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人特別50歲以上的人喜歡搞同學聚會?

微塵46757


知青聚會,戰友聚會,同學聚會,己經成為部分人的生活常態。

現代人住進了高樓大廈,鄰居成了陌生人,找人說話的地方的都沒有。有了聚會,是老人最開心的時間,可以倒騰過去的糗事,可以開懷暢飲,可以有意無意展現輝煌的歷史。

老伴最熱衷聚會,每年春節是她最忙碌的日子。下放時候的知青,同廠退休的好友,中學同學,高中同學。今年小學同學又建了微信群,明年的聚會己經提到日程。

最愛鼓搗聚會還有走下領導崗位的退休幹部,當領導會得罪人,本單位職工不待見,那就尋找以外的存在感。他們是聚會的主角,會以管理者的身份安排聚會流程。

聚會也要講品味,也要有個相應的主題。不能光吃吃喝喝,聊聊八卦。3月9日,也就是明天,知青四十四週年大聚會就要在宣城皇宮大酒店舉行。那些從局長.書記崗位退下來的老領導,複製著工作單位的會議模式,成立了籌委會,會務組,會計組,秘書會。合影,就餐,住宿設專人負責。不亞於一個廳級單位的會議規模。微信裡通知一個接著一個,讓那些下崗的,自謀職業的老人享受一回廳級領導的待遇。

聚會也能讓以前恩恩怨怨化解,人生短短几十年,能相聚一回是一回。再過四十年,我們這些人只能在‘’天堂大酒店‘’相聚了。把聚會當過年,年味越來越少,聚會的友誼親情越來越濃。


秋平171152879


第一個,那個時候,已經都定型了,生活也就那麼回事了。也過了攀比的年齡,心態上相對比較成熟。手裡也有了那麼多年的積蓄,有錢啊!這是可以花錢的一個地方,我親戚喜歡旅遊,也總搞同學聚會,年齡大了,可以回憶過去美好的青春,也有不少同學什麼的,平時沒時間聚會,沒時間放鬆,現在多了那麼一個平臺,可以說說話,聚聚,說說平時生活中的苦辣酸甜。總不聚,總不聚,就散了!好多的朋友總不聯繫,不走動,以後辦事也不好直接找對方,開口太突兀。


小路說電影


網友一:

關於同學集會我比較認同這句話:我與你同學多年都感情不深,又何須參與同學集會顯示友誼?

同學集會里參與的人都是各懷心思,有的人就是單純參與集會聊聊過去回想人生;有的人是從前不起眼現在發達了去顯擺的,其實很自卑;有的人是為了跟風如同參與了同學集會就人脈多廣日子有多充分;有的人僅僅為了去見見最初暗戀的人或分手的人。

說白了,同學裡感情好的就那麼多,並且平常都在聯絡,大規模的同學集會形式大於本質,沒太多含義。

網友二:

第一次參與同學集會,那可是精心打扮、盛裝到會,感覺還挺好。我們一碰頭真是激動,每個人都無比振奮,有許多的話,好像一會兒都不知從何說起,僅僅一個勁兒地傻笑和擁抱,彼此真的就是久別的親人。

雖然有單個同學被年月“糟蹋”了容顏,可是絕大多數的男生變得比從前還要英俊,女生也比從前更漂亮了。或許我們通過年月的洗禮,褪去了年少的青澀,反而人更有氣質,更有神韻了。當然,自己感覺也超好,至少是因為“盛裝到會”,也“亮瞎”了許多同學的眼睛。

不過也有感覺不太舒暢的地方,同學中有幾個混得超好的,身邊總圍著一群人在噓寒問暖,而有幾個同學門庭冷落 ,形影相弔,看著心裡總感覺怪怪的。

會後,有幾個做推銷工作的同學也“緊鑼密鼓”地聯絡了一段時間,可能是自己不通油滑情面,一些日子今後,就逐步不再聯絡了。

當激情褪去,日子又歸於平靜。我們都各忙各的,許多都不再聯絡,只要為數不多的幾個同學還會碰頭。

網友三:

其實大多數的同學集會都沒必要參與。

首要,同學集會的動機現已和在學校時發生了根本性改變。許多人愛攀比,這是人性。混的好的不會排擠,混的差的不好意思,這種距離一般5-10年後就會比較顯著。

所以同學集會最後會限於小範圍幾個人罷了,真實很純的同學集會很少。畢業幾年以後,工作、愛情、婚姻、家庭,摸爬滾打,心力交瘁。人會變得越來越靈敏、越來越油滑。

網友四:

可以說,同學會的初衷僅僅我們思念往日的同伴,故交,有相見的激動,有想傾述的話和急於瞭解的事。現在日子充足,交通便利,國內國外,名勝古蹟,名山大川也看的多了,和老同學聚聚,既有外出旅行,又有歡樂慶典的成效,因而,我們都很熱衷於這一方式。正象一石激起千重浪,同學集會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反響。但正象所有的事物一樣,在它的發生,開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雖然是細技末節,卻影響較大,為人詬病,在必定程度上影響了這一現象的正面形象,許多人開端反對,抵抗,不參與。

網友五:

