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帶來變革:大量生意模式將消失!新自由職業模式正在崛起

如今疫情下的特殊時期將給我們的未來帶來什麼改變?


疫情帶來變革:大量生意模式將消失!新自由職業模式正在崛起


1

改革開放的40年,有人講是中國經濟的上半場,生意人的地位迅速上升,成為社會部分新增財富的創造者和持有者。

可以這麼說,改革開放的寬鬆環境,孕育了商機,創造了大眾皆商,遍地都是生意人。

40年前,我們開始實行市場經濟,下海經商成為潮流,當時做生意只要膽子大,敢行動,往往能夠賺到第一桶金,經商創業的道路步入快車道。

20年前,阿里巴巴成立了,馬雲的願景是:讓天下沒有難做到生意。

進入互聯網時代,創業模式更寬了,有了網線,一門生意就可以開業。

的確,兩次生意熱潮成全了許多人,給國家的經濟帶來了活力,這段創業熱潮,也被歷史所銘記。

而今天,我卻越來越深刻的發現一個現象:似乎越來越沒有好做的生意了。

為什麼呢?

生意越來越難做,是因為商業的邏輯正在逐步發生改變。

傳統生意是基於通路的存在,依附於渠道,充當從廠家到消費者之間的橋樑作用而存在的,其存在價值是商品的流轉。

但是多數是簡單粗放的轉手貿易,他們並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產品附加值,而僅存的通路價值也正在被互聯網和更高效的物流體系所代替,尤其隨著互聯網5G/AI/區塊鏈的到來,商品正在逐步實現無障礙更快捷的流轉。

傳統商業模式和商人正在被時代所淘汰,不是危言聳聽。


疫情帶來變革:大量生意模式將消失!新自由職業模式正在崛起


2

中國的古代社會層構一直以來都是用“士農工商”這四個字概括。“士農工商”分別指的:讀書人,農民,工人和商人。

《管子》中講到: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意思大概是這四種人組成社會層構的基礎。

排名上看,讀書人被排第一,商人排最後,其實這個結構是科學的,也是社會穩定的基礎。

為什麼把商人排到最後呢?

《漢書》中寫道:“故民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貧民雖賜田,猶賤賣以賈……驅民而歸其家,皆著於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遊食之民,轉而緣南畝。”

這段話大體的意思是:農民不耕地,工匠不做工,即便大家手裡有田地,也都賣了去下海做生意了。

要讓農民們歸田,工匠們去做工,每一個人迴歸位置,社會才能繼續穩定發展。

而商人的趨利性和投機性對社會來說,是一個不太穩定的因素,當然商人的確一定程度刺激經濟的多元化和繁榮,但是當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想繼續往前發展,還是得讓每個人找到位置,平衡分工。

因此在歷史上,各朝代奉行著“重農抑商”的方針。歷史上的中國是一個“重工重農輕商”的社會。

改革開放之前,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社會上根本就沒有商品,更談不上什麼商品的流通了。

改革開放後,口子一下打開:歷經“下海經商”和“互聯網創業”的兩次浪潮,今天的社會競爭環境也變化了,我們的周圍不僅充斥了大量的商品,還把商品賣到了全球。

但是,我們又陷入了商業太繁榮帶來的種種危機中,最大的危機,就是商業的投機趨利帶來的部分產能過剩引發的各種價格戰:

無論什麼樣的商品,總會有更低價格的同類產品出現,假如成本是10塊,你賣12塊我就賣11塊,你賣11塊我就賣十塊五,甚至9塊虧本也有願意賣的,因為他想先搞垮對手,然後自己獨吞市場。

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死道友不死貧道,實在不行也得搭上伴兒,也不願意看到有人活的比我好。

這叫“搶他人的單,斷自己的路。”,也叫“餓死同行,拖死自己,坑死上下游。

最終結果就是大家一起死

淘寶上很多東西賣19.9還包郵,夠便宜了,人家拼多多上面乾脆賣9.9也包郵!

最近倒閉的淘集集,更低到讓人不敢相像,於是把自己乾死了。

這類平臺的出現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為互聯網的正在無限拉低商品的利潤。

未來還會有更多平臺出現,無論我們做什麼,總會有其它平臺或者商家跳出來,賣的更便宜。

未來的競爭也將是越來越激烈,當競爭絕對充分,所有產品的利潤都會歸零。

如果利潤都為零了,怎麼還會有中間商的人存在呢?

