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覺得很多大學老師的板書不如中學老師,甚至不如小學老師?

用戶3196514508


估計如此非常正常,你想嗎,小學老師的板書書法如果不講究,其結果是什麼,一入門,小學生上書寫水平就領路不正。再說,如果小學老師板書龍飛鳳舞,小學生也沒有幾人能夠認識奧喲。老師為了負責任,板書水平不好也要去努力學好書法。大學老師就不同了,除非你是書法家或教授藝術特別是書法的老師,應該沒有什麼問題的。




如果是其他領域的大學老師,可能就不會對板書水平要求那麼嚴了。不過多於老師來說,板書應當以規範為主。無論小學或大學老師,板書水平是其最基本的素質或修養。

題主所說的可能不是權威的統計結果,可能是題主的一面之詞吧。無論什麼學校的老師,其板書水平層出不齊,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不可能都是書法家。從整體上老說,老師天天好板書書寫打交道,在黑白上天天練,也會練出不會太差的板書水平,何況,國家對老師的三筆字都是有一定的標準或要求的。







翰墨書道


的確存在這樣的情形,而且,這種情形很普遍。為何會如此呢?我結合自己對中小學、大學的教育實踐和差異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以我們國家為例,中小學更多強調的是規範教育,大學更多強調的是創新與拓展教育。這兩種教育理念的差異決定了對教師的考核重點各有不同。前者更多注重的是對教師基本功的考核,後者更多注重的是對教師科研能力的考核。而教師基本功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黑板板書。

現在在大學,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常態,老師的授課內容主要通過多媒體呈現。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是:直觀、形象、省時、課容量大、利於課程內容的拓展和延伸;劣勢是教學節奏太快,教學細節上有疏漏,教學重點不夠突出等。黑板板書的優劣勢恰好顛倒過來。多媒體和黑板板書的這些特點決定了:大學的發散型思維教育和訓練更適合多媒體教學為主,黑板板書為輔;中小學的規範性教育則正好相反。

中小學好多課程都是基本功訓練,比如漢字的書寫規範、標點符號的正確運用、數學演算過程的規範化訓練等,中小學的考試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考核這種規範性。孩子們的思維尚處於混沌狀態,學習習慣尚處於未定型階段,知識的規範體系還處於初步建構狀態,這些決定了中小學教育需要老師“手把手”地進行演示與引導,而黑板板書體現的就是這麼一個“手把手”教育和引導的過程。

這樣一看,中小學老師的板書很多時候會優於大學老師就不難理解了。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哈哈,孩子越大,板書越亂,我是一個教師,我寫板書的時候在小學三年級之前寫的特別工整,一筆一畫工工整整。

不僅講究字體美,也講究排版佈局的美。等到中年級,我就慢慢的開始亂一點了,主要是排版佈局稍微亂一點,但是字還是比較端正的。到了56年級,連筆字直接上,也不講究章法。

主要是孩子越大,你寫的字不管是行書還是楷書他都能看懂。在高年級的教學中,有一些字這孩子也會寫,做筆記的時候根本不用寫在黑板上。


怡然聽雨美食記


不是很多人覺得大學老師板書不如中學老師,實際情況就是這樣的。由於大學老師與中小學老師他們的來源是有一定差異的,所以大學老師,從一定意義上來講,他們的感受不如中學老師,那麼主要的原因是什麼呢?我想主要有如下幾個原因。

第一,入職要求不同。

大學老師在招聘的時候,更多的看重的是老師是否有很好的科研水平。對於教學能力方面,大學老師的招聘主要是看他是否能夠很好的講清楚一門課程,而對於一些細節問題,比如說如何設計課程,如何板書,如何與學生溝通,對於這樣一些大學在招聘的時候,並不是非常的嚴格。

而中小學老師招聘的時候對此有非常的嚴格。甚至在考教師資格證的時候,都需要進行面試,也就是說除了基礎知識還需要有面試,面試的環節裡面,就包括教學的基本能力。而大學老師是先入職,再拿教師資格證。

第二,考評體系不同

大學老師在進行考評的時候,更多的是看它的科研能力,對於教學水平的考評雖然也會涉及到一些教學方法,教學能力等方面,但是畢竟是非常的少量。特別是現在的大學老師都在用PPT教學,很多老師根本就不進行書寫,所以他們的板書能力很相對來講比較差,也是事實。

而中小學老師,現在雖然也大部分是用PPT教學單身,但板書一定是他們考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指標。特別是如果教師要評職稱,必須要上公開課,那麼它的書寫對於他的整個教學就非常重要,如果板書不好的話,可能會直接影響他的授課水平。

因此,在入職的時候要求不同,在平時的考核中要求不同,從而也導致了大學老師比中小學老師的板書差,當然大學老師裡面也有本書很好的,但這個比例比中小學老師還是要小很多。


義哥說教育


先上幾張圖:


圖1、2中,這位青年教師,在5分鐘之內,徒手畫出航空發動機,並用英文標註了各個部位。

上面這些板書如何?差嗎?

