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女快10歲了,不太愛學習,還有點叛逆,我該怎麼做?

鄭州阿明的創業日誌


中國有句話說:少年強,則中國強。娃娃的教育要從小抓起,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一致的心願!

為此,各位家長都是使出十八般武藝,各種興趣班,補習班等等蜂擁而至,好讓自己的孩子能夠練就金剛不壞之身,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成為人中龍鳳。作為家長的我,也同樣如此,我女兒今年剛讀小學一年級,這半年的經過真可謂是忙的人仰馬翻,心力交瘁。幸好有學校老師的悉心教導,及時溝通,家校聯動,使我對家庭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做好家長的同時,各方面也不斷提升,現將經驗分享如下:

1.把孩子當成朋友看待,遇到事情多表揚,多鼓勵,多理解,和孩子之間要積極溝通,把她當做小大人,你會發現其實我們的孩子比我們想像的更懂事!在這個多元的社會,除了教育孩子學習好課本知識外,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發展方向尤為重要。作為孩子,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這時我會對孩子說:每天進步一點點,那就是進步一大步了。可以不在乎結果,但必須重視過程,孩子遇到問題,事情沒做好的時候,幫她分析原因,同樣的事情,以後遇到了不要再犯就好了!

2.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我家的女兒,都說女兒要富養,可也不能溺愛,嬌慣,不能讓她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成長溫室裡的花朵,將來步入社會如何自處?要從小養成獨立的生活,學習習慣,還要培養孩子的自覺性,孩子的天性是貪玩,我們大人也一樣,不能一味的指責批評,要鼓勵他先把作業寫完再去玩,規定看電視,玩耍的時間,當然我們家長必須以身作則!

3·學會堅強,能承受委屈

現在的孩子都是在蜜罐里長大的,是家裡的小王子,小公主,不能接受批評,受不了委屈。我家女兒就是典型的公主病,記得剛開學的時候,經常會跟同桌有些摩擦,一言不合就吵架打架,回來還委屈巴巴的說:同學老欺負她,哭的那是一個傷心呀!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肯定兩個人都有問題,我就耐心的和她溝通,我們要學會寬容,學會理解,和同學充分溝通,分析是哪裡的問題,大家以後都多注意,相互理解,相互謙讓就好了嘛!

教育孩子問題,歷來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固定模式!相信只要多溝通,找到和孩子相處的正確方式,定能和孩子一起攜手走向更好的明天!

關注@職場小精靈 ,一起成長!





職場小精靈


目前,閨女才14個月,這個煩惱還有十年。不過,我單位有個大姐,她的閨女就是這樣,不好好學習,管也管不了,有空就愛看言情小說,大概這就是青春叛逆期。我覺得給孩子立規矩要在6歲之前,把她的各種習慣規定好,以後有了好的習慣,管理起來會省勁很多。如果現在管理不了,先和他做朋友,做父母的都從那個年紀過來,不要太耳提面命,也不能聽之任之。


翎翎麻麻


我那時候父母有單位,加班,沒人照顧我,我就送我阿姨家舅舅家,暑假寒假都阿姨,舅舅家,我不讀書,就會主動幫忙做點家務,我阿姨給我零花錢方式也很好玩,叫我洗碗一個月給10元,拖地10元,6歲數開始,我就會做家務,10歲左右我可以做飯做菜,雖然我學習不是很好,但現在在外面打工,自己會做飯餓不死,


森林鋼琴


小孩都有調皮時間,看你如何處理,現在的孩子父母一大聲說就是不對,要在適當的時間教正確教育方式,當父母本身要人品好,古人說,“上樑不正下樑歪”是有一定的道理。雖然我不清楚你,但生活在身邊也有各種各樣的家庭教育問題發生,我村裡就有這種人,女孩10歲,愛打遊戲,癮吃,打扮,吸菸好多惡劣習慣等等,她父母那就別說了[捂臉]平時就與村裡夥伴玩,做不對時,我們大人看到只說了半句都不成,父母都亂罵別人“他的孩子他自己會管",本來能說她家話,就是親戚兄弟,不接受,旁人更不會多嘴。所以,從自己做起,一步一步來,她的年紀小,時間還來得及,努力吧[加油][加油]


