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對人身體健康的影響


環境對人身體健康的影響

有句話說:“禍從口出,病從口入。”這個道理,其實在唐朝的時候人們早就意識到了。關於疫情,他們也早就想到,除了醫藥的防控以外,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至關重要的。

唐初有一位叫巢元方的醫學家,他寫過一本醫書《諸候源病論》,其中就提出了飲食衛生的概念,指出人們食用正常的肉類食品是不會有問題的,但是一定不要吃那些患傳染病死亡或吃了毒草死亡的動物,否則也會感染上病毒,導致死亡。

另外孫思邈的《千金方》裡還提到了關於水淨化處理的問題。這個辦法其實非常簡單,就是將配好的藥材沉到井裡,以起到改善水質、防控疾病的作用。他說:

一人飲,一家無疫;一家飲,一里無疫。飲藥酒得,三朝還滓置井中,能仍歲飲,可世無病。當家內外有井,皆悉著藥,闢溫氣也。

這是這位醫學家從醫學的角度提出的水治理措施,同時,孫思邈還提出了居住環境和人類健康的關係。他說:

……必在人野相近,心遠地偏,背山臨水,氣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如此得十畝平坦處便可構居……

這其實說的就是居住環境對人身體健康的影響。背山臨水,氣候高爽,不正是我們現代人嚮往的田園生活嗎?人少,汙染小,空氣又好,病菌自然就少,當然有利於健康。

但總有些人不可能離開城市去鄉村生活,而且城市要發展,也不可能把人口全都遷居到鄉村去,所以城市的環境衛生就不可忽視了。特別是城市的排汙工作,一定要做好,否則,病菌就有可能從中滋生,影響人們的健康。

所以唐朝那會兒,首先就有一條法律規定,在城市裡一定要注意環境衛生,誰家要是亂倒垃圾亂排汙,那可是要挨板子的。不信可以去翻《唐律疏議》,裡面就有一條這樣的規定:

其穿垣出穢汙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論。主司不禁,與同罪。

看到了沒,亂扔垃圾真的是要挨板子的。

好吧,就算垃圾可以自行處理,那麼生活中的汙水應該排放到哪兒去呢?別發愁,大唐的地下排汙工程其實已經相當到位了,完全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雖然我們現在已經不可能看到當時的整體情況,但從西安的一些唐朝遺址上也能看到當時的狀況:在西安市東門外中興路一帶,曾經出土了唐代的排放生活汙水與雨水的地下水道;大唐西市遺址裡,也有完整的地下排汙管道。這些或許可以說明,唐朝的地下排汙設施已經相當完備了。


環境對人身體健康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