了1905年的時候,這九門提督下轄的巡捕營正式從他這劃拉出來,成了“巡警總廳”。從這個時候起,他這警察職能正式被剝離出來。到了1905年的時候,正式的變成了巡警部,而且還開辦了警察學校。

這到了辛亥革命之後,他這衙門口還在,只是換了個名字叫“京師步軍統領衙門”。到了1924年,馮玉祥跑北京這嘎達把溥儀從故宮裡趕出來,捎帶著把這衙門口給扔進了垃圾桶。這才徹底的消失。

哎呦!您看看俺這張嘴,順溜著就整了這麼一大段,不過大傢伙好歹對著九門提督有了瞭解。

九門提督這官不可謂不大,他管理的事實在是太多了,即軍又警的,所以每次滿清皇帝更迭的時候,這九門提督都是最重要的一個大臣。當年雍正能夠上位,由當時的九門提督隆科多力挺,才會輕鬆了不老少。

平時蹲在哪裡不顯山不露水的,但他的意見擱皇帝的案頭上,那可是分量極重的一塊。

說他位極人臣那也不為過。

八府巡撫

回頭咱再說這八府巡撫。話說回來,您要前邊加八府他就不能加巡撫,人家真正的名稱叫八府巡按,沒您說的八府巡撫。

這官其實是戲劇裡的一個官,現實中根本就沒有這官。話說這藝術來源與生活,而高於生活,那麼這八府巡按他總有一個現實的來源吧?

這倒是有,說道根子上,他其實就是一個御史,而且是級別最低的御史,正式的官名他叫侍御史,是貼在皇帝身邊幹活的一類人,專門做的事就是當皇帝的耳朵眼睛,捎帶著整點事的工具而已。

既然他是這樣的職能,那麼給那些個不老實的地方大員整的事,塞到皇帝手裡,讓皇帝大辦特辦,這就在所難免了。

這慢慢的戲劇啦,小說啦,這就把這職務給引了進來,稍加改變這就成了八府巡按。老百姓不知道這事,最後這官在老百姓的眼裡這就成了清廉外加權利足夠大的一個大官,其實從根上講,這就錯位了。

所以這倆官職他就沒有可比性,九門提督大的沒邊,八府巡按小的沒譜。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其實這兩個官位根本沒有可比性,因為歷史上就從來沒有過八府巡撫這個官職,但是八府巡撫的原型監察御史倒是可以拿來和九門提督比較一下!下面分別講述一下這兩個官職。

九門提督

全稱“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簡稱九門提督或者步軍統領,而它的品秩也是很高的,康熙設立之初定為正二品,後在嘉慶年間升為從一品。要知道,我們通常所認為的封疆大吏地方總督也只是正二品,加兵部尚書銜以後才能高配到從一品銜!


(九門提督隆科多劇照)

從名字也能大致猜到這個官職的主要工作了,就是負責北京內城九座城門內外的守衛和門禁工作,同時他們還兼職負責巡夜、消防救火、編查保甲、禁令、緝捕、斷獄等多種工作,當然,實際上來說就是清朝皇室禁軍的統領,就相當於現今的北京衛戍司令!而這九個城門則分別指的是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

(九門之一的朝陽門)

九門提督手下有三萬裝備精良的軍隊,而且因為是把守皇宮內城的,這些部隊是一隻極為重要的力量,這也是保衛皇城安全的最後屏障!

從某種意義上說,九門提督甚至影響到了帝位的廢立!看過《雍正王朝》的可能都知道,雍正之所以最終能順利登基,就是因為拉攏了九門提督隆科多,控制了皇宮內城。而慈禧和恭親王之所以敢於發動“辛酉政變”,向顧命八大臣發難,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九門提督瑞常是他們自己的人!由此可見,九門提督的重要性以及權力就不言而喻了!


(九門之一的崇文門)

正是由於九門提督的重要性,清朝歷代皇帝對於九門提督的人選都極為重視。這個職位是必須由滿人擔任,漢人連候選的資格都沒有,而且必須是皇帝信賴的心腹之人!

八府巡撫

而與位高權重,儼然朝廷重臣的九門提督相比,所謂的八府巡撫甚至是在歷史上都沒有出現過!