JIMy


首先,孩子叛逆這個問題有許多原因,而主要的原因是孩子的成長環境。 我想你說的叛逆是指不聽話,不好好讀書吧? 我就是像你孩子那樣子的,我10歲時也是很叛逆,我就是這樣子,所以我知道是這為什麼。 我不聽話,是因為我很委屈,覺得這樣子不公平,我不要!我不做,我不聽你的!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子想?主要的原因是出於做爸爸媽媽這些監護人身上。 我以前是個孩子的時候,我爸爸是一個賭錢酒瘋子,我爸爸做了一些事,我這個做孩子的卻不能像爸爸一樣這麼做,我也感得不公平了,這樣子爸爸來教育我,說我什麼,讓我來做什麼,心裡所生出的不公平的意念讓我叛逆了。 所以你首先要 潔身自好,做好孩子的榜樣,不能讓他學壞了。 再說說我為什麼不好好讀書的原因吧,我家裡是很小的,沒有一個自閉的環境,這麼吵噪,怎麼安心寫作業?要給孩子一個房間,安靜的,讓他有學習的興趣,少讓他自卑,少讓他幼稚。


皮卡丘看吃播


首先呢,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孩子不愛學習和有點叛逆是正常的。想自己當年不也是不愛學習有點叛逆嗎?那個時候的自己為什麼不愛學習呢?其實想一下也是因為更加喜歡玩耍。那我們家長就可以通過一些有趣的遊戲,讓孩子從另外一種方式來學習。比如孩子喜歡玩,我們就可以跟他一起玩,這時候呢要講究玩的質量,要玩出明堂,比如孩子喜歡玩象棋就可以陪他玩象棋,陪他學習象棋,學會贏到象棋的技能。喜歡旅遊我們可以陪她一起旅遊,在旅遊的過程當中可以介紹一些新鮮的知識,歷史,人文等等。慢慢兒的孩子在玩耍的過程當中就會對很多的事物產生好奇心,產生了好奇心之後呢,他就會主動學習相關的知識。也能夠慢慢的感悟到我們現在的,應試教育體制下的課本學習對於人生的重要性。孩子之所以不愛學習,最主要的還是因為根本就沒有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家長就要順之,用另類的教育方式讓孩子體會到。孩子有點叛逆特別正常,這正是孩子個性的表現,人不應該把他的思維就限制在大人所理解的範圍內。


不繁不簡


閨女快10歲了,不太愛學習,還有點叛逆。這句話裡叛逆排首位,快十歲次之,不愛學習相比前兩點不是那麼重要。


孩子叛逆意味著,家長對孩子的管教無效;快十歲了意味著孩子年齡不小了,性格也在慢慢形成,如不盡快改善問題會更嚴重。出現這種問題,多數原因是親子關係出現了問題。如果能夠改善親子關係,不愛學習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建議家長這樣做:

1、從心裡尊重孩子。

這句話包含的意義太廣泛。簡言之,就是要求家長把孩子當成大人那樣尊重。孩子聽家長的話,家長也要聽進孩子的話。


把孩子當成大人。家長對待孩子要尊重,就像你對待自己的同事那樣:說話要客氣,要商量,不能獨斷,更不能呼來喝去,厲聲呵斥,動輒打罵;允許孩子表達和家長不一樣的看法,對的就支持,不對的也要求同存異。


2、做好家長該做的事。

有句話說得好,“孩子犯了錯誤上帝都會原諒他”。家長也要有這樣的氣度,孩子犯了錯誤造成的結果自己都可以也必須接受。正是因為是孩子,家長不要和他們小孩子一般見識,不要和他們置氣,更不要為了發洩憤怒懲罰孩子。


作為父母應該為孩子的成長做好後勤,有時繁忙的生活讓我們成年人倍感壓力。無論怎樣,孩子最大的依靠是我們。家長不能辜負。對孩子不僅僅滿足於衣食住行,還有生活學習中的悉心陪伴。每一次作業,每一次課外輔導課,家長的不缺席恰恰鞏固了親子關係。