只會有“生產者”和“消費者”


疫情帶來變革:大量生意模式將消失!新自由職業模式正在崛起


3

未來五年,大量的中間商生意人將消失。當然一批人倒下,必然有一批人又會站出來。

當生意大量消失的時候,各種新個體在崛起,這些個體包括有技能的農民,有匠心的工人,設計師,醫生,律師,作家,知識分子等等具備現代知識和技能的人。

這些人才是未來真正的脊樑!

之前這些個體被商人壓抑的,他們沒法找到自己能服務的客戶,發揮不出個體的價值,只能屈身於各種商業組織。互聯網時代來了,而互聯網重新定義各種模式,也正在以百業平臺的方式不斷湧現,為更多的知識個體找到自己的客戶創造條件,尤其是隨著區塊鏈發展,使得個人創造的價值可以被更精準記錄,更快捷的變現。

中國經濟的下半場,必將是從“物質”向“知識”去轉變,產能已然過剩,未來大家更缺的是精神糧食,是知識架構下的新產品。

所有的物質產品,也會趨於低利潤,甚至達到利潤臨界點,甚至淪為跨界生產者的免費提供,這很像是馬克思所說的按需分配,隨著時代的進步,相信未來會來。

因此如今缺少附加值的產品越來越便宜,人的價值卻越來越貴;資源越來越被共享,而人作為個體的價值就會被逐步放大。這也就折射出了一個社會趨勢:人才資本正在崛起。

人才資本正在超越技術資本/土地資本/設備資本,成為第一生產力,當人才成為一家企業最關鍵的環節後,稀缺性將推動自己身價上漲,於是一部分利潤也必將從資本方轉移到“人才”方。

前段時間,網易,華為和員工發生的矛盾問題,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本質上就是因為公司和員工之間供需矛盾造成的,傳統的僱傭制也正在面臨解體。

未來社會將誕生大量自由職業者,類似“芳鄰星球”這類碎片時間和技能變現的網絡應用平臺將會越來越多的湧現,使你有機會參與創造和價值輸出。你越有能力、越有特點、越有特長,就越不需要依附某個公司,而被碎片化的時間也會逐步顯現出其價值,並獲得青睞從而變現。比如現在不斷冒出來的所謂,刷屏收紅包,走路甚至睡覺都能賺錢的噱頭,雖說不符合價值規律,但也將引導更多的人,開始探索自己8小時以外的碎片時間如何價值化,而不是讓時間刷刷抖音就流過去了。一旦探索出個人時間價值的變現途徑,一個人就以獨立的經濟體的形式出現了

個人的創造力將得到更大的釋放。而那些始終找不到定位的人,看不到或者找不出自己個體時間價值的人,只能依附於組織的安排才能生存,而淪為社會架構底層。

國家已經看到了這趨勢,先後出臺政策支持個體經濟的發展,從稅務到社保,以及法律等,從之前的針對公司為主,慢慢變成針對個人為主。


疫情帶來變革:大量生意模式將消失!新自由職業模式正在崛起


4

未來將是一個三無世界


1:無生意可做,之前社會的“供給”和“需求”因為信息的不對稱往往是錯位的,也就需要“生意人”去對接,而互聯網正在讓“供給”和“需求”更精準和便捷的連接,“中間環節”和“賺差價”將越來越難,所有就沒有生意可做了。

2:無工可打,之前的人只需要在公司裡執行命令,打工的本質。但是隨著公司的平臺化以及獨立經濟體價值的增強和體現,你必須更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發揮出個人專長創造個體的附加價值,否則你就沒有價值。

3:無機可投,之前有很多不夠完善的地方,這讓很多人靠投機去賺錢,未來是大數據時代,人的行蹤都將被追蹤和記錄,我們必須適應在更加公開、更加透明的情況下展開活動。

生意的大量消失,意味著未來社會是靠勞動靠技能靠知識創造財富,而不是靠投機創造財富,這會是社會進步的體現。

個體價值因此崛起,將帶動我們的國家經濟邁入下一輪的繁榮,如果把經濟比作人體的血液循環,那麼個體價值崛起,將促使人體的毛細血管更豐富,經濟的供血和供氧能力大大增強。

中國的新時代剛剛開始,唯一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最適合個人價值體現的好時代裡做一個最好的自己。讓自己更具價值!


疫情帶來變革:大量生意模式將消失!新自由職業模式正在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