而八府巡撫則完全是出自於戲劇之中,這個就和尚方寶劍一樣,多是代表了不畏強權,秉公執法的一種精神。八府巡撫的出現更多的是體現了百姓對於官吏們清正廉潔的一種渴望、期盼有廉明的官員來替天行道,管一管他們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對於吏治清明的一種渴望!
(周星馳飾演的八府巡按包龍星)

但是如果真要說的話,監察御史應該就是八府巡撫的原型!明清兩朝都設有中央監察部門,稱都察院,其下有各道(一般一個總督轄區為一道)監察御史,非固定職官,臨時由朝廷委派擔任,分別巡視各省,考核吏治。

明朝時期,監察御史為正七品,而清朝時期則為從五品,在品級上來說已經是很低的了。雖然說品級比較低(相對於一些地方大員來說),但是因為他們是由皇帝派出的監察人員,是代天巡狩,因此奉命巡按地方時,職權和責任也非常重大。巡按御史代天巡狩,可見其位高;大事奏裁,小事立斷,可見其權重;凡政事得失,軍民利病,皆得直言無避,可見其職寬;御史犯罪,加三等,可見其責嚴。

總而言之,如果是在京城,無論是品級,還是實權,都是九門提督佔據絕對優勢。可一旦到了地方,九門提督可能就不靈了,相反,監察御史的權力就更勝一籌了,要知道“代天巡狩”就足以秒殺一切了!


小祁說歷史


九門提督是簡稱,而八府巡按則是民間的俗稱。下面詳解之。

九門提督,全稱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簡稱九門提督或步軍統領。此職設於清朝康熙十三年,主要職掌為京城的衛戌、警備和治安,其級別在初設時為正二品,後來在嘉慶年間升為從一品,是名副其實的高級幹部。

所謂九門,是指京城內的九座城門,即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和安定門。九門提督統率的部隊,大約保持在三萬人左右,且屬於裝備精良的精銳。

這支部隊實際上充當著皇室禁軍的角色,九門提督,或者說步軍衙門統領也屬位高權重的要職。像康熙的舅子隆科多,以及慈禧的心腹榮祿等人都擔任過此職。

再說八府巡按。巡按也是明、清時的官職,它起源於唐代。唐玄宗時期,派官員巡按天下,也就是由中央派特派員到地方考察。明成祖時,以一省為一道,分別從中央派監察御史考察吏治,稱為巡按御史,又稱按臺。

與部長級的正二品或從品的九門提督相比,巡按御史的級別低得多,大多隻有區區正七品,相當於今天的縣處級。但是,巡按是中央特派員,是代表皇帝巡視,各省及下屬的府、州、縣長官都是他的考察對象,“大事奏裁,小事立斷”,他只對皇帝負責,不受其他部門干擾,因而權力也極大。在民間,尤其是戲劇裡,常常把巡按御史稱為八府巡按,但究其實質,並不存在這樣一種官銜。

綜上,應該說九門提督的權力和重要性都在八府巡按之上。當然,涉及到具體的人與事,二者的重要性也有轉換的可能。


聶作平


導讀:在現今的影視劇中,九門提督和八府巡撫這兩個官職名稱出現的概率頗高,而且,就影視劇的演繹來看,他們擁有平常官職絕對難以比擬的巨大權力,對於基層民眾的生殺予奪,自然不在話下;甚至對於普通官員、貴族子弟,也是擁有絕對的生殺大權,可以“先斬後奏”。

以清朝為例,清朝官制體系中,九門提督一職確實存在,而且也是權力巨大,對於京城戍衛乃至皇權穩定都有著極為關鍵的影響;但八府巡撫卻是源自基層民眾對於“懲惡揚善”之官員的美好幻想,並不在清朝官制中存在。

但這種對於“掌控一切、清除一切貪官汙吏”之“青天”的美好幻想,也並不是沒有具體官制體系依據的。就把八府巡撫而言,清朝歷史上確實有著相關的官職設定,那就是都察院的監察御史。


對於九門提督,相信熟悉清史劇尤其是《雍正王朝》的朋友,並不陌生。在《雍正王朝》中,擔任九門提督的隆科多,在“九王奪嫡”的關鍵時期,成為眾多皇子爭相拉攏的實權人物;最後在康熙皇帝的親自安排下,隆科多才得以堅定站位皇四子胤禛,並在胤禛繼承皇位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由此可見,九門提督這一官職,對於皇權更迭的巨大影響;而後,在“八王逼宮”的事件中,隆科多再次證明了九門提督對於皇權穩固的重要影響。

在周星馳主演的《九品芝麻官》中,身居九品的包龍星被同治皇帝欽命為“八府巡撫”,才擁有了巨大權力,返回家鄉,懲貪官、治汙吏,甚至連太后身邊的近侍太監也不放在眼中。當然,這只是影視劇中的誇張演繹,但在清朝官制體系中,也有著和“八府巡撫”幾乎相同的官職存在,那就是于都察院任職的監察御史一職。

一個是在京都任職,肩負京城治安和防務的九門提督;一個是巡視地方,擁有巨大權力的監察御史;他們到底是多大的官兒?誰的權力又更勝一籌呢?

