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至今,我們的生活都發生了哪些變化?

中國國家地理圖書


約了很久,總算有時間和小徒李璐坐在一起接受她的採訪。根據她的命題,讓我的回憶也變得有的放矢,聊起我和音響這段難以忘卻的故事,當然,話題還要從紙喇叭開始。

應該是1973年左右,農村也架起了小喇叭。從勞模店子大隊部開始,圍繞全村各家各戶都扯上廣播線,還免費發了一個小喇叭,給安裝在堂屋門口。小喇叭非常簡單,就是一張黑色的卡片紙,中間有個磁鐵片,一根線連在村裡的主線上,一根線插在門口的地上。每天都會播放一些“新聞和報紙摘要”和“東方紅、太陽昇”,“大海航行靠舵手”這樣的革命歌曲。聲音不是很大,但也很神奇,最吸引我的是“小朋友,小喇叭開始廣播了!嗒嘀嗒、噠嘀噠、嗒嘀嗒、噠嗒。”只要小喇叭傳出這個聲音,我就會忍不住手舞足蹈,跟著哼唱。

後來,我嫌在在堂屋門口聽小喇叭不方便,就想給自己住的東屋裡安上一個。到大隊部申請絕對不可能,就跟大叔翟世龍學習製作小喇叭。

翟世龍比我大個五六歲,從小就很時尚,也是個能人,什麼都會。在他的幫助和教導下,我學會了自己製作小喇叭,找個小鐵釘纏上漆包線,連上一塊小磁鐵,放在一個鐵皮罐頭盒裡,然後悄悄在自己住的東屋扯了一根線,連在廣播主線上,另一根線插在桌子底下的碭門裡(碭門,勞模店子俗語,也叫就地,意思是夯實了的土地板。)插線的碭門上還要澆上一點水。這樣,小喇叭就大功告成了。一番忙乎之後,就可以躺在床上聽廣播了。

後來,小夥伴王魯記帶我去他家,把門關上,從櫃子裡拿出一個小盒子,說是叫錄音機。然後給我放鄧麗君的“甜蜜蜜”。當時我聽的暈乎乎的:原來還有這麼好聽的歌曲?後來我就喜歡上錄音機,經常和王魯記偷偷聽鄧麗君和張帝的歌曲。

這是我聽到的第一首黃色歌曲.

好的,接下來我用歌曲《不要拋棄我》,來回答各位可愛的問題!那位朋友問我張帝,關於海龍王常常在招女婿,你問我海龍王的女兒,到底她長得是多麼美麗,憑良心,海龍王的女兒,長得實在真美麗,世上沒人可以比........那位朋友我要請問你,到底我張帝什麼地方得罪了你?你問我有幾個爸爸,我看你腦筋可能有點問題,我們知道一個有一個,爸爸多了媽媽有問題,這樣不可以,張帝只有一個爸爸,這先生問這個問題可能對爸爸有興趣,如果這位先生喜歡爸爸多,我把所有觀眾介紹給你!!!

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我驚呆了,久久都沒回過神來,原來歌曲也可以這麼唱?難怪被大人們說是“靡靡之音”,聽得我如痴如醉,還有一種莫名奇妙的衝動。後來我哥鄭重其事告訴我:別聽鄧麗君和張帝,不然李福就來抓你了。

當時,李福是傅莊派出所所長,很正直也很有威嚴,整個傅莊公社都很有權威。村裡小孩哭鬧不聽話,大人都會這麼嚇唬:再不老實?李福來了。小孩會立刻老老實實的。

記得有一天夜裡,我被噪雜的聲音喊醒,我睜眼一看,可把我嚇壞了,李福所長帶著幾位派出所得人拿著槍對著我。當時我還以為是聽“靡靡之音”犯罪了,來抓我的。後來才知道,是因為傅莊百貨商店被飛賊給偷了,連夜徹查,翻牆進我家後,看我的門沒關就進來詢問的。