這是清華大學一年一度的教師板書大賽,這些字,拿學生的話說,美到不忍擦。


在科技高度發展的今天,高校電子教案被廣泛運用,老師的手書減少了,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但這也是由不同教育時期,教學重點不一樣所決定的。

小學時,以識字、基本運算等為主,老師的一筆一畫要端正、工整,不然會給小學生識讀帶來困難。

中學時,學生已過了識字關,這時的板書一是書寫量增加,二是教學重點,此時書寫字體不可避免地轉為行書,書寫速度更快,學生也在適應這種轉變。

而大學,老師更多地引導,他們的講授更多的是提綱似的,於是電子教學被更多地運用,板書減少,老師不太可能像教中小學生一樣,大量板書去解釋一道題應該如何做。

所以,在大學會有一種兩極分化,自學能力強的學生如魚得水,自學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弱的學生,則會越來越差。

但高校板書減少,並不能認為其板書水平差,清華大學的這些板書就能說明問題。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標準的板書無論是對大學老師而言,還是對中小學教師而言都是一項必備的基本功。

什麼是標準的板書?作為一個書法愛好者自認為,標準的板書應該是嚴格遵循漢字書寫規則或規律,能夠做到點畫周到,字形規整,容易識別幾點基本就可以了。自己從小學到中學,從初中到高中,經歷了目睹了也見識了許多老師的板書水平,有寫得非常漂亮的,也有寫得一般的,當然也有非常差勁的。換句話說,真正能書寫一手漂亮板書的人不是沒有,只是鳳毛麟角罷了!一個老師板書水平的高低,大約會有如下幾種可循的規律。



一是擔任文科教學老師的板書一般比擔任理科教學老師的板書好。這是一般規律,但我們也不能排除理科老師也有能書寫一手漂亮板書的人存在。比如自己的兄長大學時代雖然讀的是數學系,但他高中時代就是板報組組長。還有自己的一個初中化學老師,板書是非常流利的,無論哪類字體都是超一流的,牆體標語也寫得非常棒!


二是語文老師的板書一般比其它任課老師的板書水平高,這也許是源於他們或她們對漢字本身的形體結構(間架機構)及字義字聲感悟更深的原因吧。

三是男老師一般比女老師的板書水平高,當然這裡我沒有歧視任何一位女老師的意思,更無性別歧視,我只是說一般情況。記得我們在高中階段在同學之間就流傳這樣一句推論式的定語:越漂亮的女生,字寫得越差。其實這也算不上一個定論,因為在我的學生階段,就有漂亮女生寫好字的例子,也有恐龍妹妹寫好字的例子。我這裡只是說一般情況,但現實中逆襲的個例也是相當普遍的。



話說到這裡,我們可以再回到題頭,就是大學老師的板書水平是不是就一定不如中小學老師的板書水平呢?這也僅僅是個別現象,大學老師板書水平超一流的人有的是,中小學老師板書水平一般的也為數不少,這就提醒我們凡事應一分為二看,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冀之筆


一、要求不一樣。

1.①學生平時及考試的要求:語文學習中對中小學學生在書寫上有明確的要求,即準確、規範、美觀。不僅平時在寫作業時對學生這樣要求,考試時也把書寫規範、準確、美觀作為一個硬性要求,以卷面分的形式,成為語文成績的一部分。要讓學生做到,老師在平時課堂上首先要做到,這樣才能對學生有一個引領作用。

②老師的要求:在學校組織的各類評教賽講及教師基本功競賽活動中,老師課堂的板書,作為一項技能,是考察的項目之一。其中板書的這一塊對老師的要求:書寫規範,有示範性。板書要工整,必須遵循漢字的書寫規律,做到書寫規範、準確。要把握漢字的基本筆劃和筆順規則,不倒插筆,不寫自造簡化字。字跡大小適宜,疏密得當; 板書文字書寫規範。所以老師都很注重板書。

2.而大學裡對老師對學生就沒有這方面的明確要求。所以大學裡的老師書寫就比較隨意一些。

二、面對的學生不一樣。

1.中小學生是未成年人,書寫還沒有定型。年齡越小,可塑性越大。所以在書寫這一塊,越是低年級的老師,越注重板書書寫的示範性作用。所以才越要認真的準確的規範的書寫。再說寫不整齊,、寫不規範的話,越小的學生越難以辨認。

