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裡賈惜春為何出家為尼?

於球球耐摺咧



在《紅樓夢》續寫的第一百零九回中,生病的賈母說過這樣一段話:“我三個孫女兒,一個享盡了福死了,三丫頭遠嫁不得見面,迎丫頭雖苦,或者熬出來,不打量他年輕輕兒的就要死了”。

賈母的幾句話一語擊中了元迎探“三春”的不幸命運。惜春作為“四春”中最小的一個,在目睹賈氏家族由盛到敗的過程的同時,讓她更感同身受的就是她的三個姐姐的不幸命運,因為那或許就是自己的將來。

痛定思痛,至悲至恐,最後她選擇了青燈古佛的寂寥一生。


惜春看到了元春的“淚”。在元春省親之時,惜春作為妹妹有幸與貴妃堂姐會面。當時惜春年齡極小,從省親浩大的聲勢和奢靡的用度來看,惜春會覺得自己的堂姐肯定是無比幸福的,去的是一個好的不得了的地方。

但是,真相卻不是這樣的:賈妃滿眼垂淚,方彼此上前廝見,一手攙賈母,一手攙王夫人,三個人滿心裡皆有許多話,只是俱說不出,只管嗚咽對泣。邢夫人、李紈、王熙鳳、迎、探、惜三姊妹等,俱在旁圍繞,垂淚無言。

元春更是悲嘆:當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兒們一會,不說說笑笑,反倒哭起來。一會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來”。在賈政問安時,元春隔簾含淚;在見到寶玉時,元春淚如雨下;在離別回宮時,元春滿眼又滾下淚來。

小小的惜春目睹了元春以“淚”省親的全過程。本以為尊貴至極的堂姐有蜜一樣的生活,原來也是充滿了苦楚和無奈,相信惜春心中也是五味雜陳。


惜春聽到了迎春的“苦”。因為五千兩的欠銀,好壞不分的賈赦便不顧賈母的不稱意和賈政的勸諫,把自己的女兒迎春嫁給了品行惡劣、暴虐勢利的孫紹祖。

新婚沒幾天,迎春便帶著滿身的傷和滿心的痛回到了孃家,新婚燕爾本是琴瑟和鳴無比融洽之時,然而迎春的待遇卻是稍有不如意便會被打一頓攆在下房裡睡去,迎春“哭的嗚嗚咽咽,連王夫人並眾姊妹無不落淚”。

眾姊妹中肯定是有惜春的,惜春看到了二姐姐在婚姻中悲慘的遭遇。在續寫的第一百零九回中,在夫家連三等丫鬟也不如的迎春,再次回到賈府作暫時的療傷。

此次回來迎春是住在了惜春處的,滿腹冤屈的她少不了向惜春大倒苦水。此次回去沒多久,迎春便被折磨至死了。

迎春的更加悲慘的遭遇,讓惜春感到了世事的殘酷和人性的醜惡,讓她對自己的未來更添了深深的恐懼和失望。


惜春感到了探春的“哀”。探春是賈府眾多女子中的佼佼者,有樣貌、有能力、有膽量。

《紅樓夢》前八十回中只是對探春遠嫁作了暗示和伏線,在續寫的第一百回中,高鶚也只用寥寥的數筆點到了探春遠嫁之事。

雖沒有明寫出惜春的感受,但是作為妹妹的惜春,是再次經歷姐妹分離,山高路遠,姐妹倆此生也許再也不能夠再見了。

眼看著比自己強許多的三姐姐,依然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仍然要“一番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實在是無奈和悲哀。

小小的惜春最終“將那三春看破”,進而“緇衣頓改昔年妝”,一生“獨臥青燈古佛旁”。


少讀紅樓


惜春是賈敬的女兒,是賈珍的胞妹。惜春幼小的年紀,親生母親不見了,親生父親出家了,自己成了寧國府裡面沒人疼、沒人愛的可憐孩子。後來,因賈母極疼愛女孩子,便將惜春接到榮國府與姊妹們讀書。想想惜春幼年的生活環境,惜春不萌生出家念頭才怪呢。

冷子興說:如今敬老爹一概不管,那珍爺不肯讀書,只一味高樂不下,把寧國府竟翻了過來。

敬老爹說:我是清靜慣了的,我不願往你們那是非場鬧去。你們必定說是我的生日,要叫我去受眾人些頭,莫過你把我從前注的《陰騭文》給我令人好好的寫出來刻了,比叫我無故受眾人的頭還強百倍呢。