本文就通過歷史文獻中對這兩官職的記載和說明,予以明確解答!

01 九門提督

九門提督的全稱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簡稱“九門提督”或者“步軍統領”。

《清史稿·志九十二·職官四(武職藩部土司各官)》記載:

步軍營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一人,(親信大臣兼任。初制正二品。嘉慶四年升從一品。)左、右翼總兵各一人。

這裡的“九門”即指“正陽、崇文、宣武、朝陽、東直、阜成、西直、德勝、安定”九個城門。

“步軍營”指的是滿、蒙、漢軍八旗步兵。

“巡捕五營”則是一個逐步完善形成的綠營(漢人)軍隊。

“巡捕五營”最早源自於順治年間的“巡捕三營”,巡捕三營乃系拱衛京城的綠營軍隊, 掌分汛防守並巡邏稽查外城及京郊地方。初設南、北二營,順治十四年增設中營,稱“巡捕三營”。

乾隆四十六年,乾隆皇帝下令增設左、右兩營,遂形成了南、北、中、左、右五個巡捕營的建制,稱“巡捕五營”。

《清史稿·志九十二·職官四(武職藩部土司各官)》對於“九門提督”的職權說明為:

統領掌九門管鑰,統帥八旗步軍五營將弁,以周衛徼循,肅靖京邑。

也就是說,九門提督手中掌握著幾乎全部的京師戍衛力量,在最初的軍事防務職權外,還兼領著京城九門守衛和門禁,還負責巡夜、救火、編查保甲、禁令、緝捕、斷獄等巨大職權。實際上,自康熙朝開始,九門提督實際上就已經成為了皇室禁軍、京城守衛的實際統領。

最初階段,九門提督的品秩為正二品,嘉慶年間改為從一品,位高權重,可見一斑。

02 監察御史

對於“八府巡撫”,在都察院中有一個並不常設的官職,其實更為貼近。這個官職就是於清代每朝都經歷了設置、廢黜過程的“巡按御史”。

從“巡按御史”的不確定性和其監察、巡視地方的職權來看,“巡按御史”相較於“監察御史”更為貼切“八府巡撫”的職權和特點。

但,對於“巡按御史”,清朝官制體系中並沒有明確的品秩規定,其職權也基本與“監察御史”等同,只是對於“監察御史”的變相稱呼。所以,本文以“監察御史”作為“八府巡撫”的“替身”,予以說明。

在清朝時期,全國最高監察機關名為都察院。

都察院的地位設定和理藩院、大理寺、六部等同,同為清朝內閣之下的職能機構設定。

對於理藩院的官職設定,《清史稿·志九十·職官二》有著明確的說明:

都察院置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俱滿、漢二人。其屬:經歷司經歷,(正六品。)都事廳都事,(正六品)。俱滿、漢一人。筆帖式四十有二人。十五道掌印監察御史,滿、漢各一人。

也就是說,都察院的“一把手”乃系“左都御史”,“二把手”乃系“左副都御史”,在兩位主要領導之下,則是被直接管理之分別執掌各道的“監察御史”。

“監察御史”共計十五道,分別為:京畿、江西、浙江、福建、湖廣、河南、山西、陝西八道;江南三道;山東二道。

《清史稿·志九十·職官二》對於各道監察御史的職權,也有明確說明:

十五道掌彈舉官邪,敷陳治道,各核本省刑名。其祭祀、監禮、侍班糾儀,科道同之。

也就是說,監察御史相當於現今的中央巡視組組長,負責對各省行使監察職權。

監察御史的品秩,經過了數次更改:

最初設置的時候,為正三品;

順治十六年,改為正七品;

康熙六年,升為正四品;康熙九年,復為正七品;

雍正七年,改為正五品;

乾隆十七年,確定為從五品。

也就是說,從品秩上來看,從五品的監察御史遠遠低於從一品的九門提督;