2.而大學生是成年人,書寫已經基本定型。所以老師寫寫連筆字、寫寫草書,學生的辨認難度不大,對學生的書寫的影響也不大。

三、知識體系不一樣決定的。

中小學的學習內容相對來說簡單,所以重點知識結構可以通過板書來體現,因此老師們都很注重板書的設計及書寫。

而大學知識結構複雜,而且一節課的容量很大,老師只能用關鍵詞句的形式來板書重點。所以看起來比較凌亂。

所以對老師學生的要求、面對學生年齡段的不同及要書寫的內容,影響了中小學老師的板書和大學老師的板書有一些區別。


格超梅上


這個現象比較普遍。我也是中學老師,自認為字還寫得不錯。下面這幅字是2018年高考的當天晚自習寫在14班黑板上的。

大學老師的文化層次應該比中學老師高,但為什麼中學老師的字普遍比大學老師寫得好呢?我認為有兩個原因。

01 老師的來源不同

第一、中小學老師都是來源於師範院校。師範院校主要是培養中小學老師的,對老師的基本技能有嚴格的要求。除了專業知識之外,還要求有教育學與心理學的基本知識,普通話最低水平要達到二級乙等,此外,就是三筆字要求。即“鋼筆、毛筆、粉筆”,是師範院校的必修課,是有考核要求的。


也即,中小學校老師的粉筆字是經過專門訓練的。

大學老師的來源往往並不是師範院校,而是各個大學的博士生,最低也要碩士生。而非師範院校的學生是沒有寫字要求的,最多是選修,可能只有部分愛好書法的學生會選修。

所以,中小學老師的板書比大學老師好就是自然的了。這就好比是專業寫字與業餘寫字一樣的。

第二、寫字是個實踐技術,需要天天練。從用粉筆寫字的頻率來看,中小學老師遠高於大學老師。另外,在中小學校裡常常還有老師粉筆字大賽,對老師寫好粉筆字具有促進作用。

而大學相對來說,老師寫粉筆字的時間少。同時,工作中也沒有足夠重視。

02 學生層次不同

在中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聯想理解力也相對較低。更重要的是中小學生面臨著非常重要的升學考試,而這些都與老師的板書密切相關。尤其是小學老師,板書必須是工工整整的正楷字,一筆一劃交待清楚。學生才能更好的記憶老師的書寫內容。

中學階段雖然沒有小學老師那麼嚴格要求用正書,但也要寫得學生認識。中學生都有記筆記的要求,老師字寫得太差,學生筆記都記不了。

此外,中小學生的學習基本上都是跟著老師的節奏學。一節課老師最多隻板書一節教材的內容,板書量不是很大。並且,老師要一邊板書,還要一邊講解重難點。所以老師也會力爭把板書寫好。

如果老師的板書好,對學生學習這門課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學生會不自覺模仿老師的字,從而把知識也理解更透徹。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中小學老師字都寫得好,也有寫得比較差的。相對來說,英語老師的漢字書寫普遍比其他學科老師差一些,英文字可能好一些。因為其他學科老師基本不寫英文,不是很清楚。另外,感覺字寫得特別好的往往不是語文老師,而是理科老師。是不是理科老師對字的結構更為敏感呢?或者對字的邏輯關係理解更深刻呢?也不清楚。

而大學生就完全不一樣。老師一節課講很多內容,許多內容基本都只點一下就過了,寫板書往往只是羅列一個梗概。或者碰到很難的點,才稍微著重講一下。在課堂上,學生重在知識的宏觀理解上,而對細節知識的把握主要靠自己課餘自學。因此,對板書的要求不高。

另外,大學生的理解聯想能力比中小學生強了很多,也不必老師把字寫得很好,學生可以根據前後的關聯,迅速地理解整段板書的意義。

綜合起來說就是:一是老師的要求不一樣;二是學生的要求不一樣。


小屋聽雪


這種學校很常見。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大學老師一般都是用的PPT,幾乎不用版書。因為大學老師很多的時候都是照著PPT進行講解。