冷二郎說:你們東府裡除了那兩個石頭獅子乾淨,只怕連貓兒狗兒都不乾淨。

惜春不是聾子瞎子,打小生在連自己父親都受不了的這樣一個環境,他又能怎麼樣。惜春只能遠離吵鬧,遠離是非,遠離髒窩,找一個屬於自己的清靜、乾淨的容身之地。可是,哪裡能找到這樣的容身之所呢?請看智能跟秦鍾講的話。

智能道:“你想怎樣?除非我出了這牢坑,離了這些人,才依你。”

惜春和智能是最好的朋友,智能肯定給惜春訴說過自己在水月庵的經歷與苦衷。智能做夢都想早日擺脫的牢坑,惜春則明知是牢坑還要往裡跳。可知,惜春心裡的這個家,比牢坑更糟透。

可憐的惜春,在畫大觀園美麗的畫卷時,或許,那一刻就是他一生最快樂的時光


夜舞風花雪夜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講個真實的故事。我有一個小學同學,非常聰明,他爸是國家教師,在八十年代的農村,條件是非常好的。後來上了中專,進了縣城裡的工廠,然後結了婚,生了兒子,似乎一切都那麼順理成章。可是。孩子出生才一歲多,和老婆由於感情不合,就離了婚,這在如今的社會里,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但突然有一天,他離家出走,好多年沒有音訊,前幾年回來了,居然是個和尚。這事兒,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凡是家境良好,而出家的人,多半是一個聰明人,能看破紅塵,得有慧根呀!並且,一定有重大的人生變故,促使他對人生的認識發生了變化。再入正題,惜春為什麼出家。我想有三個原因。

第一,家庭環境的影響。在《紅樓夢》裡沒有寫到惜春的母親,應當是死了,所以惜春從小沒有母愛;而父親賈敬住在道觀裡,很少回家。惜春只好跟著哥哥賈珍過日子,可是這個賈珍是個浪蕩公子哥兒,哪管妹妹呀。所以,很早惜春就跟著賈母,和姊妹們住在一起。這多少還是有點寄人籬下的感覺,所以惜春從小就形成了一種孤僻的性格,這為後來的出家埋下了伏筆,正合“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傍”。

第二,三個姐姐不幸的遭遇對她的影響。文中說,“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裝。”又說“將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待如何?”可見,三個姐姐不幸的遭遇,使她對人生有了一種幻滅的感覺。'說什麼天上夭桃盛,雲中杏子蕊多。到頭來,誰把秋捱過。”這就是出家人的慧根,多麼聰明的惜春(從惜春畫畫的傑出才華,看得出心智過人),自然不會執迷不悟。

第三,賈家樹倒猢猻散,出家是她必然的選擇。在《石頭記》裡沒有寫到惜春的出家,估計是在賈府被抄家之後,目睹了眾人悲慘的遭遇,惜春痛定思痛,毅然決定出家的。賈府被抄,是他人生最大的變故,是促使她出家的決定因素。儘管前面她和智能兒說過,她將來也要當個姑子,那不過是個伏筆。對賈家結局的交代,"看破的,遁入空門"說的就是惜春。

以上,就是我對惜春出嫁為尼的一點看法,和你探討。


木葉看人間


《紅樓夢》如果選取某一個時間段來說,從寶玉七八歲寫到他結婚時十七八歲,這中間大概也就過了十年多的時光。按照相對應的年齡來推算,那麼,惜春當時的年齡頂多不超過十三四歲。惜春出家跟妙玉不一樣,如果說妙玉是因為家世的原因無處躲藏不得不出家的話,那麼惜春卻是因為對紅塵世事看得透透的,自我主張堅決要求的出家的。那麼,我們就忍不住要問,她小小的年紀,出身高貴的繡戶侯門女,為何要獨臥青燈古佛旁?

前面我說過,惜春的身世一直是一個謎。主要表現在幾點,一是她父親早早地出家了,為什麼她卻那麼小?二是冷子興介紹她的時候為什麼不說她是賈敬的女兒偏說她是賈珍的胞妹?三是賈敬去世的時候她為什麼都沒有出現在現場?在這裡,我們不去猜這些謎,我們只知道一點,惜春自小沒有體會到任何人給她的愛,她從小就是在一種完全冷漠的環境中長大,這樣的環境,也把她歷練成了心冷之人。