經過這一場驚嚇以後,我就纏著父親給買個錄音機。在我和老三的死纏爛打下,父親終於找城裡的同學幫忙買了一部“三洋”牌單卡錄音機。當錄音機搬回家,我開心的差點跳到屋頂上,從此,用錄音機聽歌曲成了我的習慣,每天不聽幾個磁帶都無法睡覺。後來,在聽錄音機的過程中,自己發明了一個很有效果的方法:將錄音機放在床底下,床周圍用被單遮起來,躺在床上聽歌,低音非常渾厚,聲音也很清澈,就好像鄧麗君趴在我耳朵上喃喃低語,那感覺簡直妙極了,彷彿感覺世界上最好的聲音莫過如此吧。

過了不久,父親又給家裡買了一部“飛躍”牌黑白電視機,第一次在家裡看電視時,奶奶圍著電視轉來轉去,還很疑惑的問我:這些小人是怎麼進去的?在裡面不吃不喝能行嗎?別看了,讓他們歇一會,別累著他們。

1993年4月13日,這是一個很值得紀念的日子,我和老婆歷盡千辛萬難,突破層層險阻終於結婚了。為了這場婚禮,我傾其所有購買了電視機洗衣機等生活用品,最奢侈的還有一套帶CD機組合音響,當時,CD碟片很貴,在商店58元一片,一個月的工資還買不了兩片。但寧可食無肉,不可無絲竹。咬咬牙跺跺腳,為了喜歡的音樂,也是拼了。

1996年6月,翟一鳴來到我們這個家,這小子打小就不省事,生下來時以九斤身軀將媽媽折騰的死去活來,當時在醫院裡,我給迷迷糊糊的老婆說:這小子是那吒鬧海來了。

但有了孩子就要給他好的環境,小時候我想擁有的不管他喜不喜歡先塞到他身邊再說,我喜歡音樂他一定也會喜歡,於是自己又組裝了一臺音響,惠威的箱子、湖山的功放,可以聽到翻頁聲。這麼好的設備,卻很少有時間去聽,因為這段時間還要拼命工作,努力賺錢,為愛好打下堅實的基礎。

2011年,再次喬遷新居,為了好好犒勞自己,將邊上的小屋很周到的設計一番,隔音棉、吸音板、軟包、ONKYO的功放、EPSON三CCD投影儀、丹麥原箱進口的JBL音響一應俱全,再買上一套芝華士頭等艙沙發,一個迷你型家庭影院就這麼誕生了,工作之餘,躺在沙發上,聽聽音樂,那種感覺美妙的無法用言語表達,尤其是播放DTS音效,不但可以聽聲辨位,還可以置身於音樂的海洋,寂寞靜隅,聆聽那份獨有的惆悵,任思緒馳騁,讓那塵封的記憶或未曾在意的點點滴滴驀然憶起。

美妙的音樂,不因歲月的變幻而失去她美麗的光華;醉人的歌聲,能喚醒千萬個沉睡、迷茫的心靈。在音樂聲中釋放自己,尋找世間最美妙的瞬間,音樂、電影和攝影一樣,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路上,我會用眼睛看著銀幕上的悲歡離合、用耳朵聆聽恍如隔世的天籟之音、用相機記錄大自然美好的點點滴滴………


沂蒙老杆之杆言杆攝


沒有毛澤東主席的正確領導,就沒有幸福的今天。自從鴉片戰爭開始,外國的鐵蹄踏適中國,國內清政府腐敗無能,割讓土地。鑑著賣國條約,連年軍閥混戰,蔣家王朝逃離臺灣,把一個滿身瘡痍的舊中國留給共產黨。在毛澤東主席的領導下,抗美援朝,互助組,合作化,人民公社,大躍進。把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建設成為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工業,農業大國。三年自然災害,還要給蘇聯還債。中國人民在毛澤東主席的領導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農民踴躍交售愛國糧。風清氣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展現在世人面前。印度反擊戰,對越自衛還擊,那個戰役不消耗國力,唐山大地震等各種自然災害的發生。無疑給國家帶來巨大的損失。都一一地挺了過來。到毛主席去逝後。基本上國庫充盈。集體經濟煥然一新,農村學校,商店,保健站為民服務的體系已經形成,鐵路,公路,水電設施已具規模。一九七四年,周總理在四屆人大報告中提出在本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可以說,沒有毛澤東主席他老人家所積下的家底,不可能有改革開放的順利開展。吃水不忘打井人,一味的,片面的說這好,那不好是毫無道理的,也是根本講不通的。


