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假在家怎麼陪娃?這份陪玩攻略用起來,做好孩子的興趣啟蒙引導

我這周開始雲上班,孩子們也開始雲上學了,最開始的兩天真是無比混亂。每天晚上要查看郵箱看兩個班的老師們分別發了什麼通知,包括上課安排、預習作業、家庭作業、截止日期……第二天一手拉著兩個孩子聽課,一手還戴著耳機在雲端跟團隊們開著會,我在朋友圈裡調侃自己一心三用就是這麼來的呵。

孩子們也忙,一天到晚都是安排,後來Joshua乾脆把他的這段假期經歷寫進他的英語啟蒙視頻裡(孩子為什麼要做視頻的緣由在這: ),還取了個名字,叫“STAYCATION”。▼

好多朋友私信我想了解這段時間孩子的學習規劃,我結合我家兩個孩子的情況跟大家一起分享下。我家弟弟中班,哥哥一年級,學校都開始雲上課了,意味著每天有課表、每天有作業,就跟多了兩個補習班一樣。除此之外,哥哥還有鋼琴固定要練1小時以上。

此外,他們兩兄弟還有兩個額外的項目在做,一個是跟我一起,聯合廣州市衛健委和廣東教育出版社給全廣州市的各中小學生,面向學生、老師和家長定製防疫系列動畫課程,這也是廣州這邊防疫戰很重要的計劃之一。我們身處廣州,更是義不容辭,整個假期我們全公司都在這個項目上加班加點,大家都覺得很有意義,有種與前線醫護人員並肩作戰的感覺。

另外就是Joshua的英語啟蒙項目,他們想跟雲朋友們一起學英語、分享學英語的樂趣,從建社群到拍視頻都包括在內,但我當時答應他的唯一要求是,主題和初稿得自己想和寫,錯誤不論。

最後,Joshua自己梳理出2月份一共24集主題課表,如果按照每集100個英文單詞來算,24集也有2400的成稿量,對於一個6歲孩子來說也是很大鍛鍊。

但是最開始真的極其混亂,因為都是新項目和新環境,有太多變數讓人措手不及,所以前兩天我跟他們討論了我們新的時間規劃,才重新把秩序找回來。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我們如何在忙中求序、事情雖多但還能扛下去喘口氣的4條法則,每個家庭的假期安排都不一樣,但如果能夠讓這特殊假期重新找到秩序感,我覺得我們就已經是成功了。

我概括一下這4條法則,就是:

  • 系統設計:一次性確定全家半個月的核心任務,明確工作量。
  • 獨特規劃:任務的安排要針對孩子的特點來規劃,不超綱不過度。
  • 主題時間:複雜的核心項目要固定時間段集中進行。
  • 留白時間:零散的、不是核心的任務安排給孩子自學時間。

掌握這四個法則,不僅可以讓我們在孩子的興趣愛好啟蒙路上游刃有餘,而且能夠幫我們把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刀刃”上,為孩子提供最佳的培育動力。具體該怎麼做,我結合我的情況跟大家仔細說下。

1、系統設計

一次性確定全家半個月的核心任務

雲上班雲上學擠在一起,跟其他任何情況都不一樣,就是大家都在家soho但都要忙,孩子有自己要忙的,我們大人也有自己要忙的,而且因為是雲上課,我很光榮地成為了兩個班的助教,每天還要督促孩子的作業,上傳每個學科的各種作業到APP上,才算完成。可以說我現在最怕的就是看到郵件裡躺著老師給我的郵件了……

但任務艱鉅,還是得面對,所以忙亂了兩天後我就趕緊拉著孩子梳理了核心任務,這裡包括了孩子在這個階段他們需要做些什麼,梳理核心任務不要貪心,一個人3個左右差不多了,多了分不出主次核心任務的標準是孩子每天都要去做的、不能斷的、是孩子學習習慣的一部分。

  • 讀中班的Eric,核心任務是:每天獨立看書半小時,完成老師的上課和作業,以及做10頁練習題保持學習的習慣。
  • 讀小學一年級的Joshua,他的核心任務是:每天練琴一小時,完成老師的上課和作業,每天設計2個英語啟蒙課程和完成1節科普動畫課程的配音。

當明確了這些核心任務,其他的比如玩樂高、拼圖、積木等等就是屬於二級任務,可以打散在孩子的任意時間點了。我從很多年前就有一個習慣,把孩子的遊戲日記記錄下來,鼓勵孩子去打散規劃二級任務,是因為孩子玩遊戲的熱度往往比固定作業要高很多,這都需要提前梳理出來。▼

長假在家怎麼陪娃?這份陪玩攻略用起來,做好孩子的興趣啟蒙引導

對於低幼的孩子來說,明確系統性很重要的前提是先對孩子當下的年齡段有比較充分的發育理解。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的發育,都有里程碑可循,瞭解這些知識能讓我們具備全局觀。很大程度地緩解我們的規劃盲區,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對孩子們的能力發展水平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