如果真的如所猜測的那樣,惜春壓根兒就理不賈敬的女兒,那麼她的身份是極其尷尬的。這種尷尬會導致她自小就會遭受別人的種種白眼或者私底下的議論。她的父親不管她,母親又早早地不在了,也不知道她對母親有沒有記憶,哥哥只知道自己高樂,哪裡有空管她,親嫂子也不怎麼待見她。或者說姑嫂間本來也就沒什麼親情可言。從抄撿大觀園後惜春和尤氏的對話也可以看得很明白。

一個從小都沒有感受過愛、沒有體會到愛是什麼東西的人,她如何會給別人愛和溫暖?她的心永遠都是冰冷的,因為這個世界給她的就是冰冷的一塊。家,於她根本就是可有可無的東西。與其如此,不如清靜些。

將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待如何?把這韶華打滅,覓那清淡天和。說什麼,天上夭桃盛,雲中杏蕊多。到頭來,誰把秋捱過?則看那,白楊村裡人嗚咽,青楓林下鬼吟哦。更兼著,連天衰草遮墳墓。這的是,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聞說道,西方寶樹喚婆娑,上結著長生果。

到頭來,誰把秋捱過?不如就這樣把一切都看破。

都看到這兒了,點個贊再走唄。我是蘇小妮,喜歡我的回答請點擊關注並轉發分享!


蘇小妮


紅樓夢中女子各有命運,死的死,嫁的嫁,還有一種選擇是出家。以惜春妙玉芳官為代表的一群人,她們最終青燈古佛伴一生。那麼,作為公門千金的賈惜春為什麼要想出家呢?我們看看惜春的心路歷程。

【一】

惜春出身寧國府,是正牌嫡出千金大小姐。父親賈敬曾是寧國府當家人,哥哥又是這一代賈家當家人。古人尊崇長房。作為賈家長房嫡長女,賈惜春原本有著貴妃賈元春都比不得的出身。可就這樣一個大小姐,卻因為母親早逝成了無人撫養的孤兒,若不是賈母讓王夫人接過來撫養,能不能長大都不知道。

從小沒有父母親人在身邊的孩子是很容易長成極端性格。紅樓夢並不缺乏這樣的例子。比方妙玉、賈迎春、林黛玉、史湘雲和惜春。尤其湘雲和惜春,更是襁褓中就沒有父母管。二人看似性格長成兩個極端,實則史湘雲的長歌當哭與惜春的萬法禁絕是殊途同歸。

沒媽的孩子像根草,大觀園中這幾個沒媽的女孩子,雖然錦衣玉食,還是各有嚴重性格缺陷。其中賈惜春尤其如此。


【二】

一所古廟,裡面有一美人在內看經獨坐。其判雲:

堪破三春景不長, 緇衣頓改昔年妝。

可憐繡戶侯門女, 獨臥青燈古佛旁。

賈惜春青燈古佛伴一生的命運判詞說的清清楚楚。家敗後心灰意冷,流落江湖,為了避免清白受辱,投身佛門是那個時代女性最無力的選擇。不過惜春不同之處是她在賈家還在盛世之時,就有了出家的念頭。

周瑞家的只見惜春正同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兒一處玩耍呢,見周瑞家的進來,惜春便問她何事。周瑞家的便將花匣子打開,說明原故。惜春笑道:我這裡正和智能兒說我明兒也剃了頭同她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兒來;若剃了頭,可把這花兒戴在哪裡呢?說著,大家取笑一回,惜春命丫鬟入畫來收了。

紅樓夢第七回,賈惜春不過八九歲就有了出家之意。對一個小女孩來說,也算矢志不渝了。賈家最後抄家不過是她出家的催化劑,而沒有抄家一事,惜春也一定會鬧著出家,只是到時候長輩阻力重重,出家不太可能!所以,賈家抄家反倒成全了賈惜春志向。



【三】

惜春出家的想法由來已久。想想也不奇怪。一個從小就被親情拋棄的女孩子,性格自小孤介不合群。她雖與姐妹們一起長大。可也並不親熱。自身不出色難以與薛林二人比肩,比之探春也不如。人生對惜春來說不斷的都是灰心和打擊。她從小最喜歡的玩伴反倒是水月庵的智能兒。也許智能兒覺得水月庵是苦井,天天希望離開。可對惜春來說,卻是嚮往的清靜之地。是以,妙玉那麼難相處,卻與惜春有來有往。二人正是一類人。

妙玉是對惜春影響最大的人。不過妙玉的處境給了惜春一個誤判。她以為她可以像妙玉一樣折一地清修,事實上即便妙玉也會身不由己。

佛門也不乾淨,比方拐走芳官和藕官蕊官的水月庵地藏庵的姑子,曹雪芹就叫她們柺子。妙玉為何遲遲不肯剃度,皆因她所瞭解的所謂佛門,是周遊在權貴之中不軌不法的泥淖。妙玉最後結局終陷泥淖中,不是她自身清白有汙,而是她委身於汙穢的不肯屈就的假佛門,最終剃度出家了!