而且更直觀,內容也比較豐富多彩,適合於大學生,因為對於大學生來說,他們已經經歷過小學,初中,高中這些生搬硬套的知識,

需要一些活靈活現的傳授方式。所以絕大多數大學老師都是採用做PPT的形式進行講解。但是對於中學老師來說就不一樣,

他們要讓學生理解更多的知識,那麼最有效果的就是直接在黑板上進行計算進行推導演練,這樣讓學生的記憶力更加深刻。



第二,中學老師對於板書的要求更高一些。因為對於中學老師來說,自己要進行授課面試。必須要在黑板上板書,

這樣就對中學老師的板書要求很高,所以一些老師為了能夠順利考到一個好的崗位,就採取多種形式練好自己的板書,


而且有一個好的板書或者是工整清晰的板書,對於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更加深刻,而且對有更大的好處。

對於大學老師來說,更重要的是在知識的傳播和知識的廣度,所以大學老師一般不需要有特別好的板書。

第三,大學老師一般都是初高中的高材生。我們會很容易的發現一個現象,就是那些學習好的學生他的板書卻很一搬,

因為這些學生更多的是注重思考,他們有時候動腦子的時間比動筆的時間要多的多,而且那些聰明的孩子有時候很少動筆,

但是他們記憶力好,人聰明,所以學習以後能夠考到一個考到碩士,博士,然後畢業以後當大學老師,

但是對於一般教初中或者是小學的老師來說,基本上都是很普通的一本二本學生畢業。他們沒有那麼特別聰明,
正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他們就是採取的這一種方式。


公考遴選寫作大講堂


板書是老師的另一面,不同階段的老師板書的風格也不一樣,小學、初高中、大學等各個階段的老師板書有哪些不同,從一個學生的角度來看其實很容易理解,我覺得從這幾個方面可以看,你可以知道原因。

不同階段的老師板書的使用情況不一樣,這是最重要的因素。

小學階段屬於啟蒙教育階段,雖然現在學校的投影儀等電子設備也很普遍,但是小學階段老師是使用板書時間最長的,無論是數學還是語文,因為不僅要讓孩子學會算術,還要讓孩子認識我們的漢字,在我的印象裡小學老師上課基本上都是粉筆板書,因為數學要演算、語文要分析課文。到了初、高中其實PPT等電子版書同樣很少使用,相對來說要比小學老師使用板書的時間短一些,老師講習題不像小學老師那樣題題都講,初高中老師基本上習題都是選題講,使用粉筆寫板書沒有小學老師多,而大學的老師基本上不寫板書,因為大學老師上課經常用PPT講課,甚至有的老師一套PPT用了好幾年都懶得換,小學老師書寫板書時間最長,大學老師幾乎不寫板書。

不同個階段老師板書的風格不一樣,這是第二個主要原因。

小學老師的板書基本上很端正,畢竟小學屬於啟蒙教育階段,如果板書寫的太潦草,學生都不一定看得懂你寫了什麼,在我的印象中,無論時間有多匆忙,我的小學老師板書都寫的既工整且漂亮,很多小學老師的板書就像是書法字帖一樣很漂亮。到了初高中就不一樣了,很多老師的板書都變得比較潦草,因為學生基本都能看懂老師的板書,潦草一些無所謂,而且面對的升學的壓力,老師為了提高講課效率,自然板書上就不會有多少時間了,我遇到的初高中老師中,大多數女老師的板書比男老師的板書要好很多,大學老師要看情況,因為大多數情況使用PPT,但不能說大學老師板書就一定很糟糕,一般的話大學老師板書不是很好,因為他們也就偶爾寫寫板書。

很多大學老師的板書不如中小學老師的板書,其實在於這一點。

小學老師大多數都很負責,因為他們不僅要教會孩子認識中國的漢字,還要教會孩子學會計算,而且小孩子一般都比較聽話。初高中老師其實面臨著升學的壓力,他們既是學生的監督負責人,而且還要爭取提高學生的成績,畢竟學生的成績才是教學質量的核心因素,中、高考影響著各學校的招生情況,可以說初高中老師經常寫板書正常,也是對學生的一種負責,可以說初高中老師相當於半個家長,而大學老師則不一樣,大學老師基本上不管學生,也沒什麼學生壓力,找工作、考研都是學生自己的事情,而且你來不來上課都沒人管,大學生都是成年人,大學老師也沒有這個責任去監督你,這是大學老師與中小學老師最大區別,很多大學老師上課從來不寫板書。

所以說,很多大學老師板書不如中學老師,甚至不如小學老師的看法很正常,也是一種事實,在我看來,小學老師的板書優於中學、大學老師的板書,其實板書是教育中的重要一環,板書反映出老師的另一面,因為大多數學生都很喜歡板書漂亮的老師,其實也是老師的一種修養,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板書在教師的生涯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是連接老師與學生的重要紐帶,老師多寫板書,學生也喜歡,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