丁懷亮734


任何事都有一個前提條件。改革開放的前提或基礎是什麼?不應該被遺忘了吧!那就是毛主席時代的僅用了二十六年時間完成了紮實的穩健的國民經濟基礎的佈局與建設,成就巨大。建國時,幾乎一無所有,就連一顆鐵釘都是“洋貨”,國人叫“洋釘”。可以想象,那是何等的景象?……而是在毛主席的英明領導下,經過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勤儉建國的不懈努力,成功的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艱難轉變,使中國人民過上了安寧和比較幸福的日子。基礎建設,是最費時、費力、費財的。截止,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去世。中國已是名副其實的工業化國家。國民經濟門類齊全,尖端科技躋身世界強國之列。中國人何等的揚眉吐氣而身感自豪。其實,在毛主席時代,就已基本完成並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開始的思想準備和物質準備。改革開放的實施,是水到渠成,乘勢而上。所以說,改革開放的成就是巨大的。


幸福有你3833


我出生於1941年,初上小學時,上午課前集隊升的國旗還是青天白日旗,至今還記得當時列隊我個子小,總是排在最後一個。“報數”時經常喊“32!”就是說,當時全校學生數只有30幾個,全校只有一個老師,兩個教室,卻有六個年級。這就是解放前一個典型的農村小學的狀況。1954年,我小學畢業前,擔任學生會糾察隊長,每天上學必須列隊報告人數,報告的生數已超過200。全校還是6個班級,正式教師10位。前後

5~6年的時間,學生數增長6倍!這只是

毛澤東時代的豐功偉績之一。


西山殘陽


不可理解的是做為國企職工,尤其是效益較好的企業,為何以極低的價格賣給私企呢?

不可理解的是成天喊著經濟搞上去了,為何有大量的城鎮職工下崗呢?

不可理解的是即然是發展進步了,可當年的工人們,住房是單位分的,有病住院是免費的,有的老婆是工會幫找的,家裡老人去世是工會一手料理的,孩子上的是單位免費託兒所,幼兒園的,可如今呢?

不可理解的是現在的勞務派遣,996工作制,甚至是連基本養老保險都不給交,而老闆開著豪車,住豪宅那又是怎麼回事?

不可理解的是為何是廠長經理負責制,那黨委,廠辦,工會是幹什麼的?

不可理解的是在城市中買房,經商的大多是外地人,可他們原始資金是怎麼來的?好象很有錢,可兢兢業業的工農家庭卻買不起房,結不起婚,甚至是生不起孩子,這又怎麼講?

不可理解的是那麼多的名企負債,甚至是上千億,萬億的負債。

不可理解的是醫療,特別是教育市場化,如果同時家中老人有重病,孩子又上學或結婚,怎麼辦?

不可理解的是即然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可他們毅然決然地變成了外國人,這又怎麼講?


三國演義66


我是農村長大的,後來參加工作離開農村至今四十餘年,經歷過六、七十年代比較艱苦的勞動和生活,現在經濟、物質條件中等,有穩定的且高於很多下崗退休工、商業人員的工資收入,不愁衣食住行。

說實在話,要回答編者所提問題,若站在全社會的角度來看,心情難免有幾分複雜和茫然,改革開放四十餘年,國家和民眾的各方條件確實整體上有所改善和提高,但絕大多數底層民眾並不富裕,特別是多數農民和下崗的產業工人。本來收入不高,而物價不斷上漲,更是被高學費(特別是課外補習費)、高藥費等壓得喘不過氣來。當然,因改革開放而富裕者也大有其人,有些還富得流油,都已導致成嚴重的兩級分化了,而且這些富豪中確有些人並不是依靠自身的才能和努力獲取的,而是靠一些不正當途徑非法、非義獲得的,民眾深惡痛絕,而前些年伴隨改革開放而出現的種種社會亂象更是令百姓們擔憂和痛恨,有些行為如:腐敗、黑惡、毒品、社會風氣,信仰危機、民心、拜金主義、崇洋媚外,法輪功、分裂主義、恐怖分子等都象惡性毒瘤一樣,正在逐漸傷害國體,影響國運。