比如兩歲前的孩子哪怕家裡再悶,他們的核心任務裡一定得有大運動,年紀大一點的孩子大運動就不需要納入,因為他們精力往往太旺盛,哪怕在家都可以跑來跑去,停不下來。

還有就是孩子的弱點也可以納入規劃,比如想趁這段時間重點幫助孩子提升讀寫,那麼就可以把讀寫放在核心任務裡,這便是你關注的重點。

一定要記住一點,單位時間就那麼多,孩子再拉扯一下一天就過去了,所以確定核心任務,可以目的明確,但不要貪心,追求面面俱到德智體美勞的規劃,最終累垮自己、孩子又不理解,就沒必要了。

2、獨特規劃

尊重個體差異,設計不過度不超綱

陪玩很重要的原則我說過很多次了,就是一定要看到孩子的特點。因為我養育著兩個孩子,所以能深刻地感受到這種挑戰:兩個孩子成長的階段性發展不一樣,表現和互動模式也不一樣,所以更需要我提前思考孩子們在遊戲中的不同位置,必須要具備“看到孩子”的能力。

我舉個例子,中班的Eric的工作量肯定沒有小學一年級的Joshua 大,但如果我想省點時間讓孩子們能夠彼此玩在一起,最起碼給我留一些我的工作時間怎麼辦?那麼我就會去觀察,到底在Joshua的項目裡,Eric有沒有可以參考加入的地方。

所以我在時間段的調整下做了以下的安排建議:

  • 哥哥弟弟的班級上課時間段前後錯開,讓弟弟可以參與哥哥的功課,哥哥可以督促弟弟的功課,大家一起上兩個班的課程;
  • 在哥哥的項目裡找到弟弟的角色,鼓勵弟弟跟哥哥一起去設計英語啟蒙課程。

這其實也是我多年陪玩的經驗,能夠讓孩子知道彼此之間如何合作,讓自己參與的過程從容又不受挫,這很重要。我之前分享過一個例子,我是如何跟2歲的弟弟4歲的哥哥玩大富翁的,大家還有印象嗎?▼

長假在家怎麼陪娃?這份陪玩攻略用起來,做好孩子的興趣啟蒙引導

那時哥哥4歲多,我玩這個遊戲,針對哥哥的啟蒙重心就是引入規則、金錢、買賣等概念的認知,屬於棋盤類遊戲的前期啟蒙;2歲多的弟弟,更多的就是教他認識顏色、數字和公共設施,協助卡片分類,和了解遊戲的基礎規則。在這個思路下,整個三人遊戲就玩得相當順手了。

瞭解每個孩子之間的差異,在任何陪玩活動的規劃中,我們便可以有的放矢地和孩子進行交流,最大化促進孩子們間相互學習的機會。我已經堅持好多年了,所以現在兩兄弟的配合是很水到渠成的。就比如前兩天兩兄弟一起合力拍攝的英語啟蒙視頻,不僅鍛鍊了哥哥,同時也提升了弟弟,還幫我省了時間,這不是一箭三雕嗎?▼

長假在家怎麼陪娃?這份陪玩攻略用起來,做好孩子的興趣啟蒙引導

3、主題時間

複雜的核心項目要固定時間段集中進行

在瞭解了孩子認知和能力發展的系統性和獨特性後,我們就可以大展身手,按照主題來規劃孩子每一天的陪玩內容,給孩子“主題性學習時間”。

大家看我的規劃表也知道的,有些項目其實是複雜的,比如Joshua做英語啟蒙課程,雖然主題和初稿是他自己出的,但稿子還需要打磨,還有拍攝剪輯,這些我都得參與。他或口述或畫圖或打字給我一個稿子,我跟他一起做校對,表達不好或者不清晰的地方都要當場聊的,這些都得三個人單獨把時間段抽出來固定做,所以我們前一天都會先約定明天哪個時間段做這些。

這也是為什麼一開始孩子自己規定每天都要更新兩個視頻,我跟他說,你一個星期能做到4天更新已經不錯了,不要把自己累垮。所以最後的課表出來是這樣的(下面是這半個月的規劃,標紅是已經發布,標黃是已經完成但還沒發佈的部分)▼

長假在家怎麼陪娃?這份陪玩攻略用起來,做好孩子的興趣啟蒙引導

對於年齡段小一點的或者任務沒那麼複雜的孩子們,我建議要把主題時間按平行安排的節奏走。我很早就鼓勵兩孩子在同一個時間做各自的事情。比如今天的學習主題是益智類的遊戲書,像連線、塗鴉和拼圖我都會同時採購各自年齡段合適的,讓哥哥弟弟各自玩的同時也能有交互,