3、相信孩子會有改變。

相信自己的孩子會開花,只是開花的季節各有不同。如果你的孩子不開花,那麼你就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棵樹。


孩子的叛逆不是青春期來臨的必須,而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沒有處理好親子關係,造成孩子對家長的不信任,不信服,家長需要用更多的時間來彌補。耐下心來,多找自身原因,重新開啟融洽的親子關係吧。


春風綠夢田


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我一直相信一句話,那就是:孩子的任何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孩子年齡小,情緒不穩定是正常的,一個孩子的性格,是來源於父母原生家庭的影響。要孩子改變,父母首先要做出改變!孩子現在的狀態,可以映射到爸爸媽媽的性格。有時候孩子喜歡和父母頂嘴,孩子的叛逆,其實是對自我人格和對家庭以及對社會的一次抗議。

孩子不愛學習,叛逆,我們要對孩子的這些行為有共情心理。對他有一些耐心,出現了問題心平氣和的跟孩子溝通,才可以避免下一次問題的發生。要讓孩子學會感恩,要培養他的抗壓力。一個孩子從小必須學會感恩父母和家長,如果不懂得感恩,他是不可能真正成功和受人尊重的,要讓他適當吃一點苦, 知道爸媽給的一切是要珍惜的,要有自理自立自律的培養,讓他和父母可以有效的溝通,而不是吵鬧動手,同時培養他的夢想與目標。這個時候他有了目標,他知道了自己不是為了老師和家長學習,而是為了自己的夢想和目標去學習,他是快樂的,這是來自於內心最強烈的驅動力。

父母再偉大的成就都彌補不了孩子教育的缺失。我們掙再多錢,也沒有用。所以家庭教育必須要重視,要從父母改變做起。孩子最初是願意表達和溝通的,但是他們的表達必須要受到家人的認可,才會獲得自信,才會有後面一次又一次的表達。如果孩子的表達,曾經不受重視,被父母敷衍了事。下次你再主動讓他表達,他都是拒絕的。要記得,一定要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的相處!這樣你們的表達才會順暢。

有些父母喜歡給孩子貼標籤!我們身邊經常能看到有人這樣評價孩子:說我家孩子膽子特別小,我怕她以後受欺負怎麼辦?我家孩子被寵壞了,特別霸道,愛打人怎麼辦?這個在心理學當中叫做標籤效應,是指當一個人被外界用某些詞彙描述和分類,也就是貼上標籤兒的時候,他的自我認同和行為會受到影響。標籤具有定性導向的作用,給孩子貼上標籤,無論是好是壞。都會影響一個人的個性,意識。和自我評價結果,往往是使其向標籤所預示的方向發展。會讓孩子迷失自己,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所謂的成長就是不斷的探尋自我,融入認同的群體,尋找自己的位置,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應該收穫的體驗和思考,是人生最珍貴的禮物,然而標籤化就可能讓孩子錯過這份禮物。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限,成人的話語在他們眼裡又有權威,一旦被貼上這樣的標籤,孩子可能會直接給自己下定義,認為我就是這樣的。標籤還會限制我。還會限制未來的發展。那如何避免給孩子貼標籤呢?首先要做到理解孩子的感受,能共情是為人父母的基礎,一個家長做父母的能力,說到底是他追逐童年的能力,那些能和孩子共情的家長,往往能回想自己童年時的經歷和感受,並會設身處地的進行換位思考,然後再採取行動。父母一定要意識到孩子是有自尊的,總有父母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其實恰恰相反,孩子的心純潔又敏感,連聽不懂的詞彙都能從語調中揣摩出含義,有時孩子做錯了事兒,媽媽脾氣上來就會先指責一通,很容易發生口不擇言。不妨每次給自己十秒鐘冷靜的時間組織一下語言,不要嫌麻煩,要知道對孩子來說 任何評價都不是小事兒。如果孩子做的不對,我們可以認真討論,提出忠告,但是不能粗暴指責。還有 要使用積極的詞彙,在引導孩子的行為時,避免使用消極的負面的詞彙。而是都用積極的語言和孩子說話,比起說你怎麼這麼膽小,不如說寶貝再大膽一些,比起說你不要這樣粘人,不如說寶貝你也可以更加獨立喲,比起說你也太貪玩了,不如說今天的遊戲時間結束了,我們該去睡午覺了。比起說你別這麼任性,不如說媽媽愛你呀,媽媽願意聽聽你因為什麼原因不開心啊?不愛學習啊?你告訴我好嗎?與其說你怎麼脾氣這麼大,不如說寶貝冷靜一些,我們一起放鬆一下,用鼓勵的語言和孩子說話,當孩子做到的時候,還可以給他一個擊掌,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孩子越來越自信,連眼中都散發著堅定的光芒。