而且,改革開放以來所取成就也是與時代的、科技的不斷髮展前進的歷史自然規律分不開的,正如幼兒長成大人、樹苗長成大樹的道理一樣,更是與毛主席、周總理等第一代領導人領導全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焀血奮戰所創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國防、科技等體系和農業、水利、文化、醫學等基礎以及改善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關係,解除外部封鎖等是密不可分的,今天的改革開放來之不易,不能否定這段光輝歷史而斷章取一。

民族的復興和全民族的富裕之路任重而道遠,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


貴華5712


40年前的今天,我在石境衛生院工作,月工資19.65元,飯票每斤0.16菜每餐二分錢,一天伙食費022元,兩個月回家騎單位自行車永久牌的,80年5月調到江鎮衛生院月工資,34.50元,帶母親及侄子每月生活費要二十元,總的一年節約存百元左右,到85年第一次工改拿到每月工資六十二元五角,九二年第二次工改拿每月工資二百四十元,逐漸到2000年拿到手工資是九百多,到一三年退休前每月拿到手扣除外拿到手1500多元,2014年退休拿退休金每月2347元到今年現在退休金每月3558元,於我1976年參加工作每月只拿17.65元,工資到現在漲了二百倍以上,這就是改革開放帶來的豐碩成果,這要感謝黨和政府對退休人員的關懷,我現在知足了,就是過好幸福的晚年。


用戶51424195628


交通便利了幾十倍,費用便宜了好幾倍。比如我在東北時,45公里路程,客車價1.2元,175公里到火車站5.00塊錢,火車到上海3000公里,55小時43.40塊錢,總共3220公里,竟要五天時間,包括中途等車轉車幾十個小時。收入提高的速度大大於農副產品。

但是也有很多難以讓我們無法接受的問題。


沙皇雷帝


1、住房變了。土坯房變瓦房、平房,又變為樓房為主了。

2、交通工具變了。自行車變農用三輪,變摩托車,又變為小車。

3、道路變了。土路、石子路,變為柏油路,又變為水泥路、高速路。

4、建築材料變了。以泥土、白灰為主,變為鋼材、水泥、沙石為主。

5、吃的變了。粗糧為主、菜、肉、蛋少,極少零食、飲料,變為麥面、大米為主,菜、肉、蛋隨便吃,零食、飲料豐富多樣。但過去的純綠色食品,變為化肥、農藥食品太普遍了。

6、穿的變了。缺穿、穿的不好、手工衣服,變的服裝全買、隨便挑了。

7、日用品變了。收音機、手錶、縫紉機,變為全電器化、自動化、智能化了。

8、玩具變了。泥巴豆、玻璃豆、滾鐵環、手工玩具,變為很多電子、自動、化學品玩具了。

9、教育的學校、教材、上學變了。學校變多變好了,教材變難了,上大學變的好考了。

10、村莊和城鎮變了。原始農耕村莊,變機械化農村,城鎮的平房、瓦房、院子都變為高樓、大廈、小區了。

11、政策變了。各個方面的政策變化很大。

12、所有制變了。公有制變為公有、私有,無私有變很多私有了。

13、科技變了。無什麼科技,變的科技高度發達了。

14、國家的國際地位變了。受打壓、仍落後,已變為第二大經濟體,可很好影響世界了。

15、生態變了。生態、水質、沙石、河流破壞、汙染嚴重。

16、人心變了。從不敢明顯有私心,變的為了金錢,法律、道德、良心、親情都不顧了,人體、人本身、人心都商品化了。

…………

變化肯定是很多很多,是一個全面系統的變化,有的變好了,有的變的不如以前好。

(閒來沒事,隨便羅列一些。歡迎大家參與和討論!此,謝謝您的閱讀!🌷🌷🌷🙏🙏🙏)