不參與者一般不外乎以下幾種狀況:覺得同學會現已變味,同學會的動機不純,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比方如果官至高位,參與同學會那簡直是給自己生事;實際的境況和從前同學們的等待有巨大的反差(比方,從前班裡前幾名的尖子生現在卻窮困潦倒,從前的班花變成了一個臃腫的胖子);對班集體的認同和歸屬感不高(班集體從前給予她/他的情感和心理支撐度很少甚至為負面等等);由於畢業後工作領域、開展層級、方向都不相同,除了懷舊,大學同學現已成為“熟悉的陌生人”,現已很難再和大學同學找到共同論題。這些都是不參與集會的可能原因。

網友六:

前幾年,高中同學安排同學集會,班裡四五十人,差不多一個月的預備,最後來的人有20多個,現已滿是很不錯的,那時候我們根本都是剛大學結業,有部分同學現已成婚,良久未見的同學略顯為難,沒有論題可言,開端以介紹自己的狀況開端,三杯兩盞之後,開端和熟悉的同學談天,仍是那種形式,聯繫好的聊聯繫好的,欠好的仍是一樣沒話說,僅僅憑藉這個機會讓聯繫好點的聚在一起,僅僅現在的我們剛畢業,還沒有到炫富及階層層面區分顯著的年齡,沒有為難的吹捧和揄揚,僅僅覺得,這種集會好像可有可無,聯繫好的自然會找機會聚,欠好的也不會再有交集,這個年歲也懶得去巴結。


菜鳥釣手


答:不是一概而論!與您分享調研報告——

1、大學同學聚會:院士、院長、市長等一大群,第二次相聚,三分之一同學請假。

2、高中同學會,六六屆,部分學生毆打班幹部致殘。恢復高考,優秀班幹部上高校,畢業後,事業有成,籌備聚會井井有條,大氣上檔次,有正義的同學心疼班幹部拖著殘缺的身軀,就批評那幾個打手……

3、初中同學聚會,基本穩定,正常運轉。

4、小學同學會,興高采烈,孩提時代的故事娓娓道來,他們從小小班、小班、中班、大班——到六年級,整整十年,無怨無慮……

5、所以,凡事都不絕對,總之,健康地活到最後,才是硬道理!





綏格格


年紀越大越懷舊,原因亦簡單,剩下的時間真的不多,見一次面就會少一次機會,尤其是50歲的女人剛好退休有點時間,亦趁著走得動,還有牙去享受享受天下自然風景和美食,補償青春歲月遺留的不足,405060後的人最特別,承受各種各樣的問題與壓力特別多也特別怪,有書讀而無心學(主要是社會造成),長大了要去廣闊的農村鬥天地,回城了很快又下崗而失業,好不容易成家了又只生一個好,最好你別生,條件好了有幾個錢想生多一個又要重罰,現在好了有個開明的大領袖任你生,天啊!老公已老了,你以為天安門前天天升旗呀,而老婆的更遭,斷水斷電成了黃面婆,想找個小三又怕養不起,子女長大成家後,家裡剩下兩個老人精,想這想那的,對!想起小時候的同學情,懷念一下那時的童真和友情,至少是同年代的,代溝基本沒有,所以50歲上的人這種心態或心景很多的。


草原飛鳥2016


同學會為什麼被很多人反感!說什麼拆散一對是一對,不外乎關係網的相互利用,更有很多人情世故:今天同學兒子結婚,明天同學嫁女,孫兒滿月酒,二胎孫兒滿月酒,喬遷之喜,父母、岳父母的生老紅白喜事,煩都煩死人,人不到微信紅包都得到,甚至一天幾個人情,直嘆分身無術,50多歲的人上有老下有小,壓力山大!


無與倫比拽


50歲的人群大多數兒女已經大了,自己也沒什麼負擔了,年齡也大了,身體沒有那麼好了。

他們這個年齡為啥不喜歡同事或者朋友之間搞聚會呢?反而喜歡同學聚會。

同學時期是他們人生的青春歲月,最具有魅力的時期。那時候的友誼是純正的,沒有任何的利益參雜,人們都會懷念那個時候。

還有一個方面就是人們對那個時候的記憶是最深的,是最美好的。

大多數人成年後忙自己的事業時,都不是隨心走的,都是被逼的,回憶起來也是心累的。

這也是人們不願意自己工作事業,喜歡回憶自己的青春樂趣。喜歡和同學一起聚會,聊聊自己的青春往事,回味自己美好的青春。


他和她的故事會


有的是重溫在一起上學的美好時光,可有的人可能另有別的想法或更壞的想法,同學聚會一定要把好尺寸,否則亂套了特別是男女同學。


吝豐保


這確實是一種普遍現象。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與現代社會不斷開放、跨區域流動不斷加大有很大關係。

由於跨區域流動加大,很多親戚朋友包括同學以前工作範圍基本都在出生地附近,彼此之間見面機會隨時都有。現在則是大部分人都離開家鄉到外地工作,快節奏的生活讓人們難得有機會相聚,搞同學聚會就是把分散在各地的聚集在一起很好的方法和理由。

50歲以上的人更喜歡搞同學聚會,一方面經過多年的打拼,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生活壓力相對減小,大家也有相對較多的閒暇時間。另一方面,有生之年時日無多,有種緊迫感,希望剩下的時間有更多的機會相聚。


不醉繁華不醉君


天命年後度餘生,

懷舊聚會好心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