惜春的結局與妙玉差不多,拋開通行本八十回後描寫,不清楚二人最後會否相偕出家。只是等待她們的,必然不會是風平浪靜的青燈古佛,很可能還是蠅營狗苟的世俗汙穢裹挾。那時的惜春,身在佛門,還會不會心嚮往之?曹雪芹用了“可憐”二字,如意不如意就是未知了…

歡迎關注:君箋雅侃紅樓,每天為您帶來更多紅樓故事!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80回本

【石頭記】周汝昌校訂批點本80回本

【紅樓夢】通行本120回本


君箋雅侃紅樓


惜春出家是跟她的出身環境和性格有關;惜春母親早亡,父親從小好道煉丹,不理家事,因而惜春從小就沒有受到父母的憐愛。她需然是寧國府的小姐但卻在榮國府長大,這種缺乏愛和家庭溫暖的孩子大多性格孤僻冷漠,從惜春喜作畫,善下棋一事可見她是一個富有情趣有一定文化素養和藝術特質的女子,因此她的性格中還潛在的具有一般文人雅士的孤傲和清高。表現出對寧國府和榮國府耳聞目睹的醜聞很是憎惡,尤其看重自己的清白和生怕被人看低的自尊,她的這些性格具體從查抄大觀園一事可以見得;從小服侍惜春的丫鬟入畫私藏哥哥衣物被查出,此事本可區別於男女私情網開一面處理,但是惜春為了理清自己立場,絕情的趕走如畫。目的是"不作狠心人,難得自了漢",以為狠心了卻斷絕世間一切紛繁雜亂情感糾葛,才能自由做人或者說做一個自由自在的人。從此處也可見惜春嚮往的是有品位的順心順意的自由生活,但是,隨著榮國府的衰敗,賈母的過世她最終明白了這一切都不可能實現,她最終是擺脫不了與其他女孩一樣,嫁作人妻,受人管轄,失去自由生活的命運。那麼,佛門靜地自然成了她棲身之所的唯一選擇,獨臥青燈古佛旁是她以後的生活寫照!


巨石星713


惜春真的很可憐。

還記得入畫被攆走的時候,惜春說的話嗎?尤氏來找她,她說過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平時乾的些什麼事情,只是別牽扯上我,我要保持自己的清白,之類的。

惜春因為這段話被很多人詬病。

惜春是什麼處境呢?

自己的父親整天不務正業修仙修道吃丹藥死了,母親是早死了的,自己的親哥哥整天扒灰、父子聚麀、吃喝嫖賭無惡不作,被人家外人說:你們榮寧二府只有門前的兩個大石獅子乾淨其他的都不乾淨。自己身為寧府的正牌嫡生的大小姐,卻從小被榮府的奶奶收養,雖然衣食無憂,到底也是寄人籬下。你看整個書裡賈珍問過自己的這個妹妹嗎?記起來過嗎?也許巴不得人家把她接走省的在眼皮底下礙事。

惜春從小沒有享受過家庭的溫暖,她跟尤氏說的話裡是不是表示她私下裡聽過一些關於自己家的不堪的傳聞?這些傳聞,自己的家庭帶來的這些不堪的傳聞,像一盆盆髒水一樣潑在自己身上,可是自己什麼都沒做過,但是自己再清白再跟他們不一樣,外人誰又會知道呢?人家可能還是會說:這不就是那府裡怎樣怎樣…

畢竟身上還是流著一樣的血…

惜春一定想,要是能選擇,肯定不要跟他們這些下流人流一樣的血,但是命運就是這樣,沒得選擇。

他們太髒了。

我跟他們不一樣,他們也別想拖累我弄髒我的名聲,我們不要有瓜葛。

所以,清白這件事,對她尤其重要。

是這樣的處境有這樣的親人的時候,惜春怎麼做?不管不顧不分是非拉扯在一起,跟自己那不堪的親哥哥打得火熱?