沃克特爾


我出生於一九八八年。其時,改革開放已經如火如荼進行了十年。我所成長的鄉村,位置頗為偏僻。在2000年之前,改革的春風,如和風細雨,並沒有讓鄉村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許多古舊的、傳統的生活方式,還保留在日常生活裡。在我記憶裡,由於供電不穩定的關係,煤油燈曾存在很長一段時間。每當斷電,家裡便會點起煤油燈。燈光慢慢光亮,空氣中瀰漫著煤油燃燒的味道,一家人圍坐在飯桌上,聊天吃飯,很是溫馨。

煤油燈徹底退出歷史,應是2000以後。那時,地區的供電已經穩定,斷電的情況少有發生。只有2004年的夏天的一個夜晚,我正在讀書。那時,風雨大作,閃電雷鳴不斷,甚是嚇人。本來亮著的電燈,突然滅掉,屋子裡陷入瞬間陷入黑暗。那時還未到睡覺的時間,而我又想努力把書讀完,於是翻箱倒櫃地找出煤油燈,點亮了,在燈下細細地讀著。那時,我從未想過自己此後的人生將會因閱讀和寫作而產生改變。也許,這就是所謂的“閱讀照亮人生”吧。

2000以後,改革的春風終於吹到鄉鎮。似乎是一夜之間,生活發生變天翻地覆的變化。電視、電話、VCD、摩托車等電器、交通工具逐漸多了起來。新建的樓房,如雨後春筍搬地冒了出來。建樓房需要磚塊,所有有段時間,家裡做起來磚頭的生意。大人們在田裡打磚,小孩子在磚地裡跑來跑去。夜晚,磚窯裡火光通天,火氣逼人。可這種人工的造磚方法,競爭不過磚廠。

電視與電話的出現,讓我們實現了“樓上樓下電視電話”的生大頭活。電視對小孩有著天然的吸引力。當時沒有有線電視臺,電視裡只有中央一套等一兩個臺。最為吸引孩子的節目,自然是每天五點半的《大風車》。

半小時的動畫片,讓人等得心急,每天一放學就急忙忙地跑回家。一進家門,就放下書包,打開電視。這種焦急而迫切的心情,只有小孩才有。電視臺太少,帶來一個後果就是節目不夠豐富,像八零後集體記憶的動畫片《灌籃高手》、《龍珠》、《聖鬥士星矢》等,我是一部都沒有看過。等到工作後,把它們補起來,卻再也找不到童年時期的激情與投入。這實在是一件頗為傷感的事情。

鄉村和城市,似乎是兩個世界。真正把兩個世界連通起來的,是互聯網。我是在高中的時候接觸到互聯網。當時,街上開了幾家網吧,我和朋友一起去玩,第一次申請了QQ,第一次打開網頁看新聞,第一次在網上看視頻……網絡的出現,真正讓我看到一個全新的、充滿了未知的世界。

那時,我只在網絡上瞎玩,跟網友無休無止地聊天,把自己的文章貼到論壇裡去,完全沒有意識到會帶給生活如此深刻的影響。中國人的衣食住行,都被網絡囊括其中。平時溝通,直接打開微信即可;想要購買歐美產品,直接打開購物APP海淘就好了,中學課本里所描述的“地球村”成為了現實;生活裡的水費、電費、燃氣費,打開支付寶即。互聯網的出現,讓我們生活更加便捷。

如今,人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離不開互聯網和手機。若是家裡突然斷網了,內心裡肯定會被無窮無盡的焦慮所充斥。在世紀初,互聯網還是個稀罕物,不是家家戶戶都有,想要上網還得到街上網吧去。這些不過是十多年前的事情,現在竟然像是很久遠的事情。想起來,連自己也覺得頗不可思議。

顯而易見,這一切都是改革開放的成果。對於像我這樣的八零末生人來說,改革開放最為艱難的時期,並未經歷。大多數人對於改革開放的印象,可能是課本里的“深圳速度”和傳唱大江南北的“有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彷彿,“改革開放”離我們的生活非常遙遠。可當我回望歷史時,才發現改革的成果正在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

和父輩們相比,我覺得八零後出生的人,都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沒有經歷過物質匱乏的動盪年代,沒有經歷“改革開放”最為艱辛的草創年代。成長的每一階段,享受的都是改革開放的成果。何其幸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