一邊研究和自己年齡段相匹配的遊戲,一邊觀摩對方的遊戲和自己遊戲的差異。

多觀察、多總結,並且適當調整,幫助孩子不斷進階,是有利於孩子去突破自己的舒適區,如果觀察到孩子已經掌握了一個技能,或者明顯發現孩子某一方面的短板,那麼在下回遊戲的設計中,我們就可以給孩子增加難度或重複練習,讓孩子在體驗的過程中,一步步地突破自己。

比如弟弟Eric有一次看到哥哥自己設計的指尖陀螺,他也很想試一試,但是因為他手部精細動作發展得還不夠,最後還是失敗了。這個時候,就是我們和孩子一起復盤的好機會。我和Eric一起討論“想要設計出指尖陀螺,需要哪些條件呢?”,一起總結失敗的原因是小手力量不夠。

那我們可以怎麼鍛鍊小手力量呢?原來可以先從撿豆子、插蘑菇釘、擰螺絲這樣的遊戲來過渡。這樣下次在給孩子設計遊戲時,就可以著重訓練這方面的能力,這些也都是項目制遊戲的引導方式。▼

長假在家怎麼陪娃?這份陪玩攻略用起來,做好孩子的興趣啟蒙引導

4、留白時間

零散的、不是核心的任務安排給孩子自學時間

除了給孩子安排主題性學習時間之外,別忘了給孩子的規劃留白,比較零散的、不是核心任務的安排,可以鼓勵孩子在任意時間段裡隨性完成。

我前兩天在群裡跟朋友們聊到近期給孩子們在看中文歷史書(我當然希望孩子不丟掉中文),我的做法是怎麼樣的?前一天晚上我會把合適孩子看的歷史書放在他學習桌上,孩子起床後習慣會在學習桌上晨讀(這是我培養好多年的習慣了),看到這套書產生好奇了,就坐下來開始翻書看。

Eric也同理,他一直是我們全家起床最早的孩子,但他起床後每天都會在學習桌上看書,也是他看書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刻。▼

長假在家怎麼陪娃?這份陪玩攻略用起來,做好孩子的興趣啟蒙引導

孩子沒有學習嗎?有。但他是我盯著去做的嗎?不是。很多時候孩子習慣的培養要的是一個默契,“你可以自己去找點事情做啊”,讓孩子在他的環境中產生好奇心,並且鼓勵孩子去安排自己的留白時間。

為什麼不要把規劃提前排得密密麻麻,是為了給孩子一個自主規劃的空間,我們可以什麼都想,但孩子不可能什麼都做,讓自己想孩子做的變成孩子環境因素的一部分,孩子會更有自己的時間管理主控權。

剛開始給孩子留白時間的時候,孩子可能會困擾可以做些什麼,我們先不要心急,要忍住想替孩子規劃的衝動。我家哥哥弟弟剛開始的時候,都會先發一下呆,但無聊一會兒後,他們就會開始自己去找書看、一起唱歌、畫畫、用玩具自導自演一場故事,或者用積木搭建微型城市……花樣非常豐富。▼

長假在家怎麼陪娃?這份陪玩攻略用起來,做好孩子的興趣啟蒙引導

我也曾經試過想把孩子的規劃排得密密麻麻的充實感,但是後來發現如果捋清楚主次,想明白了方向,給孩子留白時間實際上是充分打開孩子自我探索好奇心的重要過程。讓我們想讓孩子做的100種陪玩主題,變成孩子生活中的背景素材,沒有什麼能抑制孩子的好奇心,他們自我探索的過程一定會帶給我們很多的驚喜。


這個特殊假期真的很容易慌亂,所以如果覺得自己規劃不夠秩序井然,相信我,這是常態!

昨天我因為工作那邊顧不過來,都直接讓兩個孩子翹課了(今天補),因為給全市學生、老師和家長定製的防疫系列動畫課程意義重大、刻不容緩,必須得快速推進下去,昨天都悶在房間裡跟專家審課程視頻、開遠程會議,今天的分享也是今早才開始寫的,這些都是我在前天晚上就下定決心的取捨。

這個假期太不尋常,最難的還有因為疫情而產生各種難過。我昨天給全部創業小夥伴發了繼續延遲開工的通知,孩子學校也已經發布了3月份之前不上課,所以這對我們來說肯定是一個攻堅戰。要想打贏這挑戰,一定要答應我,思路得清晰、有得要放矢,哪怕完成不了我們理想中的100%完美,這並不代表這個假期就是失敗無意義的。

我們要把單位時間裡能用的用好,並且給自己一個喘口氣的時間,因為在今年的2月份裡,人人都不容易,更需要照顧自己!

【END】

作者萌芽,學齡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啟萌】創始人,全球婚姻療法和情緒訓練權威機構約翰戈爾曼的首位中國實習治療師。 公眾號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專注於早教啟蒙和親子溝通,是百萬媽媽信賴的育兒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