所以,當你的孩子出現不愛學習,叛逆時,最重要的,是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尊重,同時不要包辦他的事情,給他足夠的自由,很多不觸及原則的事情,讓他自己拿主意。而且不要太注重成績。雙胞胎女兒三次下毒殺死父母的故事大家應該聽過吧,就是因為父母注重成績,陪伴不夠,完全限制孩子游戲和出門,最終釀成了悲劇!多陪伴,多溝通,多鼓勵,是改變孩子一切行為的最好的解決辦法。



藝凡星楚


首先,你要認識到一個最基本的問題;10左右的孩子仍然處於“貪玩”的年齡段,不喜歡學習屬於正常現象;其次,10歲左右正是從幼兒年齡段進入少年年齡段的時候,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而又無法判斷自己的想法,所以,慢慢開始反抗父母的管教,這也是正常現象。 那麼,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第一、10左右的孩子已經開始認識很多字了,開始逐漸的懂道理了,這個時候,培養孩子的習慣非常重要。以前我們是為了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給她買各種各樣好玩的玩具,想吃什麼就買什麼,就做什麼給她吃,現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認識到,很多事情不能“由著她了”。也就是說,他們要明白“規矩”的重要性,讓她意識到自己開始長大了,不能由著性子來,也就是習慣的問題。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呢?就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給孩子固定好規矩,比如說,放學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寫作業,寫完作業才可以吃飯,只有寫完作業,才能夠玩;這樣,孩子就會知道,只有做好老師的作業才可以玩,否則,孩子就會養成“拖沓”的壞習慣。再比如,孩子要在課餘學習鋼琴,家裡也買了鋼琴,就必須讓她堅持下來,而不是由著她,今天喜歡了就去學習,明天不喜歡了就不學習。堅持不懈是這個年齡段必須養成的好習慣之一。孩子明白了規矩,知道了規矩的重要性,就會很自覺的去做好自己要做的事情,縱然再不喜歡學習,也會去把課業任務完成,因為,學習已經成為了她的習慣。 第二、要尊重孩子。不能像她小時候一樣去隨便呵斥她,告訴她應該怎麼做?有的父母恨不得孩子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學習,這其實適得其反,讓孩子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這一點非常重要,尤其是10歲左右的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了,沒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就會開始反感父母的說教,所以,尊重孩子的想法很關鍵。很多時候,孩子逆反,大多是是因為父母以成年人的想法去要求他們,尤其是大人都喜歡對比,經常在她耳邊唸叨“你看你某某叔叔家的孩子,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你看看你某某叔叔家的孩子參加比賽都是第一名”,其實,第幾名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一生,只要孩子盡力了,我們就要多鼓勵,可以這樣去教育孩子:你看,你昨天的作業寫多好,今天怎麼不認真了呢?你以前可以考試滿分,怎麼這次不行了呢?慢慢的引導,讓孩子自己去思考應該怎麼做,這才是關鍵。 最後,10歲左右的孩子已經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了,父母要多去了解他們的想法,尊重他們的想法,定規矩,養習慣,多鼓勵,慢慢得孩子長大了,這種情況就會有所改善。



小文紫砂壺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有這樣的擔心,說明您很愛自己的孩子。告訴孩子,自由是有界限,這個界限的約定需要建立在互相尊重和坦誠交流基礎之上。做好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培養自尊