一個從小沒有家庭溫暖沒有父母之愛的小女孩非要她成長成積極陽光樂觀愛意氾濫的人,也不能說不可能吧,有點難。挺難的。

作者對她是深深的同情,她性格的形成是因為有深切的痛苦。

寫惜春這個人只是描述了萬千痛苦生命中的一種,不是為了批判她的。


小靜


賈惜春,古典名著《紅樓夢》中人物,金陵十二釵之一,她是賈家四姐妹中年紀最小的一位,寧國府中賈敬的么女、賈珍的胞妹。因父親賈敬一味好道煉丹,別的事一概不管,而母親又早逝,她一直在榮國府賈母身邊長大。由於沒有父母憐愛,養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檢大觀園時,她咬定牙,攆走毫無過錯的丫環入畫,對別人的流淚哀傷無動於衷。四大家族的沒落命運,三個本家姐姐的不幸結局,使她產生了棄世的念頭,便剃髮為尼了。據紅學研究,惜春先前是在水月庵為尼(櫳翠庵已在賈府之敗時被納入了官冊,只有水月庵是作為“家庵”而未入官冊)故為:“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賈惜春,古典名著《紅樓夢》中人物,金陵十二釵之一,她是賈家四姐妹中年紀最小的一位,寧國府中賈敬的么女、賈珍的胞妹。因父親賈敬一味好道煉丹,別的事一概不管,而母親又早逝,她一直在榮國府賈母身邊長大。由於沒有父母憐愛,養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檢大觀園時,她咬定牙,攆走毫無過錯的丫環入畫,對別人的流淚哀傷無動於衷。四大家族的沒落命運,三個本家姐姐的不幸結局,使她產生了棄世的念頭,便剃髮為尼了。惜春判詞:“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惜春說過:“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夠了,不管你們去。從此以後,你們有事別累我。"(第七十四回)也許你會認為她這是絕情絕義語,其實從佛教理論上講,這正符合了小乘佛教所重視的自渡。雖然自渡比普渡要狹隘得多,但我們不能因此說自渡是錯誤的。惜春嚮往“大光明”,她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淒涼,清淨無為,圓融自通。她厭棄世俗的浮躁與醜陋,因其“潔”而不能忍受世間的汙濁。

王國維先生說,惜春是觀他人之苦痛而獲解脫,“唯非常之人為能”,“唯非常之人,由非常之力,而洞觀宇宙人生之本質,始知生活與苦痛之不能相離,由是求絕其生活之慾,而得解脫之道”,惜春之解脫是“超自然的”“宗教的”“平和的”,因而可以說惜春是《紅樓夢》裡悟性極高的人。她的出家源自自我的了悟,她不甘願活在浮躁和虛枉的痛苦中,是一種自我的頓悟。惜春出家早於寶玉,真於妙玉。這對於一個不經風雨、年紀尚輕的貴族小姐,實在難能可貴。


偽文藝小短腿


首先是天生有一種佛根悟性,似乎受其父賈敬隱居修道的影響。惜春似有佛根之慧,雖年幼卻悟透人生,對林黛玉嘔心瀝血的情愛,她的觀點是:林姑娘那樣聰明的一個人,我看她總有些瞧不破,一點半點兒都要認起真來,天下事哪裡有多少真的呢。其實,她何嘗不是執著於精神的潔癖呢。

其二,看不慣哥哥嫂子的所作所為,寧國府一些骯髒的“扒灰”“養小叔子”等事,惜春耳聞了自是難受,她甚至當面指責嫂子尤氏,要與哥哥撇清關係,免得影響了她的個人清白。

其三,姐姐們及知己的悲慘遭遇讓她心灰意冷,對塵世生髮厭倦。賈母去世,邢夫人攛掇著王夫人留惜春和生病的鳳姐看家,財物被盜,知己妙玉被賊人擄走,想起自己母親早死,如今疼她的賈母也走,二姐迎春被折磨死了,史姐姐守著病夫,三姐姐遠去……一時萬念俱灰,於是自絞青絲,雖被丫頭彩屏死命勸住,但自此心裡死定下了一個出家的念頭!最終如願,終身獨守孤燈。


每天讀名著


惜春,出身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錦衣玉食,丫鬟僕婦侍候著,為何就選擇出家,做尼姑去了?