但從職權來看,九門提督僅是京城防務、治安、禁軍等方面的軍事領導,其所肩負的編查保甲、緝捕斷獄等具體行政官員職能,也只是京畿這一特殊地區賦予九門提督這一軍事主官的特殊職能,並不是九門提督的主要職權。

對於監察御史而言,它肩負掌管監察百官、巡視郡縣、糾正刑獄、肅整朝儀等事務的職權,可謂是“品秩不高而權限廣”,再加上其來自朝廷的“欽差”身份,對於地方各級政府的官員們,絕對是一種無可替代的威懾。

所以,九門提督和監察御史的權力,雖然沒有可比性,但如果真要比,監察御史較之九門提督更勝。


參考文獻:《清史稿·志九十二·職官四(武職藩部土司各官)》、《清史稿·志九十·職官二》、《清文獻通考》

正說清代十二朝


九門提督是清朝獨有的特色,是隻有清朝才有的官職,凡是能在清朝坐上九門提督這個位置的人,無不都是清朝皇帝最推心置腹、最為信任的人,從品級上來說,九門提督是從一品的官街,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副國級,可謂位高權重。


清朝提督的地位職責

首先我們來解釋一下清朝提督這個官職,清朝的提督相當於各大軍區的司令,他們都有從一品的品級。

清朝一共有15名提督,其中12名提督管地上的事情,被稱為陸路提督,有三人專門管水上的事情,所以被稱之為水師提督。

三名水師提督一個人管的是整條長江的水上軍事,一個人管福建沿海及臺灣的水上軍事,最後一個人管的是廣東沿海及海南的水上軍事,我們可以把他們當成是清朝的三位海軍司令。

其他的12個人則分別是國內各地12個軍區的司令,當然,清朝皇帝對他們的管控也是非常深的。

清朝每一個省的巡撫以及他們頭上掌管數個省份的總督對於這些提督們都有著制衡的權力,不過也僅是制衡而已。

清朝提督是從一品的官員,清朝總督加了銜之後一般都是從一品、清朝巡撫加了銜之後一般是正二品。

因此在地位等級上,提督和總督是差不多的,比巡撫還要高上一個等級。


清朝九門提督的地位以及職責

而九門提督就是這眾多提督中管轄範圍最小、但是地位最為高貴的。

九門提督所管轄的範圍只有一個北京城那麼大,比不上其他那些掌管一兩個省份的提督們。

但是很多事情往往都是不能用大小來衡量的,因為九門提督掌管的是整個國都北京城的安全、守護的是皇帝的安危,因此他的身份在無形中拔高到了極致。

正如清朝皇帝的每一個侍衛都比朝中很多大臣身份要高上不少一樣的道理。

九門提督的全稱是:提督九門步兵巡捕五營統領。

這個名字的來源其實很簡單,因為那個時候沒拆除的北京城一共有九個城門,九門代表著的是整個北京城的意思,所以在人們的簡稱下,就有了九門提督這樣的名號。

九門提督的手下一共掌控了3萬人的軍警力量,這3萬人中有大部分是軍力,他們就相當於現在北京的城防軍隊,從這方面來說,九門提督也可以說是現在的北京衛戍軍隊司令。

而九門提督除了掌握軍隊防衛的職責之外,他的手下還管理著其他大大小小的職責。

比如消防滅火的火警工作、反恐除暴的刑警工作、管理城內秩序的城管工作等等都是由他掌管的。

因為這個職位實在太過於重要,所以一般擔任九門提督這個工作的基本上都是皇帝信任的親王、八旗重臣。

八府巡按就是明清時期的監察御史

接下來我們說一下八府巡按,在歷史中是沒有八府巡按這個官名的,八府巡按就類似於尚方寶劍一樣,都是老百姓們虛擬出來的名詞。

不過關於八府巡按的實際職責,它卻是有原型的,而八府巡案的原型就是明朝和清朝時期的監察御史。

監察御史在明朝的品級非常低,只有正七品,跟普通的縣官差不多。

不過他們手中掌握的權力卻非常巨大,他們有著監督、彈劾的職責,雖然品級不高,但因為是幫皇帝監察天下事務的原因,所以很少有人敢得罪他們。

而在清朝的時候,監察御史的品級提高了兩個等次,他們成為了正五品官員,不過他們身上所擔負的職責跟以前差不多,也是幫皇帝監察天下,就相當於現在的紀.檢.委。

不過總的來說,我覺得監察御史的權力是比不上九門提督的。

因為九門提督一般是由清朝的親王或重臣們擔任的,他們的身份尊貴無比,監察御史的權力在其他官員面前或許會顯得非常龐大,但唯獨在九門提督面前是根本不夠看的。

所以說九門提督相當於副國級的官員、八府巡按(監察御史)在明朝的時候相當於現在的正處級官員、在清朝的時候,相當於現在的正廳或副廳級官員,他們所擁有的權力都非常巨大,不過相比來說,九門提督所掌握的權力比較大些。


孤客生


封建時代是皇帝的家天下,官職無論大小都是為皇帝服務的。明面上的官職大小並不重要,關鍵是誰能夠左右皇帝的思想和行為。就像皇帝身邊的一個小太監,官職雖小,走到外面也是人五人六的。九門提督和"八府巡撫",這兩個官職聽起來都感覺高大上,那究竟權利是誰大誰小呢?

  • 先來看下九門提督是多大的官兒

九門提督是清朝康熙年間設立的一個官職,全稱是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所謂九門就是北京城的幾個門:朝陽門、西直門、東直門、德勝門、安定門、正陽門、宣武門、崇文門和皋城門。

九門提督這個官職要乾的職責就是帶著手下負責這九個門的守衛等,後來又加入了晚上巡視、發佈禁令、緝捕犯人、消防等職責。從這些職責來看,實際上就是北京城的守衛以及今天警察的職責。

說得更簡單點,就是保衛皇城,保護皇帝的辦公場所和家的安全。這個官職管轄的是皇室禁軍,官階最初是正二品,嘉慶年間時升為從一品。從一品這個位置相當於各部院尚書,接近於今天國務院的各部部長吧。

再說下九門提督手下的士兵,其實只有區區的三萬人,但每個士兵都是從其他部隊裡精挑細選而來的,忠誠度要求也很高,戰鬥力很強。

九門提督對於大清王朝來說,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官職,因為皇帝的安全就靠他了。所以皇帝是極為信任他的,沒有那個皇帝敢把身家性命交到一個自己不信任的人手中吧。

  • 再來看下“八府巡撫”

巡撫這個職位早在唐初就有了,但當時只是一個臨時安排的職位,是皇帝在有需要時安排的“巡行天下,撫軍安民”的官員,應該算是所謂的欽差大臣吧。

明朝的宣德五年,各省才逐漸以制度的形式常設巡撫這一職位,到清朝時才最終完善了巡撫官制。

在清朝時,一個地方主管地方的軍事、行政的最高官員就是巡撫,其官階是從二品。我們換自成今天的官職的話,就相當於一個省的省長,但他又要稍比現在的省長權力大些,因為巡撫還有軍隊管理權。

至於“八府巡撫”也就是八個省的最高官員了,那基本上就是一個獨霸一方的小諸侯了。

“八府巡撫”雖然不像九門提督那樣在皇帝的身邊,可跺一跺腳,八個省都要抖一抖的角色,皇帝當然也會看重他。以靜篤看來,兩個職位雖然一個在京城,一個在地方,權力卻是不分伯仲的。


可是,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為什麼呢?

其實“八府巡撫”這個職位,歷史上並無真正出現過,他只是出現在小說和影視作品中。

在影視小說作品中,“八府巡撫”又叫“八府巡按”,在民間百姓的心目中是清廉又很有權勢的大官,滿足了百姓希望有清正廉明的官員,來解決他們愛到不公正待遇的問題。

如果說,非要在清朝的官制裡面找到一個原型的話,那就是清王朝設立的監察御史。這個官職並不是常設的,而是朝廷根據需要臨時委派,然後到名省去巡視,考核各省官吏。

這些被臨時委派的御史被稱作"侍御史",一般是三品到最低的給事中(正五正六)級別普遍不高。但由於來自皇帝身邊,各地方大員一般都會比較恭敬,"侍御史"們到了地方還是有一定權力的。

現在總結一下,九門提督和“八府巡撫”這兩個職位,一個真實存在,一個藝術虛構,根本是沒法比的。

我是摯守靜篤,一個關注歷史領域的答者,記得點贊支持一下喲,親。

摯守靜篤


在清宮劇中,九門提督和八府巡撫都是經常出現的角色,是皇帝身邊的重要人物。在歷史上這兩個職位孰高孰低呢?誰的權力更大呢?

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九門提督是位高且權重,八府巡撫則是位低卻權重。

九門提督,保衛京城的三大軍事力量之一

清朝時期,京城的安保力量只要分為三撥,由近及遠分別是侍衛處、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衙門和豐臺大營。

紫禁城內由侍衛處負責,這支隊伍裡的人都是從上三旗中精挑細選的子弟,與皇帝直接接觸,也就是常常說的御前帶刀侍衛。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衙門負責範圍是除紫禁城外的整個京城(特別是九大城門)。豐臺大營則駐紮在京城郊外,負責抵禦外地的流寇入侵。

而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衙門的老大就是九門提督,也叫步兵統領。相當於今天的公安局局長和軍區司令的合體。

因為職位重要,所以皇帝在任命時十分重視,必須同時滿足兩個基本條件。第一必須是滿族人,第二必須是皇帝心腹重臣,曾經擔任過這個職位的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例如康熙時期的隆科多、乾隆時期的和珅和慈禧時期的榮祿等等。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九門提督可以影響到皇帝的廢立,乾隆爺在位期間,和珅身兼數職。其中就包括九門提督,而在乾隆爺駕崩之後,嘉慶皇帝命令和珅守靈,切斷與外界的聯繫。試想一下:身為九門提督的和珅如果率領3萬人的精銳部隊攻進紫禁城,後果會怎麼樣?。

虛構的官職——八府巡撫

首先,巡撫在明清時期是地方大臣,負責管理一省大大小小的事物,是正二品的官員。那八府巡撫是指管理八個省的官員嗎?答案是否定的。

相比於九門提督真正掌管京城的九個城門,八府巡撫的八府並沒有明確的指向,甚至明清兩朝根本就沒有這個官職。

但為什麼這個稱呼流傳這麼廣呢?這一切都是小說和影視劇的功勞。

例如《九品芝麻官》裡的包龍星本來只是一個候補的知縣,後來被皇帝封為八府巡撫,回到當地審理完了秦小蓮一案。在這部劇中,八府巡撫這個由皇帝親自任命的官職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直接影響了劇情的發展。

但作品畢竟是虛構的,八府巡撫這個職位在歷史上並沒有出現過,但卻有一個參考原型就是八府巡按,但這是一個臨時設立的官職,負責對各省官員進行考察。

俗話說:“不怕官,就怕官”八府巡按雖然職位和品級不高,卻能直接將考察情況彙報給皇帝,這直接影響到考察對象的仕途,所以官員們自然很怕他們。

影視劇中為了打造一個位高權重、公正廉明的官員形象,將八府巡按的權力放大,並且直接參與官府辦案。

兩者的對比

在官別上,九門提督原先是正二品,後來升為從一品,八府巡按卻只是正七品;在職權上,九門提督直接掌管的一支戰鬥力極強的步兵,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衙門與紫禁城內的侍衛處和郊外的豐臺大營共同組成保護皇室的三層保護圈。

而八府巡按只是一個監察人員,對官員有震懾力,有調查權卻並沒有處置權。如果拿文學作品裡的八府巡撫與九門提督相比,除了品級略高一點之外,也並無其他優勢。在實權和影響力等方面,九門提督都是完勝八府巡撫的。


正一品貴妃


九門提督是管理京師地面的重要職官,而巡撫則是地方軍政大員。

“九門提督”全稱“提督九門巡捕五營步軍統領”,創設於順治年間,直至1924年才被裁撤。最初僅為正二品衙門,嘉慶四年(1799年)才升為從一品。九門提督所轄兵丁分為兩大部分,以八旗兵為主的步軍營和以綠營兵為主的巡捕營,兵額大約三萬人。九門提督的主要職責有駐戍京城進行防衛,稽查、管理門禁、編查保甲、審理案件、發信號炮等。其承擔的任務關係著京師的安全和政局的穩定。

(九門提督—隆科多)

清朝承襲明制設立巡撫,並使之成為制度化的正式官職,具有處理全省民政、司法、監察及指揮軍事大權。巡撫均兼右副都御史,官職從二品,加兵部右侍郎銜則為正二品。就清代而言,其地方大員中,以總督最大,一般為兩個省的首腦,其次便是巡撫,是一省首腦,有的總督則兼職下轄省的巡撫。

(山東巡撫—袁世凱)

從品銜來說,九門提督是從一品,而巡撫最大不過是正二品,因此品銜上九門提督高於巡撫。但是九門提督屬於武官,而巡撫乃文官,從文職高於武職角度來說,巡撫要優於九門提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