鼓勵女兒對自己要有一個正面的形象,並擁有健康並持續一生的習慣,健康的習慣和正面的自我形象能在女兒面對困難時保護她。

2、激勵女兒,而不是控制她

試圖控制女兒會起到反效果,而不斷激勵女兒會使她直面困難的勇氣,並能找到解決處理問題的方法。

3、直言不諱

例如,你可能並不想讓女兒看電視,希望她去完成作業,如果你告訴她想看電視必須做作業,否則不許看電視。實際上是給她出了一道必選題,兩者本是兩碼事,不能混為一淡!

除非真有可選的餘地,否則不能輕易給女兒選擇!

4、共度時光

儘可能多一些陪伴,一起留下美好的時光。

5、培養有效的決策技巧,幫助女兒做同樣的努力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儘量讓女兒自己做決定或選擇。但是,如果她將要做的事情會將她的健康和安全置於危險境地,那麼你就要採取控制了。

6、不要表達前後不一致的信息

前後一致對於女兒的安全感來說至關重要,當她對某件事情很有把握時,她會表現得更加自信。

7、幫助女兒意識到她對自己的生活有決定權和控制權

教她培養和依靠自己的內在精神,通過你的言行告訴她,不要怕犯錯,犯錯是通向智慧的必經之路!

8、在出現問題時,判斷問題歸咎於誰

如果是你的問題,就解決問題。如果是女兒的問題,儘可能讓她自己解決。

9,自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儘管她可能沒你做得那麼好,不要急於幫忙,在一邊支持她就好。

10、教導女兒無論什麼工作都有尊嚴

無論是搬磚的工人,還是音樂家。

11、彼此交談、傾聽,你要言之有物,彼此交換觀點。

告訴女兒“做作業去“不如問"老師給你留什麼作業了"更有效,關鍵在於傾聽,傾聽會讓她覺得自己受重視,請你耐心聆聽!

12、誇獎時要真誠、具體

“你做得真棒”不如“你外婆過生日那天,你給她打電話說的話很貼心‘’。

13、對女兒表現出尊重

主要包括如何評價她、你如何和她講話。如果你向別人抱怨自己的女兒,或是拿她和那些比她強的孩子做比較都會傷害到女兒的自尊心。另外,在她做了出格的事情時,表現出對她的失望並沒什麼錯,但是在他人面前數落或奚落或埋怨她就會很傷人,並且對於引導她以後做出得體行為並沒有什麼好處。

14、重視女兒的感情

當你們之間的感情出現問題時,比較恰當的辦法就是先承認問題的存在,而後給她一點空間,讓她好好想一想,讓她覺得受重視被認可了。

15、瞭解她的想法和觀點

問問女兒在想什麼,當你願意敝開心扉聽聽她的想法時,你能從女兒那裡有所收穫。

I6、家庭歸屬感

告訴女兒出身什麼樣的家庭,最好有家譜,讓她擁有十足的安全感和有來歷的身份,讓她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17、參與其中

瞭解女兒的朋友是誰,她都喜歡去哪裡,喜歡做什麼等等。你的興趣和關注,會讓你的女兒感到你很在乎她,還能幫助監督她的行為。

18、向女兒展示你的價值觀

父母是女兒的第一任老師,為女兒樹立良好的榜樣,告訴她為何你的信仰和價值觀是這樣的,並建議她像你一樣,務必使你的言行一致。

19、要對自己的教養能力充滿信心

你比任何人都更懂她,更在乎她,而且有能力為女兒的成長做出必要的改變。

養育兒女並非必然存在無休止的分岐、憂慮和衝突,你可以平和地處理你們之間的不同意見,控制憂慮的情緒,通過遵守這些經過檢驗的技巧來統一你們不同的需要。隨著女兒慢慢長大,你終究是要全部放權的,循序漸進地去放權,是最聰明的選擇。採取這樣的顧問式教養方式,能讓你的女兒自己承擔責任和後果,當父母的控制變成女兒的自制時,她就變成一個能夠承擔責任的成年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