一、身處尷尬之境,才不出眾

惜春是寧國府賈敬之女,賈珍之胞妹。母親去世早,估計也沒留下什麼印象,她從未提及。父親賈敬,一味的燒丹鍊汞,早早出家與道士混在一處,對她不聞不問。有個親哥哥,忙著照顧自己媳婦的兩個妹妹,哪有時間問問自己年幼的親妹妹。多虧榮國府的老祖宗心疼孫女,把年幼的惜春接去,和自己的親孫女迎春、探春一樣的撫養。

或許,五六歲的惜春在榮國府,得到賈母的一絲愛憐,是有的。可賈母有她的命根子寶玉,親孫女迎春、探春,並且,林黛玉來了,寶釵也來了……女孩子是敏感的,她哪能覺察不到其中的差異呢?賈母偶爾對她的垂憐,相比對她的親孫子孫女的愛,在惜春這裡,亦是一種不平等的傷害!

黛玉才思敏捷,寶釵通史,探春精明強幹……唯有她,不能詩不能文,甚至連個行酒令也不能出手,畫個畫吧,也不是拿手的,被寶釵指點來指點去,心懶懶的,總也不能成!

她是孤獨的,不僅僅是年齡小的緣故,她走不進姐妹們的圈子,親情、詩文屬於她們,不屬於她!

她除了敏感,還有不容一絲汙濁的精神世界!

和她一起玩的,開始是小尼姑智能,以後是妙玉。智能、妙玉,是她走得最近的兩個人,她瞭解她們的生活,覺得生活苦點,但精神上是自由、平等的,於是,小小的她,便有了嚮往!

二、精神上的潔癖,對寧國府徹底絕望

秦可卿死了,驚動的不僅僅是寧榮兩府,連皇宮也驚動了。然而,賈珍之兒媳,賈蓉之妻,也是惜春之侄媳,按說惜春應該出場,然隻字未提惜春,為何?再看父親賈敬死後,惜春又在哪兒了?

惜春為何如此冷淡的態度?趁著忙亂躲藏,亦或根本就沒出場。

寧府的老奴焦大趁醉大罵“扒灰的扒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下人誰人不知,又如何瞞得過惜春?美女秦可卿,好風月,帶給惜春的是恥辱,成了多少人背地裡議論的話題,惜春,感情世界容不得齷齪,自不肯去。

父親賈敬,放下寧府裡的重擔,自己一人去了道觀,任由子孫們淫亂,寧府除了門口那一對獅子是乾淨的,惜春又如何不知?寧國府,是惜春的出生之地,父親的冷漠、荒唐,哥哥的淫亂,是她所不能接受的,在她眼裡,父親、兄長,有也是無!

七十四回中,抄檢大觀園,當從惜春的丫鬟入畫箱子翻出男人衣物時,惜春冷漠絕情,全不念主僕一場的情分,王熙鳳礙著入畫是東府過來的人,又是珍大爺的衣物,有意給臺階下,惜春卻要王熙鳳秉公處理,趕走入畫。

當嫂子尤氏證明入畫的男人衣物,是哥哥賈珍賞給入畫哥哥的,入畫保管著,惜春更加不依不饒,說道:“不但不要入畫,如今我也大了,連我也不便往你們那邊去了。況且近日我每每風聞得有人背地裡議論什麼多少不堪的閒話,我若再去,連我也編派上了。”

看看,惜春肯定了入畫收拾的衣物時自己哥哥的,越發不能原諒。賈珍的荒唐淫亂事情,惜春聽得太多了,哥哥的不堪讓她蒙羞,她大概早想與東府撇清關係,藉此機會,來個一刀兩斷。

三、周遭的男人,姐姐們的婚事,讓她徹底對男人死了心

賈珍的不倫之戀,與尤氏姐妹的不清不白,賈鏈、賈蓉不顧喪葬之事,背地裡偷雞摸狗,淫亂不堪。賈赦逼娶鴛鴦,雖有賈母保護,然賈母一走,鴛鴦除了死,又如何自保……

元春雖然做了妃,然不得與親人見面,陪個君王,心驚膽戰,處處小心,最後還是撒手人寰;

二姐迎春嫁個富貴人家,無奈丈夫粗魯,耍淫威,常常毆打,婚後不久致死;

三姐探春,遠嫁後,音信全無;

黛玉縱然是有個懂她愛她的寶哥哥,又能如何,也不過被人算計……

惜春的世界裡,沒有一個清白男人讓她相信感情,也沒有一個女子的幸福婚姻讓她憧憬。她,早早的,情就冷了,心就寒了,早想到出家。寧國府被抄,賈母也殯了天,沒有了束縛,她終於可以出家了。

青燈黃卷,木魚鐘聲,她希望這樣的日子,可以保她精神潔癖,肉體清白!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若不喜歡,敬請留下批評